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一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一

系 –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
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接近了园 林的雏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 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规模宏大 – 不断向民间汲取艺术养分 – 不同时期的数量、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朝代盛衰 – 魏晋南北朝以后,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可
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2.1.1 大内御苑
• 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距皇居近,便于皇帝 日常临幸游憩。 如,西苑、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慈宁宫花 园。
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园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改良学说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fl奥姆斯台德城市园林化思想e霍华德田园城市设想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之一
注意 – 风景名胜区、陵园和坛庙的绿化不属于 中国古典园林范畴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 诗画的情趣 4. 意境的涵蕴
留园赏析 (1)

我们从留园中、西、东区的图片可以看出,留园作为典型 的江南自然山水园林,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园子中间以水池构景。 2.构图模仿自然,挖湖堆山,以叠石堆山丰富园林 景。 3.建筑、花木曲折自由。
而具体到针对留园本身来说,其布局是 十分独具匠心的。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 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 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 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 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 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地形
地形:留园是平地造园,地形并没有提 供优秀的自然资源,所以空间划分都通 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 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植物
留园基本保持了晚清盛氏园林的格局,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心,为全园的精华所 在。池北主假山为典型的石包土假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身处山林近观, 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如置身山林间;而从池南 的楼榭中远眺,则假山露脚(池岸叠石)不露顶,大树见梢不见根,美自天成,堪 得画理。树种以银杏、南紫薇、榔榆等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 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对比。这样常绿 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假山的主景地位。水池南面则 在高低错落、造型多变的建筑物间留有形状、尺度富有变化的庭院,并布置竹石 花台小品,以与山池相协调。 西部景区是以积土大假山为主景而形成的山林景观,漫山枫林,杂以香樟,点 缀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与一墙之隔的中部银杏黄叶相映成趣, 互为借景。山南环以曲水,遍植桃、柳,仿晋人武陵桃源,使人有世外之感。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共34页PPT资料

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面积443.5万平方米。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 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 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最引人注目 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 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 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 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 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日下的承德避暑
山庄显得干净肃穆。宫殿区的建筑虽然严格恪守“天子 身居九重”之制,但却具有北方四合院朴素简洁的特色, 不用黄琉璃瓦,代以灰瓦盖顶青砖砌墙,使宫殿区的建 筑与整个山庄的建筑风格相一致,显得既古朴,又淡雅。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共占地47.2万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 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 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是清政 府为安抚中国西北蒙、藏等少数民族,加强边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庙。 寺庙之集中,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寺庙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艺 之高超,使其成为藏传佛教圣地之一。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气势高贵是有的,但
从风景审美的角度言,比不上江南的娟秀宜人 和楚楚动人,更缺乏西子湖的水灵和妩媚。它 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粗”。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篇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 处理政务的场所。与北京故宫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 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 风光,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分 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1.前朝后寝
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 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 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 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 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 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 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2.轴线对称
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 既有轴线,就有对称,在大型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雕镂琢磨繁琐细致,匠心独运,不但有 美感而且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可以称得上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布局设置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 形式不可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采用了诸 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 创造等。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 第二,花木种类繁多,布局有法。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她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各种 各样的建筑赋予 了江南园林无穷无尽的美。江南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些建筑里面可以学 习到一些精湛的工艺,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江南园林点滴,更加有意义。
墙大多白色,屋檐和房瓦等
门窗、柱和栏杆大多漆广漆。
淡灰色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工艺技术
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 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 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 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 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 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 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豫园坐落于上海市市区南部旧城的东北角,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来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
豫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开始兴建,至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年)完成,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
占地70余亩。
17世纪中叶,潘氏的后裔逐渐衰落,园林也逐渐荒废。
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由该地的人士集资购得豫园的一部分,并重新进行整理。
清道光年间(公元-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的地方官通令各同业公所分管并作为议事的地方,共有21个行业各占一区,自行修葺。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盘踞在城隍庙5日,园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咸丰十年(公元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自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现在的豫园可以分为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存有其独有的景色。
入园没多久就可以看见一座大型假山,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回去若真景。
假山以武康黄石扎成,出自于江南知名的砌山家张南阳之手,拥有“江南假山之并列”美誉。
“萃秀堂”就是骗人山区的主要建筑物,坐落于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城。
自萃秀堂绕开花廊,进山路,存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
抵达山顶时存有一个平台,于此洞庭,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从鱼禾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
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
清咸丰三年(公元年)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曾在点春堂设立指挥部。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
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 充满诗情画意。园林的内涵恰是一座宝库,挖掘它,你将领略到另一番 风采。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 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 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 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①
②
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④
⑤
⑥
⑦
⑧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1.什么是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 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 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 居住的环境。
园林,在中国古籍中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 苑、庭园、山池、别业等。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皇
家园林是北方园林的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
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以岭南四大园林最为著名;分别是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
顺德的清晖园、番禹的余荫山房。 4.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
中石国狮古典园林赏析
中颐国和古园典园林赏析
中颐国和古园典园林赏析
中十国七古孔典桥 园林赏析
中佛国香古阁典园林赏析
中颐国和古园典夜幕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园
为主园,乃精华所在, 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
杜 甫 草 堂
临湖而居,篱笆为墙,总给人一种农家小乐,幽深,静谧的感觉。
川 西 的 园 林 竹 子 叫 多 , 依 地 而 建 , 出 于 自 然 , 入 与 自 然 。
川西园林中的长廊幽直径通,很古朴。
外 墙 还 是 那 么 幽 静 , 受 道 教 的 风 格 影 响 。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 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 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 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 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 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
中国
古典园林赏析
颐和园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 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 成众星捧月之势,它将东边的圆明园、畅春园,西边的静明园、静宜园以及 万寿山周转十几里以内的优美风景提携于周围,把当时的“三山五园”巧妙 地加成一体,使之成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风景区。
澄漪亭是用对景的造园方法,不但与船厅互为对景,还可平视高低错落而又有 花树掩映的房舍亭院,以及东岸拱石凌空、枝叶疏遮密掩的花?亭。更有近望 远眺的花大如碗的玉堂春、堪称千年活化石的银杏树衬入眼帘,确实是待客品 茗、赏荷寻景的好地方
创凤 造来 庭峰 院, 空此 间假 。景 与 亭 完 美 结 合 , 创 造 各 多 的 意 境 , 多 透 视 角 度
岭 南 庭 院 的 廊 更 具 特 色 , 廊 的 装 饰 很 具 有 特 色 。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

8
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 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 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 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 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 局促。南方园林的代;大多集中于南 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 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9
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 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 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 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 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 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荣 的可园、番禹的余前山房等。
顺 德 清 晖 园
东 莞 可 园
番禺余荫山房
佛山十二石斋
3、其它名园
扬州个园(清):叠石立意,四季假山。 无锡寄畅园(明):颐和园的谐趣园仿此建。
上海豫园(明):明代潘允端为“豫(愉)悦老 亲”而建;黄石假山、砖雕、圆雕、龙墙, “ 玉玲珑”(江南三大名石之冠)。
寄 畅 园 凤 谷 山 庄
5、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圆明园、北海、颐和园 (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 湖 (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对造园艺术具 有指导性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分 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 建筑色彩金碧辉煌,建筑体形高大,表现 了封建帝王拥有四海的权威。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房屋。也用作书斋、茶馆的字号 以敞朗为特点的建筑物 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
坊:里巷(多用于街巷的名称) 街市,市中店铺:坊间 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坊、节 义坊 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作坊
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 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 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 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 形等多种形状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者,停也。” 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 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 息、避雨。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 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 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
– 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 园林体系
• 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工业社会)
–背景 • 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 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 • 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 重破坏 • 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 关系
– 背景
• 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 政治: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 城市和镇集
• 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
• 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 系
– 园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 族风格、地方风格
• 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
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变迁史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实例赏析
第一章 绪论
• 一、园林的概念与内涵 • 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 三、世界园林体系 •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园林的概念与内涵
最早是在甲骨文中出现了“囿”“园”“圃”
- 改良学说(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
F·L·奥姆斯台德(城市园林化思想) E·霍华德 (“田园城市”设想)
F·L·
奥国著名风景建筑师,美 国风景建筑师职业的奠基 人,冠有“风景建筑之父”
斯 台 德
之称,在国际风景建筑界
享有盛誉。
西亚园林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中国古典 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则主要有 三个类型: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照地区加以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扬 州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
规整式与风景式园林
• 规整式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 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 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 理性的自然。Eg:凡尔赛宫
西亚园林(伊斯兰园林)
• 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 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 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 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伊斯兰园林以幼发拉底、 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 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对世 界各国园林艺术风格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力,以印 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
E·霍华德 的“田园城 市”设想
•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 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
• 第四阶段——二战后
– 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
– 人们追求休闲旅游活动,开始意识到对自然掠夺所导 致的恶果
三、世界园林三大体系
• 建筑早于园林是肯定的,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 的文化发展背景,对园林的艺术理解也是有差 别的,因而形成了西亚园林、欧洲园林及以中 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的世界最渊源的三大 园林系统。
东方园林(中国园林)
• 中国园林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 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 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由于中国大陆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的独特的地理环境, 我国长期实行的中央集权、礼仪制度和农业本位文化, 文明远远高于世界诸国文化,以泱泱大国自居,小视 四方,中国园林自诞生以后,在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历 史文化背景下自我发展。
– 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回归到亲和的关系
– 生态学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并 逐步向社会科学延伸
• 这一阶段园林的发展
–私人所有的园林已不暂主导地位,城市生态系统概念确 立,大量园林城市出现 –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 统为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 –建筑、城市规划、园林三者关系更为密切,园林学成为 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
–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依赖自然 –人们为了渡过各种困难,群居形成原始聚落 –人对自然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呈现为亲和的关
系 –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
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接近了园 林的雏形
• 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 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从现代园林发展角度看,广义的园林已发展成为 更为宽泛且深远的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不仅仅包括 各类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等,还包括人 类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的活动,集自然生态、生态恢 复、风景与人文、科技、艺术于一体的为人类社会提 供自然生态的、文明的生存环境。
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园林的萌芽状态(原始社会后期)
“囿”的意思是筑垣以设境之界,而于其 中饲养禽兽的场所; “园” 的意思是平整过土地后,四周设置 轻便的围墙,其内有水源浇灌,栽植果树; “圃” 是栽植蔬菜的地域.
4
园林——狭义与广义
从古典园林这个狭义角度看,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 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 貌,遵循艺术规律,运用造园要素,从而构成一个文 化和美学意味、以视觉景观之美、物质功能的游憩、 居住环境。
日本古典园林——枯山水庭园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 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 观,多见于小巧、静谧、 深邃的禅宗寺院。
京都龙安寺——“虎负子渡河”枯山水
欧洲园林
• 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 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 优秀代表,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 林为造园流派,思想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欧洲园 林覆盖面广,它以欧洲本土为中心,势力范围囊括欧洲、 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四大洲,对南非、北非、西亚、 东亚等地区的园林发展亦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