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黄帝内经》----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最早典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

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一说,《黄帝内经》为秦汉代黄老学派所著。

寓古时黄帝岐伯君臣问答,对话式医学论文风格,体裁独特。

以道家阴阳、五行、养身学说以及天文历法等内容,运用皇帝宫大内保存的历代医学方面的资料及当时人群在健康与医学实践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积极倡导重视预防及非医学技术干预的养身延年术。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

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1主要内容《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

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黄帝内经》----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一说,《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

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一说,《黄帝内经》为秦汉代黄老学派所著。

寓古时黄帝岐伯君臣问答,对话式医学论文风格,体裁独特。

以道家阴阳、五行、养身学说以及天文历法等内容,运用皇帝宫大内保存的历代医学方面的资料及当时人群在健康与医学实践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积极倡导重视预防及非医学技术干预的养身延年术。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

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1主要内容《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

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黄帝内经》全文原著-古文经典

《黄帝内经》全文原著-古文经典

《黄帝内经》全文原著-古文经典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圣典,对中医学的
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全文原著以古文形式呈现,包含了
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文档旨在介绍《黄帝内经》的全文原著内容,以帮助读者更
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一古文经典。

内容概述:
《黄帝内经》的全文原著包括了四个部分:素问、灵枢、针灸
甲乙经、针灸素问。

其中,素问是最早的篇章,主要介绍了人体的
构造、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形成和治疗方法;灵枢则进一步探讨了
人体的经络、脏腑和病机;针灸甲乙经和针灸素问则集中讨论了针
灸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黄帝内经》全文原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人体结构、生理功能和病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经典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
理论,成为了中医学乃至整个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黄帝内经》全文原著,深入了解中医学的
基本理论和医学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的医学素养和诊治水平。

同时,也可以从中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注入新的
力量。

总结:
《黄帝内经》全文原著是一部古文经典,包含丰富的中医理论
和实践经验。

通过阅读和学习该经典,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
理论和思想,提升医学素养和诊治水平。

该经典对中医学的发展和
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整个人类医学贡献了宝贵的思想和经验。

黄帝内经分为哪两个部分

黄帝内经分为哪两个部分

黄帝内经分为哪两个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圣典。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帝内经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素问》是黄帝内经的第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由82篇组成,介绍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诊断方法。

《素问》中的内容包含了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等。

它对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方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素问》中,一些重要的章节包括《五脏别论》、《六节藏象论》、《至真要大论》等,这些章节都探讨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对于中医养生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第二部分,它由81篇组成。

《灵枢》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针灸理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套纵横交错的经络系统,通过这些经络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功能。

《灵枢》中详细阐述了经络的分布、流注规律以及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针灸理论是中医学中的独特疗法,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针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灵枢》中的《九针十二原》、《针解》等章节详细介绍了针灸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黄帝内经的《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素问》以全面的视角介绍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为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灵枢》则着重介绍了中医特有的经络学说和针灸理论,为中医的治疗手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两部分结合起来,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完整而系统的描述和解释。

总结起来,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分别从全面的理论和经络针灸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疗法。

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对于中医学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黄帝内经,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从而实现对人体健康的更好保护和治疗。

黄帝内经(原文完整版)

黄帝内经(原文完整版)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是一本古代的中医经典,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以下是部分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文:天风解堵,地风解濡,人风解肌。

人合于四时之大变者,天风解肌,地风解肌……风者,人之所以在天地之间也。

译文:天风能治疗肌肉的疼痛和僵硬,地风能治疗湿气的滞留,人风能治疗肌肤病。

人类与四季轮换相适应,天风可治疗肌肤病,地风可治疗湿气滞留……风,是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因素。

2.《素问·生气通天论》
原文:夫生气之亏,上工于神枢,下系于肌肉,其寿命早衰,肺气先丧。

译文:生命力不足,首先影响人的精神,然后影响到肌肉,导致寿命缩短,肺气先衰。

3.《灵枢·本神》
原文:人有五脏,五脏之合气为阳,阳和盛,则五脏皆受气,血脉和行。

译文:人体有五个脏器,五脏合理的气血流动是阳气,阳气充足时,五脏都能正常接受气血的滋养,血脉流通顺畅。

以上是黄帝内经部分文段原文及译文,这本经典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中医学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包含81篇。

以下是《素问》的完整版:1. 调经论2. 睡眠论3. 右胜论4. 阴阳病机论5. 下经论6. 阴阳离合论7. 穴位论8. 扁鹊解厥论9. 秦问论10. 属要论11. 六气别论12. 阴阳应象大论13. 鳖甲论14. 本神论15. 四时五脏病传论16. 四气调神大论17. 五常政大论18. 八正神明论19. 阴阳阳明阴阳名论20. 脏气法时论21. 逆顺肥瘦论22. 平人气象论23. 瘦人气象论24. 肥人气象论25. 季气无偏论26. 阳明病传论27. 神志藏精论28. 顺气通天论29. 发梦理论述30. 天年论31. 天年三气应象论32. 寿度伤治论33. 真藏病论34. 气交变大论35. 淫邪发正论36. 温病淫邪著形论37. 病能论38. 疵论39. 太阳病文论40. 阴阳应决论41. 小腹阴阳病脉证并治42. 金精论43. 平人法象论44. 诊病法方论45. 风论46. 阴阳相表里论47. 问肢体痛泻48. 疮疡论49. 哀病死生急救论50. 顺气调神论以下是《灵枢》的完整版:1. 本篇2. 寿命大论3. 经脉原远并至分别论4. 五藏使节原形论5. 所行论6. 平人百病解7. 邪气脏腑脉动象论8. 最邪生会论9. 终始论10. 五十营令精微论11. 九针论12. 血痹论13. 四时刺逆论14. 经络论15.分度论16.五十营别论17.汤液醪醴论18.河滑论19.卫气安营论20.内外论21.水穀不食论22.真邪论23.百病生处论24.疾病形气审五年论25.邪气病位论26.邪气病脏论27.脏腑不能形脓论28.呼吸法式论29.奇病论30.问诊篇这是黄帝内经的完整版本,其中《素问》和《灵枢》涵盖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全文及解释

黄帝内经全文及解释

黄帝内经全文及解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帝内经全文及解释本独家首发之《黄帝内经·素问》古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冰注二十四卷、明嘉靖二十九年顾从德覆宋刊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
【概要】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
子时:23:00——1:00 胆经: 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

此时必须进入深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

如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易患肝病。

寅时:3:00——5:00 对应经络:肺经: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

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

此刻肺经最旺。

肝脏把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些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

肺病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

卯时:5:00——7:00 大肠经:排便!便前一杯温水。

此刻大肠经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00——9:00 胃经:勿忘吃早餐!此时不断分泌胃酸,如果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
巳时:9:00——11:00 :脾经:喝水!(此时多喝水)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

脾是后天之本。

补脾:薏米红豆山药粥。

一整天2000ml毫升水约5瓶矿泉水,要持续喝千万别别喝任何的饮料。

午时:11:00——13:00 心经:小憩一会儿。

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能午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午睡不能超过30分左右,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

未时:13:00——15:00 小肠经: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如小肠有热,人体就会打咯排气。

故午餐下午1:00之前吃,营养物质都吸收进入人体。

申时:15:00——17:00 膀胱经:排尿!膀胱把水液排出体外。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

膀胱最活跃适合多喝水。

要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憋尿,会得“尿潴留”。

酉时:17:00——19:00 肾经:肾脏为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经过申时的人本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

这是一个男人的时刻。

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这个时候按摩肾经效果最为明显。

戌时:19:00——21:00 心包经:心包经。

此刻创造安然入眠的条件。

平和心态。

亥时: 21:00——23:00 三焦经:睡觉了!此时是人体最大的腑三焦经运行,主持诸气、疏通水道。

亥时三焦通百脉。

可休养生息。

【总结】《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

“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

“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

“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

“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