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证券市场运行模式

合集下载

外汇ECN的产生

外汇ECN的产生

1. Instinet引领ECN
如果一定要追寻ECN的根源,Instinet公司可以算是ECN的原形。Instinet创建于1969年,现在是路透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早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Instinet就开始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场外交易撮合服务。Instinet为客户提供股票交易的核心是一个以计算机支持的电子交易撮合系统,而系统的核心则是一套由Instinet独创的联结机构投资者和Instinet的通讯协议。这套协议允许机构投资者在协议中报价、买卖双方可以通过Instinet的系统相互沟通协商价格,并且成交。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干预,所有的交易行为都是在系统中自动完成的。开始的时候客户通过电话线和Instine t的交易系统联结,Instinet只允许机构投资者进入她私营的交易通讯网络系统。Instinet在2001年开始通过互联网为散户提供股票交易服务。
ECN的运作模式决定了投资者为实现交易所付出的费用要远远小于在传统的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因此ECN的客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市场投资者,包括散户、机构、作市商和其它的经纪人和经销商。
美国证监会对ECN这一新生事物十分支持,认为ECN的存在使OTC市场增加了更多的交易中心。由于ECN和ECN之间以及ECN和纳斯达克之间的相互竞争,投资者因此而面对一个更加充分竞争的市场,可以享受一个更加公平的交易环境,整个股票市场的流通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掀起ECN的盖头来
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ECN就是一个让股票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按照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的顺序成交股票买卖定单的全自动电子撮合系统。每一个ECN都自成一个交易中心,成为一个为OTC市场提供股票流通的场所。
ECN得到美国证券市场的关注是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1999年ECN的市场份额占到纳斯达克交易总量的30%,交易美元总数的40%。而在1993年ECN的交易量只占到纳斯达克的13%。在世纪之交,ECN开始成为美国证券市场上一支成长迅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证券交易所的运营模式与市场竞争力分析

证券交易所的运营模式与市场竞争力分析

证券交易所的运营模式与市场竞争力分析证券交易所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机构,担负着股票、债券等证券产品的交易和定价等重要功能。

它的运营模式和市场竞争力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证券交易所的运营模式和市场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运营模式1. 公开透明的交易规则证券交易所应当建立公开透明的交易规则,确保市场参与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公开透明的交易规则可以提高市场的可预测性和参与度,增强市场的公信力。

交易规则应当包括交易时间、交易方式、交易制度等内容,并经过严格的审议和监管。

2. 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证券交易所应当建立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合规性。

监管体系应具备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能够对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

除了对交易行为的监管,还应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进行监管,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公平竞争。

3. 健全的市场风控机制证券交易所应当建立健全的市场风控机制,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风控机制应当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报警和风险处置等环节,确保市场的稳定运营。

同时,交易所应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系统性风险。

二、市场竞争力1. 产品创新与多元化证券交易所应不断创新产品,推出多元化的交易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比如推出指数型基金、债券期货等新型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参与市场交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2. 吸引境外投资者证券交易所应积极开放,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

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渠道和便利的交易规则,增加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通过与国际交易所的合作,实现市场的互联互通,促进跨国投资。

3.信息技术应用证券交易所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交易效率和市场透明度。

建立高速、稳定的交易系统,提供实时行情和交易数据,方便投资者进行决策。

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范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风险。

4. 国家政策支持证券交易所的市场竞争力也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世界主要证券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世界主要证券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证 券活动 。如英 国的证券法 律散见于各种 具体法 律法规 中 , 如 14 年 的《 98 公司法》15 年的《 、98 反欺诈 ( 投资) 、93 的《 法》 17 年 公 平交易法》 等构成 了较为完整 的证券法制监管体 系。②在该模 式 下没有设立全国性 的统一证券监管机构 。如英 国在 1 8 9 6年以前 直是 由证券交 易所 和 3个非政府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协 会、 证券业理事会 、 企业 收购和合并专门研究小组对证券市 场进 行管理 。 自律型监管模式具有 以下优点 :① 它为充分 的投资保护 与 竞争 、 创新的市场相结合提供 了最大 的可能性 , 它不仅让证券交
上, 对它们 的历 史演 变及发展成 因进行 了分析。 关键词 :证券监 管模 式; 证券 市场 ; 府监 管; 政 自律监 管 中图分类号 :F 3 文献标识码 :A 82 文章编号 :10 — 162 0)6 0 4 — 2 00 83 (0 82 — 18 0
证券市场是高风险市场 ,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 已成为世界 各 国都无法 回避 的问题 , 目前 世界范围 内存在 3种 主要的证券

易商参 与制订与执行证券 市场管理条例 ,而且鼓励模范地遵 守 这些条例 , 这样 的市场管理将更有效 ; 证券交易商对现场发生 ② 的违法行为有充分准备 , 并且能够对此作 出迅速 而有效 的反应。 但该体制也存在诸多缺陷 : 没有统一专 门的立法作保 障 , ① 容易 产生 漏洞 , 监管的权威 性不 够 , 监管手段软 弱 ; 自律组 织 中的 ② 有些会员可能通过理事选举长期把 持 自律组织的控制权 ,使得 自律监管被扭 曲, 社会 利益造成损害 ; 自律组织往往会把监 对 ③
科 之 学 友
Fnfiemes rd e au i cc t e o nA r S

国内外证券账户体系介绍

国内外证券账户体系介绍

国内外证券账户体系介绍一、国内外帐户体系简介从证券持有记录如何在证券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角度看,境外市场关于证券账户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

下面以澳大利亚、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为代表分别介绍如下:(1)证券直接持有体系:澳大利亚市场在直接持有体系下,投资者直接对发行人拥有请求权,投资者将被直接登记为其持有证券的所有权人,相应地取得股东(对股票而言)或债权人(对债券而言)的地位。

澳大利亚市场是典型的直接持有体系。

澳大利亚建立了一个直接具有登记功能的证券结算系统即CHESS(Clearing House Electronic Sunbregister System)系统。

澳大利亚CHESS系统为投资者开立了登记账户(HIN:HolderIdentification Number,持有人识别码),并由CHESS来维护投资者持有证券的情况,投资者就其在CHESS系统中持有的证券拥有对发行人的直接请求权。

在直接持有体系下,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一般直接为投资者开立和维护证券账户。

(2)间接持有体系:美国市场在间接持有体系下,投资者将持有证券交付给证券公司,后者再将投资者交付的证券交存到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CSD在登记机构取得股东或债权人的法律地位。

在此体系下,投资者不再具备股东或债权人的法律地位,其持有股票而享有的请求权需依次通过证券公司和CSD间接地向发行人提出。

美国是典型的间接持有体系。

在美国,证券中介机构分散给投资者开立证券账户,美国存管信托公司(DTC)给参与人开立证券账户。

DTC则被登记机构登记为所存管股票的“股东”,证券交易不对股东名册产生影响,而只影响DTC系统内相关证券账户的余额。

在间接持有体系下,证券公司直接为其客户开立证券账户,中央证券存管机构不负责为证券公司的客户开立证券账户,只为证券公司开立证券账户总账。

客户证券账户和证券公司的证券账户是分层次的,二者在数量上存在分账和总账的对应关系,证券公司各自管理自身为客户开立的证券账户,中央证券存管机构不负责维护投资者层面的证券账户明细。

美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及借鉴

美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及借鉴

美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及借鉴作者:徐桂亭来源:《人间》2016年第30期摘要:1602年,世界上成立了最早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因此,在欧洲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从成立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程。

由于西方发达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制度,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很多制度都是来源借鉴了西方的证券市场。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模式单一,而相比而言,国外的市场证券发展的较为成熟。

因此,国外证券公司的创新经营模式对于我国券商而言具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在美国,独立的证券公司数量很少,而且由银行的不同部门来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相关业务。

所以,本文有针对性选择有代表性市场——美国证券市场来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探讨该国证券市场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可借鉴之处①。

关键词:美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借鉴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90 -02一、美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一)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及特征。

美国投资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相比较而言,美国投资银行的起步比较晚。

但是,美国投资银行却保持着的发展,在世界投资银行领域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在美国证券行业发展的初期,美国证券行业的佣金也是处于高额垄断利润的地位。

由于各证券公司高额经纪利润,当时各券商收入主要来自经纪业务。

1973年,美国证券行业的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56%。

1975年5月,因为国会对《证券交易法》进行修订,要求放弃传统佣金的模式,美国证券行业开始了佣金自由化。

1975年,美国证券行业的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46%。

到1979年,就降低到34%、1989 年的18%、2009 年的17%,到2015年券商的佣金收入比重为18%左右。

而佣金的降低使得美国证券行业着手于业务的转型,为客户提供更加系统完善的服务,不断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发展其他业务,来弥补经纪业务利润的下滑,以提升综合实力,实现盈利②。

(二)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分析。

国内外证券市场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证券市场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证券市场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国内外证券市场在发展模式、监管机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国内外证券市场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发展模式的比较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而国外证券市场则具有较长的历史和成熟的发展模式。

以美国为例,其证券市场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由竞争和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了市场的配置资源和风险分散的作用。

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则受到政府主导和干预的影响较大,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国证券市场的运作方式和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监管机制的比较国内外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外证券市场一般采用自律监管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模式,由证券交易所、证券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等共同参与市场监管。

而我国证券市场则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负责监管,其监管职责较为集中。

这种差异在监管效能、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体现明显。

三、投资者保护的比较投资者保护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内外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差异点。

在国外,投资者保护机制相对完善,投资者权益得到较好的保护。

例如,美国证券市场设有独立的投资者保护基金,用于赔偿因证券交易引发的投资者损失。

而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保护机制相对薄弱,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稳定发展。

四、市场开放度的比较市场开放度是衡量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国内证券市场的开放度相对较低,外资进入市场的限制较多。

而国外证券市场的开放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参与交易。

例如,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两个证券市场,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者和企业。

这种差异导致了国内外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市场规模和国际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距。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资产证券化模式探究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资产证券化模式探究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资产证券化模式探究近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备受关注,尤其是在房地产抵押贷款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包括其定义、历史背景、运作流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定义资产证券化是将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打包成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的一种金融手段。

在房地产领域,资产证券化是指将房地产抵押贷款打包成证券,称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简称“MBS”)。

这种证券是由许多不同的抵押贷款组成,每个抵押贷款都被称为“支持证券”的一部分。

投资者购买支持证券,就相当于购买了一小部分的许多不同抵押贷款的权益。

二、历史背景资产证券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特点之一。

在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始于1980年代初期。

当时,房地产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抵押贷款违约和银行倒闭,资本市场中对投资高风险房地产项目的需求下降,各种金融机构开始寻求一种新的金融产品。

1983年,美国房屋贷款银行(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简称“Freddie Mac”)和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简称“Fannie Mae”)开始将抵押贷款打包成MBS出售。

1986年,支持证券交易协会(Ginnie Mae)也推出了自己的MBS产品。

这些MBS产品的相对较低的风险和相对较高的收益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青睐,使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融资手段。

三、运作流程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申请开立抵押贷款:房地产投资者向金融机构申请购买抵押贷款。

金融机构根据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审核贷款申请。

证券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

证券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

证券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文/高伟证券风险存在很强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使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失灵,需要引入政府的力量,加强证券监管,使证券风险的社会成本内部化。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在控制证券风险实践中,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为集中型监管模式、自律型监管模式和中间型监管模式。

对国内外证券市场证券监管模式作出认真的比较分析,理清我国与国外成熟证券市场之间的差异(或差距),对我国证券市场今后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

一、集中监管型集中监管型是指政府通过设立专门的全国性证券监管机构,制定和实施专门的证券市场管理法规来实现对全国证券市场的统一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积极参与证券市场的管理,并在证券市场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商协会等自律组织只起辅助作用。

美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美国监管体制是根据《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而确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SEC)是一个独立的、非党派的、具有准司法权的权威性证券主管机构。

由总统任命SEC主席,SEC主席对国会负责。

SEC可以由国会授权制定法律,可以对违规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可采取摘牌等措施,并作为联邦法庭的顾问对公司重组程序提供意见。

巴西、墨西哥、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采取了这种监管模式。

集中型监管体制的主要优点包括:①具有专门的证券市场管理法规、统一了监管口径,使市场行为有法可依,且监管力度高,权威性高;②能公平、公正、严格地发挥其监管作用,并能协调全国各证券市场,可突破跨地域的监管界限,防止市场无序竞争和出现混乱局面;③监管者地位超脱,能更公平、公正、客观、有效地发挥其监管职能,在实践中更注重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集中型监管体制的缺点主要有:①证券法规的制定者和监管者超脱于市场,离市场相对较远,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从而监管的成本相对高昂,且可能脱离于实际,缺乏效率;②对市场上发生的突发事件反应相对较慢,可能会处理不及时;③在集中型监管体制下,自律组织与政府主管机构的配合往往难以协调,政府监管人员对证券市场的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和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可能导致政府集中监管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证券市场运行模式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实障碍
一种观点认为,从国际化的要求来说,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主要有:(1)A、B股市场分割。

这是我国外汇制度在证券市场的客观反映,货币非自由兑换,尤其是资本项目兑换还有待时日,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最大障碍之一;(2)规范程度不够。

我国目前的有关证券法规尚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3)我国现阶段企业制度没有与国际接轨,上市企业规模偏小,阻碍了国外大机构资金的进入;(4)市场有效性不足。

由于宏观调控机制、中介传导机制以及市场反应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因而我国证券市场的调控以直接为主,间接为辅,而在信息管理上又缺乏规范性,使得市场有效性不足,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有待发挥。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实障碍主要有:
(l)证券市场不够成熟。

主要表现在市场的不规范,不符合国际惯例,这是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

(2)金融管制较严。

其中对证券业的管制主要有对证券机构建立的限制,对证券上市规模的限制,对外国投资者投资证券活动的限制,对在华外国金融机构业务的限制等。

外汇管制则主要是指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这种资金不自由、货币不自由的壁垒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外国投资者对华的投资。

(3)市场环境的开通。

证券市场一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市场环境的开通,即应有相应的投资制度、经营制度、会计制度、法律制度、审计制度等配套。

在我国这些方面尚未统一,且与国际惯例存在差距,使得外国投资者对我国的证券业心存疑虑,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

(4)金融机构,如中行、交行、中信等都设立了跨国分支机构,但与国际化的要求相比,只是处于起步时期,数量上的明显不足,业务范围狭窄,市场参与程度低。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障碍除了证券市场不规范、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金融管制较严外,还有:(1)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与国际标准有许多不同,资产评估方面也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权威性,不能公正、有效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按国际惯例要求提供信息资料,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和意愿,成为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大障碍。

(2)我国金融机构及
其业务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

主要表现在我国金融机构除中国银行已在国外设立了一些分支机构,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外,其他金融机构在这方面还没有较大发展;同时,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也只是刚刚起步,表现在数量还比较少,参与的业务领域较狭窄,业务量较小。

(3)国际化的金融证券人才缺乏。

二、证券市场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市场经厉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具备一些不可缺少的条件:
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企业现代化。

这是改善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也是投资者决策的关键,还是股市扩容的必要条了牡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

1994年我国成功地完成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这一改革为建立我国统一的外汇市场创造了条件,迈出了使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关键的一步。

这也是实现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先决条件。

3.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同’国际惯例接轨。

《公司法》、《证券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法》等法规的出台,为我国证券
业走向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4.扩大市场容量,特别是扩大B股的投资者。

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如何开放国内证券市场,外国投资者早已提出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要求,这就涉及到A股和B股市场合并的问题。

5.吸收和运用市场的创新融资工具,这是金融市场向纵深成熟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

研究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不但有助于扩大资产负债规模,而且能极大地增加收入来源,避开风险,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

6.政府对外金融政策的配合,包括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和外汇管制逐步宽松化。

在当前国际化的进程中,一是要理顺各级政府与证券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二是要打好国内基础,在宏观管理、调控、监督等方面有序安排和计划,加快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使企业兼并和收购等产权交易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业务,这也是我国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依托之一。

7.大力培养和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要尽快培养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才队伍。

三、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骤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必须制定一个开放股市的日程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延伸阶段。

以国内业务为基础,向企业提供各项服务,把现有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资产存量置换出来,实行价值管理,将其中一部分拿到国际上出售;改善软环境,实现相对宽松的外汇管理,增强国外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方便国外投资者资本的进出,减少非市场风险;帮助海外投资者了解中国。

2.在海外设立办事处的基础上,设立分公司,提供直接服务,减少环节,降低成本,同时利用国际资金,到海外上市股票。

3.全面开放。

业务实行跨国经营,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竟争。

让外国投资者直接进入A股市场,A、B股贯通,并允许一批外国企业在我国上市。

帮助国外企业筹资和提供其它服务,建立全球性信息网络。

另一种观点也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大致可以分三步走:1.初期开放阶段。

在这一时期,由于股市本身的发展状况以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应考虑逐步地,有限制地允许外资及国外金融机构入市、可以优先考虑中外合作(资)的证券公司及投资基金入市,并对外资额占股票总市值的比率,全部外国投资者持有某一公司股票比例以及某一外国投资者持有某一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等作出限制。

这一阶段估计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

2.扩大开放阶段。

在此阶段,要基本实现A股市场和B股市场的合并,解决A股、B股差价过大,市场机制不顺,两类股东利益取向不一致的矛盾,从而形成国内统一的证
券市场;实现较大程度的开放,放宽对外资和国外金融机构入市及其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限制;逐步允许国外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交易,较大程度地参与我国证券市场。

这个阶段,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

3.基本开放阶段。

在此阶段,人民币基本上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证券市场已较为发达,具备了较完善的市场法制法规体系和先进的监管手段。

可以允许国仆资金和金融机构较少限制地直接进入我国证券市场,较自由地涉足各项业务领域;我国的金融机构也已达到了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国际市场,从而基本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