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指导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方法文言文阅读一直是中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像一门外语,难以理解。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阅读复习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一、熟悉课文,掌握重点我们要熟悉课文,掌握重点。

在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中,课文内容占很大比重。

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语法。

对于课文中的难句、重点句,我们要进行反复研读,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这样,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目时,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解答。

二、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文言文阅读的另一大障碍就是词汇。

因此,我们需要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文章、背诵古诗词等方式,积累常用的文言文词汇。

对于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我们要了解其词义、词性和用法。

这样,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分析题目类型,掌握解题方法在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中,题目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主旨概括等几种。

学生要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对于词语解释题,我们要结合词语在文中的位置和语境来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词语的含义、用法和词性都会在文中给出提示。

我们要通过理解词语的前后文,推断出其正确的含义。

2.句子翻译题:句子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难点。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直译,确保翻译准确、通顺。

同时,我们要注意句子中的特殊句式、省略成分等,确保翻译的完整性。

3.内容理解题: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言文文章主旨、观点的理解。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同时,我们要注意文章中的转折、并列等关联词,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

4.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我们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提炼和概括。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观点。

通过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等,我们可以得出文章的主旨。

2020届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正确理解文言词语 教学课件 (共38张PPT)

2020届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正确理解文言词语   教学课件   (共38张PPT)
词成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 文中的实词词义。词义。
三、组词推断法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派遣
练习
1、躬亲垄亩。 2、若主纳忠谏。 3、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巩。 4、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方法指导4
字形推断法
成语联中系保字成形语留结成构语推中断保:留着字大属量于的表文意言词文义字,,可且以百用熟知的 成语来推分断之文八言十文中以的上实是词形词声义。字着。大形量声的字文言是词由义表,意可偏以用熟知 的成语来旁推和断表文声言文偏中旁的构实成词的成成。语了中解保表留意着大偏量旁的的文表言意词义,可 以用熟知功的能成,语通来推过断分文析言字文形中的,实就词可词掌义握。词词义义。。
方法指导1
积累迁移法
理解重要的文言词语,首先要重视积累,课内学过的重要文言 篇段中出现的,特别是课本中作了注释的常用文言词语,要在语境 中理解其含义或用法;其次要懂得迁移,能在课外文言篇段中依据 语言环境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
积累课本注释的 字、通假字、古 今异义、一词多 义、词类活用等 文言现象。
六、语境推断法
如: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过: 按照上几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解释的问题,但,根据 上下文的意思疏通,到齐国后,与故人发生怎样的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墨子可能去故人那里去拜访,访问。 所以,此处的”过“,不能理解成”经过“,”路过“。 而应该解释成”拜访“。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见唐太宗。 坐:因……犯罪。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 方法,去驱散笼罩在我们语文学习道路上的浮 云,我想“浮云散去月自明”,当我们拿到考 题时就不再心慌,拥有“明月”的指引,你将 成功到达胜利的彼岸!
同学们,请坚信 “自缘身在最高层”!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3 课外文言文阅读(六考点六技巧)从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加深,课外文言文的比例逐步提高。

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诗文联读、两篇(段)对比阅读以及群文阅读、试题最后一题中链接文言材料的形式逐渐增多。

从具体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是必考的。

实词的理解注重引导学习及解题方法,融入查字典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助记法、课内外迁移法等;断句一般会提示断几处,降低错误率;句子翻译则给出关键词助记,提醒考生重视关键词与采分点,也有的结合文意理解、句子赏析考查;理解基本内容并归纳内容要点,或与其他篇目链接探究,或融入情境,或跨学科考查。

一些试卷还会将文言文阅读整体设置为专题任务群,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所有任务,注重问题的解决。

从题型上看,客观题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为主要考查形式,特别是开放题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考点一、词语(实词、虚词)(一)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考查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

1.从考查方式看,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从文言实词的根本来源看,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基本上都在课本中出现过,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中考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实词看似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没有联系,但认真分析后可以看出,这些词的意思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不可分。

3.理解文言实词的方法(1)语境推断。

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2)联想推断。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释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注】①同知:官名。

②淖(nào):烂泥。

③鬻(yù):卖。

④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面数之________②祯击杀其魁,余尽________③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②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2)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

一是勇于担当。

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

二是不惧生死。

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中考语文必备文言文阅读技巧总结

中考语文必备文言文阅读技巧总结

中考语文必备文言文阅读技巧总结在中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通常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项内容。

相比现代文的简洁明了,文言文显得更加繁复,语法结构也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下面将给大家总结一些中考语文必备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一、了解常见的文言文基本语法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对于阅读理解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结构和句意。

常见的文言文基本语法有: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并列句和复句等。

通过对这些语法结构的掌握,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句子。

二、注意词语的词义和用法文言文中有很多词语的词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和熟语性。

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其意思。

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常用熟语的使用,例如:“明辨是非”、“言之有物”等。

三、抓住文言文的关键词语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来理解全文的意思。

关键词语通常可以通过其重复出现的次数和位置来确定,有时还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推测。

四、借助注释和译文的帮助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借助注释和译文的帮助来理解文意。

注释中通常会对一些生僻的词语和特殊的文法结构进行解释,而译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当然,我们要注意,译文只是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依赖。

五、多做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做练习题。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通过做题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可以参考一些文言文的解析答案,了解其中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六、背诵经典文言文篇章背诵文言文篇章有助于增加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进行背诵,注重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和意思。

通过反复背诵和默写,将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

综上所述,中考语文必备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包括了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注意词语的词义和用法、抓住关键词语、借助注释和译文的帮助、多做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以及背诵经典文言文篇章。

精”于课内,“活”于课外——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指导

精”于课内,“活”于课外——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指导

分类复习
一、借景抒情篇
篇目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
相同
通过点描写山水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不同
二、托物言志篇
篇点 目
《陋室铭》《爱莲说》《马说》
相同
①都点间接表达文章主旨;②对文中事物进行详细、生动地描绘;③作者展开丰富联想,借议
近三年福建中考文言文的考查情况
2017福建中考(16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甲] 《三峡》
含义。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 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 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 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八、理想生活篇
篇 《桃目花源记》《大道之行也》
相同 两文 点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善思:小中见大
善听:从善如流
一代忠臣
一代明君
善谏:足智多谋

善做:改革创新
邹忌
三问答
威王
臣 诚皆
妻私臣
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

受知 以
不美

如 徐

于 徐
美公
生活小事
妾畏臣
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
客求臣 推及
答案: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 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 事不畏艰险
2019新疆
侧面描写评价人物
11.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语文中考必备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语文中考必备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语文中考必备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对于语文中考而言,文言文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虽然有些学生对于文言文有着一定的陌生感,但只要掌握一些必备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就能够轻松地应对中考中的文言文阅读题目。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语文中考必备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一、阅读前的准备在阅读文言文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

文言文往往描写的是古代的事物、人物、风俗习惯等,因此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正确理解文言文非常重要。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含义。

二、注重词句的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重理解词句的含义。

有时候,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句式会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仔细推敲每个词句的意思。

可以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有时候还需要查阅相关的字典或词典来解释生僻的词汇或句式。

只有真正理解了每个词句的含义,才能准确地理解整个文意。

三、注意重点句子和篇章结构文言文通常采用的是较长的句子和复杂的篇章结构,因此在阅读时需要特别注意重点句子和篇章结构的使用。

重点句子往往揭示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或者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这些句子对于整个文意的分析非常关键。

此外,需要注意篇章结构的布局和组织,可以通过段落划分和语句连接等方式来理清篇章的整体结构。

四、借助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文言文的标点符号使用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但仍然能够通过标点符号的运用来把握词句的意思。

有时候,标点符号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寻找线索非常有帮助。

五、积累常见的阅读题型技巧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常见的题型包括判断正误、选择填空、选择翻译等。

针对这些题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常见的技巧。

例如,在判断正误题中,可以关注句子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推敲句子的意义来判断其正确与否;在选择填空题中,可以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来选择正确的答案;在选择翻译题中,关注核心词汇和句子结构的变化,从而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 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2分)
(2)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2分)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 5、句子翻译。

2015年中考真题再现:
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2分)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 ,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 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 招待不同的客人。
2015年中考真题再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Biblioteka 确的一项是(2分)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 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 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 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 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 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④非人:不懂事理 的人。 ⑤筲斗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shāo)斗,小水桶。 ⑥ 铛(chēng)臼:煎茶、碎茶用具。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走送之 走:跑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念:考虑) C.手自烹进 手自:亲自用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2015年中考真题再现: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 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 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 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 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 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 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10.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
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 较,再确定其含义。
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把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凭借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表承接关系,相当于“而”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把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来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 军虽病,独⑤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 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 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⑥,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翦既行,至关⑦, 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 ⑧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 令王坐而疑我矣。”
实战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自至频阳谢王翦曰
谢:道歉
B.于是引兵而西
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 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楚既不得战,乃引 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 【注】①荆:即楚国。②频阳:地名,今陕西富平。③城父:地名,今安徽涡阳 西北。④顿舍:停宿。⑤独:难道。⑥霸上:地名,今西安市东。⑦关:指武关, 今陕西丹风东。⑧怚:同“粗”。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
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 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
文言文阅读(满分12分) 王翦伐楚
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 军老矣,何怯也!”遂使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②。 李信大破楚军,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③,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 ④,大败李信。
中考专题复习系列
河头店镇南岚中学 李爱芳
中考考查方向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 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 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 含义及用法。 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 省略句、倒装句)。 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