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精品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推荐)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问题1:桌上有枚图钉,要使它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你有哪些方法?生回答,写于黑板,将方法归类。
摩擦能使图钉温度升高?做一做。
(分组实验)摩擦是热传递吗?属于?做功。
结论:对图钉(固体)做功,可以增大固体的内能。
仅通过这个例子能否得出: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大物体内能的结论?问题2:能否通过做功,增大水的内能?生:摩擦,晃动。
升温明显吗?为什么?(演示实验)榨汁机搅动水,显示温度变化。
结论:对水(液体)做功,可以增大液体的内能。
问题3:能否通过做功,增大空气的内能?(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介绍装置及工作方式你如何证明空气温度升高了?实验,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内能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大的?结论:对空气(气体)做功,可以增大气体的内能。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大物体的内能。
问题4:物体增加的内能,是从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板书)做功机械能内能问题5:既然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能否通过做功减少物体的内能?(板书)做功内能?(演示实验)矿泉水瓶大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物体对外界做功,可以减小物体的内能。
(补全板书,机械能。
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问题6:如果想让塞子飞得更远,从而获得更多的机械能,你能否对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演示实验)酒精点火爆炸装置解释现象解释:酒精燃气对外界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燃气的内能减小。
问题7:如何让气体反复对塞子做功,从而获得持续的机械能?(反复—-塞子往复---活塞----气缸----火花塞----进气门----排气门)设计出了一台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
热机就是利用高温高压的燃气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板书)做功热机:内能机械能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都是热机,其中汽油机和柴油机因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做功,所以称为内燃机。
我们以汽油机为例,了解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动画)(例题)(视频:汽车常见的四缸发动机的连续工作过程)如何将活塞的上下运动变为轮子的圆周运动呢?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曲轴转动,并带动两侧飞轮转动,装上轮子,汽车就能滚滚向前了。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1. 学生需要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理解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能量形式。
2. 学生要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原理,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3.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描述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加热器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2. 讲解:讲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4. 练习: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
2.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3. 实验现象及结论。
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答案: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能量可以转化为物体运动能量,或者物体运动能量可以转化为物体内部的分子运动能量。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机械能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多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借助模型或多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2. 方法与过程: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做功是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
)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做功是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
(2)通过观察演示,认识汽油机,了解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及能量的转化情况。
汽油机,了解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及能量的转化情况。
(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4)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文,认识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或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探究或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通过汽油机的学习以及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通过汽油机的学习以及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4)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课堂教学而言,主要分为五个活动组成,分两课时进行:为五个活动组成,分两课时进行:活动一活动一::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变物体的内能; 活动二活动二::演示点火爆炸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活动三活动三::热机——介绍汽油机的结构、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能量转化情况;循环、能量转化情况; 活动四:“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
《第十二章 四、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能量转化和守恒的重要性,培养环保节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关系,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电动机、小电灯、弹簧等。
2. 制作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掌握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能够解释简单的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现象。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引入课题: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摇动手摇发电机、观察气体压缩等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能量的转化。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从而引入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这一课题。
2. 讲解概念:在引入课题后,对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讲解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如温度、状态等,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变化会导致机械能的转化。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影响物体内能的物理量。
可以使用压缩引火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速度,让学生观察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5. 练习题: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练习题应该涵盖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影响物体内能的物理量等多个方面。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2 教学内容机械能和内能的定义。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现象。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机械能的转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2 教学内容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实例分析: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实例,如摩擦生热现象。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和实例。
实验法:进行摩擦生热实验,让学生观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
第三章:内能的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3.2 教学内容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和实例,如热机的工作原理。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和实例。
实验法:进行热机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
第四章:能量守恒定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激发学生对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进一步探究。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内容,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和思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本章内容,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拓展阅读材料,完成思考题。
第六章: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与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6.2 教学内容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实例,如洗衣机、汽车等。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教学任务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咋一看课本内容,会感到本节课知识点较少。
事实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后思考,除了热值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及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运用外,热值与内能、比热容、热机等知识还存在很大的联系,比如:炉灶和热机的效率问题等,应该将热值放在知识的网络之中去理解,注意知识点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这样内就丰富了。
“热值概念的理解和建立”与“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运用”是本节的核心,属于重点知识。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是与核心知识有关的知识,属于非重点,但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很有帮助。
“热值概念的理解和建立”与“燃料燃烧放热公式的运用”属于教学难点。
本节活动主要有:分组实验“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自主查阅热值表”、合作讨论“怎样减少环境污染”等。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本节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的结论。
2.能通过实验理解热值的概念,知道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3.会利用公式Q放=qm,进行简单的计算。
4.认识燃料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课堂结构1设计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线索,本课可分为四个活动板块。
活动板块主要内容基本意图燃料的热值[活动] 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活动12.8 “做一做”比较酒精和纸片燃烧时放出的热量)1.展示实验器材并提问(1)展示器材并搭装置:铁架台、燃烧皿、酒精、纸片、烧瓶、温度计、(2)提问:①选取的两种燃料的质量有什么要求?(控制变量法)②怎样知道哪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转换法)要知道水升高的温度,需要测水哪些时候的温度?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实验操作步骤的规范和实验安全2.学生实验投影展示实验装置图片和实验注意点,并提醒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燃料加热前的水温/℃燃料燃尽后的水温/℃水温的变化/℃3g酒精3g碎纸片展示交流。
《第十二章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能与内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这种转化与内能之间的联系。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掌握动能与势能转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初中物理教材、相关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小球、温度计等)。
2. 实验场地: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并准备安全防护措施。
3. 学生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以一个生动的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简单的摩擦生热实验,比如用一只手反复摩擦一根钢条,直至其变热。
这个实验直观地展示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例如骑车时感受到的刹车时的热量等。
这样的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题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讲解1. 机械能与内能概念阐释在讲解中,教师将详细解释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或位置变化所具有的能量,而内能则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通过举例和图示,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2.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接下来,教师将详细介绍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这包括热能转化和做功转化两种形式。
通过理论分析和图示说明,让学生明白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这两种转化,并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转化实例分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比如,摩擦生热、汽车发动机的能量转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马甸中学董道武
教学内容: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一课时)
1、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2、活动: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热机:介绍汽油机的结构、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能量转化情况。
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认识到做功是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和其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几个活动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联系实际引出热机的概念。
教学用具:
铁丝、空气压缩引火仪、细线、汽油机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复习,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学生实验,说出现象
二、看图设问,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燃料是怎样使汽车发动机工作的?
三、参与活动,感受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活动:用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展示:做一做内容。
学生实验,触摸弯折,有何感觉?
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了。
是怎样实现的?
板书: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通过空气压缩引火仪实验,感受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教师演示,学生看一看
让学生说现象
说明:活塞压缩引火仪中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絮的着火点,棉絮燃烧起来。
用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展示:议一议
学生讨论,完成问答。
师生归纳知识点。
四、播放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学生阅读课文
老师播放视频,(如进行实验操作要注意安全)
学生观看,用所学知识解释,并说出其中能量的转化
内能机械能
板书:热机的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用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展示热机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热机
以汽油机为例,(关于柴油机下节课学习)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汽油机结构图、主要部件。
直接显示冲程知识点、并借助模型说明一个冲程。
五、自主学习
借助多媒体中的动画自主学习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四个冲程中进气门、排气门打开、闭合情况,活塞上下运动情况,曲轴旋转情况,能量转化情况工作原理。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小结该框内容。
完成练习1、2,并评讲。
五、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
学生阅读材料
以图片形式展示热机的历程:从第一台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
说明:热机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以及对航天事业巨大贡献。
六、本节课总结
学生静思默想,回顾所学内容
七、课堂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