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评课教程文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评课稿1.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三年级学生研究语文下册的内容,通过讲解和分析故事《守株待兔》,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 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主题和寓意。
- 研究如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背景等要素。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解读文字的能力。
- 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品味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故事情节介绍- 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基本框架。
-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来解读故事主题。
3.2 语文应用能力培养- 分析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故事的解读和理解,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的形式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4. 教学方法4.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引发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入《守株待兔》的故事情节。
4.2 讲解与分析以故事情节为线索,逐步讲解故事的过程和含义,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事件发展和故事背景等方面。
4.3 学生练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活动,让他们通过讨论、朗读、写作等形式来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4 总结与反思对学生的研究表现进行总结和鼓励,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帮助他们深化对故事的理解。
5. 教学评价5.1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和个人展示等形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
5.2 书面评价让学生撰写一份对故事的个人感悟和理解,并进行书面评价,评估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6. 教学资源准备插图、故事书、故事PPT等教学资源,以便能够更好地呈现故事情节和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7.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守株待兔评课稿优缺点及建议

守株待兔评课稿优缺点及建议1. 引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吧?讲的就是一个农夫傻傻地守在树旁,盼着兔子撞树而死,最后竟然没能等到兔子,反而让自己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这不就是个警示嘛!那么,在课堂上讨论这个故事,我们究竟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2. 优点2.1 引人入胜首先,这个故事本身就挺有趣的,老师一讲起来,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住了。
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角色让学生很容易投入进去。
想象一下,课堂上大家争相模仿农夫的样子,哇,那场面简直热闹得很!2.2 启发思考其次,讨论这个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
比如,为什么农夫不去找更多的食物?是不是因为他太过于依赖运气?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让他们明白,人生可不能总指望侥幸。
3. 缺点3.1 局限性当然,光靠这个故事也有些局限。
时间长了,学生们可能会觉得腻味。
每次都讲同一个故事,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要不然,老师可以换个方式,比如用现代的例子来讲,让故事更贴近生活,这样大家的兴趣就能保持住。
3.2 容易误解再者,学生们在理解故事时,可能会产生误解。
有的孩子可能觉得守株待兔是个好主意,等着运气上门,结果就会形成“坐等成功”的心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最好多加一些正面的引导,比如提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之类的话。
4. 建议4.1 结合实际那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我觉得可以把这个故事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学生们努力与机遇并存的重要性。
这样一来,课堂上就能有更多的讨论和互动,学生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真正意义。
4.2 互动环节另外,老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角色扮演,让学生们亲自演绎这个故事,或者甚至编排个小话剧。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毕竟亲身体验总比光听讲来得深刻。
5. 总结总的来说,“守株待兔”的故事在课堂上是个好材料,既有趣又能引发思考,但老师们也要注意把握分寸,避免一味重复。
守株待兔评课稿

守株待兔评课稿篇一:《守株待兔》评课稿《守株待兔》评课稿高新五小白皙张芬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最后一组课文的一则寓言故事。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张老师自然大方的教态,激情饱满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张老师的课,我有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图片导入,质疑课题张老师巧妙地将课本上的插图放在多媒体上让学生看图说话,理解题意,进而质疑课题。
这样的逐步引导既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很好的铺垫。
二、预习检测,生生互评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对课文中的生字、文本的朗读进行了充分的自学预习。
学习前置,这是张老师对反转课堂的初步尝试,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检测字词读音、书写时,张老师把评价的权利放心的交给了学生,而学生的表现也相当精彩、不负师望。
在检测文本朗读时,张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并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激活思维,陶冶情操的理想境界.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本节课上一共有三次合作学习,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张老师的小组建设比较到位,合作效果较好。
张老师巧妙地打破了文本的自然段顺序,用找关键词的方法让学生一一思考:守株待兔》评课稿《守株待兔》评课稿高新五小白皙张芬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最后一组课文的一则寓言故事。
2020年[守株待兔评课] 守株待兔文言文
![2020年[守株待兔评课] 守株待兔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c15fb9e87101f69f319546.png)
评《守株待兔》本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设计了以下训练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及简单的课件,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维的能力;2、围绕中心词“守”展开质疑辐射全篇,以及对寓言主题的拓展升华理解,都为训练学生勤思、善思、妙思提供了很好的范例;3、对识字写字的关注,对正确倾听的习惯的要求,采用闯关的方式很巧妙,落实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习惯培养;4、寓意揭示得很巧妙师学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把黑板上出现的三个词语板书连起来说说。
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揭示了寓意,运用这种缀词成句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己排列组合语言的过程,这也是一种含创新因素的语言练习方式,同时又较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寓意。
建议1、在揭题伊始,就应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住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
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2、教学中还应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听XX老师的《守株待兔》一课有感 XX小学上周很荣幸地地参加了“小学语文XX教育联盟教研活动”,有幸听到了很多优质的课。
而听了蒋老师的《守株待兔》一课,更是让我收益非浅。
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就列举一二。
一、注重重点词句的感悟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
蒋老师这一课就很好地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
如,在理解寓意时,蒋老师抓住“窜出来”一词,先让学生给“窜出来”换词,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再让学生讨论野兔窜出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种田人捡到野兔完全是一种偶然。
守株待兔小古文评课

守株待兔小古文评课
守株待兔,是一则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愚蠢的
农夫,他每天都在田地里守着一株树,等待着兔子撞到这棵树上。
他
认为只要兔子撞到这棵树上,就会被震晕,然后他就可以轻松地抓住
它们了。
可是,不管他等了多久,也没有一个兔子撞到那棵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依靠运气和机会来获得成功。
如果你想取
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和汗水。
首先,我们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
像那个农夫一样,“守株待兔”
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我们不能只依赖于偶然事件或幸运来帮助我
们达成目标。
相反,我们应该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并采取具体的
行动来实现它们。
其次,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付出努力。
像那个农夫一样,如果我
们只是坐在那里等待机会降临,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取得成功。
相反,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付出努力和汗水。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
习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从而取得成功。
最后,我们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像那个农夫一样,如果我们在追求成
功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或失败,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相反,我们应该
保持耐心和毅力,在失败后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付出努力和汗水以及耐心和毅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调整和改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评课稿

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评课稿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评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评课稿篇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我们从以往关注老师的教到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学。
判断课堂教学成败的标准,从关注教师本人能力与表现如何,到关注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帮助有多大。
特别是平阳县推出了“我爱学习”学业项目评价活动后,课堂更是努力践行着“学为中心,以评导教,以评促学”的课堂方式变革。
今天下午我们聆听的第二堂课《守株待兔》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
陈xx老师来自xx小学。
xx小学可以说是“我爱学习”学业项目评价活动的龙头学校,对“我爱学习”的学业项目评价活动的研究走在全县的前列。
陈xx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呈现了在“我爱学习”学业项目评价背景下的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范例。
我们也不妨从学生的“学”这一角度去看这一节课。
这节课陈老师要让学生学什么,又是怎么学的,学的效果又是如何呢?我们不难发现,这则寓言,陈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是:1、本课的6个要认读生字,4个要求会写的字;2、本课的重点词语,像“守株待兔、窜、乐滋滋、整天”,积累运用表示高兴的词语以及“守株待兔”的寓意;3、抓住一个语言点的训练:种田人拎着兔子,——地想:——————。
4、语文学习的一些方法和习惯,比如识记生字的各种方法,读通课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寓言的方法。
我也记录了一些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像“抬起头,举起手,跟老师写一些”,“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读好后用你的坐姿告诉我”,“写好第一个字后和书上的比一比,分析一下,再写第二个字”,“拿起笔在文中找一找,划出来”,“你学会了欣赏别人”,“回答问题时站直了,你会更漂亮”……陈老师很多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都是指向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9寓言两则守株待兔6_人教版-最新学习文档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9寓言两则守株待兔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黄志娇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体现大语文观。
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各抒己见,谈论着自己的看法,把每个学生带进课堂。
整堂课中,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意,受到教育。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 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这节课条理清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黄老师善于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造良好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一开始就以动漫的故事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二、识字教学的层次性新字的学习,在课堂上,黄老师从字到词,到句,到段。
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接着去拼音再读,读得有层次,体现出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运用字理教学,探求本义,再组词,书写,从理解字义、到运用、到会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一个层次性。
三、注重朗读,形式多样化指导读中感悟,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黄老师的这节课“读”贯穿始终,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老师读、学生读,全班读,小组读,……等等。
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
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
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
每一次朗读都和练习有个美丽的约会。
多次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多次说话联系,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得出寓意,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人不能靠运气过日子,既训练学生勤思,善思,妙思,又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黄老师教的《守株待兔》,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等待“教学的春天”。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9寓言两则守株待兔7_人教版-文档资料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29寓言两则守株待兔人教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我们从以往关注老师的教到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学。
判断课堂教学成败的标准,从关注教师本人能力与表现如何,到关注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帮助有多大。
特别是平阳县推出了“我爱学习”学业项目评价活动后,课堂更是努力践行着“学为中心,以评导教,以评促学”的课堂方式变革。
今天下午我们聆听的第二堂课《守株待兔》是一篇寓言。
陈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呈现了在“我爱学习”学业项目评价背景下的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范例。
我们也不妨从学生的“学”这一角度去看这一节课。
这节课陈老师要让学生学什么,又是怎么学的,学的效果又是如何呢?我们不难发现,这则寓言,陈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是:1.本课的6个要认读生字,4个要求会写的字;2.本课的重点词语,像“守株待兔、窜、乐滋滋、整天”,积累运用表示高兴的词语以及“守株待兔”的寓意;3.抓住一个语言点的训练:种田人拎着兔子,——地想:——————。
4.语文学习的一些方法和习惯,比如识记生字的各种方法,读通课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寓言的方法。
我也记录了一些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像“抬起头,举起手,跟老师写一些”,“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读好后用你的坐姿告诉我”,“写好第一个字后和书上的比一比,分析一下,再写第二个字”,“拿起笔在文中找一找,划出来”,“你学会了欣赏别人”,“回答问题时站直了,你会更漂亮”……陈老师很多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都是指向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看,陈老师语文的学段意识很强,她能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适度、适量,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并以识字教学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没有出现公开课中经常出现的过度拓展和拔高的现象。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那么,这节课,陈老师又是引导学生怎样学的呢?《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意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评课
评《守株待兔》
塘下二小岑敏
本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设计了以下训练: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及简单的课件,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维的能
力;
2、围绕中心词“守”展开质疑辐射全篇,以及对寓言主题的拓展升华理
解,都为训练学生勤思、善思、妙思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对识字写字的关注,对正确倾听的习惯的要求,采用闯关的方式
很巧妙,落实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学习习惯培养;
4、寓意揭示得很巧妙
师:学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把黑板上出现的三个词语板书连起来说说。
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揭示了寓意,运用这种缀词成句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己排列组合语言的过程,这也是一种含创新因素的语言练习方式,同时又较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寓意。
建议:
1、在揭题伊始,就应呈现学习方法,接着通过解题:“守株”、“待兔”,让学生很快地把握住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并巧妙地根据题目“守株”和“待兔”,让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
这种做法不仅化难为易,而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2、教学中还应努力地为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听蒋芝乙老师的《守株待兔》一课有感
塘下镇中心小学吴娥秀上周很荣幸地地参加了“小学语文罗山教育联盟教研活动”,有幸听到了很多优质的课。
而听了蒋老师的《守株待兔》一课,更是让我收益非浅。
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就列举一二。
一、注重重点词句的感悟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
蒋老师这一课就很好地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
如,在理解寓意时,蒋老师抓住“窜出来”一词,先让学生给“窜出来”换词,明白“窜”是怎样的动作,再让学生讨论野兔窜出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种田人捡到野兔完全是一种偶然。
使学生在读、思、说中步步深入,从而领悟品词析句及揣摩文句的方法。
二、注重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蒋老师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
如,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引导学生提炼积累了“不劳而获”、“一无所有”。
同时,在积累的过程中,渗透对文章所蕴涵的道理的感悟,可见设计的精巧。
只是,在这堂课的最后,蒋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请孩子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其实,我想在这里是不是可以请学生自己来说说“打算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由此帮助学生进一步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预设:
生1: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懒惰的人听,告诉他们就算天上能掉馅饼,那也是很偶然的,不能守株待兔。
生2: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表妹听,告诉她不能守株待兔,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听了蒋老师《守株待兔》一课后的一些粗浅看法
朗读和练习的“约会”
场桥二小柯爱肖
“人生多少哲理, 尽在寓言中”。
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他说:“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听了蒋老师的课,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扣。
二、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蒋老师善于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造良好的良好的教学情境。
一开始就以动漫的故事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三、识字教学的层次性
新字的学习,在课堂上,蒋老师从字到词,到句,到段。
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接着去拼音再读,读得有层次,体现出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运用字理教学,探求本义,再组词,书写,从理解字义、到运用、到会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一个层次性。
四、注重朗读,形式多样化
指导读中感悟,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蒋老师的这节课“读”贯穿始终,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老师读、学生读,全班读,小组读,……等等。
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
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
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
每一次朗读都和练习有个美丽的约会。
多次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多次说话联系,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得出寓意,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人不能靠运气过日子,既训练学生勤思,善思,妙思,又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最后我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当蒋老师提问:“庄稼全完了,为他感到怎么样?”学生的回答:悲哀,失望,可惜等等,如果能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再来读一读,效果应该会更好。
《守株待兔》评课稿
罗凤一小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蒋老师自然大方的教态,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蒋老师的课,我有几点看法:
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设计有层次。
生字教学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生完成了从
单个字的认识到词语的理解,再到句子中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过程。
二、重视训练学生读和说的能力。
蒋老师在教这节课几次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要是……那该……”说一句话,用“整天”进行说话训练等,让学生多说。
同时,蒋老师还重视读,如在字词教学时,教会学生读好句子的停顿。
再
如,课文学习时,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进行品位、
比较、理解,再知道学生有感情地读好。
这样以读带练,以读促
说,从而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三、蒋老师灵活的设计巧妙地突破了本课难点。
这篇课文是一则语言,让学生明白寓意是本课难点。
蒋老师在
灵活处理教材基础上,紧抓“读——议——读”的基本训练,让学生
在体悟文本基础上,通过生生、师生等多形式的交流,让寓意渐渐
隐现,水到而渠成!
《守株待兔》教后感言
著名作家严文井老先生对寓言曾做过绝妙的比喻:“人生多少哲理, 尽在寓言中”。
今天我执教的课文《守株待兔》讲的是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
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
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努力做事,光靠运气,是不会有收获的”这
一个道理。
接下来,我就谈谈我设计本课的意图。
第一板块:课前测试,增加积累。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我在上课前给学生读一些熟悉的成语,激发孩子们对寓言的兴趣,同时又顺理成章地揭示课题,引出新授内容。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我让学生先观看课文动画,目的在于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故事中去。
接着,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挖掘学生认知经验,设计了闯关游戏这样一个环节。
为突破字词句的教学重点,我将字、词、句连成一线,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学习热情不减。
第三板块:品析赏读,领悟寓意。
在这个板块中,我又分三个小环节,分别是:理解种田人捡到野兔靠的是运气,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窜出来的多种可能性,捡到是运气的理解水到渠成。
感受不劳而获时,我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白捡、乐滋滋”,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孩子们抓住“白捡、又肥又大、乐滋滋”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充分想象,有了“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可以怎么样?他可以不再经受田间劳作的艰辛,也可以不再经受庄稼从种到收的漫长等待。
让学生感受到,他守的不仅仅是野兔,他守的是三餐温饱啊!并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读出种田人垂涎欲滴,仿佛口水都流出来了的情态,读出他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侥幸心理。
另外我在教学中那个注意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语感,如让学生小组讨论野兔窜出来的原因,在比较中感受种田人“整天”地等,没日没夜的等。
同时,我认为阅读教学既要源于文本,有要高于文本。
因此,我在阅读中设计了“要是···那该···”的说话训练,做到读说结合的恰到好处。
而在结束时,我让学生进行了文本的补白处理。
让学生结合板书“对种田人说”,学生不仅感悟到了寓意,语言也得到了发展。
本堂课教学中存在不足:
1.在关注孩子语言的质量上做得不够。
如:让孩子说说“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孩子们一开口似乎都是“你要···”“你要···”如果能加上个称呼“种田人啊……”这样,孩子们就完全进入我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中去了。
在对话的过程中我只满足于学生初步感悟寓意,而对于学生语言质量的提升,有一处做得不够好。
如:一个学生已经说了:“这次仅仅是个意外,你不可能每天都这么的幸运的。
”第二个还是模仿着说,我的引导还不够,没有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2 .孩子的某处生成点我没有很好把握。
在学生朗读得不是很好的时候,我应该范读一下,那效果会更好。
还比如在学生说出“失望”时,我可以让他失地读一读,讲出“悲哀”时,可以让他读出悲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