第一单元第1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下
列关于公元前 8~前 6 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

()
A.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
C.长老会议是国家最高的审判机关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
解析:公元前 8~前 6 世纪,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 但没有实际权力,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还把持了作 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B、C、D 三 项都是正确的。 答案:A
2.实质 贵族专制与平民反对贵族专制的矛盾。
探究点二 梭伦改革的背景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 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 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1)“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会导致平民身份发生什 么变化?“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是什么意思?
深刻根源。 3.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是改革的前提。
清单一 梭伦改革的政治原因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地理环境 雅典位于希腊___阿__提__卡__半岛,有小块平原,物产丰富,附 近有天然良港,对农业、__工__商__业___发展有利。 2.城邦国家 (1)形成:大约在公元前 9~前 8 世纪。 (2)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_中__央__议__事__会__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3)成员:贵族和平民,平民包括农民和__手__工__业__者__。
二、非选择题(第 7 题 14 分,第 8 题 12 分,共 26 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 级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社会各阶层开展激烈辩论 的情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该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材料二指出,德国与哪 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的原因。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再认再现以及归纳、 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德国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 权的要求。回答第(1)问要分析材料一,且要抓住题干中的关 键词“基本”“该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后概括回答。回答第(2)问要在理解 材料二所反映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 问要围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原因。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 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 成为欧洲的“___火__药__桶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共31张PPT)

梭伦(约公元前630-560年)是古希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 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他出身 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 于贵族家庭,年轻时一面经商,一面 城邦毁于豪强, 游历,到过许多地方,漫游名胜古迹, 而人民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 考察社会风情,不仅丰富知识和经验, 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 且使他了解了下层平民疾苦,从而抛 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弃了贵族的骄矜,对他一生的改革事 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被誉为古希 ——《梭伦诗选》 腊"七贤"之一。人们在他的雕像上刻
平原派
(贵族寡头政治)
反对贵族专权, 要求改革
山地派
(激进民主政治)
海岸派
(温和改革)
★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4.主观条件——梭伦成为执政官 A.梭伦成为执政官的原因:
①客观因素: 萨拉米斯岛的丧失引发愤慨(契机); 前594年平民与贵族矛盾再度激化,内战危机。 ②主观因素:
假扮疯诗人鼓起公民的爱国精神; 指挥军队夺回萨拉米斯岛从而树立威望;
选择的 雅典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政治制度 文明 特征
城邦制度 民主政治的摇篮 海洋文明 (蓝色文明)
大河文明 地中海 (黄色文明)
★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1.雅典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 2.政治背景:贵族政治所引发的社会动荡 A.雅典国家的形成与阶级构成 ①“荷马时代”:前11世纪-前9世纪(基础) ②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便于海上交通 ,开展海外贸易 (平等观念) 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 营养
为 雅 典 民 主 政 治 的 形 成 提 供
了 有 利 的 条 件
古希腊和古中国为什么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政 治制度?
差异
地形 适合的 经济活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了维护统治,保证财政收入,重视农业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 对于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起了一定的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 加剧了土地沙化,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反而不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经验教训:保护生态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做好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
【答案】(1)原因:农民拥有一定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 资料,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积蓄和储 备,必须辛勤耕织,才能维持生计;农民具有勤劳的品格,把 男耕女织作为自己的本分。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小农经济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的辛勤经营,另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统治者为
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
犁)的出现。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
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 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
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 乃粒· 稻工》记载:“吴郡
(5)水利工程的修建。
【针对练习】 1.(2011 年广东茂名二模文综)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
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
C. 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解析】选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后的影响,D 项表述错误。
【针对练习】 2.(2011 年山东威海二模)《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 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 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当 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优质课教案2篇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优质课教案2篇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了解恩格斯的生平经历及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积累文学常识。

2.梳理文章层次,提取主要观点,厘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

4.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当真理被“雾霾”遮住时,需要勇士站出来,拨开迷雾,让光芒重照大地。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实践的真理,也曾被误解,被利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

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

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

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2.了解马克思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长恨歌

高中语文课件第一单元 第1课 长恨歌

我把你的手拉起掩住你的面,不愿让你看见我自缢时不再安然平静 的脸。我希望在你心中,杨玉环从初见时起便不再有彷徨和迷茫。我希 望在你心中,杨玉环与你携手的人生一直只如初见。我希望在你心中, 杨玉环从不曾怨过你,即使在最后被你亲自下旨赐死时也是安之若素。
隆基,我不后悔当初在你面前跳那一曲霓裳羽衣,那是一个女子一 生中必须会有的最美的时刻,我很庆幸,我的最美,是你予我。
答案
4.名句默写 ①《长恨歌》中描摹杨贵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的两句诗是: _回__眸__一__笑__百__媚__生___,_六__宫__粉__黛__无__颜__色___。 ②标志着《长恨歌》全诗的节奏和笔调,由缠绵婉转,变为劲健快捷的 两句诗是:_渔__阳__鼙__鼓__动__地__来___,_惊__破__《__霓__裳__羽__衣__曲__》__。 ③诗人用“__春__风__桃__李__花__开__夜__,_秋__雨__梧__桐__叶__落__时___”这两句诗,把秋天与 春天进行近距离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 地表现出来。
我不过是一个女子,倾心爱过一人而已。我不懂什么红颜祸水也不怨 什么红颜薄命,我只是在梨花树下最后看着我此生唯一想要和他白首不离 的男子为了我流泪时有些心疼,遗憾着无法执子之。
赏析
这篇唯美性灵之文,用第一人称“我”,以杨玉环的口吻,以细腻的心 理刻画,再现了这一对人的初遇与诀别,重温了那落败的相恋与永恒的 爱情。惟愿人生若初见,故人心不变。这一段爱情佳话必将千古不朽。
是啊,我还未死,隆基怎么活下去。 我缓移莲步,慢慢走到你的面前,缓缓伸出臂,托起你低垂的头,轻 轻抹去你眼角的湿润,笑着向你撒娇,要求你也笑,就像我们曾经无数次 在长生殿前的夜半呢喃,我俯身在你耳边最后一次告诉你,在天愿作比翼 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我细细地凝视着你的眉眼,贪恋地想要看久一些再久一些,可是时不 我待嗬,隆基,时不我待嗬。

人教版七上历史 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教版七上历史 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问: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师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幻灯片,归纳指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投放《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时期的动物》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问题分解: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事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问:北京人又是怎样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请同学们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点?
特点:简单、原始、粗糙
师强调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卡。
(2)天然火
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
问: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结合文中动脑筋: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投放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幻灯片,要求: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共26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共26张PPT)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代表
中国共产党、各 民主党派、无党派 人士、人民解放军、 各人民团体、各地 区、各民族以及海 外华侨等622各方 面代表。
内容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 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 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 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经过 3.盛大的阅兵式。
阅兵历时两 个半小时,场 面非常壮观。 中国人民解放 军以威武雄壮 的阵容展现在 国人面前,不 仅为新中国的 开国盛典献上 了一份厚礼, 也给世界以震 惊。
经过 4.盛大的群众游行。
阅兵结束后,群众游行开始。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工人, 京郊农民紧随其后。后面是机关干部、青年学生的游行队伍。首 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夜晚。
碑身背面是毛泽东撰、周恩来书的碑文—— 人民解放战 争时期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 以五四运动为起 点的新民主主义 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 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 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副 主 席 毛泽东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内容
国旗
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曾联松先生的国旗设计稿
内容
国歌
1949年新政协以 义勇军进行曲代 为国歌;
1982年全国人大 五届五次会议正 式定为国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谈谈对生命的认识及由于这些生命的存在而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
3.小结:
是啊,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深有同感:小草在风中飞舞,鲜花在竞相开放,小鸟在树林里歌唱,松鼠在枝头跳跃,鱼儿在水中玩耍,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它生生不息,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五彩斑斓,正是由于它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世界才因此而变得美丽。
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四年级
时 间
主备人
杜红丽
学 科
品德与社会
课 题
1、美丽的生命
第(1 )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关爱、善待动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发现、体验生命中初步懂得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珍爱。
1.观看小片:《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一个全方位展示美丽的动植物生命以及美丽的世界的小片。
(从陆地、空中、海洋,宏观及微观等方面来展示生命之美,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更美丽。)
2.谈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这样一个小片后,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吗?
生:……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短片《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专题教育
谈话导入
欣赏: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教育。
上节课,我们用自己的画笔感受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生命的多样性,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命,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有趣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来观看短片《美丽的生命、美丽的世界》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动植物。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世界上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动植物与人作为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生命。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给足学生交流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讲出自己亲近生命的感受)
师:是啊!树、草、花儿、小鸟、松鼠、小鱼……我们的身边、大自然有多种多样的生命,同学们,当地球有了这些生命之后,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让我们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践,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通过学生观察图片让他们感受生命带给人们好处
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爱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讲出自己亲近生命的感受
作业设计
记录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板书设计
1、美丽的生命
交流:我看到的生命……教学反思Βιβλιοθήκη 库车县第十三小学教学设计方案
年(班)级
四年级
时 间
主备人
杜红丽
学 科
品德与社会
课 题
1、美丽的生命
第(2 )课时
三维目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感受生命的多样性。
师:你共发现并记录了哪几种生命?
生:我记录的生命有……
师: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种生命?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
师:能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发现它的吗?它长什么样子?漂亮吗?
生:……
师:有没有拍下它的照片,来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你来介绍好吗?(师生共同欣赏,品味生命的美丽所在)。下面还有谁愿意也来介绍一下?
2.观看“无生命世界”的小片:
① 低沉的音乐(配以字幕:小草枯萎,百花凋谢)
② 打雷、闪电、黑夜、旷野
③ 寸草不生的大地、风沙、广阔的沙漠、干旱的大地(风沙声、悲哀的背景音乐)
(整体上这个小片通过视觉、听觉,打造一个毫无生命气息的世界。)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全面感受生命带给世界的震撼。
四、体验:没有生命气息的世界(假如没有了这些生命)
师:不过老师在这却要请大家做一个猜想,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这些美丽的动植物,那世界会变成怎样呢?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猜想无生命的世界)
1.生猜想:假如没有了生命,那世界会变成……
师:你们做了种种猜想,在这老师也作了一个猜想,我猜想假如没有了生命世界将会变成这样……
师:你在生命日记中是怎样描写它的?
……
师:你画下了它是吗?你也来介绍好吗?
……
师:你想介绍的发现是什么?
……
师:这次实践活动让你最大的体会或收获是什么?
……
(请几位学生讲讲他们所发现的生命以及感受,展示记录和拍下的照片,或展示自己画下的画面)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啊!我看好多同学都很想说,那下面大家就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你的同伴互相聊聊,交流一下好吗?
通过对学生感官的调动从而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假设没有生命的世界的可怕来增强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作业设计
交流:没有生命的世界会怎么样
板书设计
1、美丽的生命
交流:没有生命的世界……
教学反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探究,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发现、体验生命中产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探究,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世界上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动植物与人作为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生命。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出示地球的图片)。这是一张什么图?
生:地球。
师:是啊!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它是目前宇宙中我们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共生活着150多万种动物和40多万种植物,当然还有我们人类。在我们的身边,生命无处不在,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你们在自己家中、小区里,或到校园、街道、公园、山村、树林、田野等地方寻找生命,你们都寻找到哪些生命?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
专题教育
一、课前实践:寻找生命,亲近生命,记录生命
二、交流:我看到的生命
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除了人类,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生命。也许她就在我们的房间里、阳台上,也许在我们的校园、小区、街道、公园、山村、树林、田野等地方。课前让孩子们去寻找生命、发现生命、亲近生命、观察生命、认识生命,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生命形态的美丽、去表达生命、感受生命。可以拍下有关生命形态的照片,也可以画画你眼中的生命,写下生命的日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