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坚持立德树人主线任务, 秉承“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旳校训, 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交通强国战略, 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尊重社会价值、遵守工程伦理道德, 拥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 具有团体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 具有坚实旳交通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 可以引领交通工程有关领域发展旳拔尖创新人才, 成长为全面发展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规定通过本科四年培养, 学生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旳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在“知识、素质、能力”方面到达如下基本规定:1.工程知识: 具有从事交通工程领域有关工作所需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本学科旳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将所学知识用于处理本领域内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可以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旳基本原理, 对复杂交通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分析和体现, 并通过对专业文献旳调研进行分析, 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处理方案: 可以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旳处理方案, 设计满足特定需求旳工程对象, 并可以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 可以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措施对复杂交通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包括规划、设计试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旳结论, 具有初步旳规划、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5.使用现代工具: 具有应用计算机语言、信息技术和测试仪器进行工程问题分析和测试旳基本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旳能力。

6.工程与社会:可以基于工程有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 认识交通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旳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旳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认识交通工程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对环境影响旳重要性。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履行责任。

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

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

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介绍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门关于交通运输系统理论、技术和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交通运输领域相关理论基础、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专业人才:1.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规划、交通管理等;2.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技能,如交通工程设计、交通运输规划与组织等;3.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各种交通运输项目;5.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跟进交通运输领域的最新发展。

培养内容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交通运输理论基础学生将学习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与运营等。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将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框架和理论模型,为后续的实践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交通运输技术与实践学生将学习交通运输领域的基本技术知识,包括交通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交通工程的施工管理、运输装备的选型与维护等。

学生还将通过实践项目,熟悉交通运输领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运输管理与组织学生将学习交通运输领域的管理和组织知识,包括交通规划与组织、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等。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交通运输领域的管理要点和政策法规,为未来的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专业实习与实践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培养计划还包括专业实习和实践项目的安排。

学生将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培养计划需要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方案:第一年•交通运输理论基础课程–交通运输系统基础–交通规划与设计基础–交通管理与运营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交通运输技术与实践课程–交通设施设计与建设–交通工程施工管理–运输装备选型与维护•专业实践项目–参与交通工程实践项目第三年•交通运输管理与组织课程–交通规划与组织–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专业实习–在交通运输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专业选修课程–交通运输经济学–地铁交通系统设计与运营–现代物流管理•毕业设计–完成交通运输领域的毕业设计项目总结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交通运输领域相关理论基础、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类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培养目标:交通运输类专业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运输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运输、交通设备、物流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与运用研究、生组织与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交通运输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原理,以及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工程及机电技术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设备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物流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如信息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

2、熟悉交通运输设备,具有从事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运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解决运输生产组织和管理问题的能力。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有机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并具备运筹学、交通运输学、企业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及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筹学、交通运输学、企业管理学、交通工程学、汽车运用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汽车运用工程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组织管理、物流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备对运输技术设备进行科学运用和管理,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及服务,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交通运输中应用的基本技术;3.具有交通运输组织指挥、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备交通运输及汽车运用技术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最新科学技术信息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7.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完成学业。

达到学位授予规定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学分要求项目准予毕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能力与素质提高课程课程课程要求学分 165 62 63 40其中:必修课132学分;限选课17学分;任选课16学分。

公益劳动、形势与政策教育及大学生职业、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必须合格。

五、主要课程运筹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交通运输学、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工程学、交通安全学、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基础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公益劳动 60学时电工与电子学实验 16学时军事训练 3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4学时制图测绘 1周材料力学实验 4学时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周汽车电气设备 10学时金工实习 2周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 4学时汽车结构实习 2周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4学时汽车驾驶实习 2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验 8学时毕业实习 7周汽车构造实验(1) 12学时毕业设计 10周汽车构造实验(2) 10学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验 6学时液压传动实验 4学时汽车维修工程实验 10学时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实验 4学时七、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一)基础教育课程 (共62学分)1.公共基础课(必修40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42901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 试 2 429008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4+2 试 1 429009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 试 4 4290100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试 3 4190011-4 大学英语(1-4)14 试1-4 3390011-4 大学体育(1-4) 4 查/试1-4 4390080 计算机文化基础2+1 试 1 4390011 程序设计基础3+1 试 2 5290011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1 查 1 5190033 公益劳动4年共60学时,见本方案“九、说明”4290160 形式与政策教育4年共64学时,见本方案“九、说明”5290021 大学生职业、就业与创业4年共36学时,见本方案“九、说明”2.学科专业基础课(必修2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2190011 高等数学A1 4 试 1 2190012 高等数学A2 4 试 2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2190013 高等数学A3 4 试 3 2190060 线性代数B 2 试 3 219008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2 试 3 2390031 普通物理B1 3 试 2 2390032 普通物理B2 2 试 3 2390040 普通物理实验B 1 查 3(二)专业教育课程(共63学分)1.专业主干课(必修46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2800011 电工学与电子学(1) 2 试 1 2800012 电工学与电子学(2) 2 查 2 2800021 机械制图(1) 3 试 1 2800022 机械制图(2) 2 查 2 2800880 理论力学 2.5 试 3 2800160 材料力学 3 试 4 2800041 汽车构造(1) 3 试 3 2800042 汽车构造(2) 3 试 4 2800890 管理信息系统 2 试 4 2800900 交通运输学 2 试 6 2800910 运筹学 3.5 试 4 2800920 交通港站与枢纽 2.5 试7 2800930 机械设计基础 3.5 试 5 2800940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 2.5查 4 2800950 交通安全学 2 试 6 2800960 交通工程学 2 试 6 2800970 交通运输法规 1.5 试7 2800140 市场营销学 2 试 5 2800150 企业管理 2 试72.专业方向课程(在以下任一方向课组限选17学分):汽车运用工程方向课组(课组号:28101 28102 28103)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2800211 专业英语(1) 2 试7 2800220 汽车电气设备 3.5 试 5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2800230 液压传动 2 试 5 2800240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3.5 试 5 2800250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5 试 6 2800260 汽车运用工程 2.5 试 6 2800270 汽车维修工程 2 试7 2800280 交通运输技术管理 2 查 6 2800290 现代交通运输管理讲座 1 查7 2800300 专业文献阅读 2 查7 汽车服务工程方向课组(课组号:28111 28112 28113)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2800360 西方经济学 3 试 5 2800370 统计学原理 2 试 5 2800380 消费心理学 2 试7 2800212 专业英语(2) 2 试7 2800390 会计学原理 3 试 5 2800400 汽车服务工程 3 试7 2800410 国际贸易 3 试 6 2800440 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技术 3 试 6 2800420 商务谈判 2 试 6 2800430 汽车供应链管理 2 试7 物流工程方向课组(课组号:28121 28122 28123)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2800490 仓储与配送管理 3 试 6 2800500 物流系统工程 2 试7 2800510 国际物流 2 试 6 2800520 物流技术装备 3 试 5 2800360 西方经济学 3 试 5 2800450 工业工程概论 2 试 6 2800530 物流信息技术 3 试7 2800540 物流基础 3 试 5 2800213 专业英语(3) 2 试7 2800550 生产与运作管理 3 试 5(三)实践能力与素质提高课程(共40学分)1.实践教学课程(必修2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2800610 制图测绘 1 查 2 280062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 查 6 2800630 金工实习 2 查 4 2800640 汽车结构实习 2 查 5 2800650 汽车驾驶实习 2 查 5 2800660 毕业实习 5 查8 2800670 毕业设计10 查82.综合素质提高课程(共选修16学分):学科专业任选课(课组号:28201 28202 28203)(选修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考核方式开设学期2800710 汽车空调系统 2 查 6 2800720 车身维修技术 2 查 5 2800730 汽车与发动机测试技术 2 查 6 2800740 汽车节油与排放控制 2 查7 2800750 公差与技术测量 2 查 5 2800760 交通运输商务管理 2 查7 2800770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2 查7 2800780 运输经济学 2 查 5 2800790 旧机动车评估学 2 查7 2800800 公共关系管理 2 查7 2800810 物流外包理论与实践 2 查7 2800820 供应链管理 2 查7 2800830 物流经济地理 2 查 6 2800840 技术经济学 2 查 5 2800850 电子商务 2 查 6 2800860 MRPII/ERP原理与实践 2 查 6 全校公共任选课(选修8学分)见《全校公共任选课一览表》九、说明1. 应认真阅读本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选课时须将二者结合使用。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铁道运输)专业培养计划2012-7-16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铁道运输)专业培养计划2012-7-16
设置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线路 勘测等课程。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1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0资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2体2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1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1都能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保况复护进杂层行设防自备腐动与跨处装接理置地,高线尤中弯其资曲要料半避试径免卷标错调高误试等高方,中案要资,求料编技试5写术卷、重交保电要底护气设。装设备管置备4高线动调、中敷作试电资设,高气料技并中课3试术且资件、卷中拒料中管试包绝试调路验含动卷试敷方线作技设案槽,术技以、来术及管避系架免统等不启多必动项要方高案式中;,资对为料整解试套决卷启高突动中然过语停程文机中电。高气因中课此资件,料中电试管力卷壁高电薄中气、资设接料备口试进不卷行严保调等护试问装工题置作,调并合试且理技进利术行用,过管要关线求运敷电行设力高技保中术护资。装料线置试缆做卷敷到技设准术原确指则灵导:活。在。对分对于线于调盒差试处动过,保程当护中不装高同置中电高资压中料回资试路料卷交试技叉卷术时调问,试题应技,采术作用是为金指调属发试隔电人板机员进一,行变需隔压要开器在处组事理在前;发掌同生握一内图线部纸槽故资内障料,时、强,设电需备回要制路进造须行厂同外家时部出切电具断源高习高中题中资电资料源料试,试卷线卷试缆切验敷除报设从告完而与毕采相,用关要高技进中术行资资检料料查试,和卷并检主且测要了处保解理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铁道运输)专业培养计划2012-7-16-推荐下载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类(铁道运输)专业培养计划2012-7-16-推荐下载
设置理论课程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通过参 与科技和社会活动得到获取知识的能力的训 练。
通过专业基本理论课程及其课程设计、铁道 运输专业综合实验、铁道运输专业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达到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和训 练。
通过英语学习、语言类竞赛、参加科技和社 会活动、境内外暑期学校等活动,培养和训 练国际竞争和合作能力。 通过参加专业生产和实践活动,获得应对突 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通过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 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 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以及参加专业学习获得训练。 要求学生在全校任选课程中选择一定数量的 课程学习,并通过组织学生文化活动获得。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 德品质以及法制、诚信、团体意识。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 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
设置管理学以及要求学生在全校任选课程中 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学习。
设置管理运筹学、运输组织学、交通规划、 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安 全工程、交通运输设备、铁路行车组织、铁 路站场枢纽、铁路货物运输、铁路旅客运输 等课程。
表 1 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
方面
内容
工具性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
培养标准 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及 软件使用、文献检索、专业研究方法 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 趋势。
掌握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 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 学等知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 和趋势。 掌握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命科 学、地球科学、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 系工程、控制工程、材料、机械、 电工电子、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知 识,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76山东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6山东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专业代码:0818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专业定位交通运输专升本专业是为满足汽车运用、检测、诊断、维修、组织、管理、营销、保险等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办学定位,以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等学科理论为基础,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运输组织与管理、汽车营销与保险为为发展方向,培养适应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汽车服务企业和汽车运输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有成长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熟悉国家关于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能在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汽车服务企业和汽车运输企业从事道路交通运输组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等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汽车运用、汽车检测、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修、汽车运输组织、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营销与保险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汽车运用和保障技术、汽车运输组织管理、汽车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1.知识要求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本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1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并能将其用于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管理需要,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面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创新能力,能从事交通运输规划设计、管理和应用研究,以及物流工程技术与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物流化运输、协调发展、国际合作、适用创新、科技与人文结合等大交通工程意识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如信息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

能力结构:具有交通运输工程和物流工程基本技能、独立获取知识、开拓创新、组织管理、分析解决问题、决策应变和社交表达能力等。

外语水平: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意识和交流能力。

经过专业培养,学生毕业后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良好表达能力;2、系统地掌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和物流工程相关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交通运输所需要的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交通运输现代化生产所必需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及相应的电子技术技能;4、具有必要的生产实践、文献检索技能,了解交通运输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其学科发展趋势;5、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的管理模式;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7、毕业生除应具备良好的文化和业务素质外,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

三、主干学科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四、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主要课程:运筹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运输经济学、铁路行车248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车站与枢纽、旅客运输、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特色课程:经济地理与交通布局、国际货物运输、高速铁路、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集装箱运输、物流与配送中心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六、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七、教学进程安排附表一、二、三、四八、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要求及安排附表五249附表一交通运输专业学历符号说明:⊙军训及入学教育·理论教学∶考试= 假期○实习※设计⊗综合实验、计算机实践+ 制造工程训练△公益劳动/ 学年论文廿社会实践(调查)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机动250附表二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进程表251续表252续表253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254双语教学、计算机教学课程安排表255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要求及安排注:(1)每个学生四年内必须取得6学分课外学分,超过的学分可以取代相应的选修课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类专业代码: 0818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及特色
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科技发展需要,具备扎实基础、全面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从事交通运输企业运营管理、道路运输规划与组织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及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等多个领域工作能力的宽口径高级复合型人才。

2.专业特色:重点培养学生汽车性能测试分析及保障技术、城市客运运营及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运用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能够将工程数学、自然科学、运筹学、管理学、汽车性能测试技术和交通运输组织学等知识用于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中道路运输工具性能检测和评价、运输组织和规划设计等保障道路运输效率、效益及安全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运用相关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文献资料研究等知识,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道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运营管理和运输车辆技术保障等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得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设计针对道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运营管理及运输车辆技术保障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一定的创新性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具有制定道路运输组织方案设计、运输管理模型构建、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评价实验方案能力,并能对实验数据、数学模型、方案指标等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掌握在道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运营管理和运输车辆技术保障中所需要的建模仿真软件、智能运输控制及管理软件、交通企业运营管理分析、运输工具测试分析技术等专用工具的使用,并科学、合理使用这些工具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6)工程与社会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谐发展理念和创新意识,所提出的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体现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该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归纳和分析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和趋势,设计和运用交通运输领域节能环保技术、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能够理解和评价道路运输组织与规划、运营管理和运输车辆技术保障等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道路运输组织和管理中理解并遵守相关交通运输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体
在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时,正确理解个人和团体的关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团队协作和合作意识,发挥个人应有的作用,积极为团队服务。

(10)沟通
针对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备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主题思想和准确回应问题的能力,能够与交通运输领域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同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道路运输组织、分析、决策及保障评价等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在多学科环境中能发挥专业优势和作用,为系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2)终身学习
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理解交通运输领域发展趋势和未来需求,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参与、勤于探索,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要。

三、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有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等。

相近专业有汽车服务工程、物流管理等。

四、专业核心课程
交通运输工程学、运筹学、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客运运营组织与管理、交通企业经营与管理、交通运输商务、汽车构造、交通运输安全、汽车性能测试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车联网系统概论、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物流管理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工及电子实习、汽车发动机结构实习、汽车底盘结构实习、汽车电控技术实习、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汽车模拟驾驶实习、交通运输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课程体系结构及其学分学时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