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乙醇生产原料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

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

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质燃料,由淀粉、蔗糖、纤维素等可再生生物质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制成的。

它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能源,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性、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利用等优点。

二、分类特点按原料来源可分为玉米乙醇、甘蔗乙醇、纤维素乙醇等类型。

其中,玉米乙醇占据了燃料乙醇产业链的主导地位,但由于资源有限、价格波动大等问题,燃料乙醇产业正向多元化发展。

此外,其具有可再生、清洁、安全等特点,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

三、产业链燃料乙醇产业链包括原料采购、预处理、发酵、分离回收、提纯、储运等环节。

其中,原料采购环节涉及到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和物流等;预处理环节包括玉米研磨、淀粉提取、破壳等;发酵环节是将淀粉糖化为乙醇的过程;分离回收环节主要是分离乙醇和水;提纯环节则是将乙醇提纯至符合工业用途的标准;储运环节则包含储存和转运等。

四、发展历程燃料乙醇产业在国内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21世纪初期。

2001年,国家颁布了《乙醇汽油推广实施方案》,旨在推广燃料乙醇的应用,降低传统燃料的排放和耗油量。

2013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推出《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发展路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玉米乙醇、甘蔗乙醇为主要生产方式,辅以纤维素乙醇的燃料乙醇产业体系。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乙醇汽油推广实施方案》:明确全国各地要积极推广乙醇汽油,以达到减少污染和耗油量的目标。

2、《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产业规模、生产技术、运输储存、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目标,为燃料乙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售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4、《油气资源税法》:规定燃料乙醇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对产业发展起到约束作用。

燃料乙醇研究报告

燃料乙醇研究报告

燃料乙醇研究报告燃料乙醇研究报告一、引言燃料乙醇是一种通过将植物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而获得的可再生能源。

它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其他燃烧设备中,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旨在减少对传统石油能源的依赖,并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本报告将介绍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用途和环境影响等相关内容。

二、生产方法燃料乙醇的主要生产方法是通过发酵将植物生物质转化为乙醇。

此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处理:植物生物质如玉米、甘蔗或木质纤维被粉碎、预处理以提取可发酵的糖类。

2. 发酵:将预处理后的生物质与发酵菌种一起置于反应器中,发酵菌种将糖转化为乙醇。

3. 分离和提纯:获得的发酵液中含有大量水分和其他杂质,需要通过蒸馏、脱水等方法将乙醇提纯至所需纯度。

4. 燃料乙醇加工:提纯后的乙醇可以直接应用于汽车燃料,或进一步加工制备乙醇汽油混合物。

三、用途燃料乙醇主要用于替代传统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其可以应用于传统汽油引擎。

根据含量不同,燃料乙醇可以分为E10、E85等标号。

其中,E10指的是燃料中含有10%的乙醇,而E85则指的是含有85%的乙醇。

1. E10燃料乙醇:E10乙醇汽油是燃料乙醇的一种常见应用形式,其含有10%的乙醇和90%的汽油。

E10燃料通过引入乙醇来取代部分传统汽油,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尾气排放。

2. E85燃料乙醇:E85燃料乙醇是一种高含量的乙醇汽油混合物,其中含有85%的乙醇和15%的汽油。

E85被视为一种替代传统汽油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其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较少的尾气排放,但需要专用的燃料系统和调整后的发动机。

四、环境影响1. 温室气体排放:相比传统汽油,燃料乙醇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乙醇的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再次吸收,形成一个封闭循环,减少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2. 耕地利用和食物安全:燃料乙醇生产需要大量耕地资源,并存在与食物安全之间的竞争关系。

为了避免农作物资源被大规模用来制造燃料乙醇,可考虑使用废弃农作物、非食用部分植物或利用种植间作的方法来生产乙醇。

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

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

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燃料乙醇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生物燃料,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园艺等领域。

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化学工程分析的环节,如乙醇提取、脱水、纯化等等。

本文将对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需要使用三步法。

第一步是发酵生产乙醇。

将淀粉或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成糖,通过酵母或者其他微生物发酵制备乙醇。

第二步是提取和分离乙醇。

通过蒸馏和结晶技术将酒精提取,从中分离出乙醇。

第三步是脱水和纯化。

利用蒸馏和其他化学反应技术将乙醇中的水分去除,同时降低硫化物、异物和其他杂质的含量。

在上述三个步骤中,乙醇提取和分离是关键的化学工程分析。

其中,酒精的提取可以采用简单的萃取工艺,将酒精从发酵液体中分离。

但是在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提取剂的选择和溶剂的浓度,以便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速率。

而乙醇脱水和纯化过程则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技术,如渗透冻结、膜分离和分解技术。

其中,分离技术是脱水和纯化乙醇的关键环节之一。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分离技术是蒸汽蒸馏技术。

蒸馏顶部由乙醇与水成混合气体,通过凝结型传热器的冷却,将水与乙醇分离开来。

由于酒精和水之间生理作用力比较相似,因此需要将反应器温度控制在60℃左右,使得乙醇和水的汽化曲线有所差异,从而实现二者的分离。

同时,还需要使用可以进一步去除水分和杂质的技术,如分离和蒸馏技术。

总之,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是多层次、多环节的过程。

不同的环节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物理参数都会影响整个工艺的效率和质量。

在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中,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化学反应条件和设备,实现铲除乙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并优化生产效率,同时确保乙醇的品质。

因此,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是整个乙醇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燃料乙醇技术讲座(二)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

燃料乙醇技术讲座(二)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

燃料乙醇技术讲座(二)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燃料乙醇是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

燃料乙醇通常是由生物质或石油化工原料制成。

目前,生物质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是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

生物质燃料乙醇主要由玉米、木薯、甜菜、红甜菜和其他淀粉质和糖类植物材料制成。

其制备方法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糖类发酵法,包括口腔清洗(玉米、木薯)、硫酸水解(木薯、搽鼻、红甜菜)、酶解(甜菜)等方法;二是纤维素生物质制乙醇,通过热水预处理、酸碱处理及发酵来提取纤维素中的乙醇。

其中,口腔清洗法是一种最常见的生产方法。

其生产过程包括清洗、磨碎、酸化、发酵和蒸馏。

首先,将玉米或木薯粉末清洗干净,然后磨成细粉。

接下来,将粉末的PH值酸化至4-4.5,使其中的淀粉质和糖类顺利发酵,并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发酵反应。

发酵结束后,需要进行蒸馏,以去除杂质和纯化乙醇。

相对于口腔清洗法,硫酸水解法更常用于处理木薯、搽鼻、红甜菜等杂能源原料。

其原理是使用硫酸将木薯中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成为发酵过程的葡萄糖溶液。

纤维素生物质制乙醇则是通过三步方法获得乙醇。

第一步是用热水预处理纤维素生物质,使其晶格结构松散,易于生物酶降解。

之后,加入硫酸等酸成分,使木质素溶解,并将纤维素降解。

第三步,进行发酵,利用酵母对糖类成分进行发酵,最终得到乙醇产物。

此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既能有效利用大量的秸秆、木片等废弃物,同时也为多种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燃料乙醇的生产方法众多,但都可以分为这些基本的类型。

这些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优化,是燃料乙醇领域不断推进的重要环节。

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规则,以确保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是可持续和环保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燃料乙醇的相关数据,以了解其市场前景和生产技术性能的基本情况。

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经济分析

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经济分析
求 量。
经 国务 院批 准 ,原 国 家计 委 2 0 0 1年 4月 1 7
日发 布 中 国实 施 车 用 汽 油 添 加 燃 料 乙醇 的决 定 。
目前 车 用 乙醇 汽 油 和 燃 料 乙醇 发 展 的 突 出 障 碍 是 燃 料 乙醇 的成 本 较 高 ,与 常 规 汽 油相 比在 经 济 性 上 缺 乏 竞 争 力 …。 值 得 参 考 的 是 , 巴 西 利 用 甘 蔗 生 产 燃 料 乙
观 。
公 司均 有 意 与 该 所 建 立 甘 蔗 燃 料 乙醇 技 术 创 新 的 紧 密 合 作关 系 。
同样 需 要 促 进 能 源 和 农业 安 全 的 中 国 , 能否 像 巴西 一 样 大 规 模 发 展 甘 蔗 燃 料 乙 醇 呢 ?这 需 要
西损 失 了 4 0亿 美 元 ,经 济 也 受 到沉 重 打 击 ; 其
次是 为 了促 进 国 内种 植 业 的发 展 和 保 护 农 民 的利 益 , 因为 巴西 是 全 球 最 大 的 甘 蔗 种 植 区: 三 是 为
‘ 作者简介 :曾麟 (9 2) 1 8 一 ,男 ,籍贯 四川省 内江市 东兴 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 向:可再生能 源经济和政策 、生物质综合利用战略。
维普资讯
甘蔗糖业
20 0 6年 第 2期 S gra e n a eu a 2 0 u acn dC n sgr 0 6年 4月 a
以 甘 蔗 为 原 料 生 产 燃 料 乙醇 的技 术 经 济 分 析
曾 麟 安玉 兴 李 奇伟
( 1清华大 学公 共管 理学 院 ,北 京 10 8 ;2广州 甘蔗糖 业研 究所 ,广州 5 0 1 004 1 3 5)

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

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

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燃料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对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燃料乙醇工艺是将天然植物中的淀粉、糖类等通过发酵和蒸馏等方式转化成乙醇燃料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化学工程的角度对燃料乙醇工艺进行分析,探讨其生产过程、工艺优化以及发展趋势。

一、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燃料乙醇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原料处理、发酵、蒸馏和干燥等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原料处理,主要是将玉米、小麦、甘蔗等含有淀粉或糖类的植物材料进行粉碎、糖化和糖化液处理。

然后是发酵过程,将糖化液与酵母菌接种发酵,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接着是蒸馏过程,经过蒸馏可以将发酵液中的乙醇和水分离,得到高浓度的乙醇。

最后是干燥,将蒸馏后的乙醇经过干燥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得到纯净的乙醇产品。

1. 糖化反应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中,糖化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或糖类被酶解成糖化液,糖化液中含有葡萄糖和麦芽糖等可被酵母细菌利用的碳源。

糖化反应主要是通过淀粉酶和葡萄糖酶等酶类催化剂的作用,将淀粉水解成可发酵的糖化物质。

2. 发酵反应发酵反应是燃料乙醇生产中的关键步骤,通过发酵反应可以将糖化液中的糖分转化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发酵反应主要是利用酵母菌这种微生物来实现的,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发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C6H12O6 → 2C2H5OH + 2CO23. 蒸馏反应蒸馏反应是将发酵后得到的含有乙醇的发酵液中的乙醇和水分离的过程。

乙醇和水的沸点差异不大,需要采用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通常采用精馏塔进行多级精馏,使得乙醇和水能够有效地分离。

通过蒸馏反应,可以得到高浓度的乙醇。

在燃料乙醇生产工艺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对工艺进行优化。

一般来说,可以从原料预处理、发酵条件控制、生产设备改进等方面进行优化。

1. 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是燃料乙醇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原料的预处理能够影响后续发酵过程的效果。

乙醇制备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乙醇制备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乙醇制备技术发展现状分析重庆远达烟气治理特许经营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重庆 400000摘要:本文围绕国内乙醇制备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以制备方式为分类依据,首先介绍了传统发酵、合成方法制备乙醇工艺路线,描述了不同工艺的应用、成本情况。

再以二氧化碳合成路径为主线,描述了经电催化、直接或间接等工艺制备乙醇的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工程实践的可行性。

最终讨论分析了各乙醇制备工艺间的优劣势,梳理了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乙醇;传统工艺;二氧化碳制备中图分类号:TQ031.21 引言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温室气体如CO2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液体,是一种泛用化工品,常用作原料、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领域,甚至可以作为清洁燃料,调入汽油或直接燃烧,缓解化石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等难题。

据可再生燃料协会(RFA)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生物乙醇产量达达到290亿加仑,折合约8670万吨。

其中美国和巴西占80%以上。

2018年国内乙醇产量为760万吨(产能为150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占总量35%,约266万吨,次于白酒用量,高于化工消费量。

2020年我国乙醇消费总量约为870万吨,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

目前我国燃料乙醇消费量在300-350万吨左右,其中自产250-300万吨左右,进口约60万吨[1]。

2020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纤维素等非粮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示范,指出了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将是生物燃料乙醇的重点方向。

2 传统制备乙醇技术2.1粮食发酵制备乙醇工艺发酵法制备乙醇是在传统酿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生产乙醇的唯一工业方案。

燃料乙醇可行性研究报告

燃料乙醇可行性研究报告

燃料乙醇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它可以用作汽油的替代品,被认为是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对环境友好的替代能源。

本报告旨在对燃料乙醇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包括生产过程、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燃料乙醇生产过程分析1. 原料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苏打汽 (C5) 和甲醇(CH3OH)。

苏打汽可以来源于甘蔗、玉米、小麦、红杉和工业废料等,而甲醇则是从天然气和煤炭中提炼。

2. 生产工艺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方法是发酵法和化工法。

发酵法是将原料经过腌发或糖化后,利用酵母菌发酵成燃料乙醇。

化工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乙醇。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生产成本燃料乙醇生产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生产工艺成本和能源成本。

原料成本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成本,而生产工艺成本和能源成本则是影响燃料乙醇生产的重要因素。

三、环境影响分析1. 温室气体排放燃料乙醇的使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比传统的石油汽油,燃料乙醇会产生更少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2. 能源效率生产燃料乙醇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 土地利用燃料乙醇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农田资源,如果大规模推广使用,可能会对土地利用带来影响。

四、经济效益分析1. 能源替代燃料乙醇可以替代传统的汽油,因此可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性。

2. 就业创造燃料乙醇的生产需要用到大量的农田资源,并且需要进行原料的种植和采集,这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3. 经济贡献燃料乙醇的生产和使用将为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贡献,并且有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可行性建议1. 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鼓励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包括提供经济补贴、制定相关法规、鼓励技术创新等。

2. 技术创新燃料乙醇产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 年 第 14 期
燃料乙醇生产原料技术分析
刘超超 孙 然 李海亮 (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燃料乙醇, 有较高辛烷值, 按合适比例调入汽油中, 会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降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减少环 境污染。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丰富, 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再到新兴的木质纤维素。随着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日益强烈, 人们不断寻求原料与 生产工艺的最优结合。
【关键词】燃料乙醇; 生产原料; 生产工艺
随着世界化石能源的日趋匮乏, 石油类产品价格日益攀升, 开发 一 种 绿 色 可 持 续 的 能 源 已 经 变 得 相 当 急 迫 。乙 醇 作 为 一 种 生 产 工 艺 成 熟, 生产原料来源广泛的替代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乙醇既是一种基本的化工原料, 又是一种绿色新能源。未来乙醇 的市场方向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粮食类作物 目前, 市场上生产燃料乙醇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是依靠玉米、小 麦等粮食类作物为生产原料。在我国, 目前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基本 是以采购新粮进行生产的, 但粮食产量的增长已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 产需求。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已引起了粮食短缺, 鉴于此, 国 家 在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展 “十 一 五 ”规 划 》中 明 确 了 “非 粮 ”的 发 展 方 向 , 并将采取措施逐步抑制以粮食为原料进行的燃料乙醇的生产。 1.2 经济类作物 以经济类作物甘蔗、高粱、木薯等生产燃料乙醇, 基本上解决了与 民争粮的问题。此类作物产量高, 含糖量高, 抗旱, 抗盐碱, 且生产成本 较低,具有很大发展前景。尤其是木薯, 有超常的气候资源利用率, 单 位面积的光合作用能力和生物能量生产水平最高, 适应性广泛, 淀粉 含量高等优势, 生产成本较玉米为低。目前发展经济类作物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品种单一, 种性退化较严重, 单产量低, 需要进一步改进种植 技术, 提高单产量。 1.3 木质纤维素 从 更 长 时 期 来 看 , 粮 食 、经 济 作 物 只 是 生 产 燃 料 乙 醇 的 过 渡 性 原 料, 还不足以改变中国整个能源结构。承担改变中国能源结构重任的, 是 在 全 国 比 比 皆 是 的 以 秸 秆 为 代 表 的 植 物 纤 维 。纤 维 素 是 地 球 上 贮 量 最丰富的有机物,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约 7 亿吨左右, 若能有效的被 利用来生产乙醇, 中国能源问题就能得到根本解决。但目前秸秆生产 乙醇普遍面临着技术不成熟( 主要是纤维素分解成单糖) 的问题, 因此 生产成本较高。一旦技术获得突破进展, 实现工业化生产, 则对突破我 国资源瓶颈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发展的眼光看, 解决燃料乙醇大量使用时所需原料问题的途径 将最终转向纤维, 依靠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通过筛 选种植高能 、高 产 生 物 资 源 , 利 用 我 国 大 量 农 业 废 弃 资 源 和 工 业 废 弃 物资源, 开发和实现利用纤维素生产酒精技术的产业化, 可为燃料乙 醇生产提供取之不尽的可再生植物原料。 2.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现状分析 2.1 先糖化后发酵( SHF) 传统的乙醇生产工艺都是先糖化再发酵, 即有机底物先被纤维素 酶、淀粉酶、糖化酶水解为可发酵的糖液, 然后在酒精酵母的作用下生 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但由于糖化的理想温度为 50℃, 而发酵的最佳温 度为 28- 35℃, 一般不超过 36℃, 因此, 糖化的醪液需先冷却到 30℃以 下, 才能进入发酵罐发酵, 而酵母发酵为放热, 发酵罐也需要冷却, 这 样要消耗大量冷却水, 再加上大量有机底物转化后使产物浓度增加, 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的活性, 使转化率降低, 因此既使设备利用率降 低 , 生 产 工 艺 复 杂 , 又 浪 费 了 能 源 , 加 大 了 生 成 成 本 , 在 强 调 “节 能 高 效”的今天, 这种方法必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但由于发酵的温度不 高, 对酵母菌的耐热能力和高温发酵能力要求也就不高。
2.2 边糖化边发酵 边糖化边发酵, 主要是针对纤维素类原料, 包括同时糖化戊糖单 独发酵( SSF) 法和同时糖化共发酵( SSCF) 法。两者都是原料不经过预 先糖化, 而是预处理后直接进入发酵罐, 糖化和发酵在同一发酵罐中 进行, 但前者是水解和己糖发酵同时进行, 而分离出的戊糖单独发酵; 后 者 是 水 解 戊 糖 、己 糖 发 酵 同 时 进 行 。 这 种 操 作 方 法 免 去 了 专 门 的 糖 化工序, 使发酵罐中糖液浓度始终保持较低浓度, 从而减弱了产物对 酶的抑制作用, 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生产过程比较平稳, 设备的利用率 较高。 同步糖化发酵法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采用酶糖化和微生物发酵 同步进行, 目前研究用绿色木霉纤维素酶和酿酒酵母同步糖化发酵经 汽 爆 处 理 后 的 毛 白 杨 木 粉 , 醇 的 转 化 率 比 分 步 法 提 高 了 1.6 倍 ( 同 步 糖化发酵法醇的转化率为 86%, 分步法为 53.75%) 。另一种是糖化和 发酵都采用微生物同步进行即联合生物加工工艺 ( CBP) , 但 由 于 两 种 微生物之间存在互生、共生、寄生、拮抗、捕食等关系, 因此必须找到一 种和酵母菌能够共生的微生物。研究表明, 具有水解淀粉功能的酵母 菌和酿酒酵母及拟内胞霉菌和酿酒酵母同步糖化发酵淀粉, 可使乙醇 转化率达 93%。此外, 同步糖化发酵还可缩短生产周期。 但目前这两种方法都还不成熟, 存在较多的问题, 以木质纤维素 生产燃料乙醇为例, 用酶糖化时, 酶用量较大, 而酶价又较高, 且酶无 法回收利用, 因此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这就要求更新的预处理工艺, 进 一步降低纤维素 的 聚 合 度 、结 晶 度 , 破 坏 木 质 素 、半 纤 维 素 的 结 合 层 , 脱去木质素, 增加与酶接触的有效比表面积, 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减 少 酶 的 用 量 。 目 前 的 预 处 理 工 艺 从 物 理 法 的 机 械 破 坏 、微 波 或 超 声 波 等, 化学法的酸或碱处理, 到物理化学结合方法的蒸汽爆破技术和氨 冷冻爆破技术, 再到新兴的生物方法――真菌处理( 主要是木腐菌中 的白腐菌、褐腐菌、软腐菌) , 工艺在不断的研究改进中。由于糖化和发 酵同时进行 , 而 二 者 温 度 的 矛 盾 必 然 要 求 选 育 、驯 化 一 株 高 温 发 酵 能 力强的菌株。另外, 废料的回收利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CBP 法不但 存在以上问题, 还有糖化和发酵菌株的选育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如何 避免杂菌污染的问题。 在 生 料 发 酵 中 一 般 也 采 用 这 种 生 产 工 艺 。生 料 发 酵 是 指 原 料 不 经 过蒸煮, 直接进行糖化和发酵。省去了高温蒸煮工艺, 降低了能源的消 耗, 简化了操作工序, 便于进行工业化生产。采用增香型生料酿酒高产 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 60%以上, 节约能源 70%以 上 , 增 加 出 酒 率 40% 以上,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3 液化糖化连续发酵工艺 连续式操作是指分批式操作进行到一定阶段, 一方面将基质连续 不断的加入反应器内, 另一方面又把反应物料连续不断的取出, 使反 应条件( 如反应液体积等) 不随时间变化的操作方式。具有易机械化、 自动化操作, 节约劳动力, 缩小反应器体积, 缩短生产周期, 减少操作 带来的污染, 产品质量较稳定等优点。但连续式培养要求原料品质均 一, 长时间发酵增加了杂菌污染或菌种变异的概率。而且反应过程较 难控制, 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 目前国内还不能实现燃料乙醇 的连续式发酵生产。 2.4 固定化发酵 固定化发酵, 活细胞可连续重复使用, 发酵罐中的细胞浓度始终 保持很大, 不但节省了用于细胞生长的糖类, 而且催化效率高, 乙醇产 生速度快, 产量也高。传统的乙醇生产工艺采用游离细胞发酵, 细胞随 发酵液不断流走, 使发酵液中菌种浓度降低, 乙醇产生速度慢, 发酵时 间长, 且所用发酵罐多, 设备利用率不高。研究采用固定化休哈塔假丝 酵母发酵杨木水解液, 发酵 15 小时, 糖的利用率达到( 下转第 139 页)
综上所述, 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酝酿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德国民众国家和民族的屈辱被野心家利用、人民希 望 摆 脱 经 济 困 难 的 迫 切 、德 意 志 文 化 传 统 中 的 负 面 因 素 、英 、法 、美 的 绥 靖政策等等因素都加速了这一过程。1939 年 9 月 1 日凌晨, 德国军队利 用夜幕的掩护, 在 2300 多架飞机的支援下, 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标志 著 一 场 世 界 性 的 战 争— —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全 面 爆 发 。科
150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8 年 第 14 期
他选择的。”[15]与此相反, A·J·P·泰勒就声称: “在我看来, 这就是有关 希 特 勒 是 否 有 意 发 动 战 争 这 个 问 题 的 关 键 。他 并 不 是 一 心 想 要 战 争 爆 发, 除非他可以使用某种聪明的诡计逃避战争, 如同他曾经逃避国内 战争一样。”[16]奈教授也认为“泰勒的观点有点过份”。不过, 公正地讲, 希特勒的个人因素是导致二战的重要原因。
回顾历史, 可以看到, 希特勒上台之后, 开始疯狂的扩军备战, 他 利用纳粹扩张 与 集 权 的 理 念 , 打 破 《凡 尔 赛 和 约 》对 德 国 军 力 的 限 制 , 魔 术 般 地 打 造 了 一 支 现 代 化 的 庞 大 军 队 。尤 其 希 特 勒 对 闪 击 战 实 施 的 作用是不可忽视的。1932 年, 希特勒曾说过, “下次战争将完全不同于 上次战争, 步兵攻击和密集队形将过时, 持续多年在固定的战线进行 的 呆 板 的 正 面 攻 击 将 不 会 再 现 。我 断 定 … … 我 们 将 再 次 获 得 机 动 作 战 的优越性。”[17]1933 年, 希特勒在一次现代武器表演会上, 当看到古德 里安的一支摩托化坦克部队通过训练场时, 不由得欣喜若狂, “这就是 我所希望的东西, 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18]所以, 希特勒 的 思 想 与 古德里安的观点不谋而合。后来, 古德里安关于组建专门装甲师的建 议 , 得 到 希 特 勒 的 积 极 支 持 , 于 1935 年 秋 , 建 立 了 德 国 也 是 世 界 上 第 一批三个装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