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干姜

本草纲目-干姜
本草纲目-干姜

干姜

本草纲目菜之一(荤辛类)

【采集】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炮制】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颊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气味】辛,温,无毒。

久服令人目暗。余同生姜。《太清外术》言:孕妇不可食干姜,令胎内消。盖其性热而辛散故也。

【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红,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发明】干姜气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肾中无阳,脉气欲绝,黑附子为引,水煎服之,名姜附汤。亦治中焦寒邪,寒淫所胜,以辛散之也。又能补下焦,故四逆汤用之。干姜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之者,以其回阳也。

干姜生辛炮苦,阳也。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则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同五味子用以温肺,同人参用以温胃也。

干姜,心、脾二经气分药也,故补心气不足。或言:干姜辛热而言补脾。今

理中汤用之,言泄不言补,何也?盖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非泄正气也。又云:服干姜以治中者,必僭上,不可不知。

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用之。止唾血、痢血,须炒黑用之。有血脱色白而夭不泽脉濡者,此大寒也。宜干姜之辛温以益血,大热以温经。

〔时珍曰〕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而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附方】旧十六,新十二。

脾胃虚冷不下食,积久羸弱成瘵者。用温州白干姜,浆水煮透,取出焙干捣末,陈廪米煮粥饮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其效如神。

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用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头运吐逆胃冷生痰也。用川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水一钟半,煎减半服。累用有效。

心脾冷痛暖胃消痰。二姜丸:用干高良姜等分,炮研末,糊丸梧子大。每食后,猪皮汤下三十丸。

心气卒痛干姜末,米饮服一钱。

阴阳易病伤寒后,妇人得病虽瘥,未满百日,不可与男合。为病拘急,手足拳,腹痛欲死,丈夫名阴易,妇人名阳易,速宜汗之即愈。满四日,不可治也。用干姜四两,为末。每用半两,白汤调服。覆衣被出汗后,手足伸即愈。

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粥饮服二钱,即效。

寒痢青色干姜切大豆大。每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累用得效。

血痢不止干姜烧黑存性,放冷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神妙。

脾寒疟疾《外台》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又: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

冷气咳嗽结胀者。干姜末,热酒调服半钱。或饧糖丸噙。

咳嗽上气用合州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蛀者,桂心紫色者去皮,并捣筛等分,炼白蜜和捣三千杵,丸梧子大。每饮服三丸,嗽发即服,日三五服。禁食葱、面、油腻。其效如神。

虚劳不眠干姜为末,汤服三钱,取微汗出。

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良。

鼻衄不止干姜削尖煨,塞鼻中即止。

齆鼻不通干姜末,蜜调塞鼻中。

冷泪目昏干姜粉一字炮,汤点洗之。

赤眼涩痛白姜末,水调贴足心,甚妙。

目忽不见令人嚼母姜,以舌日舐六七次,以明为度。

目中卒痛干姜削圆滑,内眦中,有汁出拭之。味尽更易。

牙痛不止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掺之。

斑豆厥逆斑豆服凉药多,手足厥冷,脉微。用干姜炮二钱半,粉甘草炙一钱半,水二钟,煎一钟服。

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傅四围,留头,自愈。此乃东昌申一斋奇方也。

瘰疬不敛干姜为末,姜汁打糊和作剂,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入药在内,追脓尽,生肉口合为度。如不合以葱白汁调大黄末擦之,即愈。

虎狼伤人干姜末傅之。

猘犬伤人干姜末,水服二匕,生姜汁服亦良,并以姜炙热熨之。

蛇蝎螫人干姜、雄黄等分为末,袋盛佩之。遇螫即以傅之,便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