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腰痛颈椎坐骨神经痛)
古传神效奇方,一方止百痛,腰疼、腿疼、坐骨神经痛全搞定!不妨试试!

古传神效奇方,一方止百痛,腰疼、腿疼、坐骨神经痛全搞定!不妨试试!药酒拍打法... 取桑寄生、杜仲、狗脊、川断、白花蛇、梧桐花、木香、当归、元胡、乳香及没药各等份,浸于45~70度白酒中,每日搅拌,半月后使用。
用时在患处蘸上药酒,拍打腰部。
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本方对外伤性腰痛、腰肌劳损及风寒湿痹所致的腰痛均有较好的疗效。
坐骨神经痛有特效--此方共治疗25例,均获痊愈。
配方及用法】川牛膝、五加皮、当归各25克,食盐250克,用火炒热,装入准备好的布袋内,外敷患处,每日3~5次,不必换药,冷却再炒。
熨敷.....腰突良方: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共为细末)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贴敷:孙氏等用甘遂、白芥子、没食子、干金子各50g,牙皂、威灵仙、全蝎、蜈蚣各40g,地龙、地鳖虫各30g,丁香、肉桂、雄黄各60g,冰片100g研未备用。
取药末2g醋调成膏状约直径1cm的药饼置麝香壮骨膏中外敷。
取穴:突出椎间隙、环跳、承扶、委中、承筋、阳陵泉。
腰椎间盘突出。
蔓荆子、刘寄奴、红花、防风、木香、透骨草、甘草、独活、白芷、没药、牛蒡子、川断、姜活、生盐各60克。
用法。
将以上药打成细碎粉,加上生盐掺匀放在碗里蒸热,趁热用布包住烫患处,凉了贴在患处,每天早晚一次,一剂分2-4贴,等干了就可以拿下来。
可反复蒸用,三四天一剂药,用两三剂就能痊愈了。
” 温馨提醒:生盐就是没有加工过的粗盐,那种腌制咸菜的都可以。
颈椎病头晕 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 类风湿关节炎秘方

颈椎病头晕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秘方Posted on 2010年07月2日by admin2009年05月17日颈椎病头晕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关节炎秘方凡颈椎病,头晕者众。
有秘方,用数千例病人,疗效非常好。
生龙牡各30克,珍珠母30克,郁金3克,赤芍药30克,白芍药15克,生甘草10克,葛根30克,旋复花3克。
此方家传,凡颈椎病头晕皆可以用之。
每天一剂,少量频服,其效果在一二剂以内即有效果。
石家庄省三院一专家家属,该院以骨科出名,该专家以颈椎治疗出名,然而其母亲患颈椎病之头晕,用尽西药不好,唯有手术一法。
已入院并择定手术日期,经人介绍,来诊。
投以上方,5剂,不适消失,遂出院。
在其家乡,此方传为神方,竞相传抄。
此方,潜阳安神也,实则疏通血脉之故也。
颈椎病头晕者,可以试用。
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方(亲身体会)当归10克防风12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白术12克千斤拔30克羌活10克鸡血藤20克独活15克狗脊30克川断20克桃仁15克该方是一个病友拿方来捡药,他家的几个亲戚坐骨神经痛久治不愈,都吃这方子吃好了,我自己也有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吃过一些中药,做过针灸,都无效果,服药五剂后明显好转,腿部胀痛和麻木基本消失,腰部疼痛也好了百分之九十,现在只有天气变化的时候感到腰部轻微不适。
我在临床上给几个病人用了都反应效果很好。
坐骨神经痛病人很常见,爱友扪可以试用一下,效果好记得回帖。
另原方狗脊写的是九只,当时我电话问了两个中医学院的教授,教授也不知道九只是什么药,后来问的做药材生意的说是狗脊。
腰椎间盘突出方一:生芪120克当归30克熟地30克制川乌30克制附子30克黑小豆30克麻黄15克细辛18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防风30克蜂蜜150克鲜生姜45克枣21枚杞子30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30克仙灵脾30克加冷水2500MI(七到八碗)文火煎三个半小时,煮取600ML(一碗半),日分3次,饭后服。
偏方治大病腰腿痛 颈椎病 健康

腰腿痛颈椎病健康此方通治: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四肢麻木、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椎间盘突出、腰腿痛等一切骨科疾病。
药方贡献人:洪真大居士洪真居士;是佛门高德之士。
出自中医世家,现任某医院院长一职。
曾得多位佛、道两教高人真传,穷其一生研究......。
好多,不多说。
今有两门中医绝技(根治一切胃肠疾病\根治一切骨科疾病)临床应用效验如神,故此贡献于世。
广利有情,救济世人,乃洪真居士之愿!也是我佛之愿!天下病苦众生之愿!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
药店加工成粉。
服法:每天服3次,按各人病情轻重每次5到10克(一小汤勺或两小汤勺)三餐前半小时服用。
一到三副药可以根治治高血压:(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治低血压: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治血脂稠:(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
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疗程)脸上黑星(雀斑):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治脚汗. 脚臭: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治脚气: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治神经衰弱: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
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一个千古方,祛一身疼痛,头痛,腰痛,颈椎痛,肩膀痛,关节痛,皆可用

一个千古方,祛一身疼痛,头痛,腰痛,颈椎痛,肩膀痛,关
节痛,皆可用
这个方子的名字就叫——身痛逐瘀丸
组方:秦艽,川芎,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等药物
功效: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祛除风湿之功效。
主治肩膀痛,手臂痛,腰腿痛,全身各种疼痛。
方解:
秦艽:散风除湿,透表邪,疏通经脉
红花:善活血祛瘀,温通经脉牛膝:逐瘀通经脉,补肝肾,强筋骨
川芎:活血化瘀,活血行气,祛瘀止痛
没药:善活血,血活瘀散则痛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五灵脂:活血通脉止痛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羌活:散寒湿邪,通利关节
地龙:清热定惊,通经络
甘草:调和药物,健脾和胃
注意事项:身痛逐瘀丸,用于气滞血瘀,寒湿侵袭所致的主治肩膀痛,手臂痛,腰腿痛,全身各种疼痛,故不适用于由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上述病证。
所以必须在医生的辩证指导下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颈肩腰腿痛神奇秘方,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尽除

颈肩腰腿痛神奇秘方,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尽除#了不起的中国医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神奇秘方:独活15 寄生10 制川乌5 制草乌5 麻黄10 红花10 灵仙15 桃仁15 当归15 川穹15 秦汣10 地龙10 熟地40 桂枝15 羌活15 土元15上药共为粉做蜜丸5克,白水送服。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固腰汤由白术40-120克,薏苡仁30-90克,芡实30-60克,川断20克,桑寄生15克,组成。
方中药量必须足量才可以取效。
量小则差。
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治本,芡实既可以健脾利湿,又可以益肾固精,川断,寄生补肝肾有可以去痹痛,因此本方治疗脾肾两亏之腰痛最为恰当。
固腰汤加生杜仲15克,加土鳖虫10克打粉蜜丸。
中医沈绍功治疗腰痛的基本方由桑寄生,川断,生杜仲,白术四药组合,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辩证加入复方中应用,白术一般应用30克以上。
脾虚便溏,用炒白术。
便干或正常者,用生白术。
疼痛较严重还可应用苍术,但是此药不可以大剂量使用,一般30克足矣。
另外肾阳虚明显,腰部怕凉,可以加入黑附子10克。
效果会更好。
搜风散寒定痛散:搜山虎20g 红孩儿10g 七星剑10g 翻天印10g 见血清10g 九牛造20g八爪金龙20g 仙桃草10g 闹羊花10g 铁牛皮3g打细粉蜂蜜调敷患处,每次适量。
此方外敷治疗颈肩腰腿痛收效甚佳。
(南宫门秘方)《养筋汤》速治颈肩腰腿痛组成:白芍、熟地、麦冬各30克,炒枣仁、巴戟天各9克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效:补肾养心,滋肝舒筋。
主治:肝肾不足,心阴亦虚,筋缩不伸,卧床呻吟,不能举步,手臂酸麻,遍身疼痛。
疗效:一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之根尽除。
骨病通治方:【配方】:麻黄10克、艾叶10克、乌梢蛇15克、蕲蛇15克、乳香10克、白芷10克、威灵仙50克、千年健10克、钻地风10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牛夕15克、当归12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木瓜12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蚂蚁50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一口钟80克金樱子15克、甘草15克。
腰痛、足跟痛、坐骨神经痛方

腰痛、足跟痛、坐骨神经痛方
1.治腰痛偏方:将3两韭菜籽在锅里炒脆,研成粉:患者一天服2次,一次服2钱,用淡盐水冲服。
3两韭菜籽全部服完后,腰痛可止。
2.治足跟痛偏方:知柏地黄丸2丸,日2次,用淡盐水冲服。
献方人称,用此方治疗脚跟痛,半个月就能好利索。
药理:中医理论认为,足跟痛是肝虚、肾虚引起的。
知柏地黄丸可补肝虚、肾虚。
淡盐水,起药引子作用。
它能“带领”知柏地黄丸,将药效深入肝肾部位。
所以,补了肝肾,足跟痛自然会痊愈。
提示:不能用六位地黄丸,因六位地黄丸只补肾,不补肝。
只有知柏地黄丸才能肝肾全补。
用此方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3.治足跟痛偏方:食用醋30克,大蒜头4—5个,陈皮50克,生姜4—6片,白酒50克。
将以上药物放在一盆热水里,每天晚上用此水泡脚,一般泡15分钟。
4.治足跟疼方:
A、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一般五六天即可见效。
B、取仙人掌适量,刮去两面的毛刺,然后将其剖成两半,用剖开有汁的一面敷于痛处,外面用胶布固定。
敷12小时后再换上另半片。
冬天时,可将剖开的一面烘热再敷于患处。
连用几天,疼痛即可减轻,间断用几次可治愈。
5.治坐骨神经痛偏方:牛膝、草果、走马胎各450克,米酒750克,浸泡7天后,每日早晚各服15—30毫升,连服10—15天。
注:孕妇、阴虚发热、高血压患者忌服。
老中医珍藏的颈痛、腰痛方

老中医珍藏的颈痛、腰痛方小编导读中药外治具有直达病所、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优点,可收到“良药治病不伤胃”的效果。
今天带来2首老中医珍藏的外治方,一首颈痛药枕方让患者“睡”走颈痛,一首腰痹敷贴方让患者“贴”走腰痛。
颈痛药枕方药枕法是将一定的药物装入布袋内做枕头,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颈痛方由薄荷、肉桂、冰片各50g,玫瑰花、小茴香、菊花、艾叶各100g组成。
本方的组方特点:一是用菊花、玫瑰花、薄荷、艾叶等花类芳香、清利头目的药;二是用小茴香、肉桂味辛性温,芳香走窜、宣络开窍的药,并以冰片做透皮质剂。
花类药、小茴香做枕有舒适感。
此药枕主要应用于颈椎病和落枕的治疗,以颈椎病中的神经根型、颈动脉型和颈型效果为佳,症状以颈肩痛胀麻、头晕、失眠为主。
使用方法:把上述所选药物直接装入布袋,当作枕头用,药枕大小为40cm×20cm×10cm。
睡眠时注意药枕的舒适度。
上述诸药具有易挥发的特点,在早晨醒来后把药枕用更大些的塑料袋套住,以减少药物的挥发,同时可以防潮。
枕套面料宜采用纯棉布,不要为了漂亮和好洗而选用化纤枕套,棉布也不要太厚,否则会影响效果。
药枕一般2周更换1次,4周为1个疗程;也可长期使用,疗效更巩固。
王某,女,57岁,就诊时间2010年1月15日。
患者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史多年,症状为颈肩部疼痛,伴双手稍麻木,轻度失眠,经中西医多种方法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
投以上方,做成药枕,坚持使用2个月,此期间配合其他治疗方法,2个月后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双手麻木减轻,失眠亦治愈。
腰痹敷贴方腰痹敷贴方由杜仲、狗脊、桑寄生、香加皮、小茴香、制乳香、制川乌、制草乌、制马钱子、制附片、肉桂、独活、白芥子、艾叶、丁香、三棱、莪术、土鳖虫、伸筋草、萆薢、细辛、冰片各10g,威灵仙20g,蕲蛇、木瓜各15g组成。
本方的组方特点:一是以蕲蛇、威灵仙、木瓜、萆薢、伸筋草、独活等祛风、利湿、止痛;二是以制川乌、制草乌、制马钱子、小茴香、丁香、细辛等散寒、通络、定痛;三是以土鳖虫、三棱、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因病久多瘀;四是以香加皮、杜仲、桑寄生、狗脊补肝肾、强筋骨,攻补兼施,因病程缠绵,多虚实错杂;五是以白芥子化痰,因湿多夹痰。
颈椎、腰椎、坐骨神经痛?这个被遗忘的方子专治筋病!只有七味药!

颈椎、腰椎、坐骨神经痛?这个被遗忘的方子专治筋病!只有七味药!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网球肘、腱鞘炎以及很多西医称为无菌性炎症的痛症在中医上多属筋病范畴,一直以来针灸是治这些筋病的不二选择,但师父张胜兵说,其实有个方子是专门治疗筋病的,这个方子只有七味药……这个方子来源于清代名医陈士铎所著《石室秘录》,肝肾同治,专治筋病!这个方子叫滋筋舒肝汤,药物组成如下:当归3钱,芍药5钱,熟地9钱,柴胡1钱,白术5钱,肉桂1钱,白芥子1钱。
听师父这么说,我查阅了相关资料……陈士铎这个人,颇有些神秘色彩。
不仅是因为他的生卒年份不详,目前仅能说他生于明朝天启年间,卒于清朝康熙年间,陈氏所著有:《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脉诀阐微》、《石室秘录》、《辨证录》、《辨证玉函》、《六气新编》、《外科洞天奥旨》、《伤寒四条辨》、《婴孺证治》、《伤风指迷》、《历代医史》、《济世新方》、《琼笈秘录》、《黄庭经注》、《梅花易数》等书,确实是洋洋大观。
惜其所著,多所沦没。
今存世的见有《石室秘录》、《洞天奥旨》、《本草新编》、《辨证录》、《辨证玉函》、《脉诀阐微》、《外经微言》等数种。
而且他的著作有一个特点,多是托名名医或神仙,让人叹为观止!如这首滋筋舒肝汤就出自《石室秘录》筋脉治法一篇。
原文如下:张公(指张仲景)曰∶筋脉之治,予尚有二奇方传世。
用当归三钱,芍药一两,熟地二两,柴胡一钱,白术五钱,肉桂一钱,白芥子一钱,水煎服。
(〔批〕滋筋舒肝汤。
)此方乃肾肝同治之法。
筋虽属肝,而滋肝必责之肾。
今大补其肾,又加之舒肝之药,而筋有不快然以养者耶。
脉治法,当归一两,白芍三钱,生地三钱,麦冬三钱,熟地一两,万年青三分,枸杞子二钱,旱莲草一钱,花椒三分,天冬三钱,水煎服。
此方药味俱是补血之品,而又上走于面。
久服自然两鬓变黑,容颜润泽矣,可与天师(指歧伯)法并传也。
陈士铎为什么这么写呢,据说因为他和另外一个高人,即傅青主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方大全颈椎病方[组成]川芎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姜黄15克,桑枝10克,丹参15克,细辛5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舒筋通络。
用于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
1日2次。
颈病消晕饮[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后下,蔓荆子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白芍12克,首乌12克,丹参12克,白菊花12克,青箱子12克,生龙骨12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玄胡12克,姜黄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
[功用主治]和血,活血,潜阳,镇逆。
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
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
每日3次。
[辨证加减]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5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丹蚕米壳汤[组成]丹参30克,赤芍20克,鸡血藤25克,米壳30克,蚕砂30克,元胡20克,防风15克,泽兰叶30克,猪苓20克,云苓2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止痛。
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椎神经根炎[用法]上方诸药以清水900ml浸泡20分钟后煎,每剂煎四次。
共取汁450ml,待药稍凉后分四次口服。
在饭后每次6~8小时一次口服。
[特点与体会]有“一味丹参等四物”的说法,故有行气养血通经活络化瘀之功,与赤芍,鸡血藤配伍,更能强化丹参活血通经络作用,之外还能使瘀阻脉络之气,结而散之。
元胡之延胡索素,米壳(即含罂粟硷的外壳)是药理学所公认的镇痛作用见长。
猪苓,茯苓淡渗利湿有强功,泽兰叶最能利关节水,而防风能除经络中积留湿气,故滞留诸关节间水湿积液消散,即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组织间水肿消退,使神经鞘膜神经细胞营养得以供给。
[辨证加减]颈椎病之疼痛加桂枝15克,葛根10克,腰椎部加杜仲15克,平时怕着凉有风寒湿症者加萆解(加草头)20克,香附15克,狗脊15克,;偏腰脚痛者加牛膝10克;小便不利短涩者加木通15克,薏苡仁10克。
气血辩证:平素阴平阳密身体强壮者,按上述剂量开方,平素体质较弱气血不足者,可将丹参,赤芍和鸡血藤各减10~15克,加黄芪30克以补气养血。
寒热辩证:舌质淡湿润水气多,舌周边有齿迹者,加肉桂5克,细辛5克,温经散寒服药后疼痛加重者辨证:1服法次数改变12小时一次。
2每次口服剂量减半,日服次数不变。
3痛甚者停药24小时,如果痛减,视为有效。
本方连服9剂为一疗程。
天柱通关汤[组成]生黄芪15克,葛根30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乳香6克,苁蓉15克,鸡血藤12克,僵蚕6克,威灵仙12克,桂枝6克,牛膝12克。
[用法]本方用于颈椎病。
临床应用500余例,配合手法及练功,对各型颈椎病显效北在85%以上。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组成]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5克,制草乌5克,止痉散粉1.5克。
[用法]上药除止痉散随饮片另吞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二次服。
[特点体会]颈肩臂痛胸椎,胸背痛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组成]瓜蒌12克,枳壳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甘草3克,青皮6克,桔梗6克。
[辨证加减]痰多咳甚加蜜冬花10克,密枇杷叶10克,咳痰血加白芨6克,藕节炭10克;痛甚加元胡6克,郁金10克。
合并血胸者;加桃仁10克,红花6克,丹参15克,葶苈子10克。
[特点体会]胸部内伤的治疗应以宣肺理气为主,因肺居胸中,肺主气为贮痰之器,胸部损伤致内伤气滞血瘀,肺气失宣,痰浊停留,气为痰阻,胸阳痹阻,致胸部疼痛,咳嗽痰喘。
瓜蒌,枳壳二陈汤中以二陈汤行气化痰,治疗肺损伤后所致的湿痰,加瓜蒌以助润肺化痰,瓜蒌能“泻肺火”,“止一切血”,可制止肺损伤之出血。
以青陈皮合用,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枳壳,桔梗合用,升降结合,流畅胸中气滞,使气行则血自行。
加强痰湿的排净,有利于肺中分泌物的排泄,防止肺的并发症。
因肺宣气行血活,有助于气胸的吸收,枳壳破气又有泻除胸腔中不利之气,血胸的治疗因瘀血偏重应加桃红,红花,丹参,以活血化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
因本方的行气化痰宣肺为主,使胸部内伤(伤气,伤血,伤经络,伤脏腑)均获治愈(心脏内伤除外)。
胸胁散痛汤[组成]柴胡6克,郁金12克,赤芍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玄胡12克,姜黄12克,木香5克,瓜蒌壳9克,地龙12克,炒山甲9克,香附9克,甘草5克。
[功用主治]疏肝理气,祛瘀止痛。
主治胸胁挫伤,青紫瘀斑,两胁窜痛,咳嗽痛剧。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辨证加减]伤后咳嗽痛剧可加杏仁12克,桔梗12克,胸胁痛兼背脊痛加用狗脊12克,薤白12克。
胸肋骨痹痛治验—肋软骨炎多见于胸壁2~5肋骨部位,局部疼痛,胸壁隆起高突,坚硬压痛明显,重咳或深呼吸震痛,胸闷,表面光滑,不红不热,屏气持重则疼痛加重。
治疗方法:虎杖12克,生乳香10克,生没药10克,甲珠10克,共研细末,用食醋加少许黄酒拌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外敷。
有红肿热者,不加黄酒,2~3天更换一次,一般敷贴3~4次,即可痛止全愈。
腰椎,腰臀痛腰脱方[组成]熟地20克,山药15克,山萸肉15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续断15克,杜仲15克,山甲10克,黄芪30克,木瓜15克,细辛5克,没药10克[功效主治]补肾壮腰,通经络,用于各种腰腿疼痛[用法]水煎服,1日2次。
治腰第一方[组成]川独活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小茴香5克,降香10克,枳壳10克,怀牛膝15克,元胡10克。
[功用主治]祛风理气,通络止痛。
用于腰痛骤发,痛苦难忍,挺不起腰,俯仰屈伸则患部疼痛如钻似割,咳嗽喷嚏不敢放大声,动则双手撑托腰部,微屈腰膝方能艰难慢行,或卧床不得转侧。
[辨证加减]如腰部拘急,痛不可抑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小活络丹;腰冷如坐水中,得温则静,遇寒加剧者,加炙麻黄、川桂枝(或肉桂)、淡附片;兼见湿邪客于腰部,腰部胀,重困不适者,加川萆解(加草头),海风藤,木瓜,生米仁;腰痛及背,板滞不利者,加威灵仙,乌药。
[特点体会]腰为肾府,系足太阳膀胱经,带督二脉之枢纽,主一身之表,易受风邪所客,痹阻于经脉。
其时,腰部用力过猛或失当,或腰部屈伸动作不相协调,姿势不正,或咳嗽喷嚏,卒然迸闪,而致疼痛。
因岁邪致病快速,势如电闪,名为“闪腰”。
故当以风论治,方用独活入太阳少阴之气分以搜风,细辛入肝肾二经之血分以治风,配以防风以加强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效。
降香理气兼入血分,元胡索理血兼行气,小茴香行气,以治浅近之新寒,枳壳理气,以宽下焦之郁结。
经曰:邪之年凑,其气必虚。
故又用续断,寄生入督脉以补肝肾,通血脉,利骨节,除风湿,更以牛膝强壮筋骨,取其下行之力,直捣病所。
全方具有祛风除湿,理气通滞,补虚镇痛之作用。
益肾固腰治损腰损腰,亦称闪腰,岔气,急性腰扭伤。
通常以气滞为病设治,针刺宣通滞积之气,或手法扳动骨节,俾气机顺畅,内服亦以理气通络止痛为主,佐活血之品。
腰痛有诸多原因,风寒痰湿,瘀血滞气,皆标也。
肾虚其本也。
所以当益肾固腰以图其本,内服药物在治疗早期即宜增入川断,狗脊,杜仲等,症情缓解后更当以这类药为主以得巩固。
而某些病例或年高肝肾不足,或体弱气血亦亏,或稍有不慎,转动间即易病发损腰,更当注重益肾为治。
某,55岁,损腰已经多次,昨站立活动之际,骤然挫伤左腰骶关节,酸痛不能俯仰转侧,经脉气血阴滞,大便亦然干结。
腰为肾之府,拟以理气活血固腰补肾。
针刺阿是穴并作按揉手法,外敷三色敷药,内服:当归须9克,炒杜仲15克,川楝子9克,制香附12克,延胡索5克,炙乳香(去油)5克,盐水炒补骨脂9克,川断肉12克,巴戟天9克,青皮5克,陈皮5克,甜苁蓉12克,路路通6克。
三日后症情大为改观,转侧间尚有酸痛,原方稍予增删再进二剂,并处调治脾肝肾(平素脾运欠健)之丸药,缓图取效。
腰龙汤[组成]穿山龙10克,入骨丹8克,煅龙骨10克,川续断15克,牛入石10克,败龟版10克,桑寄生10克,全当归6克,留行子10克,熟地黄10克,骨碎补10克,川杜仲10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浓煎成15毫升。
每天一剂,早晚二次煎服,5天为一疗程。
[辨证加减]治腰部陈伤则去入骨丹,加无名异15克;若治风湿为主则去龙骨,牛入石,加防风8克;治慢性腰肌劳损,药后数剂症见日趋转愈,则原方去山甲、入骨丹、牛入石,续服几剂以为养后。
[特点与体会]本方专治腰肌劳损,亦治腰部陈伤及风湿。
以补为主,以攻为辅,全方具有补肾壮腰,通经活络,祛风胜湿,舒筋活血之功。
腰痹止痛汤[组成]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12克,熟地12克,延胡索12克,姜黄12克,狗脊12克,杜仲12克,肉苁蓉12克,枸杞12克,甘草5克。
[功用主治]壮腰补肾,活血化瘀。
治疗腰椎增生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扭伤后经久疼痛,腰椎骨质疏松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辨证加减]腰痛牵涉腿痛加用川牛膝12克,木瓜12克;腰痛痛无定处,加用防风12克以祛风解痉止痛;腰膝重着加用羌活12克,独活12克以祛风胜湿止痹痛;腰膝冷痛加用桂枝9克以散寒止痛。
臀腿痛药物治疗(荆地细辛汤)有臀腿痛麻却无腰及足踝症状。
[组成]荆芥6~9克,熟地或生地30~60克,细辛3~6克,蜈蚣三条,牛膝12克,猫人参30克,徐长卿12克,花粉12克,七叶一枝花9克。
在实践过程中,对虚寒型用药见效明显。
阳虚与寒邪留滞,适量饮酒可助药力达病所。
但对阴虚内热,或湿热浸淫者严禁饮酒。
腰痛汤[组成]当归6克,牛膝6克,红花10克,杜仲10克,川断10克,威灵仙3克,生桃仁3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强健腰肾。
用于一切腰痛。
[用法]水煎服,黄酒为引,日一剂。
辨证施治:五心烦热者加知母,黄柏各10克,腰脊经痛,小便清长者加附子6克,肉苁蓉10克,劳累后症状加重者加寄生,菟丝子各15克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勿过劳,忌房事,孕妇禁服。
乌龙固腰汤[组成]制川乌9克,青龙骨30克,迁胡萦12克,川楝子12克,威灵仙12克,乳香9克,当归12克,制川军12克,金雀根30克。
[用法]本方用于急性腰扭伤或腰肌劳损时有发作者。
腰痛中医治疗(一)外邪所致腰痛类1.风湿型:主要证治:腰部发凉、酸困胀痛,遇阴雨气候改变加剧,坐卧则痛不减,痛无定处,抽掣作痛,舌白嫩,脉浮涩,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增生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某些先天性变异(隐性骶椎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椎间盘突出)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