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治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减少和消除土地石漠化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当下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安全、环保、健康的发展下去的重要保证。

本文以云南省广南县里乜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对土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字:石漠化;综合治理1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界的资源掠取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全国范围内遭遇了大量土地被损毁的现象,尤其以西南部地区岩溶地区的破坏最为显著,造成了严重的土地石漠化,形成了巨大的生态问题。

当下,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土地石漠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这对于推动我国土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地石漠化是十分重大的生态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影响着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

同时,也是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时刻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消除工程中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2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及防治成效2.1项目简介项目区位于广南县北部,总体集中在坝美镇者歪、普南和者孟三个村委会辖区内,流域内土地总面积284.22hm2,其中坡耕地面积较多,面积为238.40hm2,占流域总面积的83.9%;区域内除部分区域分布有林地、灌木林和经果林外,其余均为坡耕地,相对集中连片。

地块间主要分割地形为冲沟,地块没有地埂或地埂过于低矮,截排水设施不到位,耕作习惯不利于减缓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存在,流域内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采取有效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可有效遏止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消除生态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增收增效质量;缓解项目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果;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和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并能其他类似项目的综合整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宣威市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宣威市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宣威市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介绍了宣威市的基本情况和石漠化土地状况,分析了石漠化动态变化特点及原因,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动态变化;成效;治理对策;云南宣威1 宣威市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宣威市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处于云、贵2个省交界处,东与贵州省盘县接壤,南与富源县、沾益县相连,西与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县、水城县山水相依。

宣威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向东南倾斜。

境内最高点海拔为2 868 m,最低海拔为920 m,相对高差达到1 948 m,国土面积为6 052.62 km2。

全市河流分属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

宣威市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多风,干冷同期,夏秋季节雨量集中,雨热同季以及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照充足、积温偏低,区域之间差异大,年均温13.3~14.5 ℃;日照时数2 108.2 h;年均风速2.1 m/s;年降水量在979.3 mm,但降水年分配不均,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每年的6—7月;年均霜日37.6 d;年均降雪12.1 d。

境内成土母岩有石灰岩、玄武岩、砂页岩等,以石灰岩居多,约占全市的60%,为云南省岩溶面积第二大县,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其次是玄武岩和砂页岩等。

根据宣威市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土壤共有8个土类、19个亚类、36个土属、75个土种。

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黄红壤、红壤)、棕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

红壤分布面积最广。

1.2 土地利用状况全市土地总面积605 262.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08 854.4 hm2,非林业用地面积296 407.6 hm2。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248 020.3 hm2;疏林地面积984.3 hm2;灌木林地面积44 488.6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 532.8 hm2;苗圃地面积19.4 hm2;无林地面积2 869.9 hm2;宜林地面积5 927.6 hm2;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1.5 hm2。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作者:和文生和英晓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9期摘要: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稳步推行,加之党在“十九大”上提出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型社会的发展理念,使环境综合治理得以深化发展。

本文通过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以期为环境保护良性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调: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玉龙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据2005年《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报告》显示,玉龙县石漠化面积为812.46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2.72%,其中极度石漠化面积占全县石漠化面积40.17%,玉龙县石漠化严重性可见一斑,需要玉龙县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通过学习《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年)》,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好实地调查,灵活运用石漠化综合治理方略,旨在控制玉龙县石漠化发展态势同时,实现石漠化综合治理目标。

基于此,为了使玉龙县石漠化治理得到有效落实与持续发展,在当前工作成果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探析显得尤为重要。

1分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根据《云南省2008~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玉龙县实施方案》、《玉龙县2008年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2009年玉龙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及《2010年玉龙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初步设计》等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为推动玉龙县可持续发展,遵照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的管理办法和相关要求,组织实施了近三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建设,现已实施2008年度封山育林38713亩,人工造林面积7687亩,2009年度项目在2010年春季造林中,已完成经济林造林12641亩,防护林工程造林900亩,封山育林25003亩;“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5年)每年实现封山育林13068亩、8486亩、18667亩、19041亩、12857亩;2016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设项目林业工程建设规模为人工造林经济林60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2017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设项目林业工程建设规模为人工造林经济林3000亩,封山育林20000亩,根据《云南省玉龙县2017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分别与宝山乡人民政府和奉科镇人民政府签订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责任书、人工造林合同书及封山育林合同书,落实工程建设责任。

关于好合村石漠化治理模式的探索剖析

关于好合村石漠化治理模式的探索剖析

关于好合村石漠化治理模式的探索姚正富2011.12.25【摘要】本文以好合村为例,就巴马县的石漠化治理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求实现和促进巴马县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出一点微薄的力量。

【关键字】好合石漠化治理特色农业好合村是甲篆乡唯一全喀斯特地貌的行政村,石漠化程度甚重,面积占全行政村的100%,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农民增收十分困难,表现为沿袭传统耕作制度,习惯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低,优质农产品少,经济效益低,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量及品种较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十分突出。

在治理石漠化的同时如何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以山吃山,以山靠山”,实现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本文以甲篆乡好合村为例,分析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探索开发治理喀斯特地区的对策措施。

1、好合村基本情况好合村位于甲篆乡西北部,距乡政府35公里,离县城54公里,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420户1830人分布在46个自然屯,土地总面积17平方公里,有耕地1245亩,人均占有耕地约0.7亩。

2、好合村农业生产和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2.1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恶化。

好合村石漠化面积几万亩,裸露的石山完全失去农、林、牧业的利用价值,由于人口严重膨胀带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植被遭到大量破坏,石漠化加剧,森林覆盖率仅有10%左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民在石夹缝中寻求生存,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人均占有耕地约0.7亩,人地关系失衡。

好合村群众生活处于“人穷、地乏、环境恶”的怪圈之中。

2.2 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水平落后,农民经济收入低。

好合村无矿产资源,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喂养生猪家禽,粮食生产“苦种一坡、只收一箩”。

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540元,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

有贫困人口131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5%。

2.3 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畜饮水相当困难,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一年中有半年缺水,人居环境较差,全村420户有一半多的农户居住在危房里,屯级路是三米多宽弯曲、狭窄、陡峭的沙石路,很多自然村屯还没有通路,开放式的厕所,传统的湿圈,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

永善县岩溶山地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永善县岩溶山地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4年第12期现代园艺度。

标识设施泛指游憩空间内的景区平面图、路标、文化展示栏、安全警示牌等。

影响标识设施的因素有标识设施的数量、布局的合理性、可读性及维护程度。

5游憩形象分析游憩形象包括物质景观形象与非物质景观形象。

图3城市天际线图4武汉江滩历史文化雕塑图5狮头鱼尾像图6巴黎旅游商业logo永善县岩溶山地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胡朝会(云南省永善县林业局657300)通过分析永善县石漠化分布现状、成因,提出永善县石漠化治理的措施。

岩溶山地;石漠化;防治59093.8hm 2,疏林地43.9hm 2,灌木林地57911.1hm 2,未成林造林地2934.9hm 2,苗圃地3.1hm 2,无立木林地12440.1hm 2,宜林地19716.7hm 2。

2石漠化成因通过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数据表明:导致永善县石漠化土地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人为活动。

因人口过快增长,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超负荷。

人们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大量毁林毁草开荒,甚至陡坡开垦,顺坡开墒种植;高寒山区的乡、村搞轮耕撂荒,过度放牧,使本身植被就差的地区雪上加霜,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和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形成石漠化。

其次,永善县是个贫煤县,燃料十分紧缺,当地居民以农作物秸秆和柴禾作燃料,林草植被严重过伐,植被破坏严重。

再次,对水保设施的建设性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急;一些矿山、采砂场、砖厂、道路等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周围植被造成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建议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溪洛渡电站建设的有永善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贫困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全沙江下游,属云贵高原北缘向四川盆地倾斜的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03°15′~104°01′,北纬27°31′~28°31′之间。

境内有大面积的岩溶山地,碳酸盐岩出露广泛,类型多样,是永善县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

石漠化治理的“关岭模式”

石漠化治理的“关岭模式”

⽯漠化治理的“关岭模式”2019-08-28“关岭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既搞好⽯漠化治理,⼜解决当地居民的⽣存和发展问题。

30多年前,关岭⾃治县顶云⼈冲破各种阻⼒,率先实⾏“定产到组、包产到户”,与安徽凤阳县⼩岗村“⼤包⼲”成为全国农村改⾰的两⾯旗帜。

今天,⽯漠化⾯积曾占全县总⾯积71%、有“⽯漠化王国”之称的关岭⾃治县,通过绿化造林,发展特⾊产业,⽯漠化治理成效卓著,形成闻名于世的“关岭模式”。

全民总动员+因地制宜:⽯旮旯⾥⽣新绿“以前,我们青年⼈在⼭坡上谈情说爱,⽆处藏⾝,只好躲在⼤⽯头后⾯;以后,青年⼈可以在绿幽幽的树底下谈情说爱啦。

”3⽉5⽇,春寒料峭,关岭⾃治县岗乌镇纳磨村40岁的彝族农民陶应财,欣喜地看到⾃⼰在⼭坡上栽种的树苗已经长出新芽,称要像守护村寨⾥的“守寨树”⼀样守护这些树苗。

纳磨村,地处沪昆⾼速沿线,是⼀个由布依族、苗族、彝族等聚居⽽成、拥有四百多户、两千多⼈的村寨。

这⾥⼭⾼坡陡、怪⽯嶙峋、⼟层瘠薄、⽔源匮乏。

“过去⼗年⾥,⼭上看不到⼀棵树。

”陶应财称,以前村民们就在这⽚⽯旮旯⾥种⽟⽶,不仅收成少得可怜,还造成严重的⽯漠化。

不得已之下,年轻⼈纷纷外出谋⽣。

去年8⽉,关岭⾃治县在岗乌镇举⾏沪昆⾼速公路沿线造林绿化暨全县“三年绿化攻坚战”启动仪式。

在⼴东打⼯的陶应财,听闻消息后⽴即赶回纳磨村参加了造林绿化。

“绿化造林,⼈⼈有责。

”陶应财说,建设美丽家园,要靠⾃⼰。

关岭⾃治县林业局副局长黄勇介绍,此次启动仪式该县动员480余名机关领导⼲部、乡镇党员⼲部、武警官兵、挖坑、植树、填⼟、浇灌,在1.1万亩难造林⼭地上种下120余万棵树苗,播撒树种3000余公⽄。

这只是关岭⾃治县造林绿化“全民总动员”的⼀个缩影。

安顺市林业局局长胡强告诉记者,早在2001年该县⼈武部就组建1500⼈的民兵团治理驻地⽯漠化,探索出“打浆浸苗法”等新技术种植法,植苗1500多万株,造林6.3万亩,成活率达90%以上,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关岭模式”。

浅析隆林各族自治县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与方法

浅析隆林各族自治县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与方法

浅析隆林各族自治县石漠化现状及治理措施与方法【摘要】隆林各族自治县是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漠化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本文从石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和隆林各族自治县的石漠化现状入手,分析了石漠化的成因,提出了栽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和草场建设等有效治理措施和方法。

在强调了隆林各族自治县石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石漠化治理的发展方向。

通过全面分析石漠化问题及其治理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当地相关部门和群众,共同努力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 石漠化问题、隆林各族自治县、现状、成因、治理措施、栽树造林、水土保持工程、草场建设、重要性、展望1. 引言1.1 石漠化问题的严重性石漠化是指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土地逐渐沙化、荒漠化的现象。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土地利用的过度,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石漠化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肥沃度和可持续利用性,还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对当地的资源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石漠化问题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石漠化导致土地贫瘠、水源减少,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

石漠化加剧了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石漠化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了生物多样性,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

石漠化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方法来改善土地环境,恢复生态平衡。

隆林各族自治县作为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理石漠化问题,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1.2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石漠化现状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该县面临着严重的石漠化问题。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石漠化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退化严重、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等方面。

据统计,目前该县石漠化面积超过了2000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30%以上。

石漠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雷波县土壤石漠化治理模式

雷波县土壤石漠化治理模式

林、 封山育林育草、 人工草地、 工程措施等 5 种治理
草” 的原则ꎬ 选择种植的树种与草种ꎮ
模式ꎬ 结果如表 2 所示ꎮ
表 2 土壤石漠化治理模式
立地因子
模式
石漠化
潜在
经果林
生态林


程度
轻度中度
轻度中度
坡度

土层厚度
/ cm
缓坡
斜坡
>40
缓坡
斜坡
海拔 / m
树种草种
<900
雷波脐橙
900 ~ 2400
波县最为严重ꎮ 然而该地区关于石漠化治理方面的研
应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模式ꎬ 是该类地区地力
恢复和植被恢复的一道难题
[14]

年 9 月雷波县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了
在第四次石漠化监测工作中ꎬ 采用 “3S” 技术与
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进行图斑调查ꎮ 监测共区
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ꎬ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
大ꎬ 水土流失严重ꎮ 雷波县耕地面积减少ꎬ 严重威胁
其粮食安全ꎮ
园地中ꎬ 轻度石漠化土地 2 7042km ꎬ 占该土地利用
3 2 2 阻碍经济发展ꎬ 加剧区域贫困状况
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 95 04%ꎮ 在草地中ꎬ 轻度石
由于人口多ꎬ 耕地少ꎬ 土层薄ꎬ 土壤肥力差ꎬ 单位面
20 26%ꎻ 中度石漠化土地 193 1338km ꎬ 占该土地利
要包括山地黄壤、 山地黄棕壤、 山地暗棕壤、 山地棕
色灰化土等ꎮ
2 研究方法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 关于开展岩溶地区第四
是四川省石漠化土地最大的地区 ( 市、 州) ꎬ 尤以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子造林选用一年生营养 杯苗,2-4月份雨季造林。最后 按一定的标准种/养植若成活 率低于85%要及时补播。
感谢下载
苏 木
Producers HJQ5
抚育管理
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每年2次, 第一次5—6月,第二次9—10月,主 要是松土,除草和施肥;抚育方法 采用穴恳抚育,注意保留周围的草 本植被。
山顶与人工更新 难度大区域
实行封山育林/管护
05 04
感谢下载
Producers HJQ3
3、主要技术思路
树种选择
林地清理 和整理
种植前林地清理
感谢下载
Producers HJQ4
造林方法
苏木采用点播造林,点播 时间2-4月份,没穴播3-5粒、 苏木种子0.6kg/亩,覆盖细土 厚度2-3cm,压实。
广西田东布兵河小流域 生态经济型治理
content
感谢下载
自然条件概况 治理思路
主要技术思路 案例成效分析 适宜推广区域
1
Producers HJQ
1、自然条件状况
key points
总面积59373幕 石漠化面积3395亩
占国土面积57.3%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候,气候复杂多样
01
06
02
年降水量 ( annual precipitation) 1200mm 水热条件良好
4、案例成效分析
新楼村和大路村自从全村四周山坡被翠 竹覆盖之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整治,水源 得以滋养,原干枯的山泉如今又流出清澈的 泉水,提高 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人畜饮水 困难问题得以有效缓解。
大路村人均竹5.5亩,全村竹子面积达 6300亩。通过间伐竹子出售、搞竹编加工, 全村年收入150万元,人均种竹收入1400多 元等。
Producer1s6 HJQ
根据石漠化区的土质、水源状况、重点推广退粮还竹,
发展竹子生产。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优质玉
米、冬菜、甘蔗和养殖业,做大竹编制业,为蔬菜外
运提供输容器,做大竹文章。
感谢下载
11
油冬菜
3、主要技术措施
开展石漠化造林、种植吊丝竹、床竹、
【村委掀起造林热潮】。采用一年生须根
1
发达、枝叶繁茂的母竹,采用块状整地或 鱼鳞坑整地。种植密度为30~40株/亩。
对基岩裸露率高、具备封育条件的
山顶、陡坡地段、实施封山育林,选择
土层深厚、植被稀疏的地段合理补植部
分乔木树种,如任豆,喜树等;同时大
力实施沼气池建设,减少生活烧柴,降
低森林植被消耗。
感谢下载
加强新造林 抚育管理
Producers HJQ6
4、案例成效分析
田东石漠化 治理新成效
苏木、竹子是岩溶地区造林 优良树种。苏木、竹子树种生 长快,郁闭早,既可加快恢复 石漠化土地造林植被;苏木又 是一种中药材,目前市场销量 良好,竹子造林第四年后可进 行竹材采伐利用,因此可增加 群众经济收入。具有较好的生 态、经济、社会效益。
05
03 植被稀少,基岩裸露程
气温,t a=21.09℃
04
度大,石漠化严重
地貌类型:河谷低山丘陵; 成土母岩石灰岩,土壤 (石灰岩感谢)下载土少而薄、疏松
Producers HJQ2
2、治理思路
重点采取“封、 管、造、节”
具有一定土层区
域采取人工造林/补 种补植遏制水土流失和
02
石漠化扩展
01
03
感谢下载
7
Producers HJQ
本模式适宜 在广西百色市 岩溶地貌发育 的地区推广。
广西百色市岩溶地貌典型区域
感谢下载
Producers HJQ8
案例4 广西田阳那满镇新楼村、 大路村竹产业发展
感谢下载
Producers9 HJQ
1、自然条件状况
感谢下载
10
2、治理思路
以封山育林为重点,“封、造、管”多措施并进。
新楼全村竹子种植快速发展到3万亩,户 均种有竹子100亩以上,竹子卖给县造纸厂 和编制竹筐给收购蔬菜的老板,销售途径较 为稳定,給竹农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感谢下载
14
5、适宜推广区域
本模式适宜在广西百色市岩溶地貌 发育的地区推广。
感谢下载
15
In the end
THANK YOU
谢谢观看
感谢下载
攻坚石漠化治理 吊丝竹
感谢下载
Producer1s2 HJQ
感谢下载
2
收器 工 展 入, 艺 竹 依 ,拓 品 加 托 解展 , 工 竹 决竹 为 , 子 农子 本 主 丰 民产 地 要 富 就业 蔬 是 资 业链 菜 编 源 问, 外 制 , 题增 运 竹 积
加提篓 极 农供及 开 民容竹
Producer1s3 HJ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