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守株待兔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精选12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精选12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守株待兔”,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2、初步尝试根据画面线索提问,并用语言清楚表述。
活动准备:图片。
关键点:知道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活动过程:1、观察图片,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只有图片,所以小朋友要认真、仔细的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2、幼儿观察图片(从开始到农夫天天站在树下)。
3、观察解惑,初步感知。
(1)看了故事前面这几张图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兔子自己撞在树上的事情会不会天天发生?师:这样不会经常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说是偶然的、碰巧的、难得的事。
(3)还有谁想问问题的?(4)我也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农夫一直这样等下去,田里的庄稼会怎样?(5)幼儿观察故事后半部分图片。
(6)故事看完了,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4、完整欣赏,加深理解。
(1)下面,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遍。
一会请你来说说:你觉得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不努力付出是不会成功的。
5、了解名字,延伸活动。
师:刚才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守株待兔。
6、延伸:“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许多成语像“守株待兔”一样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
小朋友回家可以向爸爸妈妈学一些成语故事,以后我们来讲给大家听。
愉快结束。
附:《守株待兔》古时候,一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一只野兔从草丛里窜出来。
它见有人,非常害怕,于是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树干上,死了。
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农夫回到家,吃着香喷喷的野兔肉,非常高兴。
第二天,农夫来到地里,可他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勤快、专心干活了。
他总希望再有兔子窜出来撞在树干上。
后来,农夫干脆不想花费力气,他不再种地,每天守在树干旁,希望再捡到兔子。
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兔子,而农田里的苗因为他无心照顾而慢慢枯萎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守株待兔》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珍惜劳动成果,勇于尝试新事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 难点:帮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兔子头饰、农田图片等。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兔子头饰,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猜猜今天要学习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边播放边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和结果。
5. 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农田和兔子的手工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6. 展示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这个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2. 鼓励幼儿在家里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如农民、兔子等,通过表演来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2. 开展一次故事接龙活动,让幼儿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新的故事情节。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在制作作品时的表现。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中分享故事和讨论故事的情况。
八、教学反馈: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家长反馈和课堂观察,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改进:1. 对于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幼儿,适当增加难度,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的思考。
2. 对于参与度较低的幼儿,采取个别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寓言守株待兔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寓言守株待兔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寓言《守株待兔》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从此他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赖于偶然的好运,而应该勤劳工作。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能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想象出农夫和兔子的样子,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3. 培养幼儿的价值观,让幼儿明白不能依赖于偶然的好运,而应该勤劳工作。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情节,想象出农夫和兔子的样子,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图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幼儿画出他们心中的农夫和兔子。
2. 故事书《守株待兔》,用于朗读和讨论。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幼儿问好,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兔子吗?你们有没有见过兔子?二、朗读故事(10分钟)1. 拿起故事书《守株待兔》,开始朗读故事。
2.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农夫和兔子的互动,以及农夫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的情节。
三、讨论故事(10分钟)1. 故事结束后,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农夫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2.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绘画活动(10分钟)1. 发放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他们心中的农夫和兔子。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农夫和兔子的样子,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五、复述故事(5分钟)1. 邀请几名幼儿上台,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鼓励其他幼儿在台下跟着复述,巩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上写上故事的主题《守株待兔》,并在旁边画上一只兔子和一个农夫。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守株待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守株待兔》含反思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守株待兔》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XX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乐趣,认识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知道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续编成语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守株待兔》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认识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知道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2、通过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乐趣。
3、续编成语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动画片守株待兔。
活动过程:一、认识成语守株待兔。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猜测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认识株、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就知道了!二、通过动画片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
1、谁在什么地方见到了野兔?2、见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他能等到野兔吗?为什么?幼儿猜想。
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A、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继续播放至结束)4、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5、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6、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延伸活动:幼儿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活动反思:《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最后一组课文的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守株待兔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守株待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寓言故事》中的《守株待兔》。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劳动的意义,认识到不劳而获的后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守株待兔》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大意。
2. 掌握故事中生词和短语,如:“守株待兔”、“农田”、“劳作”等。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生词和短语。
难点:理解故事道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生词卡片、兔子手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农夫,在课堂上模仿农田劳作,引发幼儿兴趣,讨论农夫是如何种地的。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课件,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生词和短语。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一个场景,用图片和生词卡片辅助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4. 随堂练习(5分钟)1)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幼儿分组,每组用兔子手偶表演故事中的一个场景。
5. 小结(5分钟)6.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故事《守株待兔》,旁边附上故事中生词和短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守株待兔》的故事插图,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插图内容。
答案示例:这幅插图描述了农夫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旁边有一只兔子在观察。
2. 拓展延伸: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故事道理,分享劳动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和表达方式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的内容与拓展延伸的安排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守株待兔》的教学中,重点应放在故事内容的理解、生词短语的掌握以及故事道理的提炼上。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守株待兔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守株待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寓言故事》中的《守株待兔》。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不能只靠等待,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能复述故事大意。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3. 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不能依赖偶然的机会,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生字卡片。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等待和努力的小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展示PPT,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
(2)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守株待兔”、“努力”等。
(3)讲解故事中的道理,让幼儿明白不能只靠等待,要自己努力去争取。
3. 例题讲解:(1)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词语造句。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2)组织幼儿进行“我说你猜”的游戏,巩固生词和短语。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守株待兔2. 生词和短语:守株待兔、努力、勤奋、偶然、必然3. 故事道理:不能依赖偶然的机会,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目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故事中的词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答案示例:小兔子学会了“守株待兔”,每天都去地里等待兔子撞树。
可是,兔子再也没有出现。
小兔子意识到,不能只靠等待,要自己努力去寻找食物。
于是,它开始学习耕种,最终收获了很多粮食。
2. 作业要求:用完整的句子,语句通顺,故事情节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寓言守株待兔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寓言守株待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以《守株待兔》为寓言故事主题。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饿肚子的故事。
故事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幼儿学会珍惜和努力,而不是侥幸心理。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领会故事寓意;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复述故事;3. 教育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付出与收获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词汇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卡片、兔子玩偶;学具:画笔、画纸、故事手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守株待兔》的故事情景,引导幼儿观看并思考:故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2. 故事讲解: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如农夫的辛勤劳作、兔子的意外死亡等。
3. 故事复述:请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 实践环节:请幼儿分组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 作业布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绘制一幅《守株待兔》的故事画,并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守株待兔1. 农夫劳作(辛勤劳作)2. 兔子撞树(意外收获)3. 守株待兔(侥幸心理)4. 饿肚子(后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绘制一幅《守株待兔》的故事画,并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故事画,并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如农夫辛勤劳作、兔子撞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珍惜和努力,而不是侥幸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作业布置,让幼儿将所学故事带回家与家长分享,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巩固故事内容。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精品教案守株待兔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精品教案守株待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寓言故事》中的《守株待兔》。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后,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结果却一无所获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寓意;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情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守株待兔》,把握故事寓意。
2. 能够运用新学的词汇描述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的寓意,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故事情节。
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会复述故事并进行讨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故事书、兔子玩偶、农夫角色扮演道具。
学具:彩笔、画纸、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农夫,在教室一角模拟耕作,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农夫的劳动场景。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守株待兔》,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情节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描述故事情节,并进行示范讲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运用词语卡片进行故事复述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守株待兔2. 关键词汇:偶然、守株待兔、放弃、一无所获3. 故事道理:勤劳致富,坐享其成不可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守株待兔》,用词语卡片帮助,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答案示例:在一片田野里,有个农夫正在辛勤地耕作。
有一天,他偶然得到了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
从此,农夫放弃了自己的劳动,每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
然而,他最终一无所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入、故事讲解、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故事内容,理解了故事道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守株待
兔
【活动目标】
1、认识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知道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2、通过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乐趣。
3、续编成语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活动准备】动画片守株待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成语守株待兔。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猜测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认识株、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就知道了!
二、通过动画片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
1、谁在什么地方见到了野兔?
2、见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吗?为什么?幼儿猜想。
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
A、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继续播放至结束)
4、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5、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6、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延伸活动:
幼儿可以表演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