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城市设计
小城镇规划原理第五讲

-良好的卫生环境
-交通便利、供电可靠、 生产及废水处理方便 -近远期兼顾考虑 -靠近取水构筑物
2、给水管网的规划布置 (1)树状网
是将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管 径随所供给用户数量的减少而逐渐变小。 特点:构造简单、管线总长度短,节省投资;但安全可靠性差。 适用:小城镇建设初期
Company Logo
2、环形放射式
优点:通达性较好;利于与现状及自然地形结合,易 于组织城镇的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易造成中心区的交通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 整性差。
适用于规模很大的小城镇。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2、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1)道路横断面的形式
一块板(单幅路):混合行驶, 车速较低,用地最节省,建设投资 较少。
二块板(双幅路):利于提高行 车速度,保证安全;利于照明和绿 化布置;建设投资介于一快板与三 块板之间。 三块板(三幅路):大大提高了 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易于照明布 置;遮阳效果较好;利于居住生活 的安宁;建设投资用地最大,造价 较高,但便于分期修建,也利于地 下管线的分期敷设。
小城镇道路的路幅宽度可参考表P175页6-3选定。
(3)道路的横坡
横坡
是指以道路横断面为视角, 从道路中心或从一端到另一端 的坡度,用百分数来表示。
影响因素
路面的材料、道路组成部分 的宽度、当地降雨强度、道路 纵坡大小。 Nhomakorabea
Company Logo
(二)小城镇道路平面设计
基本要求
5、满足小城镇 景观的要求
3、充分结合地形、 地质条件
江南小城镇中心设计探索

2 曾艺军. 建筑的 自然通风 浅析 [】 重庆建 筑大 学学 J. 空调系统提供的冷空气 可以通 过地板 送到各 房间 。如果需 要进 [ ] 钟 军立 ,
~
报 ,04 4 :04 . 2 0 ( )4 —1
( )8 —9 4 :88 .
3 谭 刚. 态 建筑 中的通 风 [] 世 界 建筑 , 0 0 生 J. 20 再循环到室内。在冬季 , 筑的供暖是利用天 然气 锅炉通过环形 [ ] 王 鹏 , 建
是一 种低 新中心的城市设计一般 是在城 镇体 系规划 和城镇 总体规划 的基 没有 十分 固定 的距离 。但总的来说街 巷之间距离 较小 , 础上进行 的, 因而要以原有 规划 的研究成果 ( 包括城 市化水 平等 层高密度 的充满活力 和生 活情趣 的街 区模式 。在确定 某个江 南 要将 人们的感知能力 , 实用性 、 经济 区域环境资料 、 经济环境 、 土地 使用及 各种 自然人 文环境 的信息 小城镇新 中心的街区尺度时 , 性 和可持续性结合考虑 , 并且参考江南 小城镇传统街 区大小 。依 数据 ) 出发点 , 为 将各方面 的因素综合考 虑 , 形成新 中心设计 的基 据 国内外 的研究 和实践 , 一般认为小城镇新 中心适宜 的街 区尺度 本方向 , 并在此方 向的指导下进 行进一 步的整体布局设计 。 在 7 0m~10I 之间较为恰当 。 5 I T 具体来说 , 江南小城镇 中心 的布局 形态 大致可分 为十字 形 、
因此许多城市街区中通常以此作为街 与街之 间的距 离。江南 对城镇新 中心进 行设 计 时 , 应充 分考 虑城 镇 的 自然 环境 特 等 , 街 并 色, 从江南小城镇传统 中心吸取 与 自然融合 的设计手法 。小城镇 小城镇肌理细致均匀 , 巷之 间的距 离或是 一进 或是若 干进 ,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一、规划背景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
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
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
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
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
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

探讨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对于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小城镇发展及规划布局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布局;内涵;建议;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规划与布局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和先导,没有科学的、高质量的规划,没有整体的、合理的布局,也就不可能有小城镇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在我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历史时期,分析当前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规划与布局的对策,对于加快小城镇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讲,小城镇规划主要是持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的统一即在现有小城镇近期规划的基础上留有余地结合远景空间结构性布局,重点是对于有可能发展成为大中型城市的小城镇必须研究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的程度、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周边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因数,并使其在时空上具体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载体。
坚持宏观布局与微观布局的统一。
小城镇宏观布局要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小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整体协调发展。
微观规划指小城镇城区内的总体规划与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
小城镇规划建设必须合理控制城镇规模。
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应当根据其区位与资源优势、历史发展与环境容量等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合理确定,而不应一味贪大求全。
特别是处于自然环境不利的山区、库区、沙漠地区的小城镇环境容量有限农田、耕地十分有限, 因此对于可用于小城镇的发展建设用地重点是如何充分用好现有土地,而不是大规模开垦新的土地,更要杜绝随意侵占农田与耕地的现象发生。
小城镇的布局不仅仅是单个城镇的建设问题,而且是影响到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布局时要考虑其发展对经济相对集中的小城市,卫星城市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的镇区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适应该小城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规划ppt

九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13号文件的通知”(2002 年8月)
(4)“重点镇要着重建设好基 础设施,特别是供水、排水和 道路,营造好人居环境。”
九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13号文件的通知”(2002 年8月)
(5)“要高度重视移民建镇的建设 。对受资源环境限制和确定退耕还 林、退耕还湖需要搬迁的村镇,要 认真选择安置地点,不断完善功能 ,切实改善移民的生活条件,确保 农民的利益。”
小城镇人居环境规划与建设
引言
讲座的主题
关键词:小城镇、人居环境、规划建设
个人简介
杨贵庆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本科、硕士、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硕士; 上海浦东新区城镇规划专家咨询组委员; 山东潍坊市人民政府规划顾问;
讲座提纲
一、当前小城镇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工作的 背景
二、当前小城镇建设的突出问题 三、小城镇规划的工作体系 四、当前小城镇规划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五、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发展的特征
及其规划对策 六、小城镇人居环境规划建设举例
一、当前小城镇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工 作背景
1、“小城镇、大战略”
(1)经济全球化: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的变化; (2)区域城镇化:户籍政策、土地政策的变化; (3)城镇现代化:生活质量的提高;
2、规划对策
(2)投资融资政策 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资金
2、规划对策
(3)环境保护政策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作统筹规划 ,制定相关政策。
2、规划对策
(4)教育与技术培训政策
2、规划对策
(5)外来人口管理政策
2、规划对策
(6)物质形态空间规划 各层面的规划衔接,实施好总体规 划。
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

浅议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工作1 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 小城镇城市设计的要素1.1.1 空间尺度小城镇的合理尺度是建立在人与城镇、人与建筑、人与空间之间的尺度关系,以及在小城镇中建筑实体、空间、实体与空间之间的一种和谐的尺度关系。
这些尺度在我国传统的小城镇中有很好的体现,如以人为中心出发,依据步行出行的尺度来营建亲切宜人空间尺度。
然而当今一些新型小城镇却忽视了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尺度运用,一些新型小城镇的道路尺度过大,造成沿街建筑显得低矮,与周边建筑物的体量、高度极不相称,使人感到空旷与冷漠,因此,必须把空间尺度或尺度体系作为小城镇城市设计的要素,以适应小城镇人口与用地发展的动态应变,防止城镇无限制蔓延。
1.1.2 历史文化风貌风貌不只是小城镇长期建设并与其特殊自然环境融合的结晶,也是社会文化与之相适应过程的反映,它在演进的交互作用中形成小城镇独特的历史风貌。
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小城镇文化遗产丰富,在小城镇的城市设计中突出其地方特色的可识别性,不但能避免“千镇一面”,而且能有效营造小城镇风貌特色。
因此,历史文化风貌应成为小城镇城市设计不可忽略的要素,这样才能立足于历史根源,营建结合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因素的整体空间意向,以及可被感知的小城镇空间形态和景观环境。
1.1.3 绿色开敞空间小城镇规模小,周边被自然环境包围,农田、山野和水系易形成天然绿化防护用地和大环境绿化。
这种自然山水格局和绿化体系,以生态原则确定土地形态上的差别、各自的价值及限制,能合理划定开敞空间,构筑科学的开敞空间框架。
因此,小城镇城市设计的要素中必然少不了绿色开敞空间,关注这一要素,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要素,将山头、深谷、陡坡、自然岸线、湿地等纳入永久性开敞空间,使绿化系统化、网络化、保护自然生态中动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自然植被的连续性,使绿化体系处于一种生长的态势,引导城镇空间的持续协调发展。
珠三角快速工业化背景下的小城镇滨水区城市设计

珠三角快速工业化背景下的小城镇滨水区城市设计摘要:本文以丹灶两河三岸重点片区城市设计为例,通过两河三岸地区的城市设计及专题研究,探讨对于珠三角这种拥有良好滨水资源的工业消城镇,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合理的滨水地区营造策略,寻求城市发展与滨水景观资源利用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快速工业化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丹灶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部,是典型的珠三角工业城镇,产业特色鲜明,曾获得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称号。
丹灶是传统的岭南水乡,桑基鱼塘星罗棋布、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拥有独特的两江三岸的城市滨水资源。
近年来,随着区位优势的日趋明显,交通的日渐便捷,丹灶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并未使城镇化质量与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仍存在城市建成空间面貌差、滨水地区未与城镇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问题,凸显滨水空间的活力,促使良好水城关系的形成,丹灶中心城区将向东移,依托北江及其支流南沙涌形成的两河三岸的优越自然环境,建设美丽的滨河城区,最终与现在的丹灶城区和金沙城区连为一体。
在此背景下,镇政府组织开展丹灶两河三岸重点片区城市设计,进一步探讨滨水地区利用和景观营造。
二、丹灶滨水区现状1、优越的滨水资源条件丹灶镇是传统的岭南水乡地区,规划区内桑基鱼塘星罗棋布,滨水地带还有大片果林和绿带,自然景观优美动人。
规划区东面有北江,中部有南沙涌贯穿。
其中南沙涌为北江支流,原本是丹灶镇和金沙镇的行政分界线,两镇合并后,南沙涌成为穿越丹灶镇域的内部河涌,将丹灶镇一分为二,河道尺度宜人,两岸风光优美。
重点片区内的南海大湿地公园占地3000多亩,靠近北江,周围多是农田水域,经过多年的水浸水退之后,已经形成了类似湿地的天然环境,在湿地开发利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城市滨水空间利用现状(1)工业化推动下的沿路发展模式导致滨水利用差丹灶的工业化过程与“马路经济”的兴起密切相连,沿国道、省道等城市重要对外交通联系廊道布局大量工业区及交易市场,并以交易市场为平台组织起村镇工业的生产链条,带动村镇工业的生产。
城市规划设计---第四章 小城镇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精选课件
4.2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3)乡镇(集镇)镇区
含义: 乡镇是县辖的一个基层政权组织(镇或乡)所 辖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 中心,联系着附近若干个中心村和基层村。
特点: 位置比较适中,交通较为便利;具有一定 规模的公共福利、商业服务设施;是乡镇企 业的生产和经营基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集 散地,也是居民物质文精选化课件生活的服务中心。
8
城镇化水平 1、测度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描述; 镇区常住人口/镇域总人口×100%
精选课件
2、预测 1)联合国法
这是联合国用来定期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镇人口 比重时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据已知的两次人口普查的城镇 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设城乡人口 增长率差在预测期保持不变,则外推可求得预测期末的城 镇人口比重。
精选课件
(2)要考虑村庄的交通条件 靠近公路干线、河流、车站、码头的村庄
一般都有发展前途,对一些交通闭塞的村庄, 切不可任意扩大其规模,或维持现状,或淘汰。
考虑交通条件时,应考虑远景发展。
(3)村庄基础
优先发展人口多,经济基础好,设施完 善的村庄。
精选课件
(4)村镇的分布要均衡 (5)考虑建设条件的可能
停滞发展,甚至萎缩,使其失去了推动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的作用。
精选课件
2)中心镇的选择
(1)中心地理论、引力流理论和交通区位 对中心镇的影响。
中心镇是县(市)域一定片区的中心,要能带动周 围几个乡镇的发展;中心镇应在其上一级引力流的 主方向上,同等条件下,要选交通区位好的镇作为 中心镇。
(2)经济有一定基础或是具有较明显的发 展潜力 财(政3收)入镇(区0.4人)口;人相均对纯较收多入;(0.2);社会总产值 (农(业0.14产))值;市(第政0三.0设产5)施业;产相生值对产(精较性选0课.建完1件)设善;投工资业(产0.值1)(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的城市设计探析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小城镇的建设第一次被历史凸现出来。
小城镇的建设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规模大、速度快也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随着小城镇的发展,我们也发现全国各地小城镇的面貌却越来越相象。
各地小城镇的特色在逐渐消失,传统小城镇应有的“小桥、流水、人家”亲切空间也消失在对大、中城市刻意模仿中。
造成小城镇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
但是从规划专业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小城镇规划的整个过程中,缺乏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
何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就是城市形体、环境的一种构思、方法、手段,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与环境景观,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它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编制阶段。
要把城市建设好离不开好的城市设计,同样要把小城镇建设好也离不开好的城市设计。
从目前小城镇现状来看,它们的城市设计具有一些不同于大、中城市的方面,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由于小城镇规模小,用地有限,规划程序较大、中城市简单,一般来说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就可直接指导城市建设,这也就要求在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建立相应深度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
这种基本框架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其他内容一样,成为指导城镇建设的条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城镇整体特色的建设。
然而,在小城镇规划中城市设计普遍地
未被重视,从许多编制好的城镇总体规划来看,城市设计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只字未提。
以上情况也与编制这些规划的设计部门有关。
对于这些设计部门而言,编制小城镇规划通常采用以往的程序化就能很快完成。
编制规划程序化和高速度就不可能使城市设计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
这样就会造成在以后城镇建设中,在城市整体景观营造中无据可依,其结果就会使小城镇面貌单调,城镇特色消失。
其次,目前一些地方小城镇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他们认为做好几条沿街城市设计就可代表城市设计,代表城镇风貌,他们认为城镇整体美感就是好看,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片面地向大、中城市看齐,认为高楼大厦、宽阔的道路就是现代化,对这些行为还美其名日“超前意识”,盲目求大,做大手笔。
一些在大中城市规划中出现的弊端又重复在小城镇的规划中,孰不知这些不顾及城镇的城市设计的规划,不仅不能促进当地小城镇的建设,也破坏历史(有的城镇甚至上千年)遗留给城镇的风貌和特色,给后代留下隐患。
针对这些现象,建设部部长俞正声近期指出: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现在没有能力建设的,应该先规划好,留给后人建设。
而不能搞破坏性建设,以致给后人遗留无穷祸患。
在此,本人根据多年实践经验,认为小城镇城市设计应当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研究。
一、小城镇的空间形态结构研究
小城镇总体规划往往对城镇的形态和城镇主要空间的形成起到
了决定性影响。
从目前的小城镇规划过程来看,城镇的空间形态结构主要取决于城镇用地合理的布局。
这种“合理布局”主要是规划设计人员依据技术规范,结合城镇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形成的布局特征人为决定的,而缺乏居民对城镇空间形态感知的考虑。
这样的布局合理不一定合情,居民对他所在城镇产生空间与形态感知的基础是由当地的地域条件、历史因素、传统因素、宗教因素、民族因素等组成的。
这种对空间形态的感知会使居民对所在城镇产生依恋的感情。
城镇的特色也体现于此。
城镇空间形态感知包括中心、标志物、边界、建筑物特征等几个方面。
在城镇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中.可深入对城镇空间形态可感知性研究,结合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设计好城镇的中心、标志物、边界及主要场所的整体布局。
二、小城镇的景观设计
小城镇不是一张纸,也不象大、中城市那样占据大地。
小城镇的主要优势是它地处农村的自然山水之中,城镇与环境高度融合,密不可分,这是它优于城市的重要之处。
也为城镇的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城镇规划布局中用地布局对景观构成产生更大影响,因而在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就应考虑城镇景观设计,这也是城镇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可利用环境,通过对比,协调等手法,或采用显山露水,在制高点设标志物,甚至可直接将城镇布置在区域大环境中等手段,构成一个生动、富有层次的城镇景观,从而丰富小城镇的城市设计内容。
三、建筑和建筑群的设计
建筑物是城镇的细胞,他给城镇的特色定下了基调,城镇的建筑物要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要对各功能用地每块的建筑进行分类,区别主次关系.并建立联系,使地块内的建筑体系形成和谐,富有特色的群体形象,另外对一些重点、标志性和象征性的建筑给予其特殊形体色彩,以突出其特殊性,避免单调。
以上这些内容就可在城镇总体规划阶段,结合规划实际作为规划文本的一项内容,重点表述,这也是城市设计为以后具体的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四、小城镇景观的挖掘、分析与深化
城镇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等,这些资料应作为城镇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加以收集的一部分工作,在对这些景观资料记录,分析的基础上,规划设计者可以充分认识城镇的表象和城市设计的素材。
在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中设计人员要提出这些景观资料,通过分析,深入强化这些景观特色。
正是由于这些景观在城镇总体布局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就会使之在以后建设落到实处,增加城镇的特色。
五、小城镇的尺度问题
在建筑单体设计中经常运用尺度这一名词,而在小城镇也存在尺度问题。
城镇尺度就是建立以人为中心,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的和谐关系。
其主要依据是步行尺度,我国传统的有特色的小城镇都较好地解决小城镇尺度问题,但是目前由于小城镇的发展,城镇规
模的扩大,机动车辆不断增大,一些小城镇拓宽了马路,有的马路拓宽甚至四、五十米,而道路两侧仅有二,三层高的建筑,人们行走在上边,会感到空旷与不适。
城镇总体规划对城镇尺度建立起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建立城镇合适的尺度,而又不影响城镇交通顺畅,县城镇的城市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回题,这也是规划工作者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要编制好一个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必须贯穿于整个过程,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与分析是本人根据近年来城镇规划实践中以及其他一些小城镇现状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如果在以后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结合规划实际,从总体规划阶段就重视城市设计问题,解决好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必将有助于小城镇城市设计的深入,有助于小城镇特色的形成,使城市设计在小城镇规划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