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3

因素影响海景旅游资源。
。 。
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
(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A 级) 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于东南部,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两地连线之东南较多。 3.旅游景点好旅游区呈明显的 4.交通便捷地区,旅游资源较多。 活动 3:教材 P23 活动第 2 题 (B 级) 或 分布。
A.火山地貌
B.山地布有重要影响。回答 5~6 题。 5.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历史上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的是 A.万里长城 雕 6.历史上,下列审美活动提升了庐山旅游价值的是 A.许多高校地质、地理专业将庐山作为野外实习基地 B.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的赞美 C.庐山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D.杜甫、刘禹锡的登临,范仲淹名篇的赞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一句名言。人们将其自然景观归纳为“四 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回答 7~9 题。 7.“簪山”地貌指的是 A.石钟乳 B.石笋 C.石柱 D.峰林 B.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 C.吉林雾凇 D.黑龙江的冰
10、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下列旅游资源中与众不同的是( ) A.清真寺 C.黄山云海 B.埃及金字塔 D.傣族泼水节
8.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中,与材料所述地貌相似的有 ①长江三峡 A.①② ②台湾日月潭 B.②③ C.③④ ③云南路南石林 D.①④ ④湖北利川县腾龙洞
9.下列因素与桂林山水成因无关的是 A.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C.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B.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D.植物生命活动旺盛,生长快
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突出。 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沛,气候 条件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 具“秀”的特色; 北部虽然植被景观及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 但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 景观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巍峨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等给人以“雄” 的感受。
高中地理1.3旅游资源形成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1

1.3旅游资源形成与分布学案
预习问题
1、按照成因,旅游资源分为那几类?
2、读教材找出,自然旅游资源有那些?人类活动开发出的旅游资源有那些?
3、红色旅游资源指的什么?
4、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自然因素有那些?人为要素有那些?
5、读图归纳中国的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9页阅读材料,按照中国
近代史进程设计一个红色旅游线路?简要介绍景点的主要精神意义?
6、分析五大连池的形成?花岗岩球状分化景观的形成?
山东灵岩寺布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知识反馈
1、新疆地区的坎儿井是一项有20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看图说明它是怎样形成的?在精神方面它有那些可观赏性?
2、晋中的民俗有那些,它是如何吸引外地游客的?
合作探究
1.暑假,李钢同学想通过旅游,煅练自己体魄,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请同学们用本节课所学的资料,给李钢同学设计一条适合他的线路,并简要说明理由。
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3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的形成——————情景导入先思考———————爱国志士吴迈曾写过一首有关桂林山水的诗词: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思考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桂林山水景观的成因。
提示:上述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在流水的化学溶蚀和冲刷作用下形成的。
——————基础知识要记牢———————1.自然地理条件(1)对旅游资源的作用:自然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常见的自然地貌景观:①火山地貌景观:冰岛的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等。
②花岗岩地貌景观:西岳华山、九华山等。
③砂岩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武陵源风景区等。
④山水组合景观:九寨沟、黄山等。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1)作用:①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对认知自然环境资源,提升其文化内涵有重要影响。
②对文化遗产的作用: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形成的旅游资源。
(2)体现:①宏观方面:往往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②微观方面:人们在修建园林、寺院、宝塔、陵墓时,十分注重选择山清水秀之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1.火山地貌景观2.花岗岩地貌景观(1)花岗岩地貌景观在我国旅游资源中的地位:(2)花岗岩山地地貌的形成:(1)砂岩地貌景观的地位体现:(2)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在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两个特性:一是物质景象的组合性;二是审美属性。
同时也正是由于多种物质景象巧妙地组合,产生了审美价值。
如下图所示:4.山水组合景观山水组合景观往往能够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下图所示: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1.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2.人类对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的影响——————应用体验不可少———————读下列景观图,完成1~3题。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湘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掌握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了解我国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二、学习重点1.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2.我国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三、学习难点1.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分类及其特点。
四、课程内容4.1 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4.1.1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供游客观光、避暑、休闲、度假、观赏、研究等用途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其他资源要素的总和。
4.1.2 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可根据其属性和特点分为以下几类:1.自然景观资源:如峡谷、瀑布、湖泊、山峰等。
2.人文景观资源:如古建筑、历史文化遗址、人文风情等。
3.社会经济设施资源:如酒店、机场、公路、铁路、港口、会展中心、购物中心等。
4.休闲娱乐设施资源:如主题公园、温泉、高尔夫球场等。
4.2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4.2.1 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资源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地质条件及地貌特征2.气候条件及气候特征3.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4.2.2 旅游资源的分布我国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区域:1.桂林山水风景区:以硕鼠山 - 银子岩为代表,以奇峰秀水,柳暗花明,韵味悠长的山水风光著称。
2.黄山风景区:以云海、怪石、松林、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于世。
3.泰山风景名胜区:以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代表。
4.红旗渠水利工程:是以水利工程为主题的旅游景区,境内有大量的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和壮观的水利工程群。
5.雁荡山风景区:以宏伟的山体峰林、优美的水系、奇特的动植物为特色,有着远古传说和千年民俗文化的底蕴。
五、答疑解惑1.你知道其他国家的旅游资源吗?2.你认为经济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有哪些?六、课后作业1.阅读《中国旅游地理》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各个旅游景点的习俗风情。
2.收集一些国外的旅游景点介绍,分析其旅游资源特点。
2019-2020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同步课件:第1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3节

考点逐一突破
旅游资源的形成 1.自然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位 置、地形、气候、植被等),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很多是山 地风光,还有湖泊、岛屿、海滨等,有赖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 条件。 下面以构成山体的主要岩石为依据介绍我国的一些名山旅 游资源。
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②泰山、庐山、黄山、喜马拉雅山等都是
高大断块山 ③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都是典型的喀斯
特地貌 ④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喀斯特 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泰山、庐山属于断块山,喜马拉雅山属 于褶皱山。
(2)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此景观的物理风化称为_球 __状 ___风 化,该风化地貌典型的山地有西岳华山、黄山和九华山,该地貌 景观形成和__岩__浆__侵__入__活动和__断__裂__升__降__运动有关。
(3)砂岩地貌景观:湖南省张家界的__武__陵__源__风景名胜区有 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福建武夷山的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 了_丹__霞___地貌。
二、旅游资源分布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 拉多大峡谷是依托_气__候__条__件___形成的旅游资源;阿尔卑斯山的冰 雪公园、吉林雾凇、哈尔滨的冰雕等主要是依托__气__候__条__件__而形 成的旅游资源,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__地__带__性__,如“白色旅游” 主要分布的温度带是__寒__温__带和__中__温__带;海景旅游资源的分布 都明显地受到海陆_地__形___和_气__候___因素的影响。
二、课本第 23 页活动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3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湘教版1.理解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2.掌握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3.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性。
(难点)4.会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
(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旅游资源的形成阅读教材P12-P19活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1)影响: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体现(1)影响: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显然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
(2)体现①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景区宏观层面: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如江河之滨、山前平原、植被繁茂之地等。
微观层面:人们在修建园林、寺庙、宝塔等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②文化遗产: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人类遗产中的11座古城(其中有2座在我国)。
③红色旅游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
(1)火山地貌景观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 )(2)砂岩地貌在中高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 )(3)人类活动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只有在单纯的人文因素塑造的景区中可以体现。
( )【提示】(1)×火山地貌景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2)×砂岩地貌在中低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3)×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
教材整理2 旅游资源分布阅读教材P19-P23,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①地质基础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其分布与构造格局有密切关系。
如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裂上;由断层湖形成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高原断层带上,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滇池、洱海等。
湘教版选修三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共38张PPT)

二、旅游资源分布
(一)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2.人文地理因素
(1)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都、古城)
(2)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的地理“痕迹” (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等) (3)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 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二、旅游资源分布
(一)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2.人文地理因素 3.社会认知因素
练习
a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 景观,读图回答1~2题。
2. 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D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 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
人类 活动
自然环境资源 被认知、提升
其文化内涵
旅游景点、景区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1. 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
2.对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 的影响
人类 活动
宏观 层面
微观 层面
选择城镇 区位
修建人文 景观
旅游 景观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1. 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 2.对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 的影响
3.“红色旅游”资源
——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休眠火山
五大连池
——火山堰塞湖
首批11个“国家地 质公园”之一,首 批入选“世界地质 公园”的8个之一
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安徽黄山 河南云台山 云南路南石林 湖南张家界
江西庐山 河南嵩山 广东丹霞山 黑龙江五大连池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2.花岗岩地貌景观
高中地理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 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名师课件 湘教版选修3

人类活动 对景观的影响
结果
从宏观 层面看
构筑城市 和村镇的 过程
从微观 层面看
修建园 林、寺 庙、宝 塔、陵墓
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 地方,如山前平原、江河之 滨、植被繁茂之地,以便营 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注重选择山清水秀之处,强 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 协调统一
创造了大量流 芳千古的经典 之作,成为旅游 资源
花岗岩山 地形成
花岗岩抗化学风化能力强,而自身 花岗岩地 垂直节理发育,在“球状风化”的物 貌 理风化下,形成花岗岩地貌景观 景观形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3)砂岩地貌景观。 ①砂岩地貌景观的地位体现。
问题引导 名师精讲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问题引导 名师精讲
②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在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两个 特性:一是物质景象组合性;二是美学属性。同时也正是由于多种 物质景象巧妙地组合,产生了美学价值。如下图所示。
九寨沟、黄龙、长江三 峡、玉龙雪山和虎跳峡等
一二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影响:认知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提升其文化内涵,对一些旅游 景点、景区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2)体现。 ①宏观层面:人们往往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营造良好的 人居环境,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②微观层面:人们在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时,注重自然 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创造了旅游资源。 ③文化遗产: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而形成 的旅游资源。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问题引导 名师精讲
(4)社会认知因素怎样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 提示: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认知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和 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有很大影响。休闲度假村、农家乐等新 的旅游形式的出现就是近些年来随着旅游度假热的兴起,在城市外 围人口密度较小、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涌现出来的一系列新的旅 游形式。 (5)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提示:①分布广泛;②集中分布于东南部;③旅游点或旅游区呈 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④旅游资源的分布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旅游资源的形成
——————情景导入先思考———————
爱国志士吴迈曾写过一首有关桂林山水的诗词: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思考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桂林山水景观的成因。
提示:上述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在流水的化学溶蚀和冲刷作用下形成的。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自然地理条件
(1)对旅游资源的作用:自然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常见的自然地貌景观:
①火山地貌景观:冰岛的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等。
②花岗岩地貌景观:西岳华山、九华山等。
③砂岩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武陵源风景区等。
④山水组合景观:九寨沟、黄山等。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作用:
①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对认知自然环境资源,提升其文化内涵有重要影响。
②对文化遗产的作用: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形成的旅游资源。
(2)体现:
①宏观方面:往往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②微观方面:人们在修建园林、寺院、宝塔、陵墓时,十分注重选择山清水秀之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火山地貌景观
2.花岗岩地貌景观
(1)花岗岩地貌景观在我国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2)花岗岩山地地貌的形成:
(1)砂岩地貌景观的地位体现:
(2)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在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两个特性:一是物质景象的组合性;二是审美属性。
同时也正是由于多种物质景象巧妙地组合,产生了审美价值。
如下图所示:
4.山水组合景观
山水组合景观往往能够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下图所示:
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2.人类对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的影响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列景观图,完成1~3题。
1.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最小的旅游资源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由花岗岩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受气象条件影响形成的旅游资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D 2.A 3.C 第1题,图④是人文地理活动形成的旅游资源,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最小。
第2题,图①是花岗岩经长期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
第3题,图③是黄山云海,云海是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景观。
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
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
如图
示意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
解析:本题以神农架夏宜避暑,冬可滑雪为材料,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神农架夏季凉爽是因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同时亚热带地区植被繁茂;山地地形,冬季降雪量大,适宜滑雪。
答案: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
旅游资源分布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1月6日,以“中国梦·龙江情”为主题的第5届全国专业
冰雕比赛在哈尔滨市兆麟公园开铲。
来自全国各地的22组选手40多名
知名冰雕艺术家和业余冰雕爱好者参赛,展开为期三天的竞技比拼。
思考探究:黑龙江省冰雕在时空分布上有何特点?
提示:①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中温带。
②在
时间上往往具有季节性,主要分布于冬季。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地质基础、自然地理条件。
(2)人文地理因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重大行为的地理“痕迹”;人类的审美活动。
(3)社会认知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2)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3)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拓展提升]
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原因
(1)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区差别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地区之间。
所谓东西部地区,大体是以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脉—青藏高原东缘—中缅边界线西端为界。
以东地区众多秀美的自然事物和现象往往构成层次丰富、色彩浓淡相互协调、相互烘托的统一体,形成自然旅游资源协调美的综合形态;而以西地区,由于受地形地势和深居亚欧大陆中部的地理位置的影响,自然旅游资源总体特征多以矛盾型的综合形态而存在。
(2)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仅具有显著的东西差异,而且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
在西部地区,大体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南部属青藏高原区,自然景观呈高寒性特点,自然旅游资源也多具高寒特色;北部属于蒙新地区,自然景观呈干旱特征。
在东部地区,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
南秀北雄风景特点的形成,有其客观的自然基础。
首先,南北方地貌的差别是构成南北方风景特征的基本骨架;其次,生物和水体的差异,是构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风景特征的直接因素之一;第三,气候条件的差别是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特征的又一重要原因。
——————应用体验不可少———————
1.读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我国风景名胜区主要有哪些分布特点?
(2)说出我国西部风景名胜区较少的原因。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黑河—腾冲一线两侧地理环境的差异,进而影响人类活动,西部一些景点也就难以被世人认知和开发成为旅游资源。
答案:(1)①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线的东南部;②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和带状分布。
(2)我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人类活动难以影响;地理位置偏僻,人们的认知活动较低,一些景点难以发现。
2.读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旅游资源分类,图中A为________景观,B为________景观。
(2)按旅游资源价值,A以____________价值为主,B以________价值为主。
(3)影响杭州西湖景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4)图中显示出的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有哪些?
解析:影响西湖景区的形成因素既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也包括人文地理因素以及人类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
答案:(1)文化自然
(2)历史文化美学
(3)山水景观秀丽,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杭运河的终点,交通方便;人类对自然、文化景观的审美活动,例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丽传说渲染,如白蛇与许仙的凄美故事。
(4)集中分布于东南部;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教材问题提示]
P23活动提示 1.略。
2.我国的传统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因此影响传统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主要是人文地理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其中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旅游资源是由新的旅游方式和新的旅游需求产生的,多以奇、险为特色,因此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是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认知因素。
3.对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的建议,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②美学属性:满足旅游者的各方面审美的需求;③合理使用,保证旅游资源的非消耗性;④扬长避短,避免景区的雷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