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第六章(1)

合集下载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笔记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笔记

《沉积岩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沉积岩岩石学概念1.1 沉积岩的定义和特征沉积岩是由母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破碎、搬运、沉积并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具有以下特征:- 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粘土矿物等碎屑物质组成,也可含有有机质、碳酸盐等自生矿物。

- 结构:沉积岩具有独特的结构,如层理、波痕、泥裂等,反映了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 构造:沉积岩的构造多样,包括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是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重要标志。

- 成岩作用: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影响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1.2 沉积岩的分类根据沉积岩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碎屑岩:由母岩破碎、搬运、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砂岩、砾岩等。

- 泥质岩:由细粒沉积物经长时间沉积、压实形成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等。

- 化学岩: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 生物岩:由生物残骸沉积形成的岩石,如礁灰岩、贝壳灰岩等。

1.3 沉积岩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性沉积岩在地质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层划分: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和化石,是地质年代划分和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 资源矿产:许多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都赋存于沉积岩中。

- 环境记录:沉积岩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古气候、古地理、生物演化等信息,对了解地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 工程地质:沉积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工程建设和地基处理,对工程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4 沉积岩研究方法研究沉积岩的方法主要包括:- 宏观观察:通过野外考察、露头观测等手段,研究沉积岩的宏观特征,如颜色、层理、构造等。

- 显微镜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仪器,观察沉积岩的微观特征,如矿物成分、结构、成岩作用等。

- 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沉积岩样品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研究其物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岩过程。

沉积岩石学第6章

沉积岩石学第6章

(2)变质岩来源—主要来自片麻岩和片岩
多晶>单晶,多晶石英常由5个以上的晶粒组 成,各晶粒间呈缝合状接合。 石英表面常见裂纹,晶粒拉长,彼此平行排 列呈定向构造。 具有明显的波状消光,来源于区域变质岩及 动力变质岩的石英常见带状消光,来自接触变质 岩的石英可具有云状的波状消光。 无气、液包裹体,但常含有特征的变质矿物 如硅线石、蓝晶石等包裹体
第六章 陆源碎屑岩
第一节


一、陆缘碎屑岩(简称碎屑岩)
它是由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 并进一步经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类。陆源碎屑岩是沉积 岩最常见的岩石类之一 。
二、碎屑岩的基本组成
1、碎屑颗粒:是岩石的主体部分,占整个岩石体积的 50%以上,并决定了岩石的基本特征。
填 隙 物
2、杂基:是碎屑颗粒之间由机械沉积作用沉积下来 的较细粒物质。 3、胶结物:对碎屑颗粒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积沉淀物
2. 碳酸盐胶结物(Carbonate cement)
在砂岩中最常见的碳酸盐胶结物是方解石 由方解石胶结的砂岩常形成嵌晶结构
3.铁质胶结物
铁白云石胶结物
菱铁矿胶结物
4.其他类型胶结物
氧化铁:赤铁矿、纤铁矿、 针铁矿
石膏及硬石膏
磷灰石、沸石、海绿石等 重晶石、天青石、高岭石、 水云母、蒙脱石、萤石、 岩盐、钾盐、黄铁矿、绿 泥石等
一、碎屑成分:
(一)矿物碎屑:
1、石英(Quartz)碎屑:
石英抗风化能力强,既抗磨又难分解,同时在大部分岩浆岩 和变质岩中石英含量又高。 石英是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碎屑矿物,几乎每一种碎屑岩中 都含有石英,碎屑岩中石英含量往往超过其母岩中石英的含 量,如火成岩中石英的含量一般30%—40%,而陆源碎屑岩 中石英的含量往往超过50%,可达75%—90%以上,如石 英砂岩。研究石英内部的各种特征,就可确定母岩的性质。 石英主要出现在砂岩及粉砂岩中(平均含量66.8%),在砾 岩中含量较少,在粘土岩中则更少。

沉积岩石学——精选推荐

沉积岩石学——精选推荐

4.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
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已日益普遍的今天,沉积岩石学和沉积学也与一些相
关学科交叉,形成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例如沉积学和砂泥运动力学的结合形 成了沉积动力学,沉积学与物理、化学、热力学及有机化学结合形成了储层沉 积学、有机地球化学,沉积学与地震地层学结合形成了层序地层学,板块构造 学与沉积学结合形成了构造地层学,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成岩作用理论及层 控矿床学结合形成了生物成矿作用的学说和油藏地球化学,沉积学与测井学的 结合形成了测井沉积学。今后除了进一步完善上述新学科体系、理论水平、应 用范围,还应着眼于21世纪的高新科技的发展,扩大和发展新的交叉学科。
3.水和大气的作用
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 搬运的主要介质。绝大多数沉积岩都是在水体中沉积的,所以有些人把沉 积岩称作“水成岩”。其实水成岩只是沉积岩的一部分,还有主要由风的作 用形成的“风成岩”和主要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岩”。相反,这种地表条 件下的水和大气作用,在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中,则是不重要的。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成的重要因素。 有的沉积岩,如生物礁石灰岩、硅藻岩和煤等,主要是由生 物遗体形成的,此即所谓的“生物岩”。还有一些沉积岩,是 在生物作用的影响下或参与下,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 这类沉积岩统称为“生物化学岩”。相反,在岩浆岩和变质岩 的生成过程中,生物作用及生物化学作用则是微不足道的。
一、沉积岩的基本概念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之一。它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 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大都经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部分

沉积岩石学部分

沉积岩石学部分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一、碎屑岩(第三章到第九章)碎屑岩结构组分类型;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各种沉积构造的定义及成因;砾岩的成因分类;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特征及成因分析;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等的基本概念及在储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二、碳酸盐岩(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石灰岩的分类;白云岩的生成机理;三、沉积相(第十六章、第十八章、二十章到二十二章、二十四到第二十七章)沉积相、相序定律、相模式;河流相、三角洲相、滨岸相、重力流沉积相等主要沉积相的一般特征、亚相类型及识别标志;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相模式、混积型沉积相模式、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礁的基本特征及分类;礁相模式。

第一章绪论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1)风化作用的概念;(2)母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顺序及母岩风化的阶段性;(3)风化壳。

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流体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2)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正常沉积作用和事件沉积作用。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化学沉积分异作用;(4)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第三章碎屑岩成分碎屑成分:(1)矿物碎屑;(2)岩屑;填隙物成分:(1)杂基;(2)胶结物第四章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碎屑颗粒的结构:(1)碎屑颗粒的粒度;(2)填隙物的结构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1)胶结类型;(2)支撑结构粒度分析:(1)粒度参数和粒度资料图解;(2)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中的应用第五章碎屑岩的构造层理:(1)基本术语;(2)层理分类及主要类型;(3)流动体制、底床形态及其与层理形成的关系层面构造:(1)波痕;(2)泥裂;(3)底层面构造––底模变形构造:(1)负载构造;(2)包卷层理;(3)滑塌构造第六章砾岩成因分类及主要成因类型:(1)滨岸砾岩;(2)河成砾岩;(3)洪积砾岩;(4)滑塌角砾岩第七章砂岩及粉砂岩砂岩的分类:(1)砂岩的分类现状;(2)建议的分类石英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长石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岩屑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杂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第八章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1)压实作用;(2)压溶作用胶结作用:(1)概述;(2)分述交代作用:(1)碎屑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2)交代作用的标志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1)孔隙的成因类型;(2)次生孔隙的类型及识别标志;(3)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研究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及其主要标志第九章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的成分:(1)岩屑;(2)晶屑;(3)玻屑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特征:(1)结构;(2)构造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命名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标志:(1)陆相与海相火山碎屑岩系的区别标志;(2)不同方式形成的火山碎屑岩系及其特点第十章碳酸盐岩概论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1)颗粒;(2)泥;(3)胶结物;(4)晶粒;(5)生物格架碳酸盐岩的构造:(1)叠层石;(2)鸟眼构造;(3)示顶底构造;(4)虫孔及虫迹构造;(5)缝合线构造第十一章石灰岩石灰岩的结构分类;有代表性的石灰岩分类方案;石灰岩结构分类;石灰岩的主要类型;颗粒石灰岩;泥晶石灰岩;生物礁石灰岩;晶粒石灰岩第十二章白云岩白云岩岩类学白云岩的生成机理:(1)原生沉淀作用;(2)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3)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4)混合白云化作用;(5)埋藏白云化作用第十三章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主要类型:(1)溶解作用;(2)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3)重结晶作用;(4)胶结作用;(5)交代作用;(6)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环境及特征成岩序列和成岩阶段:(1)成岩序列;(2)成岩阶段及其划分标志第十四章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沉积相的概念:(1)沉积相定义;(2)相序定律沉积相综合分类第十五章山麓-洪积相山麓-洪积相沉积过程及沉积类型:(1)基本特征;(2)沉积过程和沉积类型冲积扇沉积模式:(1)干旱型冲积扇;(2)湿润型冲积扇第十六章河流相河流沉积过程及河流分类:(1)河流沉积过程;(2)河流类型及划分河流沉积模式:(1)顺直河和曲流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2)辫状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3)网状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第十七章湖泊相环境特点和沉积作用:(1)环境特点和湖泊分类;(2)碎屑沉积作用;(3)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湖泊沉积模式:(1)半深湖和深湖沉积;(2)滨湖和浅湖沉积;(3)湖泊沉积序列第十八章三角洲相三角洲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1)三角洲环境及其发育过程;(2)三角洲的主要类型三角洲沉积特征:(1)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2)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3)扇三角洲沉积特征;(4)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第十九章障壁岛、泻湖、潮坪相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沉积环境;(2)沉积作用障壁岛、泻湖、潮坪和河口湾沉积模式:(1)障壁岛沉积特征;(2)潮道和潮汐三角洲沉积特征;(3)泻湖沉积特征;(4)潮坪沉积特征;(5)河口湾沉积特征第二十章海相组沉积相海洋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1)海洋沉积环境;(2)海洋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海相碎屑岩沉积模式:(1)滨岸沉积特征;(1)浅海陆棚沉积特征;(3)半深海及深海沉积特征第二十一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1)形成条件;(2)基本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1)岩石学特征;(2)结构特征;(3)构造特征浊积岩的相模式:(1)海底扇相模式;(2)湖底扇相模式第二十二章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碳酸盐沉积特征与沉积作用:(1)碳酸盐的沉积特征;(2)碳酸盐沉积作用特点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1)陆表海沉积相模式;(2)混合型沉积相模式;(3)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第二十三章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类型及特征:(1)潮坪;(2)生物礁、浅滩;(3)局限台地;(4)开阔台地;(5)台地边缘台地沉积模式:(1)碳酸盐缓坡;(2)镶边台地;(3)孤立碳酸盐台地第二十四章礁和礁相礁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2)礁的形成及生物造礁作用;(3)礁形成的控制因素礁相和礁复合体沉积模式:(1)礁骨架相;(2)礁顶相;(3)礁坪相;(4)礁后砂相;(5)泻湖相;(6)礁斜坡相;(7)近侧塌积岩相;(8)远侧塌积岩相第二十五章海相深水碳酸盐沉积正常沉积作用;事件沉积作用;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碳酸盐等深流沉积第二十六章湖泊碳酸盐沉积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条件与分布规律:(1)湖泊碳酸盐的沉积条件;(2)湖相碳酸盐岩的分布规律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与沉积模式:(1)湖泊骨架碳酸盐岩沉积类型;(2)湖泊颗粒碳酸盐岩沉积类型;(3)泥晶碳酸盐岩沉积类型。

《沉积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石学》课件
《沉积岩石学》PPT课件
本课程将为您详细介绍沉积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分类、组成特征、形 成过程及其在地质学、环境学等领域的应用。
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
由机械作用在原地或通过水、风等运移后形成。
化学沉积岩
由化学反应或生物过程形成,在浅海或盐湖等场所集中分布。
有机碳酸盐岩
由生物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以氧化碳为主要成分。
环境地质工程应用
山区公路
沉积岩的联系作用,重要地形制约功能,其稳定性 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土地污染治理
沉积岩中储存了全球大部分含水层的淀积物,统计 分析含水层储量分布及渗透性。
结论及参考文献
总结
沉积岩的应用涉及能源、环境、水利、土地利用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萨姆·鲁伯特(Samuel Rubert ),2019年:《沉 积岩与地球历史演变》
沉积作用
水力作用
如河流、湖泊等水体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力作用
如沙漠中的沉积过程,常见的是风成岩和风积岩。
生物作用
生物形成的化学沉积物,如海洋生物活动形成珊瑚 礁、贝壳等沉积物。
古环境解译
1 岩心分析
通过岩芯的颜色、组成、 结构等特征,还原古代环 境变化的过程。
2 沉积面分析
通过不同的沉积作用类型 及他们之间的层序关系, 分析不同沉积环境形成过 程。
3 古生态学研究
通过古生物群落的组成特 征、种类分布等揭示古代 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
石油资源勘探
地质条件
盆地、断陷、海岸线等得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沉积岩形成环境的变迁,形成 石油的主要地质条件。
勘探技术
包括物探技术、测井技术、地 震排采及勘探技术等一系列先 进技术。

《沉积岩石学》复习笔记

《沉积岩石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沉积岩:他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地壳表层”:是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

它是包围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沉积岩就生成在这个圈层中,所以可以把它称为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以及宇宙物质等,其中母岩的风化产物是最主要的。

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引起岩石破坏的外界因素有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作用、各种地质应力的剥蚀作用等。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壳表层的岩石就处于新的不稳定状态,逐渐地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

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作用。

引起物理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的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的总趋势是使母岩崩解,产生碎屑物质,其中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等。

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碎屑物质(主要是母岩风化物中的碎屑物质)在流体的作用下,将进入搬运状态向它处转移;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从搬运状态转变为沉积状态,沉积下来的沉积物可长期固定下来不再移动;也可由于地壳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使得沉积下来的碎屑物质重新遭受剥蚀而被搬运。

搬运和沉积碎屑物质的流体主要是流水和大气、在高寒地区的冰川和干旱地区的风也是搬运和沉积碎屑物质的地质应力。

一般来说,牵引流搬运颗粒的动力主要是推力,多半是从高处往低处搬运,但有时也从低处往高处搬运。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

第一章绪论1.沉积岩的概念: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之一。

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来源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搬运和沉积的方式:1)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 2)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3.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特征:1)高温矿物罕见 2)低温矿物富集3)特有的自生矿物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1.风化作用概念: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2.分类:按性质分: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3.元素迁移序列4.岩石风化程度1)石英: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2)长石:风化稳定性仅次于石英,在长石类矿物中,钾长石的稳定性较高,多钠的酸性斜长石次之,中性斜长石又次之,多钙的基性斜长石最低3)云母:白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强,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弱4)铁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较差。

稳定性:橄榄石<辉石<角闪石5)碳酸盐矿物:稳定性低,易溶于水;干旱条件近源快速堆积可形成岩屑6)粘土矿物:很稳定(自身是在风化条件下或沉积环境中生成)7)硫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最易溶于水8)岩浆岩及变质岩中的一些次要矿物或副矿物:差别很大5.为什么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别如此之大?1)造岩矿物分化分异作用2)矿物的结晶温度(鲍文反应序列)3)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6.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性:机械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7.母岩风化产物:1)碎屑残留物质:主要是母岩的岩屑和矿物碎屑,在风化作用的第一阶段最为发育 2)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指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铝土矿、褐铁矿等 3)溶解物质:主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l、S、Ca、Na、Mg、K、Si、Fe、Al、P等8.风化壳概念:由风化残余物质(包括碎屑残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风化矿物)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叫风化壳或风化带。

沉积岩石学与沉积相-碳酸盐岩

沉积岩石学与沉积相-碳酸盐岩

第一节 碳酸盐岩概论 (General view of carbonate rocks)
一,概述(Summary) 碳酸盐岩: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 物组成的沉积岩. 规模:占沉积岩总量的20%.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第六章 碳酸盐岩 (Carbonate Rocks)
Carbonate shelf in the Bahamas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内碎屑级别的划分:
内 碎 屑 砾屑 极粗 砂屑 2.0 1.0 粗砂 屑 0.5 砂屑 中砂 屑 细砂 屑 0.1 粉屑 极细 粗粉 砂屑 屑 0.05 细粉 屑 泥屑
mm
0.25
0.01
0.005
陆源碎屑级别的划分
陆 源 碎 屑 mm 砾 砂 粉砂 泥 粘 土
巨砾 粗砾 中砾 细砾 粗砂 中砂 细砂 粗粉砂 细粉砂 1000 100 10 2 0.5 0.25 0.1 0.05 0.0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School of Geo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质>15%) 非纹层状 冰碛岩
裴蒂庄
(Pettjiohn, 1975)的分类

基质 层内的 层内砾岩和角砾岩 似冰碛岩

火成碎屑的 火岩角砾岩和集块岩 地滑和滑塌角砾岩 压碎碎屑的 断层和褶曲角砾岩 磨坍和溶解角砾岩 陨石的 撞击角砾岩
第三节 主要成因类型
(Main genetic types and exam洪积砾岩
冰川角砾岩 滑塌角砾岩 岩溶角砾岩
的 边 界 地 带 或 盐层)被溶解而 斜坡,由于重力 移去、 上覆地层 等作用发生崩 的坍塌作用而 塌 或 地 滑 而 形 形成的 成的角砾岩 复杂,常可见新 鲜不稳定组分 低 极差 复杂 低 很差 单一 低 毫无分选
诺尔顿(Norton, 1917)首先提出角砾岩的 成因分类。
在砾岩分类中采用具有成因意义的岩石特征, 作为分类的基础,既有利于成因分析,又便于实 际工作,这样较为理想。
正砾岩 (基质<15%)
准稳定 组分 纹层状
>10%,正英岩质砾岩 <15%,岩屑砾岩 纹层状砾岩质泥岩 或泥质岩
层外的 外力碎屑的 副砾岩 基质
产 状
厚度不大,分布广,层位稳定 厚度不稳定,分布比较局限 厚度变化大,分布比较局限 位于海侵层序底部,分布在 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 位于一套连续沉积的岩层 与下伏层连续沉积,不存在 内,不代表沉积间断 沉间断
所处层序位置 沉积间断面上,与下伏层呈 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
五、成因分类 (Genetic classification)
砾岩和角砾岩的成因类型很多,常见的几 种类型有: 滨岸砾岩(Coastal conglomerates)、 河成砾岩(Fluvial conglomerates)、 洪积砾岩(Alluvial conglomerates)、 冰川角砾岩(Glacial breccias)、 滑塌角砾岩(Slump breccias) 岩溶角砾岩(Karst breccias)
当岩石中碎屑颗粒大小不一致时,可采用三级命 名法。 角砾岩也可以按平均粒度大小同样命名。
三、根据砾石的成分分类
(Classification by composition of gravels) 1. 单成分砾岩和角砾岩(oligomictic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
冲刷作用而形成的,它是边 碎和再沉积而形成的 冲刷边沉积的产物 砾石成分 一般比较简单,稳定性高的 坚硬砾石较多 结构成熟度 较为单一,且为下伏岩层破 较为单一,与下伏岩层相同 碎的产物 砾石磨圆度低,分选差,杂 基多, 成熟度低
砾石磨圆度高,分选好,杂基 砾石磨圆度低,分选差,杂 少, 成熟度高 基多, 成熟度不高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
砾岩和角砾岩合称粗碎屑岩
粒级:
颗粒直径>2mm 颗粒含量: >30%(Folk,1954)
砾石
填隙物 填隙物:通常为细砂、 粉砂、粘土
★沉积构造:常见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
理、扁平砾石叠瓦状排列。
★砾岩性质主要取决于母岩的性质,而且一
般搬运距离不远,故研究砾石的成分有助于追 溯物源。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Conglomerates and Brecias
思考题
《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P.82 试述砾岩和角砾岩的五种分类方案及命 名原则。
试述底砾岩和层间砾岩的特点、成因及 环境意义。 试总结滨岸砾岩、河成砾岩、洪积砾岩、 冰川角砾岩、滑塌角砾岩和岩溶角砾岩的异同 点。
第一节 一般特征
内蒙古乌海桌子山 中奥陶统
3. 层内砾岩
层内砾岩是指该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于半
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砾
岩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
这种砾石→内碎屑。
底砾岩、层间砾岩和层内砾岩的特征比较
主要特征 底砾岩 层间砾岩 层内砾岩 在沉积间断面上由海侵、流 在连续沉积的背景上,由于 沉积物(岩)处于准同生阶 成因特点 水冲刷作用而形成 水流的突然增强而产生的 段的半固结状态,经侵蚀破
2. 角砾岩(breccias):棱角状和次棱角
状砾石含量>50%。
二、根据砾石的大小分类
(Classification by size of gravels)
细砾岩(granules):砾石直径为2~10mm 中砾岩(pebbles):砾石直径为1~10cm 粗砾岩(cobbles):砾石直径为1~10dm 巨砾岩(boulders):砾石直径为>1m
常常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蚀面 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为海侵开始阶段 的产物。
成分一般较简单,稳定组分较高,磨圆度高,
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少。
2. 层间砾岩(interformational conglomerates)
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间,它的存在并不代 表有侵蚀间断,与下伏地层是连续沉积的。 砾石成分较复杂,磨圆度差,基质成分复杂。 它们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 物。
成因类型很多,以造山期后的河成砾岩及山
麓洪积砾岩分布最广。
四、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
(Classification by position of conglomerates in sections)
1. 底砾岩
2. 层间砾岩
3. 层内砾岩
1. 底砾岩(basal conglomerates)
砾石成分较单一,同一种成分的砾石占75%
以上,且多半是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物碎屑。
一般分布于地形平缓的滨岸地带。
2. 复成分砾岩和角砾岩(polymictic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
砾石成分复杂,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
分选通常不好,磨圆度常不高,层理常不明 显,多沿山区呈带状分布,厚度变化大,为母岩 迅速破坏和迅速堆积的产物。
第二节 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 )
一、根据砾石的圆度分类 (Classification by roundness of gravels)
1. 砾岩(conglomerates):圆状和次圆
状砾石含量>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