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作物栽培学第二章作物生长的发育特性1-2

作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关系可分为四个类型:
协调型 徒长型
早衰型 僵苗型
2. 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S”形生长过程: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长以
及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 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 条“S”形的曲线。
“S”形生长进程理论的应用
性生殖形成的胚珠(ovule)发育成的繁殖器官。 共识的植物学种子:由被子植物经过有性生殖形成的 胚珠或子房(ovary)发育成的种子或果实(fruit)。
作物学意义: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包括三类繁殖器官。 ——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 ——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无性繁殖器官
1.2 有性繁殖种子及其萌发
2.3.2 直根系作物 直根系建成:双子叶作物的胚根伸长延续形成主根。
——主根上发生侧根和次生侧根构成强大的直根系;
豆科作物的直根系上着生根瘤,因而具备生物固氮功能。
2.3.3 块根作物
块根建成:
——最初的种子根或初生根膨大形成肥 大的肉质根,块根上着生细根。
肉质根的形状有圆筒形、圆锥形、扁
分蘖期:全田有50%植株出现第一分蘖的时间称为分蘖期
(tillering stage)。
有效分蘖(effective tiller)
——早期发生的低位(低次)分蘖能正常抽穗结实(单 穗结实5粒以上)称为有效分蘖。 ——有效分蘖具有独立的次生根系。
3.1.3 禾谷类作物茎、蘖的生长 禾谷类作物的茎或蘖的顶端同时分化形成茎节和叶原 基,以后茎节居间分生组织伴随叶鞘的伸长而伸长。 ——节间伸长一般由下部节开始,依次向上。
分化(differentiation) ——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环境因素
气候条件
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对作物 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温度影 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发育周期。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pH值、养分等土壤因素影 响作物的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进而 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
农业措施
01
02
03
灌溉
合理灌溉能调节土壤湿度, 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促进作物的生长。
作物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
光照
01
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光照充足时,作物能够进
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促进生长。光照不足会导致
生长受阻,影响产量。
02
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对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对日照时间的
要求不同,有些作物需要长日照才能正常开花结实,而有些作物则适应
02
生长期是指作物从萌发到结实的过程,期间作物不断进行生长和发育。
03
休眠期则是指作物在经过结实后,进入休眠状态,主要进行养分的积 累和贮藏。
04
了解作物的生长周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安排农事活动,例如播种、 施肥、灌溉等,以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03
CHAPTER
作物发育特性
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是作物生长周期的起始阶段, 它标志着作物的生命周期正式开始。
高产性状选育
选育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
精准施肥
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 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 境污染。
节水灌溉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节约水资 源。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化 学防治等,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和蔓 延。
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三)影响茎枝(分蘖)生长的因素
1、种植密度:苗稀,单株营养面积大,光照充足,
植株分枝(或分蘖)力强;反之,苗密,则分枝力(或 分蘖力)弱。
2、营养状况:施足基肥、苗肥,增加土壤中的氮
素营养,可以促进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如氮 磷钾施用比例得当,则更有利于主茎和分枝(分蘖)
的生长。
3、品种特性。选用分蘖力强、矮秆和茎杆机械组
例如:稻、麦类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 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
玉米分为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丝期、 成熟期;
豆类分为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 熟期;
水稻的一生及产量的形成
3、物候期
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
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是人为制定的一定具 体指标,以便科学地指导作物的生育进程。
禾谷类作物的叶(真叶)的组成
2、双子叶作物的叶
它由子叶(2片,内含营养物质供发芽和苗期使用) 和真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3部分组成,称之为完 全叶,如棉花、大豆和花生等,而甘薯、油菜缺少托 叶,烟草缺少叶柄称之为不完全叶。 )组成;叶片 有单叶、复叶;复叶有三出复叶、羽状复叶和掌状复
叶等。
双子叶作物叶的组成
4、气候生长期
是指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天数(无霜 期)。气候生长期的始日定义为5日滑动平均气 温≥0℃的日期,终日定义为5日滑动平均气温< 0℃的日期。气候生长期以天数表示。通常情况 下、全国以及北方、南方和青藏高原的分别是
300、260、360和230天以内。
第二节 作物器官建成
一、种子的萌发
经历作物体由小到大、由轻到重,伴随形成新的组织和 器官。
生长发育特征: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3
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互关系: •发育包含了生长和分化; •生长和分化受发育的制约。 四个类型: •协调型;徒长型;早衰型;僵苗型
可编辑ppt
4
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作物个体生长“S”形的四个时期: 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减速增长;缓慢下降(图
2-2) 作物群体生长“S”形的三个阶段: 指数增长;直线增长;减缓停滞
苗期拔节期大口期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作物的发育特性?作物温光反应类型及其形成?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对植株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影响?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的发育特性作物温光反应特性cropreactingcharacterlight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包括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的发育特性作物的感温性temperaturesensitivity作物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
温光反应特性的差异,是作物在世界各地长期系 统发育中经过自然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是适应于 原产地维度、气候、地势、海拔的生态型。
可编辑ppt
14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对植株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在形态结构上; 主茎伸长,细胞分裂加速,Pro和RNA含量增加 •在生理生化上; RNA代谢加速;氨基酸含量增加;赤霉素含量增加 •光敏色素; Pfr/pr高,有利于长日植物;pfr/pr低,有利于短日植 物
可编辑ppt
5
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S”形生长进程理论的应用
•促进或抑制应在作物生长最快速度之前; •同一作物不同器官“S”形步伐不一致; •作物的生育不可逆。
可编辑ppt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

分蘖是禾本科作物的基 本特性,不同种类禾本科 作物的分蘖特性不同。
(2)双子叶作物的茎
一般接近圆形,实心,由节 和节间组成。
其主茎每一个叶腋有一个腋 芽,可长成分枝。
(3)茎的功能
①支持植株上的叶、花、果实生长的作用,决定叶 面积分布与结实部位合理配置的重要因素。
2.1.3 种子的萌发
吸胀 萌动 发芽
无性繁殖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条件
水分 不同作物种子吸水量不同。 温度 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最低、最适、最高温 度不同,即使同一种作物,也因生态型、品种或品 系不同而有差异。 空气 种子发芽过程中,旺盛的物质代谢和物质运 输等需要强烈的有氧呼吸作用来保证,因此氧气对 种子发芽极为重要。 光照 喜光性种子 嫌光性种子
(2)硬实 硬实种皮不透水,不透气,故不能发芽, 一般采用机械磨伤种皮或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 物质处理使种皮溶解,增强其透性。
(3)抑制发芽的物质 如因脱落酸、酚类化合物、 有机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改变光、温、 水等条件,或采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 素、乙烯和过氧化氢、硝酸盐等化学物质予以处 理,使休眠解除。
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RGR= W1(T2-T1 )
原有数的百分率
(二)生长大周期和生长曲线
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growth):植物体或个别器官在生育 期所经历的“慢—快—慢”的生长过 程,叫作植物的生长大周期,也叫 “S”型生长曲线。
作物的生长一般呈“S”型生长曲线 1.缓慢增长期 2.快速增长期 3.减速增长期 4.缓慢下降期
(二)植物生长的基本特性
1、生长量上的“慢-快-慢”特 性 2、时间上的周期性 3、空间上的相关性 4、生理上的异质性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教案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
课程代码
03085-03086
总学时120
讲课:90学时
实验:30学时
实习:1周
学分
5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农学专业
教材和
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胡立勇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杨文钰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1.1.2作物生产的特点
1.作物种植的地域性
2.作物种植的季节性
2.中国作物网:http://
3.中国农业网:/
4.中国作物科技信息网:http:///caw/zuowu_c.htm
5.中国种植业信息网:http://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本区包括新疆全省,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宁夏西北部及内蒙古西部,共137个县、市。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本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南部和东北部,川西、甘南、云南西北德钦、中甸2县,共129个县、市。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与分类
2.1作物的起源
随着人类从以采集为生向着为自己生产食物这一转变,一些野生植物也被驯化培育成了栽培植物。考古发掘表明,自公元前7000年始,在穆雷贝特(Murey-bet,今叙利亚北部)、我国黄河流域、非洲、美洲等均有栽培作物的早期历史。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二章_作物生长发育

作物栽培学总论第⼆章_作物⽣长发育作物栽培学总论讲稿第⼆章作物的⽣长发育第⼀节作物⽣长发育及其特点⼀、作物⽣长与发育的概念在作物的⼀⽣中,有两种基本⽣命现象,即⽣长和发育。
(⼀)⽣长发育的概念1.什么是⽣长?⽣长是作物体积或重量的量变过程,是作物植株或器官由⼩到⼤、或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作物的⽣长包括营养体(根、茎、叶)的⽣长和⽣殖体(花、果实、种⼦)的⽣长。
⽣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如风⼲种⼦在⽔中的吸胀,体积增加,就不能算作⽣长,因为死的风⼲种⼦同样可以增加体积。
⽽营养器官根、茎、叶的⽣长等,通常可以⽤⼤⼩、轻重和多少来度量,则是⽣长。
2.什么是发育?发育是指作物⼀⽣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表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和花、果实、种⼦的形成。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分蘖芽的产⽣、⽓孔发育等。
现以叶的⽣长和发育为例加以说明。
叶的长、宽、厚、重的增加谓之⽣长;⽽叶脉、⽓孔等组织和细胞的分化则为发育。
(⼆)⽣长与发育的关系作物的⽣长和发育是交织在⼀起进⾏的。
没有⽣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步的⽣长,因此⽣长和发育是交替推进的。
在作物栽培学中,有时将发育视为⽣殖器官的形成过程,这与通常将⽣长与营养⽣长联系在⼀起、发育与⽣殖⽣长联系在⼀起有关。
⼆、作物⽣长的⼀般进程(⼀)S形⽣长过程1.什么是S型曲线?作物器官、个体、群体的⽣长通常是以⼤⼩、数量、重量来度量的。
这种⽣长随时间的延长⽽变化的关系,在坐标图上可⽤曲线表⽰。
作物植株的个体或器官的⽣长过程、群体的建成及产量的形成过程均呈现出前期较慢、中期加快、后期⼜慢以⾄停滞衰落的过程。
这⼀过程可⽤“S”型曲线来描述(图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禾谷类作物幼穗与营养器官的同伸关系(P35) •叶龄法; •叶龄余数法; •叶龄指数法。
第四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光照 •温度 •水分 •空气 •养分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光照
•光照强度[cal/(cm2 ·s)]
当有光照后,作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且随光强 增加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 相应提高,当 达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respiratory rate)相等,表观光合速率为零,此时 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为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空气
群体下部供应的CO2约占总量的20%,通过增 施优质有机肥,增加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的数量, 增强其活力,可释放出更多的CO2。 养分
玉米每公顷生物学产量为25 500kg,籽粒产量 为9350kg时,需从土壤中吸收约285kg纯氮, 52.5kg磷和255kg钾。
作业
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物质的相互交换;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重量保持一定比例; 根冠比(root-canopy ratio)—作物地下部分与地上 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
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 影响根冠比的因素: 水分;氮素;光照强度;气温;管理措施。(P34)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温度
•作物的三基点温度(three basic temperature) 最低、最适、最高
•作物生产常用的温度指标 农 业 界 限 温 度 (critical temperature); 变 温 (temperature variation); 积 温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极端温度(extreme temperature) 、 冻害(frozen damage) 、冷害(chilly damage) 、霜 害(frost damage); 无霜期(frost-free period)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温度 •温度的调节
覆盖、耕作措施、灌溉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水分 •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作物需水量 需水量(mm)=播种时的土壤贮水量+生育期内的有 效降水量+总灌水量-收获时的土壤贮水量 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作物每制造 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作物需水临界期(water maximum demand stage)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作物引种; 北→南,生育期缩短;南→北,生育期延缓。 •作物布局和栽培上的应用;
第三节 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地上部分生长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 •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期的基础;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要促进二者协调发 展; •生殖生长期应保证适当的营养生长。
化的影响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的发育特性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crop reacting character to temperature and light)—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 长转变的若干特性,包括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 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P42-43:第2-8小题
长日照;短日照;日中性;中日照。
作物的温光反应பைடு நூலகம்性
作物的发育特性 作物的基本营养性(minimum vegetative growth)— 即使作物处在最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 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分 化的特性。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温光反应类型及其形成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的形成,以及不同品种对
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S”形生长进程理论的应用
•促进或抑制应在作物生长最快速度之前; •同一作物不同器官“S”形步伐不一致; •作物的生育不可逆。
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作物生育期(growing stage)—从播种至收获的整个 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 •早熟、中熟、晚熟,作物的生育期受环境影响。 •早熟品种单株生产力低; •晚熟品种单株生产力高; •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
作物的发育特性 作物的感温性(temperature sensitivity)—作物因温 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 短或延长的特性。
春化作用;高温加速发育,低温延缓发育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的发育特性 作物的感光性(light reaction)—作物因日照长短的 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 的特性。
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生育时期(growing stage)—将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划分 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P27(表2-1) 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口期-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收 获期 ……
第二节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的发育特性 •作物温光反应类型及其形成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对植株形态结构和生理生
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simultaneous growth)—在同 一时间内某些器官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
作物生长的相关性
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禾谷类作物营养器官间的同伸关系(P35) •主茎叶和分蘖的关系; •叶片、叶鞘和节间的关系; •地上部分器官与根的关系。
温光反应特性的差异,是作物在世界各地长期系 统发育中经过自然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是适应于 原产地维度、气候、地势、海拔的生态型。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对植株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在形态结构上; 主茎伸长,细胞分裂加速,Pro和RNA含量增加 •在生理生化上; RNA代谢加速;氨基酸含量增加;赤霉素含量增加 •光敏色素; Pfr/pr高,有利于长日植物;pfr/pr低,有利于短日植 物
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互关系: •发育包含了生长和分化; •生长和分化受发育的制约。 四个类型: •协调型;徒长型;早衰型;僵苗型
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作物个体生长“S”形的四个时期: 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减速增长;缓慢下降(图
2-2) 作物群体生长“S”形的三个阶段: 指数增长;直线增长;减缓停滞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
•作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 •作物生长的一般过程 •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作物的生长发育
概念: 生长(growth)—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 数量和重量上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营养生长 vegetative、生殖生长 reproductive growth 分化 (differentiation)—同质的细胞类型变成形态结构 和功能与原来不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程。 发育(development)—作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 结构和功能上在生命周期中的有序变化。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光照 •日照长度 对花原基诱发起重要作用的不是日照长度,而是 黑暗长度。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光照 •光质与作物的关系 可见光区300-700nm;红、橙光背吸收最多,其次 是蓝紫光,绿光被反射。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光照 •作物的光能利用率(light utilization rate) —单位土地面积上干物质总量所含的热量与相同 面积上作物生育期内接受的太阳总能量的百分比。 大多数国家1%,发达国家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