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侵蚀混凝土本构关系

合集下载

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公式

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公式

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公式
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公式是描述混凝土材料的力学行为的数学表达式。

本构关系曲线公式用于描述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从而提供了设计工程结构和进行力学分析的基础。

在混凝土力学中,常用的本构关系曲线公式是指数函数模型(也称作Ramberg-Osgood模型),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σ = Eε + σy[(ε/εy)^n]
其中,σ表示混凝土的应力,ε表示混凝土的应变,E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σy是混凝土的屈服强度,εy是混凝土的屈服应变,n是指数函数模型中的形状参数。

通过该公式,可以将混凝土在不同应力和应变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和分析。

具体而言,当混凝土受到载荷时,其应力会随着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直到达到屈服应变为止,之后应力将开始非线性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配比、龄期、温度等。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本构关系曲线公式进行分析和设计。

混凝土本构关系曲线公式提供了描述混凝土力学行为的数学模型。

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对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为工程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提供基础。

关于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初步探讨

关于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初步探讨

关于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初步探讨摘要:简要介绍了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几种类型,以及常用的的几种方法对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对目前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对合理充分发挥材料自身强度、提高设计水平、保障工程安全、降低投资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本构关系;探讨1概述混凝土是一种在生产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已经由单纯的房屋建筑结构衍生到大体积混凝土重力坝及拱坝、高流速泄水建筑物、高海拔严寒地区大体积建筑物、强侵蚀环境等复杂应力环境下工作的结构,所有这些都给建立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带来困难。

2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目前不同的混凝土本构模型不下几十种所根据的理论框架不同,即使采用同一种理论框架,其确定参数的方法也不相同。

按现有的本构模型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类,即线弹性模型、非线性弹性模型、塑性理论模型以及其它力学理论的本构模型。

在这些本构模型中,有些是以成熟的力学体系,例如弹性理论或弹塑性理论等的视点和方法作为基础,有些则是借助新兴的力学分支,例如粘弹一塑性理沦、内时理沦、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等概念,结合混凝土材料特点推演而得。

还有些则是以混凝土多轴试验数据为依据,进行概括和回归分析后得到。

2.1基于弹性理论的本构模型弹性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应力应变关系有一一对应关系,其中最简单的是线弹性关系。

这种关系对一次加载到破坏的分析是很实用的,因一次加载的极限承载力是工程师最关心的,因而这种本构关系在实际结构的分析中应用很广。

2.2非线弹性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是属于经验型的,它适用于单调加载和混凝土受压区处于非线性变形阶段。

这类本构模型有两种形式,一是全量式应力应变关系,采用不断变化的割线模量,另一类是增量式、厂应变关系,采用不断变化的切线模量。

非线弹性本构模型有代表性的为Ottosen,的全量式本构模型,Darwin-Peknold增量式的本构模型,和Gerstle-Stankowski的藕合本构模型。

混凝土损伤本构原理

混凝土损伤本构原理

混凝土损伤本构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材料,其力学行为的研究对于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和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此,混凝土损伤本构原理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和损伤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的损伤机理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包括两种类型的损伤:微观损伤和宏观损伤。

微观损伤是指混凝土内部的裂缝、毛细孔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导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下降。

宏观损伤是指混凝土整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出现的裂缝、断裂等破坏形态,这些破坏形态会导致结构的破坏。

混凝土的微观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毛细孔是混凝土内部的缺陷之一,其形成与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的蒸发和水泥颗粒内部的饱和度有关。

毛细孔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等。

2.混凝土中的微裂缝是混凝土内部的另一个缺陷,其形成与混凝土的物理性质有关。

微裂缝的存在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韧性。

3.混凝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能会出现局部压缩和剪切变形,这种变形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扩展,进而形成新的微裂缝,最终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混凝土的宏观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受到外力作用时,可能会出现局部裂缝,这些裂缝会随着外力作用的增加而扩展,最终导致混凝土的破坏。

2.混凝土的内部缺陷会导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下降,从而降低其抗力水平,当受到超过其承受力的外力作用时,混凝土会发生宏观破坏。

三、混凝土的损伤本构原理损伤本构理论是描述材料本构关系的一种理论模型,混凝土的损伤本构原理是基于混凝土的损伤机理建立的。

1.混凝土的弹性本构关系混凝土的弹性本构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描述,即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其中弹性模量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当混凝土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应变与应力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σ=Eε其中,σ是混凝土的应力,E是混凝土的弹性模量,ε是混凝土的应变。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简介及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比较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简介及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比较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简介及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比较一:学术风格正文:一、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简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描述了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二、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比较1. 弹性阶段:混凝土在受力初期表现出线弹性行为,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

这个阶段称为弹性阶段,其应力应变关系呈线性。

2. 塑性阶段:当混凝土受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出现非线性变形,应变的增加速度逐渐减缓。

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发生破坏,颗粒间的强度开始减小,导致整体应变增加。

3. 屈服阶段:当应力进一步增加,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应变时,开始出现明显的应力下降。

这个阶段称为屈服阶段,将塑性应变较小的一部分与显著的应力下降相连系。

此时,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并且裂缝的增长加速。

4. 破坏阶段:当应力继续增加,混凝土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

一般表现为裂缝的扩展、混凝土的脱层或破碎等。

此时,混凝土已经失去了承载能力。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实验数据、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比较图表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本构关系:材料力学中,描述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

2. 弹性阶段:材料在受力初期表现出线弹性行为,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的阶段。

3. 塑性阶段:材料在经历弹性阶段后出现非线性变形,应变的增加速度逐渐减缓的阶段。

4. 屈服阶段:材料在达到一定应变时出现明显的应力下降的阶段。

5. 破坏阶段:材料在经历屈服阶段后出现明显的破坏现象,失去承载能力的阶段。

二:商务风格正文:一、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简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对于了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研究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基础。

二、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比较1. 弹性阶段:在混凝土的受力初期,材料表现出弹性行为,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

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共36页

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共36页
的法。— —西塞 罗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强度。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了解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情况。

在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的,即应力和应变之间呈现直线关系。

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混凝土的变形是可逆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然而,当混凝土受到较大的载荷时,它会进入非弹性阶段,这时应力-应变关系就变得非线性。

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发生了裂缝、塑性变形和损伤,导致了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非弹性阶段,混凝土的刚度也会发生变化,即切应力与切变应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的。

为了描述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数学模型,如弹塑性模型、退化本构模型、损伤本构模型等。

这些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和理论,通过适当的参数来描述混凝土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本构行为,从而可以用来分析和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除了动力本构关系,混凝土的破坏准则也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破坏准则描述了混凝土在受载过程中破坏的方式和破坏标志,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常见的混凝土破坏准则包括:1.极限强度破坏准则:这是最常用的破坏准则之一,它基于混凝土的强度特性来评估结构的破坏。

根据该准则,当混凝土受到的应力超过其极限强度时,破坏就会发生。

2.临界应变破坏准则:这个准则基于混凝土的应变特性来评估结构的破坏。

根据该准则,当混凝土的应变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破坏就会发生。

3.裂缝宽度破坏准则:这个准则关注混凝土内部的裂缝情况,当裂缝宽度超过一定的限值时,破坏就会发生。

不同的破坏准则适用于不同的结构和加载条件,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破坏准则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总之,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设计和评估混凝土结构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了解混凝土的材料性质和行为规律,工程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预测混凝土结构在受载过程中的性能和安全性。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
混凝土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的一种材料,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在研究混凝土力学性能时,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是指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力学原理下,混凝土的的力学性质可以用应力应变曲线来表示。

混凝土在受到拉伸力时呈现出弹性行为,随着拉伸应力的增大,在达到一定应力时会出现应变加大的非线性行为,而在应力进一步增加时,会发生断裂。

而在受到压力时,混凝土呈现出弹性行为,并在达到最大强度后发生压缩破坏。

混凝土的动力本构关系可以用材料力学模型来描述。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有弹性模型、塑性模型和强度与裂缝模型。

弹性模型是一种最简单的模型,它假设混凝土在受力时呈现出线弹性行为,并可以根据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来计算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关系。

附加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模拟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例如模拟混凝土在受力后出现的裂缝发展和非均匀变形等。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是指混凝土在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发生破坏的判据。

破坏准则可以分为强度准则和能量准则两种类型。

强度准则是指在达到一定应力时,混凝土产生破坏。

常见的破坏准则有最大正应力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等。

能量准则是基于变形能或位能的原理,用来描述混凝土破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能量准则有极大能量释放准则、变形能准则等。

总结起来,混凝土的动态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不同的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模式,帮助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

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本构关系

B组锈蚀试块拉拔试验现象
B组试块钢筋直径较大、混凝土保护层较厚,在拉拔试验中表现出明显
的脆性劈裂破坏特征。如图2.11所示,荷载一滑移曲线只有上升段而无下 降段,在峰值荷载处,加载端产生持续的滑移,而自由端的滑移值始终很 小,试块发生劈裂破坏,伴随有明显的劈裂声。在劈裂开的混凝土块体原 钢筋孔道内,可观察到混凝土粉末,横肋之间的混凝土有明显刮过的痕迹, 说明试块发生了典型的“刮犁式”破坏。 对于B2试块,锈胀裂缝已发展至试块表面,混凝土保护层对钢筋的握 裹力以及对内部开裂区域混凝土的约束力均降低;而试块B6内部无锈迹,且 未观察到锈胀裂缝。因此,与B6试块相比,B2试块的极限荷载值大幅下降。
坏,同时,荷载一滑移曲线无明显
下降段。
图2.3 A2试块荷载滑移曲线
锈蚀率较大的A1,A2D,A4D,A6D试块,其荷载一滑移曲线如图2.4所示。与 未锈蚀试块相比,其自由端开始发生滑动所对应的Ps值与荷载峰值Pu明显变小; 荷载超过峰值进入下降段后,试块出现第一条贯通裂缝,但仍能保持一定的承载 能力,随后裂缝迅速变宽,被裂缝分割的各块体相互脱离,承载能力完全丧失, 钢筋直接从孔洞中抽出,呈现显著的劈裂破坏特点,试块迅速破坏,其粘结刚度 较锈蚀率小的试块大。
中体积收缩,会对钢筋产生垂直于钢筋混凝土接触面的压应力,在钢筋相对 于混凝土发生滑动时,该压应力即在接触面上产生摩阻力。此种压应力越大,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越粗糙,二者之间的摩阻力也越大;
③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力(咬合力)。对于光 圆钢筋而言,此种咬合力主要来自于钢筋表面自身的粗糙不平。
实验室中加速锈蚀与自然锈蚀间的相关性
• 外加电流加速锈蚀的方法 1.将钢筋混凝土构件置于大气中,部分区段掺氯盐或者外浇盐 溶液,利用预埋不锈钢筋充当阴极进行通电腐蚀。 2.将混凝土试件浸泡在溶液中,利用浸入溶液的铜片充当阴极 进行通电加速腐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la e s u i n i i u f t ol to s s mult d b sng CT e hn q . S c dl ae y u i t c i ue e on y,t t e t e c i a i fm o t r a d he s r ng h r du ton r to o r a n I r de ii d wih o pa i o f xp rm e e u t . Thid y, wih o r son omo nia i n, t TZ a e i ntfe t c m rs n o e e i nt r s ls rl t c r o i h ge z to he m e ho i u a e he c ns iu i e l w fu f ml t a ke o r t . I i w ft r b e,i v sa t d sm l t st o tt tv a o nior y a t c d c nc e e n v e o he wo k a ov tgi e p o e ur o a a y e t o tt i a o t a ke on r t n a o a i n o o r t t uc ur t a r c d e t n l z he c ns iutve l w fa t c d c c e e i ny l c to f c nc e e s r t e a ny
pr bl m. Fi s l o e r ty,wih c S s c d lw ,i t Fi k’ e on a t mod fe he m e o s o ons iutv a o ta ke ii s t s — c pe c tt i e l w f a t c d mor a tr
a d i t ra il ta sto o e I n n e f ca r n ii n z n ( TZ) wih wh c h t e s s r i u v s o p cm e x o e o s d u , t ih t e s r s — t a n c r e f s e i n e p s d t o i m
提 出 了任 一腐蚀 介 质 质 量 分 数 下 试 件 内任 一位 置 处 单 元 对 应 的 受侵 蚀 混 凝 土 本 构 关 系的 分 析
流 程.
关 键词 :混凝 土 ;硫 酸钠 腐蚀 ; T技 术 ;Fc C ik第二 定律 ;细观 本 构 关 系;数值 模拟
中图分 类号 : TU5 8 0 2 . 文献标 志码 : A d i1 . 9 9jis . 0 79 2 . 0 1 0 . 0 o :0 3 6 /.sn 1 0 — 6 9 2 1 . 6 0 3
受 侵 蚀 混 凝 土 本 构 关 系
刘 汉 昆 , 李 杰
( 同济 大学 土木 工程 学 院 ,上海 2 0 9 ) 0 0 2 摘 要 :混 凝土 腐蚀 具有 内外 不均 匀的特 点 , 使 得 真 正 意 义上 的 受侵 蚀 混凝 土本 构 关 系一 直都 没 这
有得 到 确定 , 此提 出了试验 与数值 模 拟相 结合 的技 术 思路 以解 决上 述 问题 . 为 首先 , 用 Fc 利 ik第二
定 律对硫 酸 钠 腐蚀后 砂 浆和界 面过 渡 区(TZ 的细观 本构 关 系分层修 正 , 用 C I ) 应 T技 术在 细观层 面
模 拟 受侵 蚀 混凝 土试 件 的应 力一 变 曲线 ; 次 , 用力 学试验 结果 , 别给 出蚀 强率参 数 ; 应 其 利 识 最后 , 对
砂 浆和 I TZ的 “ 蚀 程 度 ” 行 全 截 面 均 匀化 , 过 数 值 模 拟 得 到 受 侵 蚀 混 凝 土 本 构 关 系. 于 此 , 腐 进 通 基
第 1 卷 第 6期 4
21 0 1年 1 2月







Vo _ 4, . l 1 No 6
De ., O1 c 2 l
J OURNAI OF B I DI U L NG ATE AL M RI S
文 章 编 号 :0 7 9 2 ( 0 1 0 — 7 6 0 1 0 — 6 9 2 1 ) 60 3 — 6
Co s iu i e La o t c e n r t n tt tv w f Ata k d Co c e e
LI H a l u U l k n, LIJi — e
( l g fCii En ie r g,To gi iest ,S a g a 0 0 2 Col eo vl gn ei e n n j Unv r i y h n h i2 0 9 ,Chn ) ia
Ab t a t s r c :D u o n un f r o r son a r s h e to fs c m e e t on io m c r o i c o s t e s c i n o pe i n,i i r ifc l o o an c ns iu- t sve y d fi u tt bt i o tt tv a fa t c d c c e e A e ho o b n ng e e i e t w ih sm ul ton w a r o e o s v he i e lw o t a ke on r t . m t d c m i i xp rm n t i a i s p op s d t ol e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