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掺杂工艺参数计算

合集下载

NMOS+CMOS工艺

NMOS+CMOS工艺

先进深亚微米CMOS工艺过程 先进深亚微米CMOS工艺过程 CMOS
先进深亚微米CMOS工艺过程( 先进深亚微米CMOS工艺过程(续) CMOS工艺过程
4、n+、p+两种硅栅 +、p
电路中希望NMOS和PMOS的性能对称,这样有 的性能对称, 在CMOS电路中希望 电路中希望 和 的性能对称 利于获得最佳电路性能 使NMOS和PMOS性能对称很重要的一点是使它们的阈值 性能对称很重要的一点是使它们的阈值 和 性能对称很重要的一点是使它们的 电压绝对值基本相同 在同样条件下,如果NMOS和PMOS都选用 硅栅,则 在同样条件下,如果 和 都选用n+硅栅, 都选用 硅栅 PMOS的负阈值电压绝对值要比 的负阈值电压绝对值要比NMOS的阈值电压大很多 的负阈值电压绝对值要比 的阈值电压大很多 PMOS采用 +硅栅减小其阈值电压的绝对值,从而获得 采用p+硅栅减小其阈值电压的绝对值, 采用 采用n+ 和NMOS采用 +硅栅对称的性能 采用
逆向掺杂
• 逆向掺杂杂质分布 • 0.25um工艺100个 NMOS器件阈值电 压统计结果 • 器件阈值分布的标 准差减小
横向沟道工程:HALO掺杂结构 横向沟道工程: 掺杂结构
• 横向高掺杂区可以抑制源漏pn结耗尽区向沟 道内的扩展,减小短沟效应 • Halo结构可以利用大角度注入实现
横向沟道工程: POCKET掺杂结构 横向沟道工程: 掺杂结构
1、浅沟槽隔离 、
常规CMOS工艺中的LOCOS隔离的缺点 常规CMOS工艺中的LOCOS隔离的缺点 CMOS工艺中的LOCOS
表面有较大的不平整度 鸟嘴使实际有源区面积减小 高温氧化热应力也会对硅片造成损伤和变形
浅沟槽隔离的优势
占用的面积小, 占用的面积小,有利于提高集成密度 不会形成鸟嘴 用CVD淀积绝缘层从而减少了高温过程 CVD淀积绝缘层从而减少了高温过程 深亚微米CMOS工艺中浅沟槽隔离 工艺中浅沟槽隔离(STI)代替 代替LOCOS隔离的原因 隔离的原因? 深亚微米 工艺中浅沟槽隔离 代替 隔离的原因

CMOS工艺阱的选择

CMOS工艺阱的选择

CMOS集成电路工艺体硅CMOS工艺设计中阱工艺的选择(1) p阱工艺实现CMOS电路的工艺技术有多种。

CMOS是在PMOS工艺技术基础上于1963年发展起来的,因此采用在n型衬底上的p阱制备NMOS器件是很自然的选择。

由于氧化层中正电荷的作用以及负的金属(铝)栅与衬底的功函数差,使得在没有沟道离子注入技术的条件下,制备低阈值电压(绝对值)的PMOS器件和增强型NMOS器件相当困难。

于是,采用轻掺杂的n型衬底制备PMOS器件,采用较高掺杂浓度扩散的p阱做NMOS器件,在当时成为最佳的工艺组合。

考虑到空穴的迁移率比电子迁移率要低近2倍多,且迁移率的数值是掺杂浓度的函数(轻掺杂衬底的载流子迁移率较高)。

因此,采用p阱工艺有利于CMOS电路中两种类型器件的性能匹配,而尺寸差别较小。

p阱CMOS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成熟的主要的CMOS工艺。

与NMOS工艺技术一样,它采用了硅栅、等平面和全离子注入技术。

(2) n阱工艺为了实现与LSI的主流工艺增强型/耗层型(E/D)的完全兼容,n阱CMOS工艺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它采用E/D NMOS的相同的p型衬底材料制备NMOS器件,采用离子注入形成的n阱制备PMOS器件,采用沟道离子注入调整两种沟遭器件的阈值电压。

n阱CMOS工艺与p阱CMOS工艺相比有许多明显的优点。

首先是与E/D NMOS工艺完全兼容,因此,可以直接利用已经高度发展的NMOS工艺技术;其次是制备在轻掺杂衬底上的NMOS的性能得到了最佳化--保持了高的电子迁移率,低的体效应系数,低的n+结的寄生电容,降低了漏结势垒区的电场强度,从而降低了电子碰撞电离所产生的电流等。

这个优点对动态CMOS电路,如时钟CMOS电路,多米诺电路等的性能改进尤其明显。

这是因为在这些动态电路中仅采用很少数目的PMOS器件,大多数器件是NMOS型。

另外由于电子迁移率较高,因而n阱的寄生电阻较低;碰撞电离的主要来源—电子碰撞电离所产生的衬底电流,在n 阱CMOS中通过较低寄生电阻的衬底流走。

MOSFET的制造工艺(精)

MOSFET的制造工艺(精)

24
主要的CMOS工艺
P阱工艺
N阱工艺
双阱工艺
VS
S
VOUT
VIN
VDD
VS
S
VOUT
VIN
VDD
VS
S
VOUT
VIN
VDD
P+ N+ P-
43; N+
P+ N+
N+
P+ N-
P+ N+
P+ N+ P-
N+ I-Si
P+
P+ N+ N-
N-Si
P-Si
N+-Si
2012/3/27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Exposed area of photoresist photoresist oxide silicon substrate
2012/3/27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9
感光区域 非感光区域
photoresist oxide silicon substrate
2012/3/27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10
显影
photoresist photoresist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52
深亚微米CMOS晶体管结构
•多晶硅硅化物 侧墙
TiSi2
浅槽隔离
STI
n+
nP阱
n-
pSTI p+ n+
pN阱
p +
STI
源/漏扩展区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53
闩锁效应(latch up)
Latch up 是指CMOS 器件中, 在电源VDD 和地线GND(VSS)之 间由于寄生的PNP和 NPN双极性BJT相互 影响而产生的一低阻 抗通路, 它的存在会 使VDD和GND之间产 生大电流,导致电路 无法正常工作,甚至 烧毁电路 。

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资料

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资料
XUT School of sciences
NMOS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由
BV GS 25V

E t BV
OX ox
GS
tox 25/ EOX 417A0
从而有:
COX OX / tox
3.9 8.851014 / 4.17 106
8.28108 F / cm
XUT School of sciences
NMOS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饱和电流: IDSat WunCox VGS VT 2 / 2L 1mA
W / L 2103 /(6008.28108 32 ) 4.47
•跨导:
g m WunCOX (VGS VT ) / L 2ms W / L 2103 /(3 6008.28108 ) 13.4
•于是取:W/L 13.4
XUT School of sciences
NMOS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由截止频率: fmax un (VGS VT ) / 2L2 3GH Z
知:L 3.1um
由 BVDS 35V 和经验公式:BVDS 60(Eg /1.1)3/2(NB /1016)3/4
知: N A 2.13 1016 cm3
知:N D 2.13 1016 cm3
XUT School of sciences
PMOS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又因为阈值电压: VTp QSD / Cox QSS / Cox 2fn ms
•其中: QSD qND XdT XdT (4fn / NDq)1/2
fn KTIn (ND / ni ) / q
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
制作:韩光、黄云龙、 黄文韬
设计任务
P阱 CMOS芯 片制作工

P阱CMOS工艺

P阱CMOS工艺
mos技术
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 晶体管为主要元件构成的集成电路 。简 称MOSIC 。1964年研究出绝缘栅场效 应晶体管。直到1968年解决了MOS器件 的稳定性,MOSIC得到迅速发展。
MOS具有以下优点
• 与双极型集成电路相比,MOSIC具有以下 优点:①制造结构简单,隔离方便。②电 路尺寸小、功耗低适于高密度集成。③ MOS管为双向器件,设计灵活性高。④具 有动态工作独特的能力。⑤温度特性好。 其缺点是速度较低、驱动能力较弱。一般 认为MOS集成电路功耗低、集成度高,宜 用作数字集成电路;双极型集成电路则适 用作高速数字和模拟电路。
P阱CMOS工艺
• 阱的定义:在衬底上形成的、掺杂类型与衬 底相反的区域称为阱或称为盆. • P阱CMOS原始衬底采用n型,注入p(浓度比 N衬底高5~~10倍)型杂质形成P阱. • P阱CMOS工艺适于制备静态逻辑电路. • 光刻定义:是一种图形复印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
精密表面加工技术(是集成电路工艺中的关键性技 术)(图形转移过程).
P阱CMOS工艺
P阱CMOS工艺以N型单晶硅为衬底,在其上 制作P阱。NMOS管做在P阱内,PMOS管 做在N型衬底上。P阱工艺包括用离子注入 或扩散的方法在N型衬底中掺进浓度足以中 和N型衬底并使其呈P型特性的P型杂质, 以保证P沟道器件的正常特性。
P阱CMOS工艺
P阱杂质浓度的典型值要比N型衬底中的高 5~10倍才能保证器件性能。然而P阱的过度 掺杂会对N沟道晶体管产生有害的影响,如 提高了背栅偏置的灵敏度,增加了源极和 漏极对P阱的电容等。
P阱CMOS工艺
• 电连接时,P阱接最负电位,N衬底接最正电位,S器 件之间的相互隔离。P阱CMOS芯片剖面示意图见 下图。

P阱CMOS工艺

P阱CMOS工艺
mos技术
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场效应 晶体管为主要元件构成的集成电路 。简 称MOSIC 。1964年研究出绝缘栅场效 应晶体管。直到1968年解决了MOS器件 的稳定性,MOSIC得到迅速发展。
MOS具有以下优点
• 与双极型集成电路相比,MOSIC具有以下 优点:①制造结构简单,隔离方便。②电 路尺寸小、功耗低适于高密度集成。③ MOS管为双向器件,设计灵活性高。④具 有动态工作独特的能力。⑤温度特性好。 其缺点是速度较低、驱动能力较弱。一般 认为MOS集成电路功耗低、集成度高,宜 用作数字集成电路;双极型集成电路则适 用作高速数字和模拟电路。
CMOS的分类
• 按晶体管的沟道导电类型,可分为P沟MOSIC、 N沟MOSIC以及将P沟和N沟MOS晶体管结合成 一个电路单元的互补MOSIC,分别称为PMOS 、 NMOS和CMOS集成电路。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 CMOS集成电路已成为集成电路的主流,工艺也 日趋完善和复杂 ,由P阱或N阱CMOS发展到双 阱CMOS工艺。80年代又出现了集双极型电路和 互补金 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路优点的 BiCMOS集成电路结构。按栅极材料可分为铅栅、 硅栅、硅化物栅和难熔金属(如钼、钨)栅等 MOSIC
P阱CMOS工艺
P阱CMOS工艺以N型单晶硅为衬底,在其上 制作P阱。NMOS管做在P阱内,PMOS管 做在N型衬底上。P阱工艺包括用离子注入 或扩散的方法在N型衬底中掺进浓度足以中 和N型衬底并使其呈P型特性的P型杂质, 以保证P沟道器件的正常特性。
P阱CMOS工艺
P阱杂质浓度的典型值要比N型衬底பைடு நூலகம்的高 5~10倍才能保证器件性能。然而P阱的过度 掺杂会对N沟道晶体管产生有害的影响,如 提高了背栅偏置的灵敏度,增加了源极和 漏极对P阱的电容等。

微电子技术经验综合实践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

微电子技术经验综合实践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

微电子技术经验综合实践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微电子技术经验综合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让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在这个综合实践中,我选择了P 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作为我的主题。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首先,我进行了对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的相关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学习课堂上的知识,我了解到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是将P阱工艺和CMOS工艺相结合,以实现高性能、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芯片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了P阱工艺的基本原理和CMOS 工艺的基本流程,并深入了解了P阱CMOS芯片制作中各个工艺步骤的原理和要点。

接下来,我进行了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的实践操作。

首先,我根据设计要求,使用EDA软件绘制了P阱CMOS芯片的布图。

然后,我根据布图设计,确定了P阱CMOS芯片的工艺流程,并制定了详细的工艺参数和工艺步骤。

在实践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P阱区域的掺杂和沉积工艺,以及与P阱区域相关的金属电极和接线的设计和制作。

在进行实践操作的同时,我还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和分析。

通过使用测试仪器和设备,我对制作好的P阱CMOS芯片进行了电学测试和物理性能的评估。

我关注了P阱CMOS芯片的功耗、速度、噪声等性能指标,并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这些测试和分析,我能够判断制作的P阱CMOS芯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可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地方。

最后,我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通过这个实践过程,我深入了解了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提高了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总的来说,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实践项目。

通过这个实践项目,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

n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 ppt课件

n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 ppt课件

} L=2um W=52um
截止频率fmax≥1GHz
2020/12/27
考虑到un大约等于up的
二倍,因此将PMOS的 宽长比取为NMOS宽长 比的二倍
wx曦
8
结构参数设计结果:
NMOS:栅长 L=2um 栅宽 W=36um
栅氧化层tox
PMOS:栅长 L=2um 栅宽 W=52um
沟道栅长L的验证
wx曦
26
2020/12/27
wx曦
27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3
氮化硅
N阱 P衬底 淀积氮化硅
2020/12/27
wx曦
14
氮化硅
N阱 P衬底
光刻氮化硅
2020/12/27
wx曦
15
2020/12/27
氮化硅
P衬底
N阱
场氧
生长场氧 用于器件隔离
wx曦
16
2020/12/27
N阱 P衬底
场氧
除氮化硅掩蔽膜
wx曦
17
2020/12/27
栅氧化层
P衬底
N阱
场氧
开启电压调整后 进行栅氧淀积
wx曦
18
多晶硅
N阱 P衬底
淀积多晶硅
2020/12/27
wx曦
19
N阱 P衬底
光刻多晶硅 形成源漏区掺杂窗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目录一.设计参数要求 (2)二.设计内容 (3)1:PMOS管的器件特性参数设计计算。

(3)2:NMOS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4)3: p阱CMOS芯片制作的工艺实施方案; (5)工艺流程 (6)4.光刻工艺及流程图(典型接触式曝光工艺流程为例) (12)5:掺杂工艺参数计算; (14)P阱参杂工艺计算 (14)②PMOS参杂工艺计算 (15)③NMOS参杂工艺计算 (16)三:工艺实施方案 (17)四、参考资料 (24)五:心得体会 (25)一.设计参数要求1. 特性指标要求:n沟多晶硅栅MOSFET:阈值电压VTn=0.5V, 漏极饱和电流IDsat≥1mA, 漏源饱和电压VDsat≤3V,漏源击穿电压BVDS=35V, 栅源击穿电压BVGS≥25V, 跨导gm≥2mS, 截止频率fmax≥3GHz(迁移率µn=600cm2/V·s)p沟多晶硅栅MOSFET:阈值电压VTp= -1V, 漏极饱和电流IDsat≥1mA, 漏源饱和电压VDsat≤3V,漏源击穿电压BVDS=35V, 栅源击穿电压BVGS=≥25V, 跨导gm≥0.5mS, 截止频率fmax≥1GHz(迁移率µp=220cm2/V·s)2. 结构参数参考值:N型硅衬底的电阻率为20Ω⋅cm;垫氧化层厚度约为600 Å;氮化硅膜厚约为1000 Å;P阱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3300Ω/ ,结深为5~6μm;NMOS管的源、漏区磷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25Ω/ ,结深为0.3~0.5μm;PMOS管的源、漏区硼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25Ω/ ,结深为0.3~0.5μm;场氧化层厚度为1μm;栅氧化层厚度为500 Å;多晶硅栅厚度为4000 ~5000 Å。

二.设计内容1:PMOS管的器件特性参数设计计算.由得Å ,则得再由,式中(VGS-VT)≥VDS(sat),得又,得阈值电压取发现当时符合要求,又得2:NMOS管参数设计与计算。

因为,其中,6×,所以Å饱和电流:,式中(VGS-VT)≥VDS(sat),IDsat≥1mA 故可得宽长比:由可得宽长比:取nmos衬底浓度为查出功函数差与掺杂浓度的关系可知:取发现当时;符合要求又可知故取3: p阱CMOS芯片制作的工艺实施方案;工艺流程1:衬底制备。

由于NMOS管是直接在衬底上形成,所以为防止表面反型,掺杂浓度一般高于阈值电压所要求的浓度值,其后还要通过硼离子注入来调节。

CMOS器件对界面电荷特别敏感,衬底与二氧化硅的界面态应尽可能低,因此选择晶向为<100>的P型硅做衬底,电阻率约为20Ω•CM2:初始氧化。

为阱区的选择性刻蚀和随后的阱区深度注入做工艺准备。

阱区掩蔽氧化介质层的厚度取决于注入和退火的掩蔽需要。

这是P阱硅栅CMOS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序列的第一次氧化。

3:阱区光刻。

是该款P阱硅栅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序列的第一次光刻。

若采用典型的常规湿法光刻工艺,应该包括:涂胶,前烘,压板,曝光,显影,定影,坚膜,腐蚀。

去胶等诸工序。

阱区光刻的工艺要求是刻出P 阱区注入参杂,完成P型阱区注入的窗口4:P阱注入。

是该P阱硅栅COM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序列中的第一次注入参杂。

P阱注入工艺环节的工艺要求是形成P阱区。

5:剥离阱区氧化层。

6:热生长二氧化硅缓冲层。

消除Si-Si3N4界面间的应力,第二次氧化。

7:LPCVD制备Si3N4介质。

8:有源区光刻:即第二次光刻9:N沟MOS管场区光刻。

10:N沟MOS管场区P+注入。

第二次注入。

N沟MOS管场区P+的注入首要目的是增强阱区上沿位置处的隔离效果。

同时,场区注入还具有以下附加作用:A 场区的重掺杂注入客观上阻断了场区寄生mos管的工作B 重掺杂场区是横向寄生期间失效而一直了闩锁效应:C 场区重掺杂将是局部的阱区电极接触表面的金—半接触特性有所改善。

11:局部氧化第三次氧化,生长场区氧化层12:剥离Si3N4层及SiO2缓冲层。

13:热氧化生长栅氧化层。

14:P沟MOS管沟道区光刻。

15:P沟MOS管沟道区注入16:生长多晶硅。

17:刻蚀多晶硅栅18:涂覆光刻胶。

19:刻蚀P沟MOS管区域的胶膜。

20:注入参杂P沟MOS管区域。

21:涂覆光刻胶。

22:刻蚀N沟MOS管区域的胶膜23:注入参杂N沟MOS管区域24:生长磷硅玻璃PSG。

25:引线孔光刻26:真空蒸铝。

27:铝电极反刻P阱硅栅CMOS反相器单元的管芯制造工艺流程4.光刻工艺及流程图(典型接触式曝光工艺流程为例)⑴氧化生长⑵曝光⑶氧化层刻蚀⑷P阱注入⑸形成P阱⑹氮化硅的刻蚀⑺场氧的生长⑻去除氮化硅⑼栅氧的生长⑽生长多晶硅⑾刻蚀多晶硅⑿N+离子注入⒀P+离子注入⒁生长磷化硅玻璃PSG⒂光刻接触孔⒃刻铝⒄钝化保护层淀积5:掺杂工艺参数计算;P阱参杂工艺计算由P阱的方块电阻可计算出B注入的补偿杂质剂量。

由衬底电阻率20Ω·cm查表得。

P阱结深5μm 则补偿杂质浓度=。

与比较可以忽略,故,注入剂量为。

取注入能量E=45KeV则查图表得离子注入后采用快速热退火使杂质充分活化和晶格损伤降至最低。

最后在T=1200℃下进行有限表面源扩散达到结深要求。

当T=1200℃时=。

此时所需要的时间为124min根据最小掩蔽膜公式对于CMOS器件:T=1200℃时可以解出最小氧化膜厚度应为。

对于实际器件,掩蔽膜厚度应为的1.5~2倍。

故,氧化膜厚度可取1.24μm。

②PMOS参杂工艺计算PMOS管的源、漏区硼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25Ω/ ,则可解得注入的补偿杂质剂量为。

衬底参杂浓度为,计算的,它的值可以忽略。

取注入能量为则查图表得及。

可计算出结深0.451。

随后在T=950℃条件下采用热退火处理12min使其结深达到要求,杂质浓度分布均匀。

在此条件下,可由最小掩蔽膜厚度公式计算所需多晶硅膜厚度。

当掩蔽效率达到99.999%时,查图表得出集体参数,计算的最小多晶硅膜厚度为3194Å4000Å。

③NMOS参杂工艺计算NMOS管的源、漏区硼掺杂后的方块电阻为25Ω/ ,则可解得注入的补偿杂质剂量为。

P阱的电阻率ρ。

查表知。

计算得,它的值可以忽略。

取注入能量为则查图表得及。

可计算出结深0.402。

随后在T=950℃条件下采用热退火处理12min使其结深达到要求,杂质浓度分布均匀。

在此条件下,可由最小掩蔽膜厚度公式计算所需多晶硅膜厚度。

当掩蔽效率达到99.999%时,查图表得出集体参数,计算的最小多晶硅膜厚度为3494Å4000Å。

三:工艺实施方案工艺步骤工艺名称工艺目的设计目标结构参数工艺方法工艺条件1衬底制备衬底制备电阻率20Ω·cm晶向<100>2一次氧化外延为形成P阱提供掩蔽膜厚度1.24干氧—湿氧—干氧均在1200℃下。

干氧15min湿氧135min干氧15min3一次光刻为硼扩散提供窗口电子束曝光正胶40s4一次粒子注入注入形成P阱R=3300Ω/离子注入E=40KeV5一次热驱结深有限T=1200℃扩散入达到P阱深度5表面源扩散t=134min6二次氧化作为氮化硅薄膜的缓冲层膜厚600Å干氧氧化T=1200℃t =9min7氮化硅薄膜淀积作为光刻有源区的掩蔽膜膜厚1000ÅLPCVD T=600℃8二次光刻为磷扩散电子束曝正胶40s11场氧二生长氧化层厚度1湿氧氧化T=1100℃t =140min12二次离子注入调整阈值电压表面参杂浓度和结深及方块电阻注入磷离子13栅极氧化形成栅极氧化层膜厚417Å干氧T=1000℃t =22.2min14多晶硅淀积淀积多晶硅层厚度4000ÅLPCVD T=600℃t =10min15四次光刻形成PMOS多晶电子束曝光正胶硅栅,刻出PMOS 有源区扩散口16三次离子注入形成PMOS有源区表面结深,方块电阻注入硼离子剂量为1.13617五次光刻形成NMOS的多晶硅栅,刻出NMOS有源电子束曝光正胶区扩散口18四次离子注入形成NMOS有源区浓度,结深注入磷离子剂量为4.1719热退火,二次扩散达到所需结深,均匀分布结深,浓度热驱入T=950℃t =12min20淀积磷硅玻璃保护LPCVD T=600℃t =10min21六次光刻刻出金属的接触孔电子束曝光正胶四、参考资料1、王蔚,田丽,任明远编著,《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工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刘睿强,袁勇,林涛编著《集成电路制程设计与工艺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Donald A. Neamen著,赵毅强等译《半导体器件物理》电子工业出版社4、关旭东,《集成电路工艺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陈贵灿,邵志标,程军,林长贵编,《CMOS集成电路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6、李乃平主编,《微电子器件工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7、黄汉尧,李乃平编《半导体器件工艺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夏海良,张安康等编,《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五:心得体会顺利的完成了此次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已经让人觉得很吃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使我对于P阱CMOS芯片工艺设计制作的相关流程得以熟悉,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微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设计过程中,我们小组关于公式的选取和参数的估计,存在很大的争议,后来经过三个人共同的商议,最终选择了最优的方案,过程中,一遍又一遍翻阅课本,网上查阅资料,深深地觉得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知识的欠缺,然后我们通过自己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其他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一遍又一遍的订正错误,才得以使课程设计圆满完成,一个小小的课程设计,不仅仅考验人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挑战团队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也为自己能很快的适应团队和适应新项目积累宝贵经验!这是一次简单的尝试,总算我们组根据不同人的分工都能使工作顺利进行下去,非常感谢团队之间其他人的付出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P阱CMOS芯片制作工艺设计,提供初始条件,要求我们完成PMOS,NMOS 管参数的设计,还有芯片制作工艺流程简介,和光刻工艺的深入了解,最后,还要求我们分析离子注入的掺杂系数,其中,计算比较多,计算的要求必然是对于知识的深入掌握,和对于概念的理解,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查阅了《现代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原理与实践》《半导体器件》,以及老师预留的PPT,终于在合作中将这些问题化解。

课程设计作为一门时间性比较强的课程也在我们这次合作中有更多体现,操作性较强,大家需要了解的东西很多,我们也在整个过程中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计算机绘图软件,计算软件,模拟软件的学习,都是有必要的且有益的,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讨论问题,也有效的促进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给大家创造更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不仅是一场脑力的学习,更体现在真真切切的动手实践中,每天的计划被安排是痛苦的,但我们享受这种生活,享受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