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读后感.doc
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观后感

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观后感
看了关于“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个事儿之后啊,我就像被人敲了一闷棍,突然就清醒了不少。
以前吧,总觉得孩子小,懂个啥,大人说啥就是啥呗。
看了这个才知道,孩子那小脑袋瓜里装的东西可不少,而且还都挺有想法的。
就像影片里那些孩子,他们说出来的心里话,有的时候让我忍不住笑,觉得天真得可爱;可有的时候呢,又特别让人心酸。
我就想起我邻居家的小孩,以前老是调皮捣蛋,他爸妈总是骂他,说他不懂事。
看了这个之后,我就寻思,说不定这孩子心里有自己的委屈呢。
也许他捣蛋就是想引起爸妈的注意,想让爸妈听听他到底在想啥。
这就跟影片里那些孩子一样,他们有时候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其实就是在呐喊:“大人们,来听听我心里咋想的呗!”
而且啊,这影片还让我发现,咱们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那简直就是一场跨星球的对话。
我们老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就好比拿地球的规则去要求火星人一样,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孩子跟我们说他在学校交了个新朋友,我们可能就敷衍一句“哦,挺好的”,然后就开始唠叨学习的事儿。
这就像孩子给你捧出一颗热乎乎的心,你却把它晾在一边,去摆弄那些冷冰冰的分数。
从现在起,我就想啊,得好好改变一下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
要像个超级特工一样,潜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探索他们那些奇妙的想法。
得把耳朵竖得高高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认真地听孩子说的每一句话。
说不定,这样做了之后,孩子就会像小花朵一样,在阳光和雨露(也就是我们的关爱和理解)下,开得更加灿烂呢。
这影片就像个警钟,敲醒了我这个在对待孩子问题上有点迷糊的大人,以后可不能再这么傻愣愣地不懂孩子的心啦。
罗熙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读后感

罗熙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读后感
你可不知道,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就是小不点儿,脑袋里装的都是些玩泥巴、看动画片的简单事儿。
但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小钥匙,“咔嚓”一下,打开了我对孩子内心认知的新大门。
罗熙就像是一个超级有耐心的探险家,在孩子们心灵的神秘岛屿上仔细探索。
书里那些孩子说出的心里话,真是千奇百怪又纯真无比。
有的孩子担心自己床下住着小怪兽,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把脚丫子藏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被小怪兽咬掉;还有的孩子因为老师表扬了同桌没表扬自己,就觉得自己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玩具,心里那股委屈啊,就像气球一样鼓鼓的。
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些孩子的想法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虽然小,但是独特又迷人。
同时呢,又有点小惭愧,原来我们大人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猜测孩子的世界,却很少真正静下心来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就像有个孩子说,他不喜欢妈妈总是催他吃饭,说他感觉自己像是被赶着上架的小鸭子。
这让我想到,我们大人总是觉得吃饭快、长得胖就是好,却忽略了孩子吃饭也想要有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呢。
这本书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以后要是再遇到小孩子闹脾气或者做出一些奇怪的事儿,我就知道不能上来就批评啦。
得像罗熙一样,先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问问他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说不定孩子只是因为今天看到路边的一朵小花没开,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不美好了呢。
聆听孩子的心里话有效沟通的读后感300字

在吞噬了这本书之后,“听我说:与儿童进行有效的交流”,我被真正听取儿童的意见这一关键需要所吹嘘。
书中敲响了与儿童建立牢固通联的想法,首先是真正调整和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这就像打开一个宝藏的思绪和感觉孩子们只是等待与我们共享。
我的意思是,谁知道他们有这样有趣的观点和怪异的小头脑?这是一个完全的游戏改变者来意识到,通过花时间去了解他们脑海中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超额增加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并创造一个超级支持环境。
这就像发现秘密酱给父母和照顾!"
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中的实用提示和例子。
作者不仅讲述了为什么对孩子有效免疫很重要,还给出了具体策略来完成。
这本书建议积极倾听、同情和验证是免疫的关键。
它甚至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展示每天与孩子交谈时如何使用这些策略。
我想书里的东西会帮助我更好地和孩子们说话,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
这本书大大拓宽了我对儿童免疫的视角,强调了包容性和参与性办法的重要性。
它强调必须与儿童进行对话,不仅传播信息,而且积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这符合我们促进尊重、同情和理解社会所有成员的努力,是我们增强和培养下一代人的战略的关键因素。
通过优先考虑验证儿童的经验和情感,我们积极促进儿童的信心、自我表达和情感福祉的发展,作为我们长期政策议程的一部分。
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

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2023年)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心得1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日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
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倾听孩子心声教育心得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心得1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
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日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呆在一起。
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地与孩子相互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
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量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也可以。
如问问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大人与孩子的沟通,另外,很多家长常常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但极少会给孩子订阅报刊杂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培育孩子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生受益,孩子不停地阅读,就永久不停地学习。
很多家长喜欢扮演老师的角色,常常教孩子学习课本的东西。
我认为倒不如花点时间和孩子进行有益的阅读。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我们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孩子不看怎么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能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父母都在看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看书的,和孩子一起看书,和孩子沟通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让人厌烦,孩子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假如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渐渐地就会喜欢阅读了,玩具很快就会玩腻,而给孩子一辈子都有用的知识,是很多父母缺乏的意识,买一张地图,有条件的买一个地球仪放在家里,每当新闻报道到哪个地方就和孩子把那个地方找出来,新闻报道中有喜有悲,地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让孩子知道伊拉克战火纷飞下的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让孩子知道日本、美国的富有,他们富有靠的是高科技、靠的是知识,若自己没有知识,也是落后的,让孩子明白应该勤奋学习知识。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一《用心倾听,呵护成长——〈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心得体会》读完《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本书,我深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倾听孩子是多么重要且充满艺术的一件事。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急于传达知识、引导行为,却容易忽略孩子们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本书提醒了我,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倾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
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去感受。
孩子们可能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困惑和梦想。
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耐心,让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倾诉。
比如,一个孩子在画画时突然停下来说:“老师,我画的这个房子好孤单。
”这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回应一句“继续画吧”,而是要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询问他为什么觉得房子孤单,引导他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倾听孩子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
有时候,孩子的哭闹或调皮行为并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向我们传达某种需求。
通过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和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老师,用心去感受孩子们内心的声音,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温暖、更适宜的环境。
二《倾听,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有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幼儿园教育之路上的前行方向。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倾听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石。
当我们真正倾听孩子时,他们会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更加信任我们。
这种信任会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感到安全和舒适,更愿意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需要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流。
不要总是用命令的语气或者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他们,而是要像朋友一样与他们对话。
例如,在游戏时间,孩子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
”我可以轻声问他:“为什么不想玩了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这样的交流方式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有效沟通观后感

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有效沟通观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有效沟通观后感》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关于倾听孩子心里话、有效沟通的视频,看完之后,我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呀!视频里讲了好多好多例子,就好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和爸爸妈妈相处时候的样子。
你们知道吗?有时候我特别想跟他们说点儿我的小秘密,小想法,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就像有一次,我在学校参加了一个画画比赛,我特别努力,花了好多心思在那幅画上。
回到家,我兴奋地想跟爸爸妈妈分享,结果他们正在忙自己的事情,只是随口说了句:“哦,知道了。
”那一刻,我心里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哇凉哇凉的。
我就在想,他们怎么就不能停下手里的事儿,好好听我说一说呢?还有啊,我的好朋友小明,他跟他爸妈也是这样。
有一回他考试没考好,心里特别难受,想跟爸妈求个安慰,结果他爸妈一顿数落:“你怎么这么不认真!”“这题都能错,你脑子在想啥?”小明委屈得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沟通吗?视频里还说,真正的沟通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交流。
这就好比打乒乓球,得有来有回,而不是一个人发球,另一个人根本不接。
我们小孩子的世界,其实也有很多烦恼和快乐。
我们希望大人们能蹲下来,用我们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
就像我们看蚂蚁搬家觉得特别有趣,可大人们却觉得这有啥好玩的。
如果大人们能多听听我们说话,那该多好啊!比如说,我考了好成绩,想要的不是一句简单的“不错”,而是能跟我一起开心,问问我是怎么做到的。
我犯了错,也不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而是能耐心地跟我讲讲道理,帮我一起改正。
再想想我自己,有时候也不愿意跟爸妈好好说话,一生气就把门一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现在想想,这样也不对呀,沟通是相互的,我也得主动打开心门才行。
所以啊,通过看这个视频,我明白了,沟通就像一座桥,连接着我和爸爸妈妈的心。
只有我们都用心去搭建这座桥,才能走得更近,更了解彼此。
我想说,大人们啊,请多听听我们孩子的心里话吧!这样我们的家才能充满温暖和理解,不是吗?示例文章篇二:《倾听孩子的心里话有效沟通观后感》最近,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关于倾听孩子心里话,有效沟通的视频,这可让我感触太深啦!视频里的那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就好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育儿心得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育儿心得: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我儿子小的时候就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
每逢家里来了客人,他不是缠着人家给他讲故事,就是硬要人家听他讲故事。
老师也夸他故事讲得好。
可是,过了些日子,老师向我反映,上课让他讲故事,他就是不开口。
我仔细一想,对呀,新一期的《看图说话》来了,他也不看,也不要我讲。
吃晚饭时,我把老师反映的情况一说,儿子就急红脸地说:“就不讲就不讲?”老公还没等儿子把话说完就发起火来:“人才豆儿大,翅膀骨还没硬?”啪的一巴掌就打到儿子的屁股上,儿子大哭起来,跑进卧室关上了门。
第二天,等儿子的气消了,我心平气和地问他不讲故事的原因,他说:“玉玉讲故事结结巴巴的,老师还表扬他,说讲得好。
我说得那么好,老师还说我学老山羊的叫声不像。
”哦,我明白了,儿子有“冤”要伸,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想好了解决的方法。
其时正是初夏的傍晚,我把儿子带到大门外的河边,东边路边有几只洁白的羊,老山羊临风翘首咩咩地叫唤,小羊羔活泼地跳动咩咩地答应,同样是“咩咩”地叫,声调的高低、粗细、长短却截然不同。
我们静静地听着,没等我开口,儿子红着脸说:“我把老山羊的叫声模仿成小山羊的了。
”我开导他说:“玉玉结结巴巴的,老师却表扬他,那是为了鼓励他,让他树立信心,而你虽然讲得比玉玉好,但还有不足的地方,老师指出来,是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想让你说得更好。
”儿子的思想通了,说明天到幼儿园要重新讲“小山羊”的故事。
现实生活中,孩子常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对此,家长往往不给孩子以申诉辩解的机会,不问青红皂白大光其火,训斥打骂如电闪雷鸣,放任自己发泄心中恨铁不成钢的怒气。
结果呢?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了孩子的心。
孩子做错了事,让其说出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你会发现,有时孩子犯错误还真有缘由。
孩子的世界也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绝不像我们大人想像的那么简单。
在家庭教育中讲讲民主,听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找到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
倾听孩子心里话安全教育观后感

倾听孩子心里话安全教育观后感第一篇亲爱的朋友们,我刚看完一个关于倾听孩子心里话的安全教育片,感触特别多,想跟你们唠唠。
一开始啊,我就被片子里那些孩子的眼神给吸引住了。
他们有的委屈,有的害怕,有的迷茫,看得我心里一揪一揪的。
我就在想,咱们做大人的,是不是经常忽略了孩子们的这些小情绪呀?你看,孩子们的世界其实很简单,一点点小事在他们心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
比如说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或者考试没考好怕被骂。
要是咱们不听他们说,他们得多难受啊。
片子里还有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因为父母太忙没时间听她说话,结果她在外面遇到危险都不敢跟家里说。
这多可怕呀!咱们可不能让孩子觉得跟咱们说话是一件很难的事儿。
我觉得吧,以后咱们得把手机放一放,电视关一关,好好听孩子说说话。
哪怕他们说的是一些咱们觉得幼稚的小事,也得认真听,让他们知道咱们在乎他们。
而且呀,听的时候别打断他们,让他们把心里的话都倒出来。
这样孩子心里亮堂了,咱们也能更好地保护他们,是不是?第二篇嗨,大伙们!我刚看完那个倾听孩子心里话的安全教育片,真的是太有感触啦,忍不住来跟你们分享分享。
你们知道吗?当我看到片子里那些孩子渴望被理解、被倾听的表情,我这心里就酸酸的。
咱们大人总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可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啊。
就像有个小男孩,在学校被老师误解了,回家想跟爸妈诉苦,可爸妈根本没耐心听,还嫌他事儿多。
这孩子得多伤心呐!要是咱们都这样,孩子以后有啥都不敢说了,万一真遇到啥危险,都不晓得跟谁求助。
还有啊,现在的社会多复杂,孩子在外面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
要是他们心里的话没地方说,很容易就被坏人钻了空子。
所以咱们得让孩子知道,家永远是他们能畅所欲言的地方。
我就在想,以后我可得给我家孩子足够的耐心。
每天找个专门的时间,坐下来,好好听他讲讲学校里的事儿,小伙伴之间的事儿。
就算他说得颠三倒四的,我也不笑话他,不批评他。
而且啊,我还要鼓励他多跟我说,告诉他不管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我都愿意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复杂吗?他们只是孩子啊!《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教育者跟受教育者之间应
该平等交流。
确实,教师和家长本来就只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我们为什么非得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压制逼迫孩子呢?作者说:”教育孩子不是驾驭孩子,所有的大智慧都是源于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要想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请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吧!”我们只有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引导他们;不然,就是粗暴、蛮横地打压、灌输,根本不能令他们心服口服,相反,给了他们野蛮、攻击的例子。
作者对她女儿的教育是宽容、平等的。
她时常跟女儿进行平
等的对话,在她的家里,她的女儿像大人一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对话一点也不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严肃正规。
她的女儿可以很自由地阐述自己的心声,尤其是不赞成的意见,孩子可以反驳父母的不是。
有些话当时没机会或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她还用书信跟女儿交流。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她的女儿开朗乐观、积极向上还善良友爱,更重要的是有主见、独立性强,著名的哲学家卢梭说过: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拥护你说话的权利。
作者提到,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说话的权利,但我们国家的孩子却没有好好地享受过这个权利。
我们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去听听他想要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大人只会想”他只是一个孩子,懂什么?”“他应该听我们的安排,我们都是为他好”等等之类的。
我们从来都忽略了孩子陈述自己想法的权利,我们似乎忘记了孩子也是有想法的、孩子也可以有诉求的。
当孩子被大人认为做错事情时,他们总是被批评、指责,当他们想解释和辩解时,总是被这样的话打断:”你不要辩解了,这没用”,”闭嘴”,”做错了事情,你还有理!”……这样的话在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时出口成章,我们好像当成理所当然的,作者说得好,即使罪犯还有申诉的权利呢?我们凭什么这样对孩子?他们就这样被”枪毙”了?
因此,作为有素质、受过教育的教师,我们更不能这么粗暴地对待孩子,我们更应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只有知道孩子的内
心想法,我们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心,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孩子好,把最好的给孩子,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平常就应该遵照这样的教育理念,时时处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再对症下药、循循善诱。
多一点理解,少一点野蛮;多一点交流,少一点谩骂;多一点平静,少一点怒斥。
也许学生表面上犯了弥天大错,我们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学生”判死刑”,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平心静气地跟学生聊聊,让他说出真心的想法。
就算他的真心是罪大恶极的,起码我们老师没有冤枉他,我们了解了他的内心,接下来才能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教育感化。
不管对小孩子还是大孩子,我们都要给他们申诉的机会,正如作者所说”表达自己的内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极其重要,这是促使孩子社会化别的重要途径,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也是他们自我完善的需要”,孩子做错事情,我们给他们陈述的机会,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才发现有时候孩子不是无缘无故犯错的,其实他们有时候只是好心办坏事。
可见,了解孩子的真心是多么重要!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今后的教育中,我将平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跟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的真心后再引导、帮助他成长进步,绝不做专制、粗暴的打压者。
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生本教育,说到底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邢老师的课堂,学生比老师讲得多,发现的问题比讲授的知识多,学生得到的实际锻炼也多。
这样的课堂,学生成为老师,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习
落后的学生,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为师,共同进步。
再这样和谐的氛围中,生本教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正如书中所说: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学生的潜能库一旦被打开,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生命的神奇也将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自学至关重要,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生本教学原则的体现,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生本教学注重小组合作,有了前置性作业,这样课堂上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多讨论,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教师在交流展示中只起点拨、调控作用,通过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
总之,读了荆志强老师《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一书,我感受到生本教育强大的生命力。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生本教育带给孩子们的自信与成长、带给教育者的幸福,反观自己的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将不断反思与实践,力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成为课堂主角,让课堂中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幸福地做教师》读后感
一中
张利敏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他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荆志强老师编著的《幸福做老师》一书,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真的拜读,对当前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到释疑。
教师不是哲学家、教育家,但是不能只埋头教书,而没有自己的教育思考。
荆老师认为:生本教育中的着眼点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学生个体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我们应以生命的观点去看待教育,让校园生活,课堂生活充满爱、充满生命的脉动,则教育也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了伴随幸福的教育,才可能有伴随幸福的学习。
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教育,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只有认为做教师是幸福的,我们的工作才是积极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所以让我们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