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复习(最全)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 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考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考研复习有所帮助。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但有关夏朝的文献记载有限。
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重要政治制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但要对周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等级和权力继承。
(三)井田制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周王将土地分给诸侯和臣下,受田者只有使用权,不得买卖和转让。
(四)春秋战国的变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等先后称霸。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五)百家争鸣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多学派。
儒家的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道家的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追求精神自由;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与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等。
在政治制度上,推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二)汉武帝的统治汉武帝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
(三)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四)东汉的兴衰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但后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整理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整理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整理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涵盖了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整理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所需的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以帮助考生系统梳理相关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1842年):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开始,中国成为英国的鸦片输出地。
2. 太平天国运动(1850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以天京(南京)为中心进行反清起义。
3. 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清廷为了挽救中国的危机而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措施。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911年-1949年)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呼唤民主与科学。
3. 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标志着国共合作开始。
4. 五卅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大规模示威运动,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起点。
5.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
三、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年-1945年)1. 七七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起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2. 南京大屠杀(1937年-1938年):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行凶杀戮的罪行,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
3. 重庆谈判(1945年):重庆谈判是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四国政府代表就战后国际秩序等问题进行的谈判。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改革开放(1949年至今)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近代以来第一次实现国家独立和完全统一。
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

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历史考研复习指南:重点内容梳理与记忆方法一、导言历史考研是研究历史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对于准备报考的考生来说,理解考试的重点内容以及掌握高效的记忆方法非常关键。
本文将结合历史考研的特点和要求,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并分享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二、重点内容梳理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是历史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考生需要熟悉古代朝代的更替、帝王制度的发展、官制和士族制度、社会阶级和农民起义等重要内容。
2.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历史考研的另一个重点领域,主要考察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过程。
考生需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潮,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等。
3. 世界史世界史作为历史考研的必考内容,涵盖了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等各个时期的世界各地的历史。
考生需要掌握古希腊罗马文明、西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各国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4. 历史理论与方法历史理论与方法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历史考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历史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学派流派等,如文献学、史料批判、历史哲学、历史思维方法等。
5. 当代史与史学前沿考生还需了解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包括国际关系、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当代史相关的重要内容。
同时,了解史学前沿的研究领域和热点问题,掌握历史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是备考所需之一。
三、记忆方法1. 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记忆与理解方法,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关联。
考生可以将重点内容制作成思维导图,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记忆和复习。
2. 创造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内容与已知、熟悉的事物进行关联,形成联想,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历史学省考研复习资料推荐

历史学省考研复习资料推荐在准备历史学省考研究生考试时,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
好的资料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备考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几种优质的历史学省考研复习资料,供考生参考选择。
一、教材类资料1.《中国古代史纲要》该教材是历史学省考研复习中必备的资料之一。
它系统概括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点,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适合全面回顾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和脉络。
考生可以结合该教材进行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复习。
2.《世界历史概要》该教材是世界历史的基础教材,内容涵盖了世界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复习历史学的考生可以通过该教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进行整体了解,并与中国历史进行对比和联系,提升对历史学的综合把握。
二、辅导类资料1.《历史学省考研究生真题解析精讲》这本资料是历年历史学省考研究生真题的详细解析,适用于对历史学各个方面有一定基础的考生。
通过分析真题的解析过程,考生可以了解历年考题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有助于提高解题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
2.《历史学研究生考试备考指南》这本资料是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的专用备考指南,内容包括考试大纲、报名流程、考试内容、备考方法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通过阅读该指南,考生可以全面了解省考研的考试要求和备考策略,规划好复习计划,提高备考效果。
三、学术论文和专著1.学术论文在复习历史学省考研究生时,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是必不可少的。
考生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深入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阅读,从中获取新颖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2.专著历史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专著,考生可以选择一些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相关的专著进行阅读。
通过深入阅读专著,考生可以加深对历史学某个专题的理解和掌握,为应对省考研的学术考查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通过选择合适的历史学省考研复习资料,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历史学研究生考试。
教材类资料能够系统地总结知识点,辅导类资料能够帮助考生了解考试要求和备考策略,学术论文和专著能够提高考生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下列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色诺芬D、柏拉图2、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汉武帝和汉昭帝B、汉文帝和汉景帝C、汉光武帝和汉明帝D、汉宣帝和汉元帝3、下列哪位思想家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马克思4、关于历史学方法论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历史比较法的特点?A. 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B. 分析历史现象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C. 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D. 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5、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文献研究法B. 考古研究法C. 历史比较法D. 社会调查法6、在历史学研究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历史哲学的研究内容?A. 历史观B. 历史认识论C. 历史方法论D. 历史编纂学7、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选择题第7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真正动力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8、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选择题第8题: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历史循环论”?A. 奥古斯丁B. 马克思C. 黑格尔D. 斯宾格勒9、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选择题第9题: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10、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以下哪个分期是错误的?A. 夏商周B. 秦汉C. 魏晋南北朝D. 宋元明清11、下列哪位学者被称为“历史之父”?A. 司马迁B. 贾谊C. 班固D. 刘知几12、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五代十国B. 宋朝建立C. 元朝建立D. 明朝建立13、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后人誉为“历史之父”?A. 荀子B. 埃德温·伯内特C. 希罗多德D. 威尔·杜兰特14、中国古代史上的“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武宗1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结束和近代史的开始?A.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B. 哥伦布发现美洲C.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D. 尼德兰革命16、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选择题: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D.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17、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选择题:以下哪位思想家被认为是“法家”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韩非D. 庄子18、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选择题:以下哪项不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特点?A. 基督教会的权力极大B. 城市兴起和发展C. 世俗权力衰落D. 学术研究繁荣19、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司马迁编撰《史记》时主要依据了前朝官方史书。
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历史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A、考古挖掘B、历史比较法C、田野调查D、生物统计分析2、以下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认为历史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B、强调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经济基础的变革C、认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决定作用D、主张历史事件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进行的3、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一年?A、1894年B、1898年C、1900年D、1905年4、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学之父”?A. 埃德蒙·伯克B. 乔治·维柯C. 赫罗多特D. 查尔斯·狄更斯5、题干:以下哪个时期被称之为“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A. 公元前5世纪B. 公元前3世纪C. 公元5世纪D. 公元9世纪6、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发明”?A. 指南针B. 印刷术C. 火药D. 互联网7、从汉朝到唐宋时期,中国历史学的主要特性是()。
A、律例编纂学为主B、经学与史学相结合C、史学理论著作增多D、私人编纂历史书籍为主8、唐宋时期,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出现专门的历史学教育体系B、私家编纂历史的兴起C、编年体史书的成熟D、大量编纂地方志9、关于朱熹的历史学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张史书应当忠实于史料,反对主观臆断B、认为历史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直接从历史中寻找治理国家的法则C、强调历史记载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提出了“通变”的历史观D、提倡史学与理学的结合,认为历史变化有其内在逻辑,可以从历史中寻找规律10、【问题】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纪年方法?A. 甲子纪年法B. 公元纪年法C. 支干纪年法D. 年号纪年法11、【问题】以下哪位学者提出“春秋三传”的说法?A. 刘歆B. 皮锡瑞C. 胡适D. 康有为12、【问题】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开始瓦解?A. 春秋战国时期B. 魏晋南北朝时期C. 唐朝末年D. 宋朝初年13、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选择题第13题:中国古代史中,以下哪位皇帝被认为是“贞观之治”的代表人物?A. 汉武帝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成祖14、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选择题第14题:以下哪一部著作被广泛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之一?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资本论》第一卷D. 《国家与革命》15、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选择题第15题: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抗日战争胜利B. 解放战争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D.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四大经典之一?(3)A、《论语》B、《史记》C、《汉书》D、《后汉书》17、哪位历史学家提出了“天下为公”这一概念?(3)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8、唐代哪位历史人物被推崇为“中国古代状元之首”?(3)A、杨素B、王维C、孙伏伽D、祖冲之19、关于“二十四史”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编年体史书B. 包括从《史记》到《明史》共计24部史书C. 每部史书都有自己的断代性质D. 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0、以下哪位学者在20世纪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A. 康德B. 海登·怀特C. 托马斯·马尔萨斯D. 戈尔 Dai二、史料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第一题史料:以下为关于唐朝历史的一段描述:“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贞观之治’,重视文化教育,选拔贤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发展。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一、中国近现代史题型分析及复习重点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
在题型上,2007-2015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试题大部分上都出现在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论述题)中,只有2007、2012年出现过两道史料分析题,这两道题的涉及到了清末的科举变革和早期维新思想等内容。
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近代史上(即1840年—1949年),对于晚清民国的几次重要运动,像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问题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要好好掌握。
二、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解析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华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的北京、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
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5)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
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以及与天朝田亩制度的比较。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
第三部分近代化的启动(1)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背景、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观点都要掌握。
(2)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3)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
历史学考研的备考重点和方法

历史学考研的备考重点和方法考研,是许多研究型学院在国内开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历史学考研备考过程中,合理、高效的备考方法和重点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从备考的准备阶段、重点部分的学习、应试技巧和心态调整等方面,详细介绍历史学考研备考重点和方法。
一、备考准备阶段备考历史学考研,首先需要考生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复习时间等,并要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复习进度合理。
此外,考生还应了解考研历年真题和考纲,不断调整备考计划。
在备考准备阶段,考生还需要整理备考资料,包括各个专业课的教材、教辅材料和历年真题。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电子资源,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分依赖互联网,以免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中。
二、重点部分的学习1.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备考历史学考研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历史学考研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相关内容。
考生需要系统学习这些知识,并深入了解其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历史脉络。
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考生可以结合教材和教辅材料进行深入学习,还可以通过参加历史学研讨会、听相关课程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 历年真题的研究和分析备考历史学考研时,历年真题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研究历年真题,考生可以了解题型的变化趋势,了解考点的重要程度,并通过解答真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在研究历年真题时,考生可以将真题分为不同的分类,找出考点的共性和个别性,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备考。
同时,考生还可以结合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考试,以体验真实考试环境并检验自己的考试水平。
三、应试技巧1. 精细阅读和理解文章考研历史学涉及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理解。
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历史学相关文章、注重理解文章的要点和论证思路来提高。
同时,建议考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等,以提高解题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历史学研究生就业前景
由于传统的观念和思维的影响,造成社会对历史学研究生就业存在偏见,认为历史学研究生就业很难。其实,真是的情况不是那样的,通过对历史学研究生就业情况分析,近几年历史学专业就业情况都比较理想。主要的就业情况如下:
1、高中学校:高中历史教师
2、大专院校党校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师、历史系教师
10、各报纸新闻单位
11、进社会科学院系统从事专职的历史研究
12、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高校管理工作
总之,历史学研究生就业比较广泛,希望广大考历史学研究生的考生能够投入到历史学相关的工作中去,去探索这门既古老又神秘的学科。
十、如何规划自己的历史学基础复习计划
不管2013年的历史学考研会不会有大纲上的变动,有一点不变的是:在理解历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但前提是,方法一定要正确。为此,博仁教育在这里为大家划分好基本的时间段,然后对相应阶段的复习方法做出建议。按照这个安排科学地复习,相信一定能让大家事半二、历史学基础参考书
历史学基础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虽然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但是,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参考教材,现在考研市场上有很多历史学考研推荐参考教材,鱼龙混杂,让很多考生很难选择,如何选择一套权威的历史学基础参考教材成为备考的第一步。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史:书名作者出版社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上为历史学基础必备的参考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看看以下这些书籍:
2、选读参考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
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四、历史学基础复习方法
1、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重在基础。
就历史学基础试卷考查的内容而言,统考五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趋于均衡。2007、2008年的历史学试题偏重于政治、经济内容,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10%左右,2009年、2010年、2011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基本上趋于均衡,思想文化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20%多。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切勿忽视对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
七、历史学研究生专业方向
历史学硕士阶段有8个二级学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每个专业下边又包含若干个方向,比如中国古代史,下边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按照朝代分为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等。
八、历史学研究生报考条件(摘自:2012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1.通读专业课书(第一遍)12月底------2月初
内容:结合2012年学考纲,根据导学班的内容,阅读各科推荐教材
复习建议:
a.以教材为主,初步了解历史学基础知识体系。
b.鉴于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内容较难理解,建议多用一点儿时间。
备注:提醒广大考生,教育部发布的招生简章的是一个总的纲领性文件,各招生院校在教育部的招生简章的规定下,还会发布一个学校招生简章,在学校招生简章的报考条件,有的会规定不准许专科跨专业报考,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有的学校准许专科跨专业报考,但是要求发表文章,比如北京大学。所有同学们要仔细阅读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
“考研成功系于专业课”,这句话道出了专业课在考研中的重要地位,其一,是因为专业课总分300分,占考研总分数的60%,专业课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考研的成败;其二,专业课也是提高分数,拉开档次,在复试中占得先机,获得奖学金或者公费名额的关键。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的复习。
从现在开始备考,强烈建议同学们从教材开始,因为历史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尤其是目前命题的趋势越来越强调知识的比较和运用,更需要大家对整个学科的基本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5、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学会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备考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具体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历史事件背后的哲学规律,这样才能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总之,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又要善于知识点之间横向与纵向,总结和梳理,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才能取得高分,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
一、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为:政治、外国语、历史学基础三门。
思想政治理论(上午8:30——11:30)满分100分
外国语(下午14:00——17:00)满分100分
历史学基础(上午8:30——11:30)满分300分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学概论》庞卓恒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史学史》白寿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西方史学史》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些教材和历史学基础考研大纲吻合度高,基本上包括了历史学基础考研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和考试范围,这是一套最权威的历史学基础考研参考书。
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把握了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2010年考查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2011年论述题考查了论述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以及比较雅典民主政体与罗马共和政体的异同。以后比较题会成为一个命题趋势。
博仁教育历史学考研辅导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并结合考试大纲,以及历年真题命题特点,特向广大考生推荐以下历史学考研参考教材:
1、必备参考书:中国史:书名作者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学考研复习
(博仁教育:)(历史学考研:)
打算参加2013年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战,在备考初期,很多同学都处于一个迷茫期,或者说处于一个不知道该如何复习的阶段,不知道怎么规划自己的复习、不知道该如何看书?根据我们多年的辅导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考2013年历史学研究生考试
六、历史学考研真题该如何利用?
关于历年历史学基础考试试题,就是所谓的真题,我想和同学们说,历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同学们在看完了3遍书以后,同学们可以拿出2到3套真题进行模拟考试,测试一下自己的掌握的情况,同时要对做过的试题进行总结,总结什么呢?要总结真题的命题特点和规律,说白了,就是要找到命题人是如何考查自己的,做最新的真题能够把握命题趋势。
2、整理、总结知识点
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高分。
3、以教材为本
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从2007年历史学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没有指定参考教材,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错的参考教材。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