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环境概况新编

合集下载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中心城北部为泰山,西部为低山丘陵,可发展空间主要位于南部和东部。向南优先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远景主要发展大汶河及天泽湖以西、京沪铁路以东地区;向东扩展至芝田河以西地区。
中心城近山靠水地区优先发展生活用地。工业用地宜离山离水、靠近交通通道发展。满庄与大汶口之间、104国道两侧用地主要作为工业发展用地。
2、市域城镇化与城镇体系规划
预测2020年市域总人口580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5.2%。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心、五轴、五组群”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心”:泰安中心城,规划期末人口规模达到135万人左右。“五轴”:包括京沪发展轴、肥城—泰安—新泰两条发展主轴,规划东平—泰安—莱芜、宁阳—磁窑—新泰、肥城—宁阳等三条次轴。“五组群”:即新泰—新汶、肥城—石横、东平—州城、宁阳、磁窑—华丰五处城镇组群。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东部,东经126°2’~117°59’,北纬35°28’~36°33’。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瓷都淄博,西濒黄河。泰安市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6个县市区,人口554.7万人。
泰安市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旅游城市,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雄踞泰安市北部。
泰安市域构筑“中心城—次中心城—中心镇—一般镇”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确定了1个中心城市,4个次中心城市,11个中心镇以及45个一般镇。
3、市域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全市工业发展应构建汽车、非金属材料、电器电缆、精细化工、生物工程、食品等六大主导产业。规划构筑五条产业带:泰安中心城—满庄—大汶口—磁窑—华丰产业带、新泰产业带、肥城—王瓜店—石横产业带、东平—州城产业带、宁阳—堽城产业带。
新一轮规划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泰安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泰安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泰安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北依省会济南,南临古城曲阜,东连古齐都淄博,西濒黄河。

现辖泰山、岱岳两区,新泰、肥城两市,宁阳、东平两县,有86个乡镇办事处,3700多个行政村。

是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首轮国家卫生城市,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2、地形地貌泰安市境内拥有多种地形地貌,山地、丘陵、平原大致各占全市面积的1/3。

山地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和东部,海拔多在400~800m之间,部分山峰海拔超过1000m。

泰山位于泰安市区的北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m,为山东省最高峰,广阔平缓的华北平原与高峻雄伟的泰山相对高差达1300m以上,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形成泰山拔地通天的独特景观。

丘陵大多位于泰山山地外围,海拔200~400m,主要分布在市域东南部和西部。

3、水文地质泰安市主要河流属大汶河水系,大汶河水系属于黄河流域,河长208公里,流域面积为9069平方公里。

该水系在泰山区境内主要河流为泮河及其支流。

泮河是大汶河的五大支流之一,起源于泰山主峰以西,流域面积368平方公里,河长42公里。

其中泰山区境内长33公里,该河流汇入大汶河。

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4、气候、气象泰安市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大气压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常年平均气温12.8℃,7月份最高,平均26.1℃,历史最高极端气温42.5℃,一月份最低,平均-2.5℃,历史极端最低气温-22.6℃。

区内年平均地温为14.4-16℃。

地面温度的变化趋势是:春季地温开始逐渐升高,夏季最高,平均地温在0℃以下。

1月份地温均在-1.5℃以下,4月份均在16.9℃以下,7月份平均达到29.4℃,10月份均降至16.6℃以下。

无霜期200天左右。

全年主导风向为ENE,其次主导风向为东(E)。

泰安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泰安市总体规划(2004-2020)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纲要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12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 (3)第一节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 (3)第二节对原总体规划及实施的回顾与评价 (3)第三节规划依据、原则、范围与期限 (6)第四节工作技术路线 (7)第五节本次总体规划工作重点 (8)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8)第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8)第一节城市性质 (8)第二节城市规模 (9)第四章市区规划 (10)第一节城市发展空间选择 (11)第二节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13)第三节市区空间结构 (16)第四节市区城镇职能及规模 (16)第五节空间管制 (17)第六节远景发展构想 (19)第七节发展时序 (19)第五章中心城总体布局 (20)第一节用地布局结构 (20)第二节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21)第三节城市专项用地规划 (24)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8)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改造 (31)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3)第九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6)第一节城市形象 (36)第二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7)第十章城市旅游系统规划 (38)第十一章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39)第十二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39)第十三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39)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40)第十五章城市公共政策 (42)第十六章附则 (42)第一章规划基础第一节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第1条规划编制的背景与动因1.修编原总体规划是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

山东省根据本省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四大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即可持续战略、城市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科教兴鲁战略;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战略研究》等。

同时,山东省提出建设“三圈一群”的战略决策。

这些战略与规划将对泰安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3年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县市对其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泰安市政府也于2004年初作出工作部署,要求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

泰安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评价及改善对策的开题报告

泰安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评价及改善对策的开题报告

泰安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评价及改善对策的开题报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大量的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其中之一就是水污染问题。

然而,作为城乡结合部的
农村地区也面临着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和治理难题。

泰安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作为城
乡结合部的代表之一,其水质问题就更为突出。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泰安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可以为该地区的饮用水安全提供参考,并对全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治理提
供借鉴和启示。

二、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国内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治理的研究以及相关案例都比较少,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城市污染治理的探讨。

而针对泰安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研究,主要是
依靠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尚未有专门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通过现场采集泰安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样本,并对其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其水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现场采集样本数据,分析和评价水质;
2. 综合分析当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
3. 提出治理对策。

五、预期结果和研究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评价和分析,可以为泰安市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全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治理提供参考。

同时,该研究可以促进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srt全稿

srt全稿

泰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我们小组的课题便是对泰安市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南麓,地处东经116°02′~117°59′、北纬35°38′~36°28′之间,北以泰山与济南为界,南与济宁市相连,东与莱芜、临沂地区毗邻,西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东西长约176.6km,南北宽约93.5km,全市总面积7762.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95%。

泰安市分属黄河和淮河流域,主要水系有黄河的大汶河,流域面积6457.2km2,占全市面积的83.2%;淮河流域上游的梁济运、洸府河、沂泗河流域(简称沂沭泗河区),面积1304.8km2,占全市面积的16.8%。

泰安市水资源的主要用途有生活、工业、农业、大三产业、环境用水等,下面我们将对以上各方面的蓄水量进行计算与预测。

一、生活用水的计算与预测由《山东省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指标》(2006.6,山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和《泰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07.3,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2007~2020年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期,泰安市经济社会用水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表1见附表)根据泰安市人口普查情况得表2——人口分布表2 泰安市2010年人口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人按平均增长率为0.3%计算得2020年人口分布表3 泰安市2020年人口预测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人根据用水定额法计算泰安市生活用水情况Qij=Pij×Aij(i=1,2,3,4,5,6,,j=1,2)Qij——第i区城镇或农村生活用水Pij——第i区城镇或农村人口总数Aij——第i区城镇或农村用水指标(见表1)表4 泰安市2010年生活用水二、泰安市第一产业用水的计算与预测根据表1、6、7(见附表),采用用水定额法,计算公式为6Qi=ΣAij×Bij(i=1,2;j=1,2,3,4,5,6,)j=1Qi——第i流域内第一产业需水量Aij——第i流域内第j灌溉项Bij——第i流域内第j灌溉项用水指标(见表1)表8 2010/2020年不同保证率下的第一产业需水情况表三、泰安市第二产业需水计算与预测表由于2010年泰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99.5亿元,其中工业为1004.2亿元,建筑业95.3亿元根据表1中数据,计算得:Q(2010)=1004.2×10.0+95.3×8=10804.4万m3根据相关部门预测,至2020年,泰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发展到227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5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018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53亿元,根据表1中数据计算得:Q(2020)=1105×15.0+1018×8.0+153×8.0=25950万m3四、泰安市第三产业需水计算与预测表根据《2010年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知,2010年泰安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6.9亿元,根据表1中数据计算得:Q(2010)=756.9×10.0=7569.0万m3根据相关部门预测,至2020年,泰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133亿元,根据表1中数据计算得:Q(2020)=1133.0×10.0=11330.0万m3五、泰安市生态用水需水计算与预测表根据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测算,知生态环境需水量见下表:表9 泰安市2010年、2020年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表单位:万m3六、需水总量2010年不同保证率下的需水总量Q(50%)=19088.4+76045+10804.4+7569+6004=119510.8 万m3 个Q(75%)=19088.4+92506.9+10804.4+7569+6004=135972.7万m3 2020年不同保证率下的需水总量Q(50%)=19672.6+88994.1+25950+11330+6700=152646.7万m3Q(75%)=19672.6+110444.1+25950+11330+6700=174096.7万m3七、泰安市可供水量统计表10 泰安市行政区地表水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表单位:万m3表11 泰安市流域区地表水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表单位:万m3表12 泰安市一般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成果表单位:万m3续表12 泰安市岩溶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成果表单位:万m3表13 泰安市行政区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成果表单位:万m3表14 泰安市流域区多年平均可供水量成果表单位:万m3八、泰安市可供水总量泰安市在不同保证率下的年平均可供水总量W(50%)=133495.1万m3W(75%)=85093.7万m3九、泰安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根据以上对泰安市需水量、可供水量的分析与计算,可知,在50%的供水保证率下2010年可供水量能够满足需水量的要求,而在75%的保证率下则不然,2020年可供水量就不能满足需水量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泰安气候特点主要的特征

泰安气候特点主要的特征

泰安气候特点主要的特征泰安气候特点主要的特征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

城市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泰安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泰安的气候特点泰安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全市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1.58千卡/平方厘米,年际变化在112—131千卡/平方厘米之间。

年内以5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

按80%保证率计算,全年辐射总量为117.9%千卡/平方厘米。

在3—11月份作物生产发育期间,可有102亿千卡/公顷的能量供利用。

日照泰安市全年平均日照数2627.1小时,年际变化在2342.3—3413.5小时之间。

日照百分率58%左右。

年内以小麦灌浆的5、6月份最多,月均268小时左右,对小麦生长很有利。

气温泰安市年平均气低温为12.9℃。

年内7月份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为—2.6℃。

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7.5℃。

在地域分布上,南部、西部较高,东部、北部偏低。

全年平均≥0℃的积温4731℃,≤10℃的积温4213℃,无霜期平均195天,最长可达241天,最短为161天。

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的变化,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一些局部小气候区。

泰山山顶年平均气温仅有5.2℃,而年降水量达1163.8毫米;徂徕山前、柴汶河畔的高温小区,年均气温14℃以上,比全市平均高出三、四百度,达到了亚热带标准。

降水泰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7毫米。

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际降水变幅较大,年最大降水量1498毫米,年最小降水量199毫米,相差7.5倍。

因受地貌影响,东部降水多于西部,山区降水多于平原,东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700—750毫米,西部平原则为600—650毫米,总趋势是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年内降水分布很不匀衡,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5.2%,冬季最少,仅占3.6%;一年之中7月份最多,占年降水的32.1%,雨热同季,对农作物和林果生长发育十分有利,1月份最少,仅占0.96%。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泰安是中国山东省中部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总面积7762平方公里,辖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6个县市区。

泰安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适宜,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全年平均气温13℃,平均日照2627小时,平均降水量697毫米。

泰安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20.30%,林木蓄积量为525.00万立方米。

已建成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各3个。

泰山植被丰富,树木郁葱,水源充足,地势复杂,为各类动物的觅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据调查,泰山现有兽类近20种,鸟类150余种,昆虫873种,鱼类也较多,泰山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条土地利用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776183.41公顷,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

1.农用地540859.96公顷,占总面积的69.7%。

其中:耕地357722.57公顷,占总面积的46.1%;园地60204.36公顷,占总面积的7.8%;林地79606.51公顷,占总面积的10.2%;水面43325.52公顷,占总面积的5.6% ;2.建设用地124991.20公顷,占总面积的16.1%。

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520.47公顷,占总面积的11.3%;交通用地23619.32公顷,占总面积的3.0%;水利设施用地14451.41公顷,占总面积的1.8%。

3.未利用地110332.25公顷,占总面积的14.2%。

其中:山丘荒草地61278.08公颂,占55.5%;沙地343.34公顷,占0.3%;裸岩石砾地2527.56公顷,占2.3%;田坎35739.25公顷,占32.4%;滩涂4586.00公顷,占4.2%;苇地2279.44公顷,占2.1%;其他未利用土地(村外取土坑、取土场)755.81公顷,占0.7%。

泰山生态分析报告总结汇报

泰山生态分析报告总结汇报

泰山生态分析报告总结汇报泰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泰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本报告对泰山的生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泰山的生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泰山地处东亚季风区,其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由于毗邻黄河和海洋,泰山的气候呈现明显的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的特点。

这种气候特征对泰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泰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山脉上分布着众多的山泉和溪流,这为山区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山区的土壤也比较肥沃,适宜植物生长,因此泰山上植被繁茂,植物种类多样。

北面有一片大规模的裸露岩面,上面几乎没有植被,这是由于暴露在风蚀的风沟中,受风蚀和水蚀相互作用的结果。

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泰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和儒家学派的圣地。

泰山上有众多的道观和庙宇,这些文化建筑也为泰山增添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此外,泰山还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这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然而,泰山的生态环境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游客涌入泰山,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压力。

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破坏,一些濒危物种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威胁。

其次,泰山周边的工业和城市发展导致了土地开发和污染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污水排放到泰山周边的河流和土壤中,对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问题都对泰山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需要引起重视。

为了保护泰山的生态环境,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实行限流措施,避免过度游客的涌入。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观光。

其次,加强对泰山周边工业和城市发展的管理,减少工业废水和污水的排放。

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最后,加强对泰山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重点保护濒危物种和栖息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
泰安市位于东经116°58′25″至117°13′38″,北纬36°06′45″至36°20′45″,地处山东省中部,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北距省会济南50公里,京沪铁路、京沪、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南北,新泰、磁莱铁路横纵东西,四通八达的运输网使泰安市成为山东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地。

泰安市岱岳区化马湾环宇加油站位于泰安高新区化马湾乡茌家庄西侧,地理位置优越,运输便利,地理位置详见图。

地形、地貌
泰安市境内拥有多种地貌地形,山地、丘陵、平原大致各占全市面积的1/3。

山地主要分布在市域北部和东部,海拔多在400-800米之间,仅部分高峰超过1000米,泰山位于泰安市区北部,珠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为山东省最高峰。

丘陵大多位于山地外围,海拔200-400米,主要分布在市域东南部和西部。

气候特征
泰安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夏季炎热、雨多;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少雨雪,多干寒。

具体资料统计如下: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夏季极端最高气温℃
夏季平均气温℃
冬季极端最低气温℃
冬季平均气温℃
(2)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
(3)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年最大降水量 1531mm(1964 年)
(4)风向、风速、风频
年平均风速 s
年最大风速 s
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 ENE
水文地质及地表水系
水文地质
泰安市境内河流分数黄、淮两大流域,主要河流有大汶河、汇河、泉河、洸河等,其中大汶河、泗河干流为东西流向,泉河、洸河为北南流向。

河水季节性强,水量变化大。

全市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2条,流域面积9821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型河道1条,大型河道1条。

北部大汶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南部泗河、泉河、洸河水系属淮河流域。

东部有流入淄河及祁河的山洪小河道2条。

过境河有黄河和京杭运河。

全市有水面300平方公里,占全市地表水面积的%,主要包括湖泊、水库、坑塘及部分矿区积水洼地。

其中水库646座,总库容亿立方米。

泰安市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地表水可供水量为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亿立方米,总计为亿立方米。

区域处于底层为变质岩系的莲花山—徂徕山断块凸起的北侧,泰山隆起的南侧,位于泰莱断陷盆地的西段。

含水层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较为严格,块状断裂使得各断块凸起及断块凹陷形成各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断块凸起是含有裂隙水的变质岩主要分布区,断块凹陷是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区,石灰岩含水层在凹陷内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以单斜产状发育在各个断块凹陷的一侧。

第四系含水层处于各凹陷中部,与构造的延展方向一致。

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与构造关系比较明显,受构造的严格控制。

由泰山群变质岩系组成的断块凸起,地形陡峻,切割强烈,地下水极易排泄。

断块凸起为本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分水岭。

断块凹陷是地下水及地表水汇集地区,有利于地下水蓄集的储水构造。

一方面凹陷是富水性最强的石灰岩及第四系冲积层发育区,另一方面,单斜构造控制了裂隙岩溶水的主要运动规律。

区域北部为变质岩系组成的泰山凸起,南部泰安市区东、南部发育有古生界寒武系统、奥陶系岩溶含水层,地下水和地表水以泰山为分水岭,由东北向西南运移。

区域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济南淄博地层小区,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太古界的泰山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新生界古近系、第四系。

地表水系
泰安市境内河流分属黄、淮两大流域,主要河流有大汶河、汇河、泉河、洸河等,其中大汶河、泗河干流为东西流向,泉河、洸河为北南流向。

河水季节性强,水量变化大。

全市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12条,流域面积9821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型河道3条,大型河道1条。

北部大汶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南部泗河、泉河、洸河水系属淮河流域。

东部有流入淄河及沂河的山洪小河道2条,过境河有黄河和京杭运河。

项目评估区域内主要地表水为淘河。

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最新颁发的《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BL);《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AL);本区域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植被
评价区域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各自然地理因素作用下发育了轻壤质坡洪积淋溶褐土、浅位粘层中壤质洪、冲积潮褐土、轻壤质洪、冲积潮褐土、轻壤质冲积潮褐土。

历史上经长期的人类生产活动,评价区内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已大为改观,演化为耕作土壤。

本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

地带性植被多为落叶栎林为代表的落叶阔叶林。

境内农垦历史悠久,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周围现
有的植被均为人工种植的苗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