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一)顿号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
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
/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
/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
/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二)逗号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1、逗号:在分隔一句比较长的句子的时候添上;2、句号:在句子该结束的时候添上;3、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情绪的时候添上;4、问号:表示疑问的时候添上;5、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补充说明、声音延长的时候添上;6、冒号:同破折号;7、省略号:在省略说话断断续续,省略后面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添上;8、书名号:书的时候添上;9、分号:在排比句的时候添上;10、引号:在表示引用、特殊含义、强调说明的时候添上;11、顿号:和逗号差不多;常用修辞手法:1.比喻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8.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12.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13.联想也就是想象.描写手法环境描写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二、渲染气氛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语言描写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心理描写作用: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四、深化作品主题肖像描写作用:一、刻画人物性格二、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三、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动作描写作用: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三、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四、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神态描写作用: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修改病句一. 什么是病句凡是违反客观事理或语言结构规律的句子都是病句;人们通常把违反客观事理的情况叫逻辑错误,把违反语言结构规律的情况叫语法错误;二. 病句的基本类型1.错别字如:深篮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园月;分析:“篮”与“蓝”,“圆”与“园”属于同音、形近字混淆;改为:深蓝圆月2. 用词不当如:我们要虚心地帮助小同学;改为:我们要耐心地帮助小同学;3. 词语搭配不当如: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改为: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4. 逻辑混乱如:你的建议我完全赞成,只有一点不同意;分析:“完全赞成”和“只有一点不同意”相互矛盾;应改为:你的建议我基本上赞成,只有一点不同意;如: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改为: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红柿等蔬菜;5. 缺少成分如: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分析:缺少主语;改为:我们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如: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思考;分析:缺少宾语;改为: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6. 重复罗嗦如: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分析:“任何”与“一切”词义相同,造成重复罗嗦;改为: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或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7. 词序颠倒如: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改为: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收听并记录当天的天气预报;8. 关联词使用不得当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资料袋法布尔简介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迷恋昆虫研究,曾经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块荒地,专门用来放养昆虫;在这块荒地上,他对昆虫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观察,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好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读起来饶有兴趣;童话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等;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共有210篇,搜集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格林童话中的许多故事,如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勇敢地小裁缝,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过国界,为世界儿童所喜爱;。
标点的用法

标点符号用法总结一、问号1、无疑而问。
指陈述语气的句子误用问号。
如:我不知道他在哪里?2、选择问句。
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如:明天的活动,你是参加呢,还是不参加?3、倒装问句。
问句中含有称呼的不论称呼在前在后,问号一律用在句末。
如:怎么了,你?4、特指问。
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还有没有责任心?二、顿号、逗号、分号1、并列词语用顿号。
(简短的并列短语加以强调时,不用顿号用逗号。
)并列分句用逗号。
如:a、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苹果、桔子、葡萄……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b、这次考试,你必须带三样东西:中性笔,铅笔,橡皮。
(必须是强调)c、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苹果啊,桔子啊,葡萄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3、两数连用概数不用顿号,若为确数必须用顿号。
如:a、参加这次活动的有三四十名同学。
b、参加这次活动的是三、四班的同学。
4、并列短语中若有“和”“与”“及”“或”等连词,连词前不加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5、并列成分不同层次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河南的少林寺,北京的故宫、长城都是旅游的好去处。
6、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由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不用顿号。
如:a、课本中的《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都是优美的写景散文。
b、课文中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等,分别比喻什么?如果这类并列成分之中,还有其他词语,则仍需使用顿号。
如:a、请结合文章说说诗歌中的“木”与“树”、“落叶”与“落叶”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b、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都是优美的写景散文。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是书写文字时用来标示语义和停顿等语言元素的符号。
它们在写作中起到分隔句子、段落及修辞的作用。
下面介绍16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
)用于标示陈述句、命令句、请求句的结尾。
例如:“她很高兴。
”、“闭上你的嘴。
”2.问号(?)用于标示疑问句的结尾。
例如:“你明白吗?”、“这是什么?”3.感叹号(!)用于表示惊叹、愤怒或命令的强烈语气。
例如:“太好了!”、“闭嘴!”4.逗号(,)用于分隔词、短语或从句。
例如:“他喜欢跑步,游泳和打篮球。
”5.分号(;)用于分隔具有一定关联的句子或短语。
例如:“我爱你;永远都是。
”6.冒号(:)用于引出例证、解释、列举等。
例如:“他有一个兴趣爱好:画画。
”7.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内容或表示特殊意义。
例如:“小明说:‘我想要一块巧克力。
’”8.括号(())用于补充说明或注解中的内容。
例如:“我们将在明天(星期二)进行会议。
”9.破折号(,)用于表示强调、插入语或抒情句的开始和结束。
例如:“我,短暂的一瞥,看到了她。
”10.省略号(……)用于表示省略或暗示文中的内容。
例如:“我等了很久……”11.斜杠(/)用于表示或、和、或具有相同意义的词。
例如:“他/她”、“你/我”。
12.连接号(-)用于连接复合词、范围或连接数字。
例如:“高中生”、“3-5月”。
13.符号(!)用于表示计量单位和百分数中的小数点。
例如:“1.5千克”、“25%”。
14.单引号(‘’)用于标示特定引用、格言或特殊意义的词。
例如:“生活是一本‘不懂’的书。
”15.反斜杠(\)用于转义字符,表示其后的字符不具有预设的含义。
例如:“\n”表示换行。
16.竖线(,)用于分隔选项、页面或表示“或”的含义。
例如:“男,女”、“查找,替换”。
标点符号的用法【大全】

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用法说明句号:句号的形式为“。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问号:问号的形式为“?”。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叹号:叹号的形式为“!”。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逗号:逗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顿号:顿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分号:分号的形式为“;”。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非并列关系 (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冒号:冒号的形式为“:”。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引号: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非常详细)

分号(;)
①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 间的停顿。例如:
这种作风,拿了律己, 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 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 命,则害了革命。
使用分号应注意几点:
①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 般用逗号,不用分号。例如: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 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 无情。
⑦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 尽。例如: 这么多年他老人家没 有来得及听我一次汇报, 总理呀总理,现在我到哪 里向你汇报呢?……
原来如此!……
注意点:
A、省略号就是表示 “等”“等等”,所以省略 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 等”。
B、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 是一大段文字或几段文字或 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
⑶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 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例如: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 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 貉子、獾、水獭、野猫……种 类实在不少。
注意点: A、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 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大 并套小并,大并后用逗号,小并用顿号)例如: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 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 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表示突出强调。例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 “不做”的自由。 “还有让它‘流芳’百世 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 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 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③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 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④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 歇后语等。例如: “如坐春风”,唔,让 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呵!
标点符号的用法和标点规则

标点符号的用法和标点规则标点符号是书写语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意思,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以让文章更加流畅,清晰地传达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常见的标点规则。
一、句号(.)句号是最常见的标点符号之一,用于句子的结束。
在文章中,每个完整的句子都应该以句号作为结束符号。
句号的位置通常放在句子的最后,且后面没有空格。
例如:他走到了学校门口。
二、逗号(,)逗号是连接词、短语、并列词或句子的常用标点符号。
它可以用来分隔列举的事物、插入语或为句子增加适当的停顿。
逗号常用于句子中,但不会出现在句尾。
1. 分隔列举事物:例如:他买了水果,蔬菜,面包和牛奶。
2. 插入语:例如:然而,他仍然选择了坚持。
3. 分隔并列词或句子:例如:她喜欢吃苹果,梨子,和香蕉。
三、问号(?)和感叹号(!)问号和感叹号分别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的结束。
问号用来表示疑问或反问,而感叹号则用来表示强烈的情感。
例如:你去过北京吗?这真是太棒了!四、冒号(:)冒号常用于引出一段介绍、解释或举例的文字。
它也可以用于对话、列表或引用之前。
冒号位于前文与后文之间,前后都有一个空格。
1. 引出介绍、解释或举例的文字:例如:以下是几个例子:苹果:红色的水果;梨子:黄色的水果。
2. 对话中使用:例如:小明问道:“你去哪里了:”五、分号(;)分号常用于连接两个独立但相关的句子,且比逗号的停顿更长。
它也用于分隔复杂的列表或句子中较长的逗号分隔部分。
分号的使用应注意避免与冒号混淆。
例如:他很努力学习;然而,他依然没有取得好成绩。
六、括号()括号用于插入补充说明、举例或者提供引起的相关信息。
括号中的文字一般与整个句子无关。
例如: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写作技巧的书籍(非常有用)。
七、省略号(…)省略号用于表示省略,常用于引文、对话或者在句子结尾表达未完成的思想或悬念。
例如:他说:“我会尽力的……”八、破折号(—)破折号用于表示一个强调或突出的部分,或者在对话中表示一个突然的中断。
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一、点号(一)句末点号(1)句号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一个较大停顿例如:①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
(陈述句)②今天我们必须回去。
(有强调意味陈述句)③下课了。
(独词无主句表示陈述语气)④请把门关上。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2)叹号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①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感叹句)②祥林嫂,你放着吧!(语气强烈的祈使句)③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语气强烈的反问句)④我哪里比得上他呀!(语气强烈的反问句)2、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感叹号。
例如:哎呀!你走错了。
3、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如:①“啊,啊!”伊又吃了一惊……②“救命啊!救命啊!”一个声音在呼喊。
(两个叹词后都用)4、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
注意倒装例如:①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②哇,这地方真美!③祖国壮丽的河山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强烈地吸引着游子的心!5、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的思想感情,也可用感叹号。
(3)问号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例如: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②他是谁?从什么地方来?注意点:1、反问句(只问不答)和设问句(自问自答)都是无疑而问。
例如:①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②你见过金丝猴吗?③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④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例如:①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②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③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用问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1、逗号:在分隔一句比较长的句子的时候添上。
2、句号:在句子该结束的时候添上。
3、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情绪的时候添上。
4、问号:表示疑问的时候添上。
5、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补充说明、声音延长的时候添上。
6、冒号:同破折号。
7、省略号:在省略说话断断续续,省略后面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添上。
8、书名号:书的时候添上。
9、分号:在排比句的时候添上。
10、引号:在表示引用、特
殊含义、强调说明的时候添上。
11、顿号:和逗号差不多。
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
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
后自己回答。
8.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13.联想
也就是想象.
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四、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语言描写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作用:
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四、深化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三、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动作描写作用:
一、显示人物内心世界
二、刻画人物性格
三、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
四、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
神态描写作用:
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修改病句
一. 什么是病句
凡是违反客观事理或语言结构规律的句子都是病句。
人们通常把违反客观事理的情况叫逻辑错误,把违反语言结构规律的情况叫语法错误。
二. 病句的基本类型
1.错别字
如:深篮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园月。
分析:“篮”与“蓝”,“圆”与“园”属于同音、形近字混淆。
改为:深蓝圆月
2. 用词不当
如:我们要虚心地帮助小同学。
改为:我们要耐心地帮助小同学。
3. 词语搭配不当
如: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改为: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 逻辑混乱
如:你的建议我完全赞成,只有一点不同意。
分析:“完全赞成”和“只有一点不同意”相互矛盾。
应改为:你的建议我基本上赞成,只有一点不同意。
如: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
改为: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红柿等蔬菜。
5. 缺少成分
如: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分析:缺少主语。
改为:我们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如: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思考。
分析:缺少宾语。
改为: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 重复罗嗦
如: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
分析:“任何”与“一切”词义相同,造成重复罗嗦。
改为: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
或一切困难
都吓不倒我们。
7. 词序颠倒
如: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改为: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收听并记录当天的天气预报。
8. 关联词使用不得当
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资料袋
法布尔简介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迷恋昆虫研究,曾经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块荒地,专门用来放养昆虫。
在这块荒地上,他对昆虫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观察,揭开了昆虫世界的好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读起来饶有兴趣。
童话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等。
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共有210篇,搜集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格林童话》中的许多故事,如《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勇敢地小裁缝》,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过国界,为世界儿童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