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中医外治法运用论文
平喘止咳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论文

平喘止咳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索运用平喘止咳贴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支气管哮喘患儿2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仅于急性发作期加用止咳平喘贴对特定穴位进行贴敷治疗。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33%,对照组为69.33%,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临床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仅于急性发作期加用止咳平喘贴(贵州康琦止咳平喘贴)对特定穴位进行贴敷治疗;具体贴敷方法:胸部贴于膻中穴,背部贴于定喘穴,大椎穴,胸部背部二贴同时贴,重症患者每贴使用6~12小时;轻症患者每贴使用12~24小时。
连续贴3d为1个疗程,重症患者可适当延至2-3个疗程。
由于穴位贴敷后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小部分患儿贴敷部位的皮肤出现红痒,通常无需处理就可自动消失,若红痒部位较重可适当涂抹炉甘石。
1.3 疗效判定标准:本次研究依据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将临床疗效分为四个等级:临床控制:患者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体征完全消失或不及轻度哮喘标准者;显效:患者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体征有显著缓解;有效:患者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体征有所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好转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33%,对照组为69.33%,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采用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是立足于中医学经络学理论,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使药性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直达病变脏腑,发挥调整阴阳、通畅气血及扶正祛邪的功效进而起到治疗作用。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论文小儿哮喘护理论文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论文小儿哮喘护理论文认为哮喘之证,本质为气道的高反应,治疗当以降低气道的高反应为核心。
小编整理了中医治疗小儿哮喘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医治疗小儿哮喘论文篇1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于中医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经中医治疗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临床痊愈者67例,约占77.9%;显效的者16例,约占18.6%;无效者有3例,约占3.5%,总有效率达96.5%。
结论:中医对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医;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为过敏性咳嗽或隐匿性哮喘,是一种以持续性、反复性、顽固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隐匿性哮喘,其临床特点多以清晨或夜间出现发作性干咳为主,运动或哭闹之后加重,抗生素治疗无效,临床上没有出现感染征象,没有喘息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很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百日咳、支气管炎等其它的疾病。
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病症之一。
在西医治疗中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进行治疗,虽然其短期疗效还比较明显,但一旦停止用药,病情就比较容易出现反复,其长远的治疗效果并非很理想,而且容易出现副作用。
而中医药对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进行了中医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基本资料我院收治的8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确诊患儿,其中女:37例,男:49例;年龄1~3岁:23例,4~6岁:38例,7~9岁:25例;病程最短:5d,最长:2年。
2治疗方法2.1 内治法:(1)祛痰法: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而小儿肺脾易虚。
痰本生于肾,肾阳不足,故不能温化津液;脾虚,故不能运化水湿,水液不按常道,故积而成痰。
治宜宣肺止咳、健脾化痰,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中医内外并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内外并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并治疗小儿哮喘疗效。
方法:65例小儿哮喘患儿采取中医内外并治法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94.6%。
结论:采用中医内外并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内外并治;小儿哮喘;治疗效果,发病率小儿哮喘发病率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有不断上升趋势,给患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给家长带来严重心里压力和经济压力,因此如何治疗小儿哮喘是临床儿科医师探讨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西医采用抗炎、平喘、抗过敏等方法治疗小儿哮喘,部分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而导致的依从性差。
因此笔者试用中医内外并治法治疗65例小儿哮喘,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小儿哮喘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2—14岁,病程3—2个月。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2.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1.2.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1.2.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1.2.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1.2.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3治疗方法:1.2.1内治法:基本方:发作期:自拟平喘方:麻黄3 g,杏仁6 g、辛荑4g、矮地茶6g、紫苑6g、冬花6g、射干4g、苏子6g、白果5g、地龙6g、蝉衣5g、僵虫5g、桑白皮6g、地骨皮5g、葶苈子5g、甘草5g,以上为3—6岁小孩用量,每天一剂,水煎,分3次口服,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进行加减,7d为一疗程。
中医综合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临床观察作者:陆建中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23期【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外治法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对照组患儿实施单纯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外治法治疗(包括中药穴位敷帖、穴位按摩等)。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有效4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8%;观察组有效5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哮喘;中药穴位敷帖;穴位按摩;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3-0114-02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质量的下降,小儿哮喘发病率在不断上升[1]。
临床中主要以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西医在治疗小儿哮喘中主要通过吸氧、抗感染、镇静、呼吸道湿化等方法,中医疗法在小儿哮喘治疗中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小儿发育不全,中药口感差,喂服困难,因此目前中医治疗建议外治法治疗[2-3]。
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分别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和中医综合外治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哮喘患儿。
男69例,女41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5.2±2.1)岁;重度患儿18例,中度患儿70例,轻度患儿2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5.3±2.3)岁;重度患儿8例,中度患儿38例,轻度患儿9例。
观察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1±2.0)岁;重度患儿10例,中度患儿32例,轻度患儿13例。
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分析

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分析目的探讨观察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中应用特殊护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将采用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療的92例哮喘患儿按照1:1比例分为特殊组和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患儿常规护理模式,给予特殊组患儿特殊护理模式。
对比2组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并观察其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特殊组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缓解时间均远远少于常规组(P<0.05);特殊组症状、活动、情感3个维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在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中应用特殊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标签:雾化吸入;中医外治;小儿哮喘;护理哮喘是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作时多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常喉中痰鸣,难以平卧[1]。
该病不仅给患儿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也可家庭带来沉重医疗负担。
雾化吸入和中医外治法均已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认可[2]。
但是在患儿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特殊的护理干预,方能保证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
为深入观察分析特殊护理模式在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我特采用均等分组方法开展对照研究,期待为护理方案的优化奠定实践基础。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采用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的9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特殊组和常规组。
特殊组46例患儿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10.5岁,平均(6.5±1.3)岁;病程7 d~3.5年,平均(2.1±0.6)年。
常规组46例患儿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3~11.0岁,平均(6.7±1.4)岁;病程10 d~4.0年,平均(2.3±0.7)年。
特殊组与常规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经《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确诊,年龄≤12岁;②近2 w内未接受其它方法治疗者;③家属和本人均同意配合完成研究。
儿童哮喘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儿童哮喘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2-13T08:28:38.64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1期作者:饶平[导读]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饶平(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5)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以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常常因药物耐受性高、儿童依从性差致疾病治愈率低,而中医外治法如针灸推拿、穴位贴敷、拔罐、耳穴压豆等治疗手段具有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痛苦、临床依从性好等,广泛被为临床所采用,值得推广。
关键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医外治法、针灸、穴位贴敷、推拿儿童哮喘具有隐匿性和明显家族遗传性,治疗不及时易发展为成人支气管哮喘而迁延不愈。
近20年来儿童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有上升趋势,2010年我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990-2010年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从1990年的1%左右上升至2010年的3.02%,每10年上升5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儿童哮喘属于中医“哮病”、“喘证”的范畴。
儿童哮喘常因素体肺脾肾不足,痰饮留伏于肺,在各种外邪的诱发下致痰气交结,阻塞气道,反复发作。
现笔者将近十年防治本病的中医外治法综述如下:1.针灸针灸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针刺、艾灸的方法,刺激人体一定穴位,达到调和气血、温煦经脉,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缪文翠[1]等通过针刺攒竹穴配合中药贴敷天突穴治疗哮喘,治疗组24例予以西医常规处理,观察组24例予以针刺攒竹穴配合中药贴敷天突穴,结果显示:观察组PaO2、SaO2、PaCO3控制率均高于治疗组,中医针刺治疗有效。
秦鸿[2]等将120例寒痰阻肺型喘证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督脉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散方针灸,穴取膻中、定喘、风府、风池、大椎、风门、间使、支沟,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次,2周为1疗程,共3个月,治疗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低于治疗组的91.67%,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肺功能、血清CRP、PCT明显改善。
中医药对小儿哮喘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小儿哮喘的治疗研究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的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
虽然西医药在小儿哮喘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其中医药在这一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小儿哮喘治疗上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出发,对小儿哮喘的治疗研究做一综述。
一、中医理论对小儿哮喘的认识中医药认为小儿哮喘与患儿体质与外界环境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中医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净化人体内部环境,调理人体气血平衡,以达到治疗小儿哮喘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小儿哮喘一般可分为寒哮、热哮、痰湿哮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治疗小儿哮喘的研究进展1. 苦杏仁、黄连等药物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寒哮类型。
黄连有清热和抑制炎症的作用,适用于热哮类型。
这些中药都是通过改善呼吸道的炎症状态,缓解病程中的不适症状。
2. 茯苓、半夏等药物茯苓有利水渗湿,化痰排虚的作用,而半夏有理气化痰,平喘止咳的效果。
这些中药多用于痰湿哮的治疗,通过清除痰湿,舒展气机,缓解哮喘症状。
此外,中药还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和体质,对防止哮喘的复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针灸治疗小儿哮喘的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中医药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儿哮喘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炎性反应,改善支气管通透性,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针灸治疗的常用穴位包括肺俞、肺经等。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缓解哮喘症状、平衡气血的效果。
四、中医药在改善生活方式上的作用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中医药在小儿哮喘治疗中还注重改善患儿的生活方式。
如合理调节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加体育锻炼,适度增加室外活动时间等。
这些方法能够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核心理论和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之处。
小儿哮喘的外治疗法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补益脾气;鳖甲、牡蛎软肝散结;茵陈、黄芩清热利湿;半夏开痞散结;麦芽健脾消食;炙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益气、软坚化瘀之效。
经过总结30年的临床经验,松原市中医院李景华主任医师总结出经验方疏肝调脾汤,对于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疗效较好。
本研究对该药物的疗效提供了进一步有效的证据,为该药的推广及研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Ott JJ,Stevens GA,Groeger J,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new estimates of age-specific HBsAg seropreva-lence and endemicity[J].Vaccine,2012,(30):2212-2219.[2]Wang FS,Fan JG,Zhang Z,et al.The globalburden of liver disease:the major impact ofChina[J].Hepatology,2014,60(6):2099-2108.复。
疝囊的结扎可以实现治疗目标。
传统的腹股沟斜切口方法治疗腹股沟疝有一定效果,但切口长,可对精索和输精管等造成损伤,住院时间长,术后阴囊肿胀,切口瘢痕增生,腹腔镜高位结扎疝囊是微创的新手术,临床使用有明显的优势[3-4]。
微创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损伤小、切口美观、操作简单、手术效果好,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在治疗期间,没有必要切开外斜肌腱膜。
只需切开或打开腹股沟区域的外环即可,操作时间可缩短。
另外,切口可以用可吸收的线缝合。
孩子长大后,阴毛可以覆盖切口,通常不易察觉,美容效果好[5-7]。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切口术式,观察组进行微创横切口术式。
结果显示,观察组腹股沟疝疗效、进食、睡眠、活力情况、切口长度、患儿心率、肾上腺素水平、手术并发症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哮喘的中医外治法运用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
中医在防治本病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但由于小儿口服药物困难,加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得疗效确切,又易于被患儿接受的中医外治疗法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穴位贴敷、推拿疗法、雾化吸入疗法、拔火罐疗法、拔火罐疗法、直肠给药法和耳穴贴压疗等各种方法,探讨小儿哮喘的中医外治疗法的运用。
关键词:小儿;哮喘;中医外治疗法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97-01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中医治疗哮喘早在古代已运用于临床,我院儿科治疗哮喘继承了历代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又在临床中不断创新。
所选中医外治法旨在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所选穴位大多以背部俞穴为主,乃脏腑精气输注于肩背部之处,同时也是邪气集散传注经络脏腑之枢纽。
所谓“五脏之系咸在于背”,故脏腑之病皆可治背。
背部选穴贴有振奋诸阳之精气,温通俞穴,气血输注出入顺畅,驱邪达表之功。
由于小儿口服药物困难,中医外治法副作用少,可以长期运用,适合患儿长期治疗,中医外治疗法已日益受到当代医家的重视。
1 常用方法
1.1 穴位贴敷:中药穴位贴敷,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患儿乐于接受,临床应用较广。
应用中药延胡索、葶苈子、白芥子、细辛、甘遂等研末贴敷双侧肺俞、定喘、膻中,结果哮喘发作次数明显降低。
证明穴位贴敷可以提高抗病能力,明显缓解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及发作程度,改善患儿出汗、咳嗽、气短等临床症状,不但可以在短期内使小气道功能好转,且能保持一定的远期疗效。
采用“三伏针刺”法治疗,每年初伏先针双侧肺俞、心俞、隔俞穴,取针后将药饼(由甘遂、细辛、白芥子、延胡索制成)贴敷于穴位,中伏、末伏重复1次,连续3年为1个疗程。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比,ige下降明显。
1.2 推拿疗法:本法简便验廉,采用三补手法,补脾土、肺经、肾经等治疗缓解期哮喘患儿,治疗后患儿体内iga、igg、igm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在三伏季节采用传统手法,取穴天突、定喘、肺俞、丰隆,补脾土、益肾经、捏脊、摸腹等结合服用紫河车治疗小儿哮喘,患儿病情有显著改善。
1.3 雾化吸入疗法:该法通过雾化吸入药物,经过局部渗透吸收发挥疗效。
应用苦参液雾化吸入佐治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喘息、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的消失时间缩短,肺功能明显改善。
1.4 拔火罐疗法:拔罐疗法已发展成为中医辨证、循经选穴配方的有效手段。
采用肺俞穴拔火罐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哮喘,患儿紫绀、喘憋、哮鸣音等临床主要症状较快消除,采用急性期背部走罐配合指针大椎、膻中、涌泉等穴,缓解期背部走罐配合指针足三里、
三阴交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
1.5 直肠给药法:采用直肠给药途径,治疗儿童哮喘作用快。
应用中药喘息平小量保留灌肠液治疗小儿哮喘,结果无论在起效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药效持续时间和显效、有效率方面均有明显作用,喘息、哮鸣、痰声等主要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1.6 耳穴贴压疗法:本法通过耳部穴位的刺激发挥作用。
哮喘发作期在患儿耳尖放血加耳穴贴压、缓解期单纯耳穴贴压,选穴交感、肾上腺、平喘等,患儿哮喘发作间歇期延长且发作时症状减轻,采用耳穴药物注射法治疗哮喘,选耳穴肺、肾、脾、皮质下等,每穴注药0.1~0.2 ml,每次注射一侧耳穴、双耳交替,隔日注射1次,6次为1个疗程,疗效满意。
2 讨论
贴敷穴位及耳穴贴压疗法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良好的平喘、化痰、固本作用,具有全身免疫调节作用;中药加味定喘汤制成的溶液雾化吸入具有抗炎作用,与地塞米松雾化效果相当;小儿哮喘灌肠剂直肠给药比口服给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推拿及拔火罐疗法在通经走络、开窍透骨、驱邪达表、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中医外治疗法具有经济、简便、安全、儿童易于接受等优点,在小儿哮喘的防治中具有潜在优势。
近10年来,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哮喘无论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作用机理还是在剂型研究
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因此,应用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寻找出治疗哮喘高效、快捷的中药外用制剂以利推广应用。
这对加强中医药在该领域的早期干预,降低哮喘患病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炳绪,夏翠霞,孔令斌.药线穴位埋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
喘87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8期
[2] 邓锦娥,潘秋兰.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哮喘病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3期
[3] 林冰.儿童哮喘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的系统评价
[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杨永清,陈汉平,王瑞珍,等.针灸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活化t
淋巴细胞与嗜酸粒细胞数目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02期
[5] 刘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37例临床观察
[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