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说课稿_4
2024年《斑羚飞渡》说课稿精选15篇

2024年《斑羚飞渡》说课稿精选15篇《斑羚飞渡》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斑羚飞渡》,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个方面对《斑羚飞渡》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本单元编选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__。
这些__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
__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因此,从内容来看这篇课文非常具有情感性,又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有如下特点与作用:(1)课文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的气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
__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课文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一__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哲理较深广,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生活的范围窄,对__了解缺乏一定的生活基础,对事物缺乏理性认识。
但是,学生已有两年微机操作的经验,已具备上网搜索与制作电脑小报的能力;并且社会课上及课后已做过比较规范的调查报告,只要稍加提点就能让学生自组分工开展课外拓展活动。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1、理清并感受文中生动、感人的情节;2、通过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于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斑羚精神”。
3、联系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感悟__的深刻主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有感情的朗读文本片段,感受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斑羚飞渡》说课稿

《斑羚飞渡》说课稿《斑羚飞渡》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但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
本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题。
能力目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分析,探究动物身上折射的可贵品质,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探究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珍爱动物,善待动物生命的意识。
重点放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上,难点放到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上。
3.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不错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令自身感动的语句自由朗读,分析之前个别朗读,分析相关的语句后全班齐读,重点语段请个别学生范读,一节课书声朗朗,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情境设置法: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动物世界的悲壮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小学说课稿《斑羚飞渡》

小学说课稿《斑羚飞渡》一、教材简介《斑羚飞渡》是小学英语二年级的一篇阅读理解课文,讲述了小鹿Lydia和她的妈妈一起看到斑羚越过大河的故事。
这篇文章通过小鹿Lydia的眼睛观察自然,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文章中常用的词汇:river, swift, graceful, powerful, jump, swim, follow2.学会利用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
3.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句型,如:–Look at the deer.他们看了看鹿。
–It is swift and graceful.它快速而优美。
–It jumps and swims very well.它跳得很高,游泳也很好。
4.能够理解文章中描述自然景色的词语和句子。
2.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护大自然,保护珍贵的生物。
2.欣赏自然的美丽,并从中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
3.培养自然观察的习惯,学会用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本课通过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让他们从课程的开始就对文章中的主题和题目有一定的了解。
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展示一张河流的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这张图片表现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风景的美丽和神秘。
2.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看到过猎豹、羚羊等野生动物,引出对小说中斑羚的认识。
2.阅读本课是阅读理解课程,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在阅读环节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个别阅读:将文章划分为短小的段落,将每个段落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默读后简述自己所读的内容。
2.齐读法:老师或同学带领全班齐读全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形式的测试,测试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其中可以包括如下问题:–What did Lydia and her mother see when they were wandering in the forest?–Why did the deer jump into the river?–How can the deer swim across the river quickly?–What animal do you like in the story? Why do you like it?3.讨论结合文章中涉及到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下列讨论:1.你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过哪些野生动物?2.你对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宝贵有什么感受?3.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4.输出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文的印象,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写一篇不少于50字的小短文,描述自己对于本文的理解和感受。
2024年初中语文《斑羚飞渡》说课稿

2024年初中语文《斑羚飞渡》说课稿【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X,来自XXX学校,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堂2024年初中语文说课稿,《斑羚飞渡》。
话题:保护野生动物,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教材分析《斑羚飞渡》是2024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共分为1个课时。
本单元围绕着保护野生动物这一主题展开,通过阅读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引发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思考。
本篇课文描写了斑羚的生活状态和其飞渡的情境,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材中充满了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珍爱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斑羚的生活习性,理解斑羚飞渡的内涵。
(2)通过学习文章,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的能力,提高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影和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
(3)通过课堂表演和现场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保护野生动植物,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感知斑羚飞渡的内涵。
(2)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的能力,提高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斑羚的视频,让学生对斑羚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好奇。
2.阅读导入(5分钟)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文章,并提问:“你刚才观看的视频中有什么特别之处?请写下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斑羚的第一印象。
3.课文导读(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斑羚的生活习性、飞渡的情境,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4.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学生扮演“斑羚”,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情感,并尝试从斑羚的视角出发,想象其他动物在飞渡中的感受。
初中语文《斑羚飞渡》说课稿(精选16篇)

初中语文《斑羚飞渡》说课稿(精选16篇)初中语文《斑羚飞渡》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第二课《斑羚飞渡》。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斑羚飞渡》是本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讲的是一群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自我牺牲的悲壮之举。
本文故事内容中陌生新奇的动物世界、惊险动人的特写镜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能让学生在斑羚们在特殊的求生自救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族精神和整体合作精神受到精神的洗礼。
它既是对前文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的延深,又是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对人性的探启。
2、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了解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②情感目标:a、领会斑羚在危急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b、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③能力目标:a、通过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b、通过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探究实践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a、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领会斑羚在危急关头的携手合作、甘于牺牲自我的精神b、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所设计的“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激发。
二、说教法著名的心理学家钟为永说:“学生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不断需要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是教学的重点。
为此本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当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起导航的作用,在疑难处要给予点拨、引导,帮助他们寻找突破口,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斑羚飞渡》说课稿

飞渡挽救羚族生命铸就彩虹——《斑羚飞渡》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飞渡挽救羚族生命铸就彩虹——《斑羚飞渡》。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自我评价七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斑羚飞渡》选自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文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让每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从内容来看这篇课文非常具有情感性,又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
同时,课文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的气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
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物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根据教学目标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
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1、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体会本文具体生动的描写。
2、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于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斑羚精神”。
(2)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通过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于自我牺牲、舍己为人的“斑羚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说学情】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哲理较深广,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学生生活的范围窄,对本文了解缺乏一定的生活基础,对事物缺乏理性认识。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说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我认为好的教学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这样才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收获。
斑羚飞渡说课稿

《斑羚飞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斑羚飞渡》,我是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整体思路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特点和处理(1)本文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描写了一群斑羚身处绝境,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
这篇课文体现了本单元“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又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本文故事情节不难理解,所以我采用“情”贯穿全文,创设情景,以情激情,利用诵读,音乐,画面共创氛围,为后文的陈情作铺垫,让语文课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2、确立学习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从三个维度出发,同时结合本单元教学说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有情朗读,分析形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养成答题技巧情感目标:感悟斑羚精神,学会善待动物,珍惜生命3、确定重点难点课文的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课文的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二、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精神和本文的教材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音乐导入,情景课件,创设情景,学生走进斑羚的精神世界,与其产生共鸣。
2、有情郎读法本文情节较简单,但蕴涵的哲理相对深刻,“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读有利于深入了解文本。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各抒已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既提高能力又增长见识,强过闭门造车。
三、说学法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提供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我制定如下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1、自主圈画法2、有情朗读法3、讨论法4、习惯法四、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差,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
2、生活的范围窄,对本文的了解缺乏一定的生活基础,对事物缺乏理性认识。
五、说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就是要传之以情,以情激情,这样文字就有血有肉了。
斑羚飞渡说课稿

斑羚飞渡说课稿更多精美说课稿尽在实用资料说课稿专题。
斑羚飞渡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和这么多师兄师姐一起参加此次说课比赛。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更是一次经验的积累。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斑羚飞渡》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课时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斑羚飞渡》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文描写了一群斑羚被逼上绝境,为了种族得以延续,老斑羚义无反顾的选择死亡,舍生取义的壮举。
本文通过惊险动人的镜头描写,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斑羚们在危机时刻的那种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
这既是对本单元关注动物世界的延伸,又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培学生勤动手,勤思考为核心,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学习的体验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我确立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了解本课的大概内容,能够复述斑羚飞渡时的主要情节。
2.能力目标:通过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协作能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的互助友爱、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旨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关爱自然的意识三、说学法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朗读、口头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口头复述,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主动去掌握运用知识。
四,说教法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斑羚飞渡》说课稿
镇江市第三中学徐小红
我参加了镇江市第四轮市属中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复赛初中组语文学科的说课比赛,比赛要说的课文是《斑羚飞渡》,说完后觉得很有收获,现将说课稿整理出来,以期得到专家、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分四块:
一教材分析
1.《斑羚飞渡》这篇课文选材非常好,有如下特点:
(1)课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具有现代意识。
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2)课文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 教材与学生。
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设计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要仔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我设想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一的下学期,因为初一下有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单元,可指导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专题活动。
3. 教学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篇课文可以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
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3)通过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2)教学难点: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即教法、学法的设计,重点、难点的解决和突破。
)
1. 教法:
(1)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2)我设计这节课要领学生去微机房去上课,运用微机课学习的上网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进行“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
(3)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板书课题,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的问题等,但不可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2. 学法:
(1)指导学生预习,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便于整理归类。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3)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
(4)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的报告和小论文等。
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即主要教学环节,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
)
课前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词、写出重点词语解释并造句,做在预习笔记本上。
(3)找出你文中认为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加以赏析。
(4)准备复述文中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
(5)搜集有关斑羚这一动物的有关资料。
注:以上预习作业学生尽力完成,不求面面俱到。
课堂教学流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苏教版七年级(下)课本中的课文《国宝大熊猫》和《金龟子》等有关动物的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非常喜爱国宝大熊猫、金龟子这些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看看你是不是会更喜欢?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斑羚飞渡》)
2. 检查预习,重点检查生词、词语的整理。
学生的读书卡片用实物投影展示,或者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一些词语对学生的字词预习进行检测。
其他的预习作业将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检查。
3. 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时对课文的了解,头脑中快速地组织一下,准备复述主要的故事情节,准备时间2分钟。
同学们思考后交流,发言2-3名学生。
4. 品味赏析。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的优美生动的语句,进行品位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如:(可用课件展示)
我喜欢文中的这句:—————————————————————————————————,理由是:———————————————————————————————————————————————————————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学习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四人学习小组要分工:一人组长,一人记录发言,一人准备朗读欣赏的语段,一人整理发言准备交流。
5. 拓展迁移
教师组织开展一个“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
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思索质疑:
(1)请搜索有关斑羚的资料,如生活习性等。
(2)文中斑羚飞渡是在人类的围捕下发生的事件,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事例很多,你能从网上或图书馆等其他地方搜索到相关的资料吗?
(3)设计一份“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小报或出版一期墙报,可以是某一种动物的专题介绍,也可以是多种动物的多方面资料的介绍。
(4)根据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小论
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
题目示例(题目可根据小组研究的情况自定,“示例”仅作参考)
如:镇江地区野生动物的现状调查
谈谈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谈“斑羚飞渡”中的美
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搜集资料,然后按学习小组综合,完成小论文或者调查报告,这也是这节课的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