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con编码器中文说明书

scancon编码器中文说明书
scancon编码器中文说明书

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编码器、译码器及应用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编码器、译码器的逻辑功能测试和使用方法; 2、学会编码器、译码器应用电路设计的方法; 3、熟悉译码显示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1、什么是编码: 教材说:用文字、符号、或者数字表示特定对象的过程称为编码 具体说:编码的逻辑功能是把输入的每个高、低电平信号编成对应的二进制代码 2、编码器74LS147的特点及引脚排列图: 74LS147是优先编码器,当输入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低电平,它将对优先级别相对较高的优先编码。其引脚排列图: 3、什么是译码: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把给定的代码进行“翻译”,变成相应的状态,使输出通道中相应的一路有信号输出,译码器广泛用于代码转换、终端的数字显示、数据分配、组合控制信号等。 译码器按照功能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类:二进制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显示译码器。 (1)变量译码器(用以表示输入变量的状态) 74LS138的特点及其引脚排列图:反码输出。 ABC是地址输入端,Y0—Y7是输出端,G1、G2A’、G2B’为 使能端,只有当G1=G2A’=G2B’=1时,译码器才工作。 (2)码制变换译码器:用于同一个数据的不同代码之间的相互转换,代表是4—10线译码器 译码器74LS42的特点及其引脚排列图: 译码器74LS42的功能是将8421BCD码译成10个对象 其原理与74LS138类同,只不过它有四个输入端, 十个输出端,4位输入代码0000—1111十六种状态组合

其中有1010—1111六个没有与其对应的输出端, 这六组代码叫做伪码,十个输出端均为无效状态。 (3)数码显示与七段译码驱动器:将数字、文字、符号的代码译成数字、文字、符号的电路 a、七段发光二极管数码显示管的特点:(共阴极) b、七段译码驱动器: 4、在本数字电路实验装置上已完成了译码器74LS48和数码管之间的连接图。 三四五脚接高电频,数码管的单独端接低电频。

编码器知识详解

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此外,为判断旋转方向,码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90。的两路脉冲信号。 编码器的分类 根据检测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式、感应式和电容式,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输出形式,可分为增量式、绝对式以及混合式三种。 1.1 增量式编码器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B和Z相;A、B两组脉冲相位差90。,从而可方便的判断出旋转方向,而Z相为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它的优点是原理构造简单,机械平均寿命可在几万小时以上,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合于长距离传输。其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绝对位置信息。 1.2 绝对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是直接输出数字的传感器,在它的圆形码盘上沿径向有若干同心码盘,每条道上有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相间组成,相邻码道的扇区树木是双倍关系,码盘上的码道数是它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在吗盘的一侧是光源,另一侧对应每一码道有一光敏元件,当吗盘处于不同位置时,各光敏元件根据受光照与否转换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形成二进制数。这种编码器的特点是不要计数器,在转轴的任意位置都可读书一个固定的与位置相对应的数字码。显然,吗道必须N条吗道。目前国内已有16位的绝对编码器产品。 1.3 混合式绝对编码器混合式绝对编码器,它输出两组信息,一组信息用于检测磁极位置,带有绝对信息功能;另一组则完全同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息。 光电编码器的应用 1、角度测量 汽车驾驶模拟器,对方向盘旋转角度的测量选用光电编码器作为传感器。重力测量仪,采用光电编码器,把他的转轴与重力测量仪中补偿旋钮轴相连,扭转角度仪,利用编码器测量扭转角度变化,如扭转实验机、渔竿扭转钓性测试等。摆锤冲击实验机,利用编码器计算冲击是摆角变化。 2、长度测量 计米器,利用滚轮周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距离。 拉线位移传感器,利用收卷轮周长计量物体长度距离。 联轴直测,与驱动直线位移的动力装置的主轴联轴,通过输出脉冲数计量。 介质检测,在直齿条、转动链条的链轮、同步带轮等来传递直线位移信息。 3、速度测量 线速度,通过跟仪表连接,测量生产线的线速度 角速度,通过编码器测量电机、转轴等的速度测量 4、位置测量 机床方面,记忆机床各个坐标点的坐标位置,如钻床等 自动化控制方面,控制在牧歌位置进行指定动作。如电梯、提升机等 5、同步控制 通过角速度或线速度,对传动环节进行同步控制,以达到张力控制 光电旋转编码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 1.概述 在工业控制领域,编码器以其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可靠性而被广泛用于各种位移测量。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构成的非接触式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数字检测装置。作为一次光电传感检测元件的光电编码器,具有精度高、响应快、抗干

译码器和编码器实验

实验三译码器和编码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译码器、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熟悉常用译码器、编码器的逻辑功能和它们的典型应用。 二、实验原理和电路 按照逻辑功能的不同特点,常把数字电路分两大类:一类叫做组合逻辑电路,另一类称为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在任何时刻其输出的稳态值,仅决定于该时刻各个输入信号取值组合的电路。在这种电路中,输入信号作用以前电路所处的状态对输出信号无影响。通常,组合逻辑电路由门电路组成。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根据逻辑图进行二步工作: a.根据逻辑图,逐级写出函数表达式。 b.进行化简:用公式法、图形法或真值表进行化简、归纳。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就是从给定逻辑要求出发,求出逻辑图。一般分四步进行。 a.分析要求;将问题分析清楚,理清哪些是输入变量,哪些是输出函数。 b.列真值表。 c.进行化简:变量比较少时,用图形法。变量多时,可用公式化简。 d.画逻辑图:按函数要求画逻辑图。 进行前四步工作,设计已基本完成,但还需选择元件——集成电路,进行实验论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序,实际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问题难易程度进行取舍。 1.译码器 译码器是组合电路的一部分,所谓译码,就是把代码的特定含义“翻译”出来的过程,而实现译码操作的电路称为译码器。译码器分成三类: a.二进制译码器:如中规模2—4线译码器74LS139。,3—8线译码器74LS138等。 b.二—十进制译码器:实现各种代码之间的转换,如BCD码—十进制译码器74LS145等。 c.显示译码器:用来驱动各种数字显示器,如共阴数码管译码驱动74LS48,(74LS248),共阳数码管译码驱动74LS47(74LS247)等。 2.编码器 编码器也是组合电路的一部分。编码器就是实现编码操作的电路,编码实际上是译码相反的过程。按照被编码信号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编码器也分成三类: a.二进制编码器:如用门电路构成的4—2线,8—3线编码器等。 b.二—十进制编码器:将十进制的0~9编成BCD码,如:10线十进制—4线BCD码编码器74LS147等。 c.优先编码器:如8—3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译码器实验 (1)将二进制2-4线译码器74LS139,及二进制3-8译码器74LS138分别插入实验系统IC 空插座中。 按图1.3.1接线,输入G、A、B信号(开关开为“1”、关为“0”),观察LED输出Yo、Y1、Y2、Y3的状态(亮为“1”,灭为“0”),并将结果填入表1.3.1中。

绝对值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 从编码器使用的计数来分类,有二进制编码、二进制循环编码(葛莱码)、二-十进制吗等编码器。 从结构原理来分类,有接触式、光电式和电磁式等几种。最常用的是光电式二进制循环码编码器。码盘上有许多同心圆,它代表某种计数制的一位,每个同心圆上有透光与不透光的部分,透光部分为1,不透光部分为0,这样组成了不同的图案。每一径向,若干同心圆组成的图案带标了某一绝对计数值。二进制码盘每转一个角度,计数图案的改变按二进制规律变化。葛莱码的计数图案的切换每次只改变一位,误差可以控制在一个单位内。精度受到最低位分段宽度的限制。要求更大计数长度,可采用粗精测量组合码盘。 接触式码盘可以做到9位二进制,它的优点是简单、体积小输出信号强,不需要放大;缺点是电刷摩擦是、寿命低、转速不能太高。 光电式码盘没有接触磨损寿命长,转速高,最外层每片宽度可以做得更小,因而精度高。每个码盘可以做到18位进制。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高。 电磁码盘是在导磁性好的软铁和坡莫合金原盘上,用腐蚀的办法作成相位码制的凹凸图形,当磁通通过码盘时,由于磁导大小不一样,其感应电势也不同,因而可区分0和1,到达测量的目的。该种码盘是一种无接触式码盘,具有寿命长‘转速高等优点。它是一种发展前途的直接编码式测量元件。 工作原理,接触式码盘,每个码道上有一个电刷与之接触,最里面一层有一导电公用区,与各码道到点部分连在一起,而与绝缘部分分开。导电公用区接到电源负极。当被测对象带动码盘一起转动时,与电刷串联的电阻上将会出现电流流过或没有电流流过两种情况,带标二进制的1或0.若码盘顺时针转动,就可依次得到按规定编码的数字信输出。如果电刷安装不准就会照成误差。葛莱码没转换一个数字编码,只改变一位,故照成的误差不会超过一个单位。 *******************************************************************************

编码器工作原理汇总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它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 编码器产生电信号后由数控制置CN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等来处理。这些传感器主要应用在下列方面:机床、材料加工、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控制设备。在ELTRA编码器中角位移的转换采用了光电扫描原理。读数系统是基于径向分度盘的旋转,该分度由交替的透光窗口和不透光窗口构成的。此系统全部用一个红外光源垂直照射,这样光就把盘子上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该接收器覆盖着一层光栅,称为准直仪,它具有和光盘相同的窗口。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光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一般地,旋转编码器也能得到一个速度信号,这个信号要反馈给变频器,从而调节变频器的输出数据。故障现象:1、旋转编码器坏(无输出)时,变频器不能正常工作,变得运行速度很慢,而且一会儿变频器保护,显示“PG断开”...联合动作才能起作用。要使电信号上升到较高电平,并产生没有任何干扰的方波脉冲,这就必须用电子电路来处理。编码器pg接线与参数矢量变频器与编码器pg之间的连接方式,必须与编码器pg的型号相对应。一般而言,编码器pg型号分差动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和推挽输出三种,其信号的传递方式必须考虑到变频器pg卡的接口,因此选择合适的pg卡型号或者设置合理. 编码器一般分为增量型与绝对型,它们存着最大的区别:在增量编码器的情况下,位置是从零位标记开始计算的脉冲数量确定的,而绝对型编码器的位置是由输出代码的读数确定的。在一圈里,每个位置的输出代码的读数是唯一的;因此,当电源断开时,绝对型编码器并不与实际的位置分离。如果电源再次接通,那么位置读数仍是当前的,有效的;不像增量编码器那样,必须去寻找零位标记。 现在编码器的厂家生产的系列都很全,一般都是专用的,如电梯专用型编码器、机床专用编码器、伺服电机专用型编码器等,并且编码器都是智能型的,有各种并行接口可以与其它设备通讯。 编码器是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前者成为码盘,后者称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采用电刷输出,一电刷接触导电区或绝缘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非接触式的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或磁敏元件,采用光敏元件时以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 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旋转增量式编码器以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解决的方法是增加参考点,编码器每经过参考点,将参考位置修正进计数设备的记忆位置。在参考点以前,是不能保证位置的准确性的。为此,在工控中就有每次操作先找参考点,开机找零等方法。这样的编码器是由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停电、干扰的影响。 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的唯一性,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这样,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由于绝对编码器在定位方面明显地优于增量式编码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控定位中。绝对型编码器因其高精度,输出位数较多,如仍用并行输出,其每一位输出信号必须确保连接很好,对于较复杂工况还要隔离,连接电缆芯数多,由此带来诸多不便和降低可靠性,

编码器工作原理及作用

编码器工作原理及作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编码器工作原理及作用 工作原理 德国siko编码器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 作用 它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 编码器产生电信号后由数控制置CN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等来处理。这些传感器主要应用在下列方面:机床、材料加工、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控制设备。在ELTRA编码器中角位移的转换采用了光电扫描原理。读数系统是基于径向分度盘的旋转,该分度由交替的透光窗口和不透光窗口构成的。此系统全部用一个红外光源垂直照射,这样光就把盘子上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该接收器覆盖着一层光栅,称为准直仪,它具有和光盘相同的窗口。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光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一般地,旋转编码器也能得到一个速度信

编码器、译码器及应用电路设计

实验六编码器、译码器及应用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编码器、译码器的逻辑功能测试和使用方法; 1、学会编码器、译码器应用电路设计的方法; 3、熟悉译码显示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编码是用文字、符号或者数字表示特定对象的过程,在数字电路中是用二进制数进行编码的,相应的二进制数叫二进制代码。编码器就是实现编码操作的电路。本实验使用的是优先编码器74LS147,当输入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低电平时,将对输入信号级别相对高的优先编码,其引脚排列如图6—1所示。 图6—1 74LS147引脚排列图图6—2 74LS138引脚排列图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是把给定的代码进行“翻译”,变成相应的状态,使输出通道中相应的一路有信号输出。译码器在数字系统有广泛的用途,不仅用于代码的转换、终端的数字显示,还用于数据分配和组合控制信号等。不同的功能可选用不同种类的译码器。 译码器按照功能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类: 1、变量译码器(二进制译码器):用以表示输入变量的状态,如2—4线、3—8线、4—16线译码器。以3—8线译码器74LS138为例介绍: 图6—2为74LS138的引脚图,其中,A2A1A0为地址输入端,为译码器输出端,为使能端(只有当时,才能进行译码)。 图6—3 74LS42引脚排列图图6—5为CC4511引脚排列图 2、码制变换译码器:用于同一个数据的不同代码之间的相互变换。这种译码器的代表是4—10线译码器,它的功能是将8421BCD码译为十个对象,如74LS42等。它的原理与 74LS138译码器类同,只不过它有四个输入端,十个输出端。4位输入代码共有0000—1111

编码器工作原理及特点介绍

1. 编码器的特点及用途 编码器是通过把机械角度物理量的变化转变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在传感器的分类中,他归属于角位移传感器。 根据编码器的这一特性,编码器主要用于测量转动物体的角位移量,角速度,角加速度,通过编码器把这些物理量转变成电信号输出给控制系统或仪表,控制系统或仪表根据这些量来控制驱动装置。 2. 编码器的主要应用场合: 2.1数控机床及机械附件。 2.2 机器人、自动装配机、自动生产线。 2.3 电梯、纺织机械、缝制机械、包装机械(定长)、印刷机械(同步)、木工机械、塑料机械(定数)、橡塑机械。 2.4 制图仪、测角仪、疗养器雷达等。 最常用的有两种:绝对值编码器和增量式编码器。 信号输出有正弦波(电流或电压),方波(TTL、HTL),集电极开路(PNP、NPN),推拉式多种形式,其中TTL为长线差分驱动(对称A,A-;B,B-;Z,Z-),HTL也称推拉式、推挽式输出,编码器的信号接收设备接口应与编码器对应。 传感器电源电压一般分为:5V和24V。信号类型: 1、A/B/Z型 2、RS422差分 3、SSI(格雷码) 信号有正弦波的,有方波的。 信号有电流型的,有电压型的 另外SSI编码器输出除了格雷码,也有二进制码的。电压的范围也不仅限于5V和24V 3. 基本原理

3.1 构造 编码器主要是由码盘(圆光栅、指示光栅)、机体、发光器件、感光器件等部件组成。 (1)圆光栅是由涂膜在透明材料或刻画在金属材料上的成放射状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组成的。一个相邻条纹间距称为一个栅节,光栅整周栅节数就是编码器的脉冲数(分辨率)。(注:本公司码盘有三种金属、玻璃、菲林(类似塑料) 三种)。 (2)指示光栅是一片固定不动的,但窗口条纹刻线同圆光栅条纹刻线完全相同的光栅片。 (3)机体是装配圆光栅,指示光栅等部件的载体。 (4)发光器件一般是红外发光管。 (5)感光器件是高频光敏元件;一般有硅光电池和光敏三极管。 3.2 工作原理 由圆光栅和指示光栅组成一对扫描系统,在扫描系统的一侧投射一束红外光,在扫描系统的另一侧的感光器件就可以收到扫描光信号;当圆光栅转动时,感光器件接收到的扫描光信号会发生变化,感光器件可以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输出给控制系统或仪表。 一般编码器的输出信号为两列成90度相位差的Sin信号和Cos信号(这是由指示光栅的窗口条纹刻线保证的);这些信号的周期等于圆光栅转过一个栅节(P)的移动时间,对Sin信号和Cos信号进行放大及整形就可输出方波脉冲信号。 4. 应用举例 编码器的应用场合十分的广泛,在此列举几个简单事例: (1) 数控机床对加工工件自动检测就是通过编码器来进行检测的:数控机床刀架的对零校准也是通过编码器来实施的。 (2) 编码器在PLC上的应用:一般PLC上都有高速信号输入口,编码器可以作为高速信号输入元件,使PLC更加迅速和精准地实施闭环控制。而在变频器上其一般接变频器的PG卡上。

实验3 实验三 编码器、译码器及应用电路设计

实验三编码器、译码器及应用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编码器、译码器的逻辑功能测试和使用方法; 2、学会编码器、译码器应用电路设计的方法; 3、熟悉译码显示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1、什么是编码:用文字、符号、或者数字表示特定对象的过程称为编码. 2、编码器74LS147的特点及引脚排列图: 74LS147是优先编码器,当输入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为低电平,它将对优先级别相对较高的优先编码。 什么是译码: 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把给定的代码进行“翻译”,变成相应的状态,使输出通道中相应的一路有信号输出。译码器分为三类:二进制译码器、二—十进制译码器、显示译码器。 4、 译码器按照功能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类: (1)变量译码器 74LS138的特点及其引脚排列图: 反码输出,ABC是地址输入端,Y0—Y7是输出端,G1、G2A’、G2B’为 使能端,只有当G1=G2A’=G2B’=1时,译码器才工作。 (2)码制变换译码器:用于同一个数据的不同代码之间的相互转换,代表是4—10线译码器。 译码器74LS42的特点及其引脚排列图: 译码器74LS42的功能是将8421BCD码译成10个对象 其原理与74LS138类同,只不过它有四个输入端,十个输出端。

(3)数码显示与七段译码驱动器:将数字、文字、符号的代码译成数字、文字、符号的电路。 a、七段发光二极管数码显示管的特点:(共阴极) b、七段译码驱动器: 4、在本数字电路实验装置上已完成了译码器74LS48和数码管之间的连接图。

三、实验器件:集成块:74LS147 74LS138 74LS42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74LS147编码器逻辑功能测试: 将编码器9个输入端I1~I9各接一根导线,来改变输入端的状态,4个输出端依次从低到高Q3-Q0示,在各输入端输入有效电平,观察并记录电路输入与输出地对应关系,以及当几个输入同时我有效电平时编码器的优先级别关系。

编码器和译码器实验报告

译码器、编码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 熟悉掌握集成译码器和编码器的应用; (3) 掌握集成译码器的扩展方法。 二、实验设备 数字电路实验箱,74LS20,74LS138。 三、实验内容 (1) 74LS138译码器逻辑功能的测试。将74LS138输出??接数字实验箱LED 管,地址输入接实验箱开关,使能端接固定电平(或GND)。电路图如Figure 1所示: Figure 2 ??????????????时,任意拨动开关,观察LED显示状态,记录观察结果。 ??????????????时,按二进制顺序拨动开关,观察LED显示状态,并与功能表对照,记录观察结果。 用Multisim进行仿真,电路如Figure 3所示。将结果与上面实验结果对照。

Figure 4 (2) 利用3-8译码器74LS138和与非门74LS20实现函数: ?? 四输入与非门74LS20的管脚图如下: 对函数表达式进行化简: ?? ?? A ? ??????????? ???? 按Figure 5所示的电路连接。并用Multisim进行仿真,将结果对比。 Figure 6

(3) 用两片74LS138组成4-16线译码器。 因为要用两片3-8实现4-16译码器,输出端子数目刚好够用。 而输入端只有 A、、三个,故要另用使能端进行片选使两片138译码器 进行分时工作。而实验台上的小灯泡不够用,故只用一个灯泡,而用连接灯泡的导线测试?,在各端子上移动即可。在multisim中仿真电路连接如Figure 7所示(实验台上的电路没有接下面的两个8灯LED): Figure 8 四、实验结果 (1) 74LS138译码器逻辑功能的测试。 当输入 A时,应该是输出低电平,故应该第一个小灯亮。实际用实验台测试时,LE0灯显示如Figure 9所示。当输入 A时,应该是输出低电平,故理论上应该第二个小灯亮。实际用实验台测试时,LE0灯显示如Figure 6所示。 Figure 10

编码器工作原理

编码器工作原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它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 编码器产生电信号后由数控制置CN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来处理。这些传感器主要应用在下列方面:机床、材料加工、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控制设备。在ELTRA编码器中角位移的转换采用了光电扫描原理。读数系统是基于径向分度盘的旋转,该分度由交替的透光窗口和不透光窗口构成的。此系统全部用一个红外垂直照射,这样光就把盘子上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该接收器覆盖着一层,称为准直仪,它具有和光盘相同的窗口。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光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一般地,也能得到一个速度信号,这个信号要反馈给器,从而调节的输出数据。故障现象: 1、旋转编码器坏(无输出)时,变频器不能正常工作,变得运行速度很慢,而且一会儿变频器保护,显示“PG断开”...联合动作才能起作用。要使电信号上升到较高电平,并产生没有任何干扰的方波脉冲,这就必须用电路来处理。编码器pg接线与参数与编码器pg之间的连接方式,必须与编码器pg的型号相对应。一般而言,编码器pg型号分差动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和推挽输出三种,其信号的传递方式必须考虑到变频器pg卡的,因此选择合适的pg卡型号或者设置合理. 编码器一般分为增量型与绝对型,它们存着最大的区别:在的情况下,位置是从零位标记开始计算的脉冲数量确定的,而绝对型编码器的位置是由输出代码的读数确定的。在一圈里,每个位置的输出代码的读数是唯一的;因此,当断开时,绝对型编码器并不与实际的位置分离。如果电源再次接通,那么位置读数仍是当前的,有效的;不像增量编码器那样,必须去寻找零位标记。 现在编码器的厂家生产的系列都很全,一般都是专用的,如电梯专用型编码器、机床专用编码器、专用型编码器等,并且编码器都是智能型的,有各种并行接口可以与其它设备通讯。 编码器是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前者成为码盘,后者称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采用电刷输出,一电刷接触导电区或绝缘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非接触式的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或磁敏元件,采用光敏元件时以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 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旋转增量式编码器以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解决的方法是增加参考点,编码器每经过参考点,将参考位置修正进计数设备的记忆位置。在参考点以前,是不能保证位置的准确性的。为此,在工控中就有每次操作先找参考点,开机找零等方法。这样的编码器是由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停电、干扰的影响。 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的唯一性,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这样,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由于绝对编码器在定位方面明显地优于增量式编码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控定位中。绝对型编码器因其高精度,输出位数较多,如仍用并行输出,其每一位输出信号必须确保连接很好,对于较复杂工况还要隔离,连接芯数多,由此带来诸多不便和降低可靠性,因此,绝对编码器在多位数输出型,一般均选用串行输出或型输出,德国生产的绝对型编码器串行输出最常用的是SSI (同步串行输出)。

EDA实验-- 译码器与编码器的设计与仿真

实验三译码器与编码器的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熟悉Quartus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用Quartus软件验证VHDL语言。熟悉译码器与编码器所实现功能及其应用,通过实验堆译码器与编码器有更深刻理解。一、实验内容: 1.参照芯片74LS138的电路结构,用逻辑图和VHDL语言设计3-8译码器;2.参照芯片74LS148的电路结构,用逻辑图和VHDL语言设计8-3优先编码器。 三、实验原理: 电路功能介绍 1.74148:8-3优先编码器(8 to 3 Priority Encoder) 用途:将各种输入信号转换成一组二进制代码,使得计算机可以识别这一信号的作用。键盘里就有大家天天打交道的编码器,当你敲击按键时,被敲击的按键被键盘里的编码器编码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ASCII码。译码器与编码器的功能正好相反。 逻辑框图 逻辑功能表

逻辑表达式和逻辑图:由你来完成。 2.74138:3-8译码器(3 to 8 Demultiplexer ),也叫3-8解码器 用途:用一组二进制代码来产生各种独立的输出信号,这种输 出信号可以用来执行不同的工作。显示器中的像素点受到译码器的输出控制。 逻辑框图:用逻辑符号(Symbol )来解释该电路输入与输出信号 之间的逻辑关系,既省事又直观。如下图所示。 逻辑功能表:用真值表来定量描述该电路的逻辑功能。这个表 是设计3-8译码器的关键;74138的逻辑功能表如下: 代码输入端 解码信号输出端 低电平有效 使能输入端

注:使能端G1是高电平有效; 使能端G2是低电平有效,G2 = G2A AND G2B。 四、实验步骤: 1、译码器: (1)在Quartus软件中输入以下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lbz3 is port (A : in 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Y : out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end lbz3; architecture art of lbz3 is begin Y<="10000000" when(A="111")else "01000000" when(A="110")else "00100000" when(A="101")else "00010000" when(A="100")else "00001000" when(A="011")else "00000100" when(A="010")else "00000010" when(A="001")else "00000001"; end art; 在Quartus中对程序进行编译如下所示: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它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传感器,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 编码器产生电信号后由数控制置CN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等来处理。这些传感器主要应用在下列方面:机床、材料加工、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控制设备。在ELTRA编码器中角位移的转换采用了光电扫描原理。读数系统是基于径向分度盘的旋转,该分度由交替的透光窗口和不透光窗口构成的。此系统全部用一个红外光源垂直照射,这样光就把盘子上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该接收器覆盖着一层光栅,称为准直仪,它具有和光盘相同的窗口。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光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一般地,旋转编码器也能得到一个速度信号,这个信号要反馈给变频器,从而调节变频器的输出数据。 故障现象:旋转编码器坏(无输出)时,变频器不能正常工作,变得运行速度很慢,而且一会儿变频器保护,显示“PG断开”。。。联合动作才能起作用。要使电信号上升到较高电平,并产生没有任何干扰的方波脉冲,这就必须用电子电路来处理。编码器pg接线与参数矢量变频器与编码器pg之间的连接方式,必须与编码器pg的型号相对应。一般而言,编码器pg型号分差动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和推挽输出三种,其信号的传递方式必须考虑到变频器pg卡的接口,因此选择合适的pg卡型号或者设置合理。 编码器一般分为增量型与绝对型,它们存着最大的区别:在增量编码器的情况下,位置是从零位标记开始计算的脉冲数量确定的,而绝对型编码器的位置是由输出代码的读数确定的。在一圈里,每个位置的输出代码的读数是唯一的;因此,当电源断开时,绝对型编码器并不与实际的位置分离。如果电源再次接通,那么位置读数仍是当前的,有效的;不像增量编码器那样,必须去寻找零位标记。 现在编码器的厂家生产的系列都很全,一般都是专用的,如电梯专用型编码器、机床专用

编码器和译码器的设计

目录 1设计目的与要求 (1) 1.1 设计的目的 (1) 1.2 设计要求 (1) 2 VHDL的简单介绍 (2) 2.1 VHDL的简介 (2) 2.2 VHDL的特点 (2) 2.3 VHDL的优势 (3) 2.4 VHDL的设计步骤 (4) 3 EDA的简单介绍 (5) 3.1 EDA的简介 (5) 3.2 EDA设计方法与技巧 (5) 4 设计过程 (7) 4.1编码器的原理 (7) 4.2译码器的原理 (7) 4.3课程设计中各部分的设计 (7) 5 仿真 (10) 5.1八-三优先编码器仿真及分析 (10) 5.2三-八译码器仿真及分析 (11) 5.3二-四译码器仿真及分析 (14) 心得体会 (13)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计算机从先前的采用半导体技术实现的计算器到现在广泛应用的采用高集成度芯片实现的多功能计算器。计算机电路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计算机电路的知识是促进计算机的发展的先决条件。而编码器和译码器是计算机电路中的基本器件,对它们的了解可以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设计主要介绍的是一个基于超高速硬件描述语言VHDL对计算机电路中编码器和译码器进行编程实现。 关键字:计算机编码器译码器

编码器和译码器的设计 1 设计目的与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生活各个地方都需要计算机的参与,有了计算机,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便利,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我们人为的参与了,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由此,计算机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了解计算机得组成,内部各种硬件,只有了解了计算机基本器件已经相应的软件,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编码器和译码器的设计是计算机的一些很基础的知识,通过本次对于编码器和译码器的设计,可以让我知道究竟这种设计是如何实现的,这种设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这种设计可以用到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对我们的各种生活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1.1 设计的目的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编码器和译码器的设计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的一些有关的知识,通过查资料已经自己的动手设计去掌握EDA技术的基本原理已经设计方法,并掌握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方法和思想。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指导,通过将理论知识,各种原理方法与实际结合起来,切实的亲手设计,才能掌握这些非常有用的知识。通过对编码器和译码器的设计,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IC设计能力,提高分析、解决计算机技术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也能通过这种自主设计,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切实应用的能力,这对我们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1.2 设计要求 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原理,利用VHDL设计计算机电路中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各个模块,并使用EDA 工具对各模块进行仿真验证和分析。编码器由八-三优先编码器作为实例代表,而译码器则包含三-八译码器和二-四译码器两个实例

光电编码器原理课件

光电编码器原理课件

光电编码器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 的机械 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 感器。这是目 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光电编码 器是由光栅盘和光 电检测装置组成。光栅盘是 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 地开通若干个长方 形孔。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 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 极 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 脉冲 信号,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 的个数就能 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此外,为 判断旋转方向,码 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90&or dm;的两路脉冲信号。 根据检测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光学式、磁 式、感 应式和电容式。根据其刻度方法及信号 输出形式,可 分为增量式、绝对式以及混合式 三种。(REP) 1.1增量式编码器 111 l=J 1=

增量式编码器是直接利用光电转换原理 输出三组方波脉冲A、和Z相;A、B两组 脉冲相位差9Oº,从而可方便地判断出旋转方向,而Z相为每转一个脉冲,用于基准点定位。它的优点是原理构造简单,机械平均寿命可在几万小时以上,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适合于长距离传输。其缺点是无法输出轴转动的绝对位置信息。 1.2绝对式编码器 绝对编码器是直接输出数字量的传感器,在它的圆形码盘上沿径向有若干同心码道,每条道上由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相间组成,相邻码道的扇区数目是双倍关系,码盘上的码道数就是它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在码盘的一侧是光源,另一侧对应每一码道有一光敏元件;当码盘处于不同位置时,各光敏元件根据受光照与否转换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形成二进制数。这种编码器的特点是不要计数器,在转轴的任意位置都可读出一个固定的与位置相对应的数字码。显然,码道越多,分辨率就越高, 对于一个具有N位二进制分辨率的编码器,其码盘必须有N条码道。

实验二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实验二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电路。掌握编码器、译码器、BCD七段 译码器、数码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译码器及其应用, 学会测试其逻辑功能。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1. TPE—D6Ⅲ型数字电路实验箱 1台 2.数字万用表 1块 3.器件:74LS20 二4输入与非门 1片 74LS04 六反相器 1片 74LS147 10线—4线优先编码器 1片 74LS138 3线—8线译码器 1片 74LS139 双2线—4线译码器 1片 74LS47 七段显示译码器 1片 三.实验预习: 1.复习编码器、译码器、BCD七段译码器、数码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2.熟悉编码器74LS147及译码器74LS138、74LS139各引脚功能和使用方法, 列出74LS138、74LS139的真值表,画出所要求的具体实验线路图。四.实验原理: 在数字系统中,常常需要将某一信息变换为特定的代码,有时又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代码翻译出来作为控制信号,这分别由编码器和译码器来实现。 1.编码:用一定位数的二进制数来表示十进制数码、字母、符号等信息的过 程。编码器:实现编码功能的电路。 编码器功能:从m个输入中选中一个,编成一组n位二进制代码并行输出。 编码器特点:(1)多输入、多输出组合逻辑电路。 (2)在任何时候m个输入中只有一个输入端有效(高电平或 低电平)对应有一组二进制代码输出。 编码器分类:二进制、二─十进制、优先编码器。2.译码:是编码的反过程,是将给定的二进制代码翻译成编码时赋予的原意。 译码器:实现译码功能的电路。译码器特点:(1)多输入、多输出组合逻辑电路。 (2)输入是以n位二进制代码形式出现,输出是与之对应的 电位信息。

编码器工作原理

的工作原理及作用:它是一种将旋转位移转换成一串数字脉冲信号的旋转式,这些脉冲能用来控制角位移,如果编码器与齿轮条或螺旋丝杠结合在一起,也可用于测量直线位移。 编码器产生电信号后由数控制置CN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来处理。这些传感器主要应用在下列方面:机床、材料加工、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控制设备。在ELTRA编码器中角位移的转换采用了光电扫描原理。读数系统是基于径向分度盘的旋转,该分度由交替的透光窗口和不透光窗口构成的。此系统全部用一个红外垂直照射,这样光就把盘子上的图像投射到接收器表面上,该接收器覆盖着一层,称为准直仪,它具有和光盘相同的窗口。接收器的工作是感受光盘转动所产生的光变化,然后将光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变化。一般地,也能得到一个速度信号,这个信号要反馈给器,从而调节的输出数据。故障现象:1、旋转编码器坏(无输出)时,变频器不能正常工作,变得运行速度很慢,而且一会儿变频器保护,显示“PG断开”...联合动作才能起作用。要使电信号上升到较高电平,并产生没有任何干扰的方波脉冲,这就必须用电路来处理。编码器pg接线与参数与编码器pg之间的连接方式,必须与编码器pg的型号相对应。一般而言,编码器pg型号分差动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和推挽输出三种,其信号的传递方式必须考虑到变频器pg卡的,因此选择合适的pg卡型号或者设置合理. 编码器一般分为增量型与绝对型,它们存着最大的区别:在的情况下,位置是从零位标记开始计算的脉冲数量确定的,而绝对型编码器的位置是由输出代码的读数确定的。在一圈里,每个位置的输出代码的读数是唯一的;因此,当断开时,绝对型编码器并不与实际的位置分离。如果电源再次接通,那么位置读数仍是当前的,有效的;不像增量编码器那样,必须去寻找零位标记。 现在编码器的厂家生产的系列都很全,一般都是专用的,如电梯专用型编码器、机床专用编码器、专用型编码器等,并且编码器都是智能型的,有各种并行接口可以与其它设备通讯。 编码器是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前者成为码盘,后者称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采用电刷输出,一电刷接触导电区或绝缘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非接触式的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或磁敏元件,采用光敏元件时以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 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旋转增量式编码器以转动时输出脉冲,通过计数设备来知道其位置,当编码器不动或停电时,依靠计数设备的内部记忆来记住位置。这样,当停电后,编码器不能有任何的移动,当来电工作时,编码器输出脉冲过程中,也不能有干扰而丢失脉冲,不然,计数设备记忆的零点就会偏移,而且这种偏移的量是无从知道的,只有错误的生产结果出现后才能知道。解决的方法是增加参考点,编码器每经过参考点,将参考位置修正进计数设备的记忆位置。在参考点以前,是不能保证位置的准确性的。为此,在工控中就有每次操作先找参考点,开机找零等方法。这样的编码器是由码盘的机械位置决定的,它不受停电、干扰的影响。 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的唯一性,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这样,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 由于绝对编码器在定位方面明显地优于增量式编码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控定位中。绝对型编码器因其高精度,输出位数较多,如仍用并行输出,其每一位输出信号必须确保连接很好,对于较复杂工况还要隔离,连接芯数多,由此带来诸多不便和降低可靠性,因此,绝对编码器在多位数输出型,一般均选用串行输出或型输出,德国生产的绝对型编码器串行输出最常用的是SSI(同步串行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