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合集下载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与意义;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式与方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与意义;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式与方法。

教学难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践案例分析;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策略与效果。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际案例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资源分布不均衡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然后提出问题:“当资源在其中一地区过剩,而在另一地区短缺时,我们应该如何调配资源呢?”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

二、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和意义。

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式与方法。

例如,可以选择中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对煤炭资源调配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煤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地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讨论与展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进行研究与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小组通过PPT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配方案和理由。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策略与效果。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发展前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通过查阅资料或阅读相关报道,选择一个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的话题进行写作或展开思考。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企业、机构或地区,深入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五章区际联络与区域协调开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施行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开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理解施行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开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才能。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开展程度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天然气开发建立主干管道建立东部用户管网建立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2021年7月正式开工建立,2021年实现全线贯穿〕1.根底:天然气资源2.目的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宁夏、、、、、,最终到达,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立进展,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施行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消费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开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兴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根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程度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必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和必要性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问题讨论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定义、意义和主要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引导学生理解调配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经济、环境等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5. 比较分析:比较不同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复杂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深入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

8. 板书设计:资源跨区域调配1. 定义: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在不同地区之间通过技术手段、交通方式等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2. 意义:解决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3. 主要方式:水资源的调配、能源资源的调配、矿产资源的调配等。

4. 面临的挑战: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

六、教学延伸1.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工作者的角度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施情况和挑战。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其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理解程度。

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2023

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2023

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2023高中地理资源跨地区调配教案设计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条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

【教材分析】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必修3则是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必修3”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公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以及中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鐡民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通过对中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总计分析图表方案信息,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中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自行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见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图文结合、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授归纳、启发诱导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引出南方煤炭资源不足,从北方调来)如果让大家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视频内容,你会用哪些关键词?(请一位同学)南方雪灾,煤炭告急,北煤南运。

过渡:为什么南方发生雪灾,要从北方调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展示PPT,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板书)为什么要把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也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板书)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我们先来看两张地图,完成学案问题一:中国煤碳资源分布图、中国石油资源分布图、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图,完成(1)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完成(2)。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1《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5.1《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共2课时)
5.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设计一份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工程简介、调配意义、环保措施等。要求图文并茂,创意新颖,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资源等,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全局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2)新课学习: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原因及影响,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分析自己家乡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并撰写一篇短文,内容包括:资源类型、调配原因、调配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要求不少于500字,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2.请同学们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a.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资源跨区域调配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学习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请学生分析自己家乡的一项资源跨区域中需包括资源类型、调配原因、调配途径、影响及优化建议等内容。
b.报告要结构清晰,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c.报告要注重实地考察和调研,鼓励学生运用GIS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报告的实证性。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关注。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需要资源跨区域调配?它对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有何重要意义?
3.创设情境: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让学生思考这个项目是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进而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
4.2资源跨区域调配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必要性和意义,掌握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案例及特点。
2.学会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包括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
3.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如交通运输、管道输送、信息化管理等。
此外,学生在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地域观念、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对一些问题产生主观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涵、原因及影响,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7.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保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8.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概述1.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方法和技巧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方法;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技巧;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

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践1.实际问题分析;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解决方案设计;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践案例分享。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方法和技巧;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概述1.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资源的定义:指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财富。

–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指将资源从一个地区调配到另一个地区,以满足该地区的需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经济因素:如市场需求、价格、交通运输等;–政策因素:如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

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方法和技巧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方法–资源的运输:通过交通运输工具将资源从一个地区运输到另一个地区;–资源的转移:通过技术手段将资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资源的交换:通过市场交易等方式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技巧–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转移技术;–熟悉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

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地区水资源短缺,通过引水工程将其他地区的水资源调配到该地区;–案例二:某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通过铁路运输将煤炭资源调配到其他地区。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西气东输线路示意”,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起始地点和沿线经过的地形区。

2、比较天然气与煤炭的优劣,联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的差异,认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性。

3、通过读分布图,说出资源的分布特征,归纳资源分布的总体格局。

4、能够分析资源分布特征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所起的作用。

5、通过人口与城市的分布图,能够理解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天然气是一种无悔的燃料”的质疑,能够对问题进行“分解推理”,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2、通过西气东输的学习基础上,能够自主归纳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提高归纳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西气东输的学习,认识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相关,关注中国能源现状,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导入:1分钟关于“西气东输”的短片。

视频导入,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给学生1分钟缓冲的时间,调整状态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同时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过渡】西气东输,从西向东调配天然气资源,这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以西气东输为例,探讨“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大家不要觉得西气东输很遥远,你们家中烧水做饭用的能源是什么?有没有使用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预计2015年建成,工程主干线经过厦门。

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经过哪些地方呢?学习探究一:认识西气东输工程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终点,及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沿线经过的地形区。

【活动1】观察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说出起点、终点,以及沿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沿线经过的地形区。

问题:从经过的地形区,可以看出沿线地形_________(特点),施工难度________(大小)。

【活动2】给出一组数据(中宁、上海、广州的天然气气价,分别为1.45元/m3、2.5元/m3、3.45元/m3),思考导致上海和广州天然气气价差距大的原因,从而区分一线、二线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3~4课时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一线工程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二线工程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


天然气开发建设
干管道建设
部用户管网建设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3.主干管道:
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二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全长4900多千米,规划2012年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资源贫乏,一次能源主要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1.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
2.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3.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⑵开发利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
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探、开发的原因。

1.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探、开发。

3.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
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
3/4、同等热值煤气的2/3。

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

⑷对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

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

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

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通过该材料的阅读,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并输送电力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将形成三大通道。

⑴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⑵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千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⑶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
2.目标市场
3.主干管道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⑷对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