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经典题》100道及答案(新)

《教育基础知识经典题》100道及答案(新)
《教育基础知识经典题》100道及答案(新)

《100 道教育基础知识经典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的是()。

A.赫尔伯格

B.怀特海

C.瓦?根舍因

D.克伯屈

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蒙斯

D.布鲁纳

3.“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的教育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神学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

位论

4.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得到感性认知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6.语文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A.目录

B.课文

C.练习

D.实验

7.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8.教学过程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是()。A.杜威——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

C.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9.《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

10.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课程改革

B.教材改革

C.课程教学改革

D.教师素质提

11.不符合新课程下教师新角色的是()。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课程执行者

C.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D.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12.王同学私自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发,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答:“王同学,你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王同学低头回答说:“第

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

“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老师应该从()。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教师采用贴小红星、小红花等形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践锻炼

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

15.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16.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思维B.表象C.

注意D.联想

17.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理智感

18.某人在商场购物时,既喜欢质量高的商品,又嫌价钱太贵。这种心理冲突属于()。A.趋避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双趋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

19.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A.场

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20.北方人比较豪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细腻。这种区分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21.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够熟练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A.注意分

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

22.某学生的反应性低,情感和行为迟缓,稳定,缺乏灵活性,注意稳定持久,办事谨

慎细致,这种气质属于()。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23.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

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

段中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

运算阶段

24.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25.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并能适时调节学习进程的学生具备了较高水平的()。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26.通过集团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式D.用途扩散法

27.为了更好地形成心智技能,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晰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种学习属于()。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28.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以为()。

A.甲同学错误大

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

D.两者错误一样大

2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A.学习需要B.动机归因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

30.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

31.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3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33.下列选项中,正确描述了教育行动研究特征的表达是()。A.行动过程就是研究过程B.研究过程不需要理性指导C.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D.强调对行动的反思

34.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A.说到做到B.敬业精神C.热心和同情心D.重义气讲交情

35.教师最核心的职业素养与任务是()。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36.体现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A.团结协作B.爱岗敬业C.为人师表D.严谨治学

37.我国()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教师法》

D.《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

38.我国最早将“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著作是()。

A.《孟子》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3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动物本能

B.生物界

C.生产劳动

D.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0.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把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41.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要延续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

出申请,由

()批准。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乡镇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市级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42.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A.教材B.学生C.情境D.生存

4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被称为()。

A.南风效应

B.皮格马利翁效应

C.巴纳姆效应

D.瓦拉赫效应

44.学会写“木”、“石”、“口”,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这是一种()。A.顺向迁移B.水平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4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46.把大目标分为下一级子目标(目的),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是()。

A.爬山法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逆向工作法

D.尝试错误法

47.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属于()。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8.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

称之为

()。

A.绘画技能

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49.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50.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A.教学跟随发展

B.教学与发展并行

C.教学促进发展

D.教学等同于发展

51.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替代强化B.直接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

52.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途径是()。

A.交往

B.情感沟通

C.态度一致

D.亲密行为

53.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他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A.求知与理解

B.尊重

C.自我实现

D.审美

54.梦是一种特殊形式,它属于()。

A.再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5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56.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

A.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B.学生学习习惯的矫正

C.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

D.学生学习内容的优化

57.下列课程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活动课程

58.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引导性B.复杂性C.主体性D.示范性

5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组织文化

D.制度文化

60.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B.素质教育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二、多项选择题 1.四书是指()。

A.《中庸》

B.《论语》

C.《孟子》

D.《大学》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C.教育促进社会的变革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3.学制具体规定着()。

A.学校的性质与任务

B.学校之间的关系

C.入学条件

D.修业年限

4.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是()。

A.支架式教学

B.情境式教学

C.抛锚式教学

D.随机式教学

5.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价值观

B.动机

C.能力

D.性格

6.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

A.发展水平差异

B.表现早晚的差异

C.能力结构差异

D.性别表现差异

7.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A.对象具有客观性B.执行具有外显性

C.结构具有展开性

D.对象具有观念性

8.以下描述,属于侵犯教师权利的有()。

A.拖欠教师的基本工资

B.因为教学事故教师被扣奖金

C.不容许教师参与进修

D.教师被禁止授课

9.为促进新教师的成长,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其程序包括()。A.每天进行回顾B.有意义的呈现新材料

C.有效的指导课堂作业

D.布置家庭作业,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10.《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

部门责令限期

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其中包括()。A.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C.违反规定给学生补课

D.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11.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

A.评价作用

B.激励作用

C.协调作用

D.导向作用

12.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教学相长

C.有教无类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3.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包括()。

A.尊师爱生

B.教学相长

C.民主平等

D.因材施教

14.教育的民主化是指()。

A.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

C.教育结果均等

D.优质教育机会均等

1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包括()。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氛围

D.学习能力

16.下列属于身心发展互补现象的是()。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聪明儿童常常学习不努力

C.坚强的人意志能战胜身体残缺的困难

D.失去双手的人能用口写字

17.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学校的精心培养相关。下列哪些属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A.校风和班风

B.教师的楷模作用

C.学校的德育课程

D.同辈群体的影响

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工作方针包括()。A.育人为本B.改革创新C.提高质量D.全面发展

19.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

A.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C.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

D.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三、判断题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但难以具有延时价值。()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

6.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癸卯学制。()

7.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就是要将精力全部放在备教材上。()

8.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指要做好优秀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转化工作。()

9.阈限越小表明感受性越差。()

10.学生在教科书上用水彩笔画出重点,这是学习中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

11.学习困难者,学生在记忆方面的最大障碍集中于感觉记忆。()

12.维果斯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念,认为教学内容应该脱离与儿童现存的水平,这样才能够促进发展。()

13.美国心理家罗杰?巴克认为:人的行为尤其是儿童阶段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得到。()

14.教师专业化是指获得教师资格证。()

1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16.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有命题和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有产生式系统。

()

17.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的主

导教学。

()

18.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有时候功能固着能够对问题解决起积极作用,有时候起消极作用。()

19.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重“自律”而轻“他律”。()

20.义务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教育。()

《100 道教育基础知识经典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创立。

2.【答案】A。解析:在20 世纪60 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标志着终身教育形成概念化和体系化。

3.【答案】D。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

指标。故题干描述的是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阶段理论形成的标志是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后来由其学生席勒扩充为五段教学理论,即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

9.【答案】C。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指的是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描述的是杂乱无章进行施教,打乱条理则会变得

一发不可收拾。这条规律告诉教师在教学中即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进行施教。

10.【答案】A。解析: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但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1.【答案】B。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分别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发教师。课程的执行者不是新角色。所以选

择B。

12.【答案】C。

13.【答案】A。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题干中小红花、小红星就是一种强化

物促使学生德育行为形成和改变。

14.【答案】A。15.【答案】D。16.【答案】B。17.【答案】C。

18.【答案】A。解析: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19.【答案】B。解析:美国的心理学家赫尔曼·维特金的研究最为著名。他认为,场

独立者对客观事物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因素

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

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因此,答案选B。

20.【答案】D。21.【答案】B。22.【答案】D。23.【答案】D。

24.【答案】D。解析: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物理学中的“功=力×距离”这一规则,涉及功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选

D。

25.【答案】B。解析: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

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

制成为可能。

26.【答案】B。解析:集体讨论又称头脑风暴法或头脑激励法。是由奥斯本于 1939

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其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

迅速的联想方法,大量产生各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3 报名专线:400-6300-999 种主意。

27.【答案】A。解析:原型定向为了让学生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

2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阶段论。其中处于他律道德阶

段的儿童是以服从权威为主要特点的。此阶段,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

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

思维具有刻板性,作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尺度,反应在道德判断上的主要表现

是单纯以数量判断

错误的大小。

29.【答案】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

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30.【答案】A。解析: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

划各种活

动,

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

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因此,答案选A。31.【答案】C。解析: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32.【答案】C。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心理辅导毕竟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其目标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综合多数学者意见,可以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

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

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

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因此,答案选 C。33.【答案】D。

34.【答案】C。解析: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作影响:

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

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

35.【答案】C。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天职和道德核心,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

36.【答案】D。

37.【答案】B。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

38.【答案】A。解析:我国最早将“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著作是《孟子?尽

上》。

39.【答案】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人格化的神所创

造的。

40.【答案】D。

41.【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

育行政部门批准。

42.【答案】B。解析: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43.【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体现的是期待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又名皮格马利

翁效应。

44.【答案】D。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

经验组成要素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4 报名专线:400-6300-999

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

之中。学会写“木”、

“石”、“口”,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就属于具体迁移。45.【答案】A。46.【答案】B。47.【答案】B。48.【答案】C。

49.【答案】A。解析: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

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

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

影响。题干中孩子没有改变自己“有生命”这一图式,因此属于同化。

50.【答案】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倡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此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发展,故选C。

51.【答案】A。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

强化。

52.【答案】A。53.【答案】C。

54.【答案】B。解析: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55.【答案】C。56.【答案】A。

57.【答案】D。解析: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形式,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内容融合在一

起而形成的学科,叫做融合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叫广域课程;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

科结合起来的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58.【答案】D。解析: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

范性。

59.【答案】A。60.【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解析: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四书分别是指《大学》、《中庸》、

《孟

子》、《论语》。

2.【答案】AB。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劳动力、科学技术知

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实现的。

3.【答案】ABCD。

4.【答案】ABC。解析: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5.【答案】CD。解析:价值观,动机属于个性心理倾向。

6.【答案】ABCD。解析: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性别差异。

7.【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技能的特点,具体是对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分。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D 是心智技能的特点。

8.【答案】ACD。解析:教师拥有按时获得报酬的权利,教育教学的权利,民主管理

的权利,科学研究的权利,指导评价权利。ACD 都是违反教师权利的行为。

9.【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教师进行专门训练的程序。题目选项均为正确

选项。

10.【答案】ABD。解析: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

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

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5 报名专线:400-6300-999 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

定的教科书的。

11.【答案】ABD。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包括导向、激励、评价作用。

12.【答案】A CD。13.【答案】AB C。14.【答案】AB C。15.【答案】AB。

16.【答案】ACD。解析:互补性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的技能损失或缺失后,其它的机能对它进行补充,以保证个体身心顺利发展。聪明儿童不努力学习,并

非某一技能缺失而产生的互补。

故不选B。

17.【答案】ABCD。

18.【答案】AB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提出的工作方针包

括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19.【答案】ABCD。解析: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

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0.【答案】AB。解析: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

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

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

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三、判断题

1.【答案】×。

2.【答案】×。解析:题干描述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答案】√。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答案】×。

5.【答案】×。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此俗语描述是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即教

师劳动的长期性。

6.【答案】×。解析: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壬寅学制,我国第一个颁布并实

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7.【答案】×。解析: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三方面工作:备教材、被学生、备教法;另一部分是备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题干描述不

完善,所以是错的。

8.【答案】×。解析:班主任工作包括一般工作和个别工作,个别工作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种人群。

9.【答案】×。解析:阈限和感受性成反比,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差。

10.【答案】×。解析:利用知觉的选择性。

11.【答案】×。解析:学习困难者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均存在障碍。

12.【答案】×。解析:维果斯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念,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

13.【答案】×。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尤其是在儿童阶段的社会行为,

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来的。

14.【答案】×。解析: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和内在素质提升的过程。获得教师资格只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6 报名专线:400-6300-999 专业化进一步提升的前提。

15.【答案】×。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儿童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自主性。

16.【答案】√。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有命题和命题网络以及图式三种,题干说的是有,而不是说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只是命题和命题网络。

17.【答案】√。

18.【答案】×。解析: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功能固着总是对问题解决起消极作用。

19.【答案】×。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重‘自律’,贵‘他律’。

20.【答案】×。

(完整版)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集合期末复习题12.26 姓名 班级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12x x <<,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22,3,23a a +-,A={}2,b ,C U A={}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 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答案)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答案) (1)(89 +427 )×3 ×9 (2)(38 - 38 )× 615 (3) 16 ×(7 - 23 ) (4) 56 ×59 + 59 × 16 (5)29 ×34 +527 × 34 (6) 613 ×75 - 613 × 2 5 (7) 712 ×6 - 512 × 6 (8)38 +38 ×47 +38 ×3 7 (9) 37× 335 (10) 6 25 × 24 (11)1521 ×34 + 1021 ×34 - 34 (12)710 ×101- 7 10 (13) 89 ×89 —89 ×89 (14) 35 × 99 + 3 5 (15) ( 47 + 89 )×7 ×9 (16)34 5 ×25 (17) 36× 3435 (18) ( 56 - 59 )×18 5 (19)2623 × 15 (20)3225 ×5 6 (21) ??? ??+÷5121101 (22) 5 7535÷??? ??+ (23)87748773÷+÷ (24) 91 929197÷-÷

(25) ??? ??+?652053 (26)12 5 9412595÷+÷ (27)38 - 38 ×47 - 38 ×37 (28)6237 63? (29) 31÷76+32÷7 6 (30)229 ×(15×2931 )

(31) 58 ×23 ×815 (32)253 4 ×4 (33)54×(89 - 56 ) (34)721245187 1211÷??? ? ?++ (35) 38 31162375.011583÷ -?+? (36)1925214251975?+?+ (37) 4818365÷??? ??+ (38) 241 241343651211÷??? ? ?-+- (39) 115925119 7?+÷ (40) 341574357834265÷+?+÷ (41) 8 83 88 3?÷? (42) ??? ??++÷??? ??++12191711259575 (43) 6 .035 2444533533-÷+?+÷ (44)6.8× 51+51×3.2 (45) 101×25 4 (46) 85+85×1 5 (47)8158÷8 (48) 31×76+32×7 6 (49)( 90+881)×891 (50)57×38+58×5 7 (51)815×516+527÷109 (52)18×(49+5 6 ) (53)23×7+23×5 (54)(16-112)×(24-4 5) (55)(57×47+47)÷47 (56)15÷[(23+15)×1 13 ] (57) 833×117+114×833 (58)3 1 333×3 (59) 5912512795÷+? (60) 6 5 524532-?+ (61) (32× 41+17)÷125 (62)(25+43)÷41+4 1

马哲选择题答案

1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把握事物的度)。 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辩证法 )。 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9.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 10.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13.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6.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1.“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答案)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 100题(有答案) 8 3 3 6 ⑴(9 + 27 )x 3 x 9 (2) (8 - 8 ) x — (3) 5 5 5 1 (4) T x- + -x — '丿6 9 9 6 2 3 5 3 (5)— x + x —9 4 27 4 (6) 6 7 x- 13 5 13 (7) 12 (8) +_ 8 8 (9) 37X 3 35 (10) 6 25 x 24 (11) 15 3 10 3 x - + x- 21 4 21 4 (12) x 7

(14) x 99 + 5 5 4 8 4 (15) ( 7 + 9)x7 x9 (16) 35 x 25 34 5 5 18 (17) 36x35 (18) ( 6 - 9 3 7 4 7 7 丄_2 丄 (23)7 8 7 8(24) 9 9 9 9 (13) (19) 263x X 1 1 (21) 10 2 5 (22) 35 7 5

(巩 3 4 3 3 —x --.—x- 8 7 8 7 (29 ) (31)5 2 8 x x —8 3 15 8 5 (33) 54X( 9 - 6 ) (35) 11 5 3 丄 68 48 5 (26) 5 9 (28) 63 2 (3°)29 5 12 37 62 4 5 9 12 29 x (15 X31 3 (32) 254 X 4 11 Z 2 丄(34) 12 18 24 72 0.375 2— 3 8 11 3 5聖4刃(36) 7 25 25 19 11 5 3 13 1 12 6 4 24 24 (38)

(41) 8 265 4 578 - 157 - (40) 3 4 3 5 5^ ] 1 丄 7 9 12 7 9 12 5 3 5 33 - 44 24 -0.6 3 5 3 (44) 6.8 X - + - X 3.2 5 5 (45) 101 X — 25 (46) - + 5 X 15 8 8 (47)8 — -8 15 (48) (49) ( 90+ — )X — 88 89

马哲选择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 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D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B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 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 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 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 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 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 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2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 {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2a a ≥ B } { 1a a ≤ C } { 1a a ≥ D } { 2a a ≤

9、 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 +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 2 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 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7、已知集合A={x| x 2 +2x-8=0}, B={x| x 2 -5x+6=0}, C={x| x 2 -mx+m 2 -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 x ax b ++,A=}{ }{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 A.具体细节 B.一般特征 C.具体阶段 D.特殊规律 2.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A.人们谋生的手段 B.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C.休闲的手段 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 3.自由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4.必然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状态 B.原始社会 C.文明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C.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 D.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 6.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道路 C.两种不同的理想 D.两种不同的选择 7.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 D.自然环境的优化 8.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们能够随心所欲 C.人们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的认识基础上对客观的改造 9.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它() A.具有客观可能性 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 D.人类追求的目标 10.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是()

A.夺取政权 B.消灭阶级 C.消灭剥削 D.实现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D.劳动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这两种社会状态是() A.共产主义以前的社会 B.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3.下列属于共产主义涵义的有()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4.自由王国是指()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的必然性 C.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关系的主人 D.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5.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 A.欧文 B.圣西门 C.傅立叶 D.斯密 6.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7.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A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依据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 C.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 D.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 8.在共产主义社会() A.工农差别将消失 B.城乡差别将消失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将消失 D.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将消失 9.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完整版)集合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A B C 集合综合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 A .所有的正数 B .约等于2的数 C .接近于0的数 D .不等于0的偶数 2.已知集合}1,1{-=A ,}1|{==mx x B ,且A B A =?,则m 的值为 ( ) A .1 B .—1 C .1或—1 D .1或—1或0 3.设U ={1,2,3,4,5} ,若B A ?={2},}4{)(=?B A C U ,}5,1{)()(=?B C A C U U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 ?3且 B ?3 B .A ∈3且B ?3 C .A ?3且B ∈3 D .A ∈3且B ∈3 4.以下四个关系:φ}0{∈,∈0φ,{φ}}0{?,φ}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下面关于集合的表示正确的个数是 ( ) ①}2,3{}3,2{≠; ②}1|{}1|),{(=+==+y x y y x y x ; ③}1|{>x x =}1|{>y y ; ④}1|{}1|{=+==+y x y y x x ; A .0 B .1 C .2 D .3 6.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2R y x x y y x ∈-= C .}0|{2≤x x D .}01|{2=+-x x x 7.设集合},4 12 |{Z k k x x M ∈+==,},2 14|{Z k k x x N ∈+==,则 ( ) A .N M = B .M N C .N M D .φ=?N M 8.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 A .)()(C B C A ??? B .)()(C A B A ??? C .)()(C B B A ??? D .C B A ??)( 9. 设U 为全集,Q P ,为非空集合,且P Q U ,下面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 ) A .U Q P C U =?)( B .=?Q P C U )(φ C .Q Q P =? D .=?P Q C U )(φ 10.已知集合A 、B 、C 为非空集合,M=A ∩C ,N=B ∩C ,P=M ∪N ,则 ( ) A .C ∩P=C B . C ∩P=P C .C ∩P=C ∪P D .C ∩P=φ 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若集合{(,)|20240}{(,)|3}x y x y x y x y y x b +-=-+=?=+且,则_____=b . 12.已知集合}023|{2=+-=x ax x A 至多有一个元素,则a 的取值范围 . 13.已知}1,0,1,2{--=A ,{|,}B y y x x A ==∈,则B = . 14.设集合2{1,,},{,,}A a b B a a ab ==,且A=B ,求实数a = ,b =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答案)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专题练习 615 X 3_ 8 - 3_ 8 /( \ 2 9 X 3 X 4 27 + 8_ 9 1- 6 X 5- 9 + 5- 9\| 7 2- 3 - 7 /( \ X 1 - 6 3) 2 - 5 X 6- 13 - 7- 5 X 613 6 X 527 + 3- 4 X 2- 9 5) (8) (7) 17 2 X 6 -寻 X 6 (10) 25 X 24 3 35 37 X (9) 7 10 X 101- 15 3 10 3 X- + X 21 4 21 4 (11)

3 3 (14) x 99 + - 5 5 3 Z 4 一:一 7 (23) 7 8 7 8 7 一丄 (24) 9999 3 '' 5 ' (25)珂20+6 丿 (15) ( 7 + 8 ) x 7 x 9 (16)乍 x 25 (17) 34 36 x 嘉 5 5 ( 18) ( 6 - 9)x 2 (20) 32 5 x- 丄( + 1〕 (21) 10 <2 5 .丿 (22) 5__ 5 4-:- 5 9 12 9 12 (26) 8 8 ( 13 )9 x 9

2 29 皿29孕箜39). 5 2 8 3 ( 31) 5 X 3 X 8 ( 32) 25 4 X 4 11 V A -:J (33): 54 X 8 (9 5 -6 ) (34) 12 18 + —户— 3 5 6 8 5 19 21 “ (35) —X 0.375 2 3 —+ X 4 19 8 11 11 3 (36) 7 25 25 彳一5亠13L 1 3 ( 27 )8 - 3 4 3 3 — X-- — X- 8 7 8 7 (28) 63 37 62 (29) 7_._11 2 5 ---- T --------------- ! ----------- A ------------ ㈣ 9 5 9 11 (40) 4 3 4 265 578 157" 3 4 3 J 3 L 1 (37) <6 8 丿 48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练习(选择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集合》专项 练习(选择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集合》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1.(2016全国Ⅰ卷,文1,5分)设集合,,则A ∩B =( ) (A ){1,3} (B ){3,5} (C ){5,7} (D ){1,7} 【解析】集合A 与集合B 的公共元素有3,5,故}5,3{=B A ,故选B . 2.(2016全国Ⅱ卷,文1,5分)已知集合,则A ∩B =( ) (A ) (B ) (C ) (D ) 【解析】由29x <得33x -<<,所以{|33}B x x =-<<,因为{1,2,3}A =,所以{1,2}A B =,故选D . 3.(2016全国Ⅲ卷,文1,5分)设集合{0,2,4,6,8,10},{4,8}A B ==,则A B =( ) (A ){48}, (B ){026},, (C ){02610},,, (D ) {0246810},,,,, 【解析】由补集的概念,得{0,2,6,10}A B =,故选C . 4.(2016全国Ⅰ卷,理1,5分)设集合, , 则A ∩B =( ) (A ) (B ) (C ) (D ) 【解析】对于集合A :解方程x 2-4x +3=0得,x 1=1,x 2=3,所以A ={x |1<x <3}(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对于集合B :2x -3>0,解得x > 23.3{|3}2 A B x x ∴=<<.选D . 5.2016全国Ⅱ卷,理1,5分)已知(3)(1)i z m m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 (B )(13)-,(C )(1,)∞+(D )(3)∞--, 【解析】要使复数z 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应满足3010 m m +>??-,则S ∩T =( ) (A) [2,3] (B)(-∞ ,2] [3,+∞) (C) [3,+∞) (D)(0,2] [3,+∞) {1,3,5,7}A ={|25}B x x =≤≤{123}A =, ,,2{|9}B x x =<{210123}--,,,,,{21012}--,,,,{123}, ,{12},2{|430}A x x x =-+<{|230}B x x =->3(3,)2--3(3,)2-3(1,)2 3(,3)2

(完整版)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题(有答案).doc

分数乘除法简便运算100 题(有答案) ( 1)(8 4 )× 3 × 9 ()( 3 3 )× 6 9 + 27 2 8 - 8 15 ( 3)1 2 5 5 5 1 6 ×( 7 - 3 )(4) 6 ×9 + 9 ×6 ( 5)2 ×3 5 × 3 () 6 × 7 6 ×2 9 4 + 27 4 6 13 5 - 13 5 7 5 3 3 4 3 3 ( 7)12× 6 - 12× 6 (8)8 + 8×7 + 8×7 ( 9) 37×3 ( 10 ) 6 × 24 35 25 15 3 10 3 3 7 7 ( 11)21 × 4 + 21 ×4 - 4 (12)10×101- 10

8 8 8 8 3 3 ( 13) 9 ×9 — 9 ×9 (14) 5 × 99 + 5 4 8 4 ( 15)( 7 + 9 ) ×7 ×9 (16) 35 × 25 34 5 5 18 ( 17) 3 6 × 35 ( 18) ( 6 - 9 ) × 5 2 1 2 5 ( 19)263 × 5 (20)325 ×6 1 1 1 35 5 ( 21) 10 5 2 5 ( 22) 7 3 7 4 7 7 1 2 1 (23) 7 8 7 8 ( 24) 9 9 9 9 ( 25) 3 20 5 ( 26) 5 5 4 5 5 6 9 12 9 12

3 3 4 3 3 37 ( 27) 8 - 8 ×7 - 8 ×7 (28)63 62 ( 29)1 ÷ 6 + 2 ÷ 6 () 2 ×(15 ×29 ) 3 7 3 7 30 29 31 5 2 8 3 ( 31)8×3×15 (32) 254×4 8 5 11 7 5 1 (34) 12 18 24 72 ( 33)54×( - ) 9 6 ( 35) 3 5 0.375 2 6 3 8 5 19 4 21 19 8 11 11 3 (36) 7 2 5 25 5 3 1 11 5 3 13 1 (37) 6 8 48 (38) 12 6 4 24 24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40分) 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 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 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 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 4.原因是指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

识都是真理 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 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 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 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完整版)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集合A ={1,3,5,7,9},B ={0,3,6,9,12},则A∩B =( ) A .{3,5} B .{3,6} C .{3,7} D .{3,9} 2.设集合A ={x|2≤x <4},B ={x|3x -7≥8-2x},则A ∪B 等于( ) A .{x|x≥3} B .{x|x≥2} C .{x|2≤x <3} D .{x|x≥4} 3.集合A ={0,2,a},B ={1,2 a }.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4.满足M ?{4321,,a a a a },且M∩{321,,a a a }={21,a a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已知全集U=R ,集合A={x ︱-2≤x ≤3},B={x ︱x <-1或x >4},那么集合A ∩(C U B )等于( ). A.{x ︱-2≤x <4} B.{x ︱x ≤3或x ≥4} C .{x ︱-2≤x <-1} D.{-1︱-1≤x ≤3} 6.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21=Y Y ,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A.Φ=)S (S )S (C 321I Y I B.)]S (C )S [(C S 3I 2I 1I ? C.Φ=)S (C )S (C )S (C 3I 2I 1I I I D. )]S (C )S [(C S 3I 2I 1Y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集合A ={x|x≤1},B ={x|x≥a},且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满足{1,3}∪A ={1,3,5}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___. 3.50名学生参加甲、乙两项体育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了一项,参加甲项的学生有30名,参加乙项的学生有25名,则仅参加了一项活动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 4. 设 , 若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5. 设U=Z ,A={1,3,5,7,9},B={1,2,3,4,5},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 6. 如果S ={x ∈N |x <6},A ={1,2,3},B ={2,4,5},那么(S A)∪(S B)=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已知集合A ={1,3,5},B ={1,2,x2-1},若A ∪B ={1,2,3,5},求x 及A∩B. 2.已知A ={x|2a≤x≤a +3},B ={x|x<-1或x>5},若A∩B =?,求a 的取值范围. 3.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多少人? 4.集合S ={x|x ≤10,且x ∈N *},A S ,B S ,且A ∩B ={4,5},(S B)∩A ={1,2,3}, (S A)∩(S B)={6,7,8},求集合A 和B. {}{}m x m x B x x A 311/,52/-<< +=<<-=A B A =?

小数简便计算题100道

3.56+ 4.54+6.44+ 5.46 5.03-0.25-1.75 4.86+ 5.24-1.86 8.13+(1.87-0.5) 23.7-1.6-3.7-8.4 87.4-(21.25+17.4) -8.75 14.6-9.9 1.9+1.99+1.999 19.43-(6.72+1.43) 2.69-1.35+3.31-2.65 17.28-3.86-6.14+2.72 5.25+3.76-2.76+4.75 4.5+5.5-4.5+5.5 21.53-(13.64-8.47) 28.49-1.1-2.47-6.43 7.34+2.5+2.66-1.5 3.25+1.79-0.59+1.75 3.79-1.225-(3.775-6.21) 27.38-5.34+2.62- 4.66 4.12+8.59+ 5.88+1.41 12.87-1.34-2.66 21.53+4.87-2.53 15.21+(4.79-2.8)

12.19-2.6-2.19-3.4 109.72-(5.62+9.72) 21.3-19.9 39.6-(18.31+9.6) -1.69 14.25-2.45+5.75-3.55 24.51-3.14-6.86+4.49 41.25+5.87-3.87+4.65 11.5+8.5-11.5+8.5 8.13-(12.25-11.87) 34.34-2.1-2.35-5.55 81.67+4.17+4.33-2.17 1.35+12.87-1.37+8.65 15.51-3.334-(2.666-4.49) 21.62-4.35+8.38-5.65 0.125×3.69×8 (2.5-0.25) ×4 8.59×101 0.36×15.7-0.36×13.7 5.64×1.28+8.72×5.64 0.63×199 60÷48 7.73×0.5+2.27÷2 4.37+99×4.37 10.1×38.67-3.867 9.9÷ 5.5

马哲选择题附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

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B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集合练习题及答案有详解

圆梦教育中心 集合例题详解 1.已知A ={x|3-3x>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A B .1∈A C .0∈A D .-1A 【解析】 集合A 表示不等式3-3x>0的解集.显然3,1不满足不等式,而0,-1满足不等式,故选C. 【答案】 C 2.下列四个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的是( ) A .{y|y =2} B .{x =2} C .{2} D .{x|x 2-4x +4=0} 【解析】 {x =2}表示的是由一个等式组成的集合.故选B. 【答案】 B 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________. ①12∈R ;②2Q ;③|-3|N *;④|-3|∈Q . 【解析】 本题考查常用数集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显然12∈R ,①正确;2Q ,②正确; |-3|=3∈N *,|-3|=3Q ,③、④不正确. 【答案】 2 4.已知集合A ={1,x ,x 2-x},B ={1,2,x},若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求x 的值. 【解析】 因为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所以x 2-x =2.∴x =2或x =-1. 当x =2时,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当x =-1时,符合题意. ∴x =-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 ) 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③方程(x -1)2(x -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④集合{x|4

【解析】{0}表示元素为0的集合,而0只表示一个元素,故①错误;②符合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正确;③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错误;④中元素有无穷多个,不能一一列举,故不能用列举法表示.故选C. 【答案】 C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x2-2x+1=0}为() A.{1,1} B.{1} C.{x=1} D.{x2-2x+1=0} 【解析】集合{x|x2-2x+1=0}实质是方程x2-2x+1=0的解集,此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为1,故可表示为{1}.故选B. 【答案】 B 3.已知集合A={x∈N*|-5≤x≤5},则必有() A.-1∈A B.0∈A ∈A D.1∈A 【解析】∵x∈N*,-5≤x≤5, ∴x=1,2, 即A={1,2},∴1∈A.故选D. 【答案】 D 4.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A,y∈B}.设A={1,2},B={0,2},则集合A*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0 B.2 C.3 D.6 【解析】依题意,A*B={0,2,4},其所有元素之和为6,故选D. 【答案】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5.已知集合A={1,a2},实数a不能取的值的集合是________. 【解析】由互异性知a2≠1,即a≠±1, 故实数a不能取的值的集合是{1,-1}. 【答案】{1,-1} 6.已知P={x|2<x<a,x∈N},已知集合P中恰有3个元素,则整数a=________. 【解析】用数轴分析可知a=6时,集合P中恰有3个元素3,4,5. 【答案】 6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7.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