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考试重点

环境影响概念: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3、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推进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进程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法律的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公平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阶段:1引入和确立阶段2规范和建设阶段3强化和建设阶段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名录将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确定为环境敏感区,包括: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饮水水源保护区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区域、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分甲级和乙级。
环境法规的构成: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公约。
工程分析的方法: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污染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工程概况、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污染物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分析、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按影响结果划分为土壤污染型、土壤退化/破坏型;按影响时段划分为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按影响方式划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按影响性质划分为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积累影响、协同影响;按污染的成因划分为水体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生物污染型和固体废物污染型。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名词解释(2 X 3分)1.⽆组织排放:指⽣产装置在⽣产运⾏过程中废⽓污染物不经过排⽓筒或排⽓筒低于15⽶排放源的⽆规则排放。
2.有组织排放:指⽣产装置在⽣产运⾏过程中废⽓污染物经过排⽓筒且排⽓筒⾼于15⽶排放源的有规则排放。
3.正常排放:指正常⼯况下的污染物排放。
4.⾮正常排放:指⾮正常⼯况下的污染物排放。
如点⽕开炉、设备检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有效率、⼯艺设备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
5.环境容量:指⼤⽓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质量。
6.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跟踪监测的⽅法与制度。
7.风险:指⼈员遭受死亡、受伤或环境遭到破坏的可能性。
8.危险源: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将⼀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定的触发因素作⽤下可转化为事故的单元称为危险源。
9.重⼤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产、加⼯、运输、使⽤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0.⽔体⾃净:⽔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的物理、化学和⽣物作⽤,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质,这种过程称为⽔体⾃净。
11.事故排放:对危险化学品⽣产和储存装置,在事故状态下对发⽣泄漏的化学品进⾏收集处理的设施,实现事故状态下的污⽔达标排放,避免周边环境收到污染。
填空(4 X 5分)1.环境影响评价标准(1)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2)地⽅标准:地⽅环境质量标准,地⽅污染物排放标准(3)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地⽅环境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地⽅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
有⾏业排放标准的执⾏⾏业排放标准,没有⾏业排放标准的执⾏综合排放标准。
2.环境影响划分:环境影响可划分为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累积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变化或是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基本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外部世界的全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外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又包括经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街道、水库、园林等。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反作用。
环境影响的分类:根据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根据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暂时影响和连续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的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分层体系四层体系: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
(P6:图1-1)三层体系:政策、规划及计划、项目战略环境评价(SEA)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保证开发活动选址与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进程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是法律关于在进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应当事先对该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坏的措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概论期末考试重点考点(完整版)

主要为农业区,沿线多处村庄,学校,公路垮x河、y河。
跨x河·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5、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主导性原则5、等衡性原则6、动态性原则7、随机性原则8、社会经济性原则9、公众参与原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1、总论2、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建设项目规模、生产工艺水平、产品方案、原料、燃料及用水量、污染物排放量、环保措施,并进行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等3、环境现状调查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8、结论及建议9、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噪声防治对策: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1)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2)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3)维持设备处与良好的运转状态2、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1)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2)利用自然地形物降低噪声(3)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即把非噪声敏感建筑或非噪声敏感房间靠近或朝向噪声源(4)采取声学控制措施3、通过评价提出的各项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原则·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一、 名词解释:1、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水、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
2、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定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4、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6、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7、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知道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8、 等标污染负荷: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的总和。
9、 等标污染负荷比: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并通过求和得到某个污染源(工厂)、某个地区和全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占综合等标污染负荷的百分比。
10、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从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确定拟议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1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12、灵敏度:是模式输出(计算浓度)对输入变量的偏导数。
13、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③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④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①具有法律强制性;②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③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④分类管理;⑤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4、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
登记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再次登记。
5、自1986年起,中国建立了评价单位的资格审查制度,评价资格经审核认定后,发给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评价证书限额发放,分为甲乙两级。
(甲由国家环保总局发放,全国有效;乙由省市环保局发放,仅限本省本市)6、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分级甲级——4名高级和6名中级技术职称的专职人员,且最少有6名专职技术人员具有3年以上从业经验。
乙级——至少配备6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专职人员,评价工作范围包括:评价的环境影响要素(10种)和行业类别(18个)两部分。
7、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8、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优于国家;第二章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简答):①目的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相关性原则④主导性原则;⑤等衡性原则;⑥动态性原则⑦随机性原则;⑧社会经济性原则;⑨公众参与原则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共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4、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在开展评价(换评)工作之前编制;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①搜集资料法;②现场调查法;③遥感法6、环境预测(名词解释):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状况。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重点

1、简答及论述A 环境影响的类型(简答少、论述多)1、按环境影响的层次:(1)直接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或能量)直接作用于接受者产生的危害。
如工业生产中排入大气中的SO2、NOx、烟尘等污染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动植物、建筑物、器物等而产生危害。
(2)间接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或能量),在传输、扩散过程中产生了变化,形成了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作用于人体、动植物、建筑物、器物等而产生危害。
如光化学烟雾。
2、按环境影响的性质:(1)污染影响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和投产使用过程中或项目服务期满后排放和残留的环境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危害。
工业建设的绝大部分项目都产生污染影响。
(2)非污染影响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是污染因素,而是以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生态结构、土壤性状等为主的环境影响。
如水电和水利工程项目。
3、可逆与不可逆影响:(1)可逆影响指施加影响的活动一旦停止,环境状况可恢复到原来状态,或产生的影响经过人类活动可得到恢复。
如:噪声、砍伐森林等。
(2)不可逆影响指建设项目一旦对环境产生某种影响,就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环境状态。
如采矿,珍稀动物、植物的灭绝。
4、按污染的程度分类:(1)重污染影响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强难降解,易于在生物体内积累毒性的环境影响。
如:冶金、化工(如农药厂)、石油炼制,核电等。
(2)轻污染影响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种类少,数量小,毒性低,易被降解的环境影响。
如: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卷烟等。
5、按建设项目的阶段分类:(1)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施工期间产生的影响。
包括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储存等过程产生的影响,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污水、噪声等,移民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
(2)建设项目服役期(正常运行、生产)的环境影响投入使用后的影响。
(3)建设项目服役期满后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残留污染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及论述A 环境影响的类型(简答少、论述多)1、按环境影响的层次:(1)直接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或能量)直接作用于接受者产生的危害。
如工业生产中排入大气中的SO2、NOx、烟尘等污染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动植物、建筑物、器物等而产生危害。
(2)间接环境影响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或能量),在传输、扩散过程中产生了变化,形成了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作用于人体、动植物、建筑物、器物等而产生危害。
如光化学烟雾。
2、按环境影响的性质:(1)污染影响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和投产使用过程中或项目服务期满后排放和残留的环境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危害。
工业建设的绝大部分项目都产生污染影响。
(2)非污染影响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是污染因素,而是以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生态结构、土壤性状等为主的环境影响。
如水电和水利工程项目。
3、可逆与不可逆影响:(1)可逆影响指施加影响的活动一旦停止,环境状况可恢复到原来状态,或产生的影响经过人类活动可得到恢复。
如:噪声、砍伐森林等。
(2)不可逆影响指建设项目一旦对环境产生某种影响,就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环境状态。
如采矿,珍稀动物、植物的灭绝。
4、按污染的程度分类:(1)重污染影响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强难降解,易于在生物体内积累毒性的环境影响。
如:冶金、化工(如农药厂)、石油炼制,核电等。
(2)轻污染影响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种类少,数量小,毒性低,易被降解的环境影响。
如: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卷烟等。
5、按建设项目的阶段分类:(1)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施工期间产生的影响。
包括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储存等过程产生的影响,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污水、噪声等,移民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
(2)建设项目服役期(正常运行、生产)的环境影响投入使用后的影响。
(3)建设项目服役期满后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残留污染源的影响。
如:采矿、油田,对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景观和生态资源产生的影响。
6、按影响的环境要素分类:分为大气、水环境、噪声、土壤、生态等环境的影响。
-----------------------------------------------------------B 环境影响识别表(八项内容、具体的一两条)(1)大气污染影响:是否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降低大气质量,程度如何;是否改变大气的理化性质。
(2)水环境污染影响:向水中排放何种污染物,数量、性质、浓度如何;是否影响纳污水体的水质及影响程度;是否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产生影响;是否对海洋产生污染;是否严重消耗地下水、地表水,致使水位下降;是否对水中的鱼类、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程度如何;是否改变河水的流量;是否影响河道和航运;是否引起水体温度的变化。
(3)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种类和数量;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处置方法有哪些;对水环境和土壤产生何种影响,程度如何;是否产生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影响;影响的对象是什么,影响的程度如何。
(4)危险品:是否排放有剧毒的污染物和易燃、易爆物。
(5)对能源和自然资源开发的影响:是否影响电力、石油、煤矿及其它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输送及使用;是否影响能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6)对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影响:是否改变这一地区土地利用的性质;对评价区内国家文物古迹、革命遗址有无影响;是否影响风景游览区和地方特有的景观;是否改变该地的交通运输状况;是否影响人口密度;是否需要居民搬迁和调整农业布局。
(7)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否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是否增加了公共服务,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增加地方的税收、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8)对当地不同的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变化趋势等。
-----------------------------------------------------------C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步骤(结合熟悉的项目说一下、图+发挥)1、环境现状的调查:(1)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3)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2、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1)工程分析的原则;(2)工程分析的内容;(3)工程分析的方法。
3、环境影响预测:(1)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2)环境影响预测的阶段和时期(3)预测地域范围和点位布设-----------------------------------------------------------D 工程分析的内容-----------------------------------------------------------E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三种影响对应的内容都写上)1、对环境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全面、详细评价(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2、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污染和影响分析,或者专项评价(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3、对环境影响很小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不需要进行影响评价(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振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2)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F 水环境现状调查区域范围确定的原则( 1)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到达范围,同时根据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调查范围;( 2)当下游附近有敏感区(如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时,调查范围应考虑延长到敏感区的上游边界,以满足预测敏感区所受影响的需要。
-----------------------------------------------------------G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的确定1、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 i(第i个污染物),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 i 定义为:式中:P i—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 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依据2、评价范围的确定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即以排放源为中心,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边长超过25km 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 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 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对于以綫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綫源中心两侧各200m 的范围。
3、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确定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在图中标注,并列表给出环境空气敏感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名称、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级别、与项目的相对距离、方位,以及保护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4.监测制度::一级评价二期(冬、夏);二级评价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二期;三级评价必要时一期。
每期监测至少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
5.监测布点要求与原则:6.计算点: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H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量1、声环境质量评价量: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突发噪声为最大 A 声级(Lmax)机场周围区域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2、声源源强表达量: A 声功率级,或中心频率为63-8KHz8 个倍频带的声功率级(Lw);距离声源r 处的 A 声级(LA(r))或中心频率为63-8KHz8 个倍频带的声压级(Lp(r));等效感觉噪声级(LEPN)。
3、厂界、场界、边界噪声评价量:工业企业厂界、建筑施工场界: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最大 A 声级;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社会生活边界:Ld,Ln,室内噪声倍频带声压级,Lmax。
-----------------------------------------------------------I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包含的具体内容(举例子加以分析)一.六大指标(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选用清洁工艺、淘汰落后有毒有害原辅材料和落后设备是前提;?节能、减污、降耗等方面的清洁生产水平。
(如生产产品所用的水、煤)(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新水用量指标;?单位产品的能耗;?单位产品的物耗;(如生产课桌所用的木材)?原辅材料的选取: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及可回收利用性等。
(如可回收利用的方面袋)(三)产品指标?产品的过分包装和包装材料的选择;(如礼物,包装简单越好)?运输过程和销售环节;?产品使用安全,报废后不应对环境产生影响。
(四)污染物产生指标(“三废”)?废水产生指标;?废气产生指标;?固体废物产生指标。
(五)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废水、废气、废渣、废料、废热;(废水处理为中水后可用来冲厕或绿化)? “废物”是相对的概念;(如我国煤矸石西现在利用不了,但日本可从中提取元素)?企业应尽可能地回收和利用废物。
(六)环境管理要求?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如02 年《清洁生产促进法》)?废物处理处置;(如废品回收需要相应的资质)?生产过程环境管理;?相关方环境管理。
二.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 指标对比法;? 分值评定法。
-----------------------------------------------------------二、名词解释1【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