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合集下载

细叙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与机理

细叙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与机理

细叙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与机理
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失效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开路、短路、烧毁、爆炸、漏电、功能失效、电参数漂移、非稳定失效等。

对于硬件工程师来讲电子元器件失效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比如某个半导体器件外表完好但实际上已经半失效或者全失效会在硬件电路调试上花费大把的时间,有时甚至炸机。

硬件工程师调试爆炸现场
所以掌握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实效机理与特性是硬件工程师比不可少的知识。

下面分类细叙一下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与机理。

电阻器失效模式与机理失效模式:各种失效的现象及其表现的形式。

失效机理:是导致失效的物理、化学、热力学或其他过程。

1、电阻器的主要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为1) 开路:主要失效机理为电阻膜烧毁或大面积脱落,基体断裂,引线帽与电阻体脱落。

2) 阻值漂移超规范:电阻膜有缺陷或退化,基体有可动钠离子,保护涂层不良。

3) 引线断裂:电阻体焊接工艺缺陷,焊点污染,引线机械应力损伤。

4) 短路:银的迁移,电晕放电。

2、失效模式占失效总比例表
(1)、线绕电阻
失效模式占失效总比例开路90%阻值漂移2%引线断裂7%其它1%
(2)、非线绕电阻
失效模式占失效总比例开路49%阻值漂移22%引线断裂17%其它7%
3、失效机理分析
电阻器失效机理是多方面的,工作条件或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种理化过程是引起电阻器老化的原因。

(1)、导电材料的结构变化
薄膜电阻器的导电膜层一般用汽相淀积方法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定型结构。

按热力。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和失效模式分析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和失效模式分析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和失效模式分析摘要:电子元器件在运行过程中,经常由于失效与故障的发生影响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

元器件不仅是电子设备最为基础的组成结构,而且也是提高系统性能的主要载体。

一般来说,电子设备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电子元件的问题引起的。

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可以正常工作,我们必须对常见设备中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与常见故障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缺陷;故障1.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一般来说,设计方案存在破绽,制作工艺不完善,使用方法不当,以及环境方面存在问题都会导致电子元器件出现故障。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探索电子元器件发生故障的缘由。

(一)电阻器的失效原理电阻作为电子设备的加热元件,是电子设备中使用时间最长的设备。

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因电阻器故障造成电子设备发生故障的缘由占总数的15%。

电阻器的失效机理,对电子设备的结构和工艺特性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当电阻出现问题后,人们通常不会将其修复,而是会思考:我们为什么不用一条新的电阻线代替呢?当电阻丝烧毁时,在某些情况下,烧毁的区域可以重新焊接,然后使用。

电阻劣化大多是由于其散热性差、湿度过大或制造存在漏洞等缘由引起的,而烧坏则是由于电路异常引起的,如短路、过载等缘由。

常见的电阻烧坏情形有两种:一种是电流过载和电阻高温引发的电阻烧坏,此时很轻易便可以发觉电阻表面出现损伤。

另一种则是瞬时高压加到电阻上引起的电阻开路或电阻值增大,一般情况下,此时电阻的表面变化不明显,这种故障电阻在高压电路中经常出现[1]。

电阻失效通常是因为致命故障和漂移参数故障。

结合电子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由前者原因引发电阻器故障的占比可高达90%,包含了短路,机械损伤,接触损坏等等情形,而一般只有10%的电阻故障是由漂移参数故障引起的。

另外接触不良非常容易引起故障,而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形主要是因为:(1)接触压力太大导致弹簧片松弛,接触点偏离轨道。

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

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

摘要:电子元器件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装置中,是社会进步发展必不可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各类电子元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效现象。

因此分析元器件失效原因和老化机理,并提出可行的老化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老化机理,失效原因Abstract:Electronic components are widely used i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essential for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However, the use of various electronic components will inevitably occur during the failure phenomenon. Therefore, the aging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mechanisms of component failure,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method of ag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Keyword:Aging mechanisms,failure causes1引言电子元器件在各种电子产品中有广泛的应用。

电子产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这与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密切相关。

电子元器件在使用的过程有可能出现故障,即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从而使电子产品失效。

电子产品的应用十分的广泛,是生产生活所不能缺少的重要部分。

因此研究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原因和老化机理,并提出可行的老化方法就具有重要意义。

老化是一种方法,即给电子元器件施加环境应力试验。

若了解电子元器件的老化机理就能提出可靠的老化,就可以剔除产生出有缺陷将会早期失效的元器件,因而保证了出产产品的使用寿命。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技术及经典案例 (1)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技术及经典案例 (1)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技术及经典案例培训课程背景:电子产品在不断与失效作斗争中不断提高可靠性,失效分析是与产品失效作斗争的最有效的工具。

失效分析是故障归零的关键技术:产品故障归零技术上要求“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显然,失效分析实现“机理清楚”,只有在失效机理的指引下才能确定正确的“故障再现”的应力,只有在机理的指引下,才能确定引起故障的原因,对故障实施改进、控制才能做到“措施有效”。

课程概要及收益:“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技术与经典案例”分为两讲,第一讲和第二讲是“电子元器件失效分析技术”,这一讲中首先简单讲述电子产品(包括各种元器件、集成电路、组件等)失效分析的主要术语,失效分析的程序和方法。

重点通过具体的分析案例,剖析失效分析的程序和方法各个节点的分析要点和分析技巧。

通过学习让学员掌握怎样开展失效分析工作,采用什么分析仪器设备提取失效样品的失效证据,怎样研判失效证据与样品失效的关系,从而诊断失效样品的失效机理;掌握分析设备的应用技巧和失效分析中的关键问题。

第三讲是“失效分析经典案例”,通过典型的失效分析案例的剖析,加深失效分析程序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典型的失效分析案例讲述各种元器件、各种失效机理的分析、诊断方法,并在失效分析的案例中培训学员怎样考虑问题、怎样采用合适的分析手段(分析仪器、设备)提取证据,怎样识别各种失效机理的表现特征,怎样对获得的各方面的信息、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对失效产品进行准确诊断的目的。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课程对象:电子元器件、电路板或整机企业的设计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可靠性工程师、失效分析工程师;第一讲失效分析概论1.基本概念2.失效分析的定义和作用3.失效模式4.失效机理5.一些标准对失效分析的要求6.标准和资料第二讲失效分析技术和设备1. 失效分析基本程序a.基本方法与程序b.失效信息调查与方案设计c.非破坏性分析的基本路径d.半破坏性分析的基本路径e.破坏性分析的基本路径f.报告编制2. 非破坏性分析的基本路径a.外观检查b.电参数测试分析与模拟应力试验c.检漏与PINDd.X光与扫描声学分析3. 半破坏性分析的基本路径a.开封技术与可动微粒收集b.内部气氛检测(与前项有冲突)c.不加电的内部检查(光学.SEM与EDS.微区成分)d.加电的内部检查(微探针.红外热像.EMMI光发射.电压衬度像.束感生电流像.电子束探针).4. 破坏性分析的基本路径a.去除钝化层技术(湿法.干法)b.剖切面技术及分析(切片)5. 分析技术与分析设备清单第三讲失效分析典型案例1. 系统设计缺陷引起的失效2. CMOS IC 闩锁效应失效3. 静电损伤失效4. 过电损伤失效5. 热应力失效6. 机械应力损伤失效7. 电腐蚀失效8. 污染失效9. 热结构缺陷引起过热失效10.其他缺陷引起的失效11.寿命失效师资介绍:李老师我国电子产品失效分析领域权威专家.24年来一直从事电子产品可靠性技术研究工作,曾经主持参加众多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研究课题,多次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项,先后参与《失效分析经典案例100例》和《电子元器件失效技术》的编写。

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与分析

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与分析

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与分析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失效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开路、短路、烧毁、爆炸、漏电、功能失效、电参数漂移、非稳定失效等。

对于硬件工程师来讲电子元器件失效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比如某个半导体器件外表完好但实际上已经半失效或者全失效会在硬件电路调试上花费大把的时间,有时甚至炸机。

硬件工程师调试爆炸现场所以掌握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实效机理与特性是硬件工程师比不可少的知识。

下面分类细叙一下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与机理。

电阻器失效失效模式:各种失效的现象及其表现的形式。

失效机理:是导致失效的物理、化学、热力学或其他过程。

电阻器的失效模式与机理▶开路:主要失效机理为电阻膜烧毁或大面积脱落,基体断裂,引线帽与电阻体脱落。

▶阻值漂移超规范:电阻膜有缺陷或退化,基体有可动钠离子,保护涂层不良。

▶引线断裂:电阻体焊接工艺缺陷,焊点污染,引线机械应力损伤。

▶短路:银的迁移,电晕放电。

失效模式占失效总比例表▶线绕电阻:▶非线绕电阻:失效模式机理分析电阻器失效机理是多方面的,工作条件或环境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种理化过程是引起电阻器老化的原因。

▶导电材料的结构变化:薄膜电阻器的导电膜层一般用汽相淀积方法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定型结构。

按热力学观点,无定型结构均有结晶化趋势。

在工作条件或环境条件下,导电膜层中的无定型结构均以一定的速度趋向结晶化,也即导电材料内部结构趋于致密化,能常会引起电阻值的下降。

结晶化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电阻线或电阻膜在制备过程中都会承受机械应力,使其内部结构发生畸变,线径愈小或膜层愈薄,应力影响愈显著。

一般可采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内应力,残余内应力则可能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逐步消除,电阻器的阻值则可能因此发生变化。

结晶化过程和内应力清除过程均随时间推移而减缓,但不可能在电阻器使用期间终止。

可以认为在电阻器工作期内这两个过程以近似恒定的速度进行。

与它们有关的阻值变化约占原阻值的千分之几。

电负荷高温老化:任何情况,电负荷均会加速电阻器老化进程,并且电负荷对加速电阻器老化的作用比升高温度的加速老化后果更显著,原因是电阻体与引线帽接触部分的温升超过了电阻体的平均温升。

电子产品失效分析技术

电子产品失效分析技术
10 5
10 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4 000
3 500
3 000
Condensed smear from compressed air
2 500
2 000
W av e num be rs (c m-1 )
1 500
1 000
失效分析技术与设备
内部无损分析技术
X-Ray透视观察 SAM—扫描声学显微镜 PIND—内部粒子噪声分析 气密性分析
结构
X射线源 屏蔽箱 样品台 X射线接收成像
系统
失效分析技术与设备
SAM
结构
换能器及支架 脉冲收发器 示波器 样品台水槽 计算机控制系统 显示器
失效分析技术与设备
成分分析技术 EDS—X射线能量色散谱 AES—俄歇电子能谱 SIMS—二次离子质谱 XPS—X光电子能谱 FTIR—红外光谱 GCMS—气质联用 IC—离子色谱 内腔体气氛检测分析
失效案例分析
继电器主要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失效模式
接触失效
线圈失效
绝缘失效
表现形式 失效机理
接触电阻增大或时断时通、 线圈电阻超差、
触点粘结、触点断开故障、
线圈开路、
吸合/释放电压漂移.
线圈短路.
触点表面电化学腐蚀;触点表 面高温氧化;燃弧——破坏触 点表面,粘连,产生碳膜;触点 表面金属电迁移;内部多余物 残留;内部有机材料退化产生 多余物;触点动作撞击;谐振;
分立元件
集成电路
失效模式及分布
电阻器
电容器
失效模式及分布
继电器
按插元件
失效机理
1. 过应力失效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周期与可靠性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周期与可靠性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周期与可靠性发表时间:2019-09-19T14:33:19.98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2期作者:彭秋海[导读] 电子元器件在所有的电子系统或者电子装置中尤为重要,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元件作为电子系统或者电子装置的主要组成元件,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对于系统或装置的性能起到了基础的保障作用,尤其当规模庞大的电子系统和装置在正常运行使得过程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效率能够为期提供最大的作用。

因此在这其中,电子元器件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电子系统和装置出现故障,甚至发生爆炸和燃烧,这对于安全生产影响极大,所以对于电子元器件的实效彭秋海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摘要:电子元器件在所有的电子系统或者电子装置中尤为重要,主要原因在于电子元件作为电子系统或者电子装置的主要组成元件,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对于系统或装置的性能起到了基础的保障作用,尤其当规模庞大的电子系统和装置在正常运行使得过程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效率能够为期提供最大的作用。

因此在这其中,电子元器件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电子系统和装置出现故障,甚至发生爆炸和燃烧,这对于安全生产影响极大,所以对于电子元器件的实效模式和周期以及可靠性的研究要结合实际的使用场景和使用现状进行,研究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周期,使得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证元器件的正常。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失效模式和周期;可靠性一、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电子系统或者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主要的元器件组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每一个元器件都有着固定的作用,因此在电子系统中出现某一个元器件失效,将会直接导致电子系统的故障,在这其中,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形式有多个方面,重要的就是要对元器件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其中的失效规律,和失效的主要原因,从而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更换和维修。

常用的元器件以及失效模式如下:(一)半导体之类的元器件半导体作为电子系统中重要的元件,其失效模式主要在于:电路的开路、短路、功能失效、质量劣质以及结构出现问题,这其中,电路的开路主要来自于电焊点的不牢靠,使得焊点脱落,导致电路发生开路,影响元器件的正常使用;而短路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元器件的焊接点过于靠近,在通电的过程中出现电流交叉,从而发生短路,短路的情况影响及其严重,可能会导致电子系统发生爆炸。

失效模式

失效模式

电子元器件主要失效模式和机理介绍本报编辑:韩双露时间: 2009-5-22 17:16:45 来源: 电子制造商情中国赛宝实验室分析中心陈媛摘要: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失效模式和机理也很多,本文归纳和总结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分析和验证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

针对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采取有效措施,是不断提高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水平的过程。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引言电子元器件的失效主要是在产品的制造、试验、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中发生的,与原材料、设计、制造、使用密切相关。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很多,相应的失效模式和机理也很多。

失效模式是指失效的外在直观失效表现形式和过程规律,通常指测试或观察到的失效现象、失效形式,如开路、短路、参数漂移、功能失效等。

失效机理是指失效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微观过程可以追溯到原子、分子尺度和结构的变化,但与此相对的是它迟早也要表现出的一系列宏观(外在的)性能、性质变化,如疲劳、腐蚀和过应力等。

从现场失效和试验失效中去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失效形态、失效表现现象及失效结果等)进行归纳和总结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分析和验证失效机理,并针对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采取有效措施,是不断提高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水平的过程。

1 集成电路失效模式和机理介绍集成电路的主要失效模式有功能失效、参数漂移、短路、开路等。

集成电路失效模式统计分布见图1。

图1 集成电路失效模式分布集成电路的主要失效机理有:1)过电应力(EOS):是指元器件承受的电流、电压应力或功率超过其允许的最大范围。

2)静电损伤(ESD):微电子器件在加工生产、组装、贮存以及运输过程中,可能与带静电的容器、测试设备及操作人员相接触,所带静电经过器件引脚放电到地,使器件受到损伤或失效3)闩锁效应(latch-up):集成电路由于过电应力触发内部寄生晶体管结构而呈现的一种低阻状态,这种低阻状态在触发条件去除或终止后仍会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朱炜容
1.1 光电子器件的分类
在光电子技术中,光电子元器件包括光源器件以及光探测器件。

其中光源器件主要有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

光探测器件主要是光电二极管。

作为电气元件,光纤和光缆也是光电子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元件。

1.2 激光器的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性能将会劣化,发射功率和效率下降,有时还会发生突然失效的灾变性损坏。

造成半导体激光器退化的原因除了其本身的因素外,还有使用温度、工作条件等环境因素。

一、暗线缺陷
暗线缺陷是激光器工作时形成的缺陷网络,这些缺陷最终会导致发射功率的下降。

暗线缺陷的形成除了材料、工艺过程中会引入外,其形成过程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它所引起的退化速率强烈地依赖于温度。

二、腔面损伤退化
腔面的损伤退化一般有灾变性退化和化学腐蚀损伤退化。

在高功率密度激光的作用下,由于局部过热、氧化、腐蚀、介质膜的针孔和杂质等因素使腔面遭受损伤,从而使局部电流密度增加,局部大量发热,在热电正反馈的作用下,最终腔面局部熔融,导致灾难性的损伤,器件完全失效。

腔面的化学腐蚀是由于光化学作用使腔面表面发生氧化,并形成局部缺陷,导致腔面局部发热,使激光器性能退化甚至失效。

三、电极退化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欧姆接触退化和热阻退化与其他电子器件的电极退化相似。

电极金属和半导体材料间存在互扩散,在烧结的部位,孔洞和晶须的生长现象是常见的退化模式。

另外,热应力导致的电极损伤也很常见。

由于电极远离器件的有源区,电极退化对器件特性的影响一般在老化或工作一定时间后再表现出来。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性能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升高将加速暗线缺陷的生长,腔面氧化等失效机理,严重影响激光器的寿命。

激光器的转换效率不高,自身的功耗很大,因此降低热阻是提高激光器寿命和可靠性的主要方法之一。

芯片电极烧结质量的好坏不但影响了热阻的大小,而且还关系到电极的电阻,因为激光器在正常工作时,其一般工作电流为几十甚至上百安培,即使是很小的电极电阻,也将产生很大的热功耗,减小电极电阻可以减小激光器本身的热功耗。

此外,烧结工艺控制不好会造成焊料沾污腔面、焊料导致pn结短路以及烧结应力导致芯片损伤等。

因此电极的烧结质量与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紧密相关。

1.3 光电二极管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光电二极管的失效模式主要有:结构损伤、光纤断裂、开路、短路、性能参数退化(暗电流上升、响应度降低、击穿电压降低等)和IV特性变化等。

引起这些失效的主要原因如下:
1、结构损伤
整个光电二极管结构由于外力导致构成器件的各有机组成部分产生大的机械变形、位移,严重影响到器件的使用性能或致使器件失去规定的功能。

这些外形结构的损伤失效容易通过目检并结合使用环境来判定。

1)机械应力如震动、冲击、碰撞、压力,可能会导致二极管的结构变形毁坏,外引线脱(断)落,光窗破裂,光纤塑套皱缩,纤芯断裂等失效。

2)热应力容易导致器件不同性质的材料之间因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而位移、形变,从而导致结构(绝缘子、光窗、封边等)漏气、光纤位移甚至脱落。

3)高湿环境中器件金属表面容易受到电化学腐蚀,导致光窗脱落、封边漏气、外引出端及其与管脚间的绝缘电阻降低。

2、光纤断裂
1)各方向的应力超过了光纤承受的限度。

2)与金属或陶瓷插针粘接的光纤纤芯因机械或热应力作用导致光纤在插针结合部位断裂或损伤。

3、开路
1)芯片粘接不良,从管座上脱落。

2)电极压焊点脱落。

3)内引线折断。

4)器件芯片延伸电极脱落与主电极断开。

5)极强的光照射导致光敏区烧毁或产生过大的光电流导致电极压焊点烧断。

4、短路
1)管壳内存在活动的金属或导电颗粒引起器件的偶然短路。

2)管壳在工艺制造阶段或使用过程中因密封失效引起的表面沾污或表面钝化层失效导致短路。

3)器件芯片的PN结由于各种原因(如ESD、晶体缺陷、过电等)击穿失去结特性引起短路。

5、性能参数退化
1)电学性能退化
①.漏电流增大。

外引线的绝缘特性变差,芯片表面沾污,钝化膜致密性差、
纯度不够等都会导致漏电流增大,从而导致暗电流的增大或漂移。

②.暗电流的增大或漂移。

除了上面所述的机理外,外延层的缺陷、结温过
高、热冲击等机理同样会导致暗电流的漂移。

外延层的缺陷过多容易产
生复合效应,使暗电流增大;结温过高导致pn结杂质的浓度分布改变,
从而使有源区的复合电流增大;热冲击容易导致芯片有源区质量损伤。


③.串联电阻增大。

焊料因热效应导致导电性能变差、压焊点接触面积变小、
合金电极因起层而粘附不好等都会导致串联电阻变大。

④.击穿电压下降。

击穿电压下降或漂移的机理有以下:PN结扩散边缘的针
孔,钝化膜的可动或固定电荷,热载流子注入,晶体中的缺陷密集,钝
化膜的缺陷等。

⑤.静电等瞬时高电场导致器件击穿。

⑥.高能粒子特别是α粒子辐射导致器件的暗电流和击穿特性劣化。

2)光学性能退化
①. 响应度降低:光敏面沾污,光窗裂纹、沾污,尾纤位移,纤芯损伤,光
纤连接头机械磨损,有源区二次晶体缺陷使复合中心增加导致光电转换
效率降低。

②. 响应范围波长低端红移:芯片窗口层材料质量劣变,在近表面端被吸收
短波光子不能产生光电流。

众多失效模式中,主要的是暗电流增大或漂移、二极管击穿、IV特性变化及响应度降低。

引起这些失效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存在于其生产制造过程到存储使用的全寿命周期中,如工艺方法和工艺控制问题、使用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过应力条件和辐射损伤等。

在器件的全寿命周期中,外加的各种应力,如机械应力、电应力、热应力、磁应力、辐射、ESD等都有可能诱发二极管的各种寄生效应,导致器件的功能区边界条件和内在状态的显著改变,从而使器件丧失有效和正常工作的能力。

1.4 光缆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按失效性质划分,光缆的失效可划分为严重失效和轻度失效(不完全失效)。

严重失效是指光性能特别是损耗(衰减系数)不能满足光传输的要求。

轻度失效是指光性能下降及其他性能指标不满足规定要求,但尚能满足系统光传输的要求。

光缆的失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光纤断裂
2)光纤损耗增大
3)光纤脱色
4)光缆机械性能差
5)光缆外护层性能不良
6)光缆阻水性能差
7)光缆温度性能差
8)外观和结构缺陷
上面所述的8方面的失效模式中,光纤断裂为完全失效或严重失效。

其他7个方面都是不完全失效或轻度失效。

在系统指标许可范围内,有的可以保证系统
信息传输,有的传输质量劣化,但是这些轻度失效在一定条件下,最终会使光缆的寿命降低(除部分外观缺陷外),引起失效。

所有失效,其机理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光缆中的光纤在一定条件下,比如温度(热胀冷缩效应)、侧压力、弯曲力,使光纤弯曲产生大的附加损耗。

2)拉力增大使光纤表面的微裂纹扩展,超过一定范围,不但附加损耗增大,寿命也大大缩短,甚至断裂。

3)在潮湿的环境下,比如阻水性能降低,材料中含有H+或OH-,外护层破损,光纤受潮产生“氢损”。

由于光纤受到H2保卫,H扩散进入光纤,产生H吸收,使光损耗增加,但当H2氛围消失时,“氢损”会自动消失;另一种OH-与光纤中分子网络(SiO2)结合,产生氢损,不可逆。

4)水气引起光纤裂纹增长而产生损耗,严重时裂纹增长会引起光纤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