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的“近自然森林经营”
德国多功能森林及其近自然经营

德国多功能森林及其近自然经营一、以橡树林为例解读近自然经营的原则、目标和技术德国斯帕萨特地区有一片古老的橡树林,在欧洲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
这片橡树林约67.3hm2,为国有林,属于Rothenbuch林业企业所有。
据德国2000年森林清查资料,该林分主要由橡树和欧洲山毛榉混交,橡树平均年龄达350—365年,山毛榉平均年龄为145年;每公顷立木蓄积量达到498 m3,其中橡树271 m3、山毛榉227 m3;平均胸径橡树为72 cm、山毛榉为33 cm;平均树高为橡树34 m、山毛榉23.5 m3,最高的橡树达到44m。
该橡树林最早是17世纪初人工营造的,后来经过长期持续的经营,形成了高大的橡树乔林。
1855-1877年又在高大乔林下种植了山毛榉,逐步培育为珍贵的大径级阔叶混交用材林。
1.近自然经营的3个基本原则德国专家斯匹克教授以现场为例,介绍了近自然育林的3个基本原则:(1)目标树应该是乡土树种,也可以引进适应当地条件的外来树种,但从近自然育林的角度看,最好选择乡土树种;(2)林分结构应该是稳定的、健康的,能够实现持续的演替。
这里所说的稳定,不仅是指林分结构的稳定,同时也包括林分抵抗风险及各种灾害的稳定性;(3)结合经营目标,尽可能地运用自然力经营森林。
在近自然经营的适用范围方面,人们对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解,原来仅限于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其实上述3个原则不仅适用于人工林,也适用于天然林,特别是天然次生林的经营。
尊重自然规律,在充分进行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加以人工干预。
2.近自然经营的目标近自然经营的目标实质上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近自然林经营并不排斥木材生产,与传统森林经营理论相比,近自然经营理论认为只有实现最合理的近自然状态的森林才能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生态目标之间并不冲突。
德国专家指出,对近自然育林的理解不能简单化。
近自然经营并非是简单地追求一种近自然状态,更不是纯自然经营。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合我们的目标,既要考虑经济目标,又要兼顾生态目标,这2个目标是完全可以综合实现的,关键是要结合实际开展科学的森林经营。
德国林业经营体制与理念

德国林业经营体制与理念1、德国林业管理体系2003年,德国进行了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
德国的林业由德国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下设的联邦林业管理局直接管辖。
总体来看,林业管理机构一般由4级构成,但也有少数州未设立森林管理局,为3级管理机构。
各级林业管理机构均属垂直隶属关系,与地方政府无行政隶属关系,从而避免林业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干预。
德国国有林4级管理机构分为:一是联邦级:德国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下设联邦林业管理局,是全国最高的林业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森林法、狩猎法等法律及林业方针政策,协调各州之间的林业管理和组织林业国际交流,不直接经营国有林。
二是州级:德国的国有林绝大部分归各州所有,所以经营管理森林的责任在州政府。
各州均设有农林部,独自行使林业管理权。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长期的林业规划、森林法和其他有关条例,协调与联邦政府、其他州和经济部门的关系,还负责监督下属机构的工作。
三是地区级:州以下分区设森林管理局,主要职能是落实州的各种林业计划,组织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监督管辖区内各生产单位的森林经营和木材生产等,同时对公有林和私有林的所有者在林业政策、法规和业务上进行指导和行政管理。
四是基层级:森林管理局下设有若干森林管理科,属于生产单位,负责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同时也兼有面向公有林和私有林的咨询、指导等行政性业务。
2、德国林业经营理念德国是世界林业的先驱,在林业立法、行政、科技、教育以及形成独立产业等方面,都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为世界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德国的林业经营理论也是从以木材利用为中心的传统思想逐步转变为现代的“近自然林业”理念。
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德国根据林业政策效益论和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制定了森林为木材生产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木材为单一经营目标的森林经营模式开始有了转变。
森林疗养步道:德国的学习森林小道

森林疗养步道:德国的学习森林小道准确的说,德国既没有“森林疗法”,也没有“森林疗养”,让德国人自豪的只有发源于温泉保养的自然疗养地。
最新统计,德国的各种自然疗养地已接近400处,无论哪种类型的自然疗养地,好像都会有一个不小于40公顷的疗养公园。
每处自然疗养地丰富地历史文化、生活文化和自然资源多集中在疗养公园,而链接这些资源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森林疗养步道”。
走在这样的步道上,不仅可以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和开展地形疗法,甚至可以让疗养客重新发现自我。
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把步道作为为丰富疗养课程和提高疗养地魅力的主要手段,着力修整各种步道,并开发相应课程。
这其中最有名的案例,便是巴登威利斯赫恩的“学习森林小道”。
其实这条步道大部分路段很久以前就有,不过步道上的信息和标识已经残缺不全,主题也和时代脱节,逐步开始被废弃。
1999年,巴登当地政府、自然疗养地管理协会、园林部门、森林经营局等机构合作,重新梳理了各个方面对这条步道的需求和构想,确定了步道的重建方针。
为了修好这条步道,当地人定下了五条基本原则。
第一,森林学习小道要按照克耐普疗法的要求进行建设,能够满足运动、药草、水疗、食物和秩序调理,具有服务于健康管理的综合系统。
第二,步道应该全年都能够利用。
第三,无论是年轻人、老人、徒步旅行者和骑行者都适用。
第四,步道的总距离控制在10公里以内。
第五,在步道的不同区间,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作为散步的出发点。
这条总长10公里的步道被修复后,形成了可以为疗养客提供丰富体验的多样场地。
比如,适应性教育场地(步道的入口处,有4处)、运动场地(设置有体操方法的展示牌)、祈祷场地(休憩)、森林和湿地保护区、了解森林功能的场地、认识历史文化的场地、感受树皮香味的场地、感受触觉的场地(能够光脚走80米),有水的场地(能够接触泉水或溪流)、植物治愈的场地(能够体验药草疗法)、营养场地(卡路里步道、介绍正确的营养的正确摄入方法),群落生境场地等等,不同森林疗养主题有27处之多。
bifu世界林业发展概论-德国

浅谈德国林业概况及成功经验摘要:德国是世界上林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2000年森林面积1074万hm2,森林覆盖率30.7%。
德国林业以私有制为主体,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实行国有林的私营化。
私营化不等于私有化,就是在不改变国有林所有关系的前提下,将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
政府的国有林管理部门行使所有者的职能,只需要制定经营方针,确定经营目标,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而国有林的经营业务则交给企业来做。
鉴于国有林担负着发挥森林多种公益机能的特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支付与国有森林主导功能相应的经营管理费用。
德国是木材的主要出口国,主要出口对象是其他欧盟国家,也是纸浆和纸产品的主要进口国。
德国林业的法律法规健全,产权制度严谨,做到依法管理林业、以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近自然经营森林的理念,来巩固和发展林业。
划分保护区,重视保护天然林,用发达的木材工业带动林业发展是其林业发展主要成功经验。
关键词:私有制、保护区、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林业发达正文: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林业最发达的主要国家之一。
其森林资源丰富、经营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林业产业、林产贸易发达、林业科学技术雄厚,给西方乃至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森林资源德国森林总面积为1074万hm2,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为30.7%。
森林年生长量约5700万m3,年采伐量约4000万m3,森林采伐量明显低于生长量。
森林平均每hm2蓄积量高达270m3,在欧洲国家中居首位。
德国的原始林树种以阔叶树种为主,主要树种有山毛榉和栎树。
针叶树种主要是冷杉、云杉和松树。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造林运动中,德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然林被改变为针叶树种人工林,致使天然林几乎全部消失。
20世纪后期,德国逐步在针叶林中引入阔叶树种,90年代德国全面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作为指导。
此后,森林生长明显好转,平均蓄积量、生长量大为提高。
现在德国的森林资源树种结构比例为:老州栎树9.6%,山毛榉和其他阔叶树种27.8%,松和落叶松21.3%,云杉和其他针叶树种41.3%;新州栎树6.0%,山毛榉和其他阔叶树种18.9%,松和落叶松54.9%,云杉和其他针叶树种20.2%。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1)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 (1)第一节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森林是一种与生命相关的地貌因素,是地球的第一能量吸收者和储存者、决定性的能量转换者和供应者。
一、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思想在一个特定的立地条件下,如果我们培育的森林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有相似的树种组成,且林分的结构和演替状态也能与这个生长环境下自然的结构和过程类似的话,这种森林应该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抗拒各种物理的或生物的危害,其生物多样性和其它生态和社会效益都将达到一个满意的水平。
因而认为经营这种近自然的森林能够获得在这个立地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最高生产量,且是以最少的人工经营管理投入为前提获得。
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发展历史18世纪发生在中欧的滥砍乱伐使森林覆盖率降到很低的水平,由此带来了土壤侵蚀、流沙、农业生产衰退的严重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工业用材短缺的现象。
此时“法正林”的计划作业体系得到发展。
但随着皆伐作业在大林区的实施,皆伐林地的土壤退化、病虫害、有害草本的侵入、冻害以及人工林造林失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
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林业工作者舍弃大面积的皆伐作业,采用恒定的森林覆盖率和小面积的皆伐作业,形成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初步思想。
完整的近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是1920年提出的。
主要代表是德国林学家moller。
二战之后,在德国成立了近自然林业协会。
20世纪70年代后,该理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等国家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三、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要点1、基本概念(1)近自然森林(near nature forest 或 close-to-nature forest)的基本概念近自然森林是指以原生森林植被为参照而培育和经营的、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具有多树种混交、逐步向多层次和异龄结构发展的森林。
它可以是人为设计和培育的结构和功能丰富的人工林,也可以是经营调整后简化了的自然林,还可以是同龄人工纯林在以恒续林为目标改造的过渡林。
德国生态林业的经营思想

德国生态林业的经营思想、主要措施及其启示张志达李世东:发布时间:2012-09-06 来源:《林业经济》一、德国林业发展历程和特点(一)德国林业发展历程德国是由16个州组成的地处欧洲中部的联邦制国家,在法国、西班牙之后位居欧洲第三位总人口8200万, 居欧洲第二位(俄罗斯第一)。
境内地貌由北往南分别由平原、丘陵、山脉组成, 地势逐渐升高, 全境因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共同影响,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气候宜人, 环境优美, 无论城乡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绿草茵茵的草地。
但是, 德国林业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它经历了一个由破坏到逐步恢复, 再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历史上德国的森林覆盖率虽然很高, 但不合理的毁林开垦, 工业化初期的无度采伐,以及连绵不断的战争, 使原有森林迅速锐减, 森林覆盖率下降, 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和木材危机。
对此, 德国从世纪开始展开了大规模的恢复森林运动, 并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的科学经营思想。
当时, 由于迅速恢复森林的需要, 短时期内人工营造了大量生长快、以用材为目的的针叶纯林。
大面积的人工造林逐步扭转了森林持续锐减的局面, 森林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 德国林业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林业经营思想也不断更新。
目前, 德国已彻底改变了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林业经营思想, 代之于以生态效益为第一目标, 追求森林的综合效益的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营思想。
在这一全新林业经营思想指导下, 近十几年来, 德国开始逐步减少人为对森林形成和生长过程的影响和干预, 努力将林业向近自然林业的方向引导。
(二)德国林业的主要特点1、森林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
德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全德森林分布比较均衡, 从大的范围说, 各州森林覆盖率差异不大。
从地域上说, 远山、近山、山地、丘陵、乡村、城市均有森林分布。
德国针对其森林大部分为人工起源的林分, 且针叶纯林面积比较大的问题, 已开始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并已取得了成效, 全国范围内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比重逐步上升。
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综述

科普惠农图1近自然森林经营与人工林经营过程图近自然森林经营人工林经营过程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综述汪清锐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大同037006摘要:天然林保护及森林资源质量精准提升是我国林业目前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近自然林业经营是保证这一发展方向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近自然林业经营起源于欧洲,而在德国已经存在发展了100多年,所以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为此本文从联邦德国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历史背景及其来源,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经营管理方法,近自然森林业经营的要求等方面对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进行了综和阐述。
关键词:近自然林业;同龄人工林;复层异龄林;天然更新1近自然林业理论产生起源“近自然林业(Close-to-nature silviculture )”起源于德国。
1898年,德国科学家嘎耶(Gayor)率先提出了“人类应尽可能地按照森林的自然规律来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强调尊重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实现生产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的有机结合。
他指出:“森林经营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森林中所有因素相互作用之间的协调”,森林中所产生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在永恒的组合中互栖共生的诸生命因子的必然结果”。
直到20世纪初瓦格纳带状渐伐作业法(林)造林体系(根据瓦格纳)才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事后转换为永续森林(1930年和1973年之间),在一位德国西南部永续森林运动前辈丹尼克博士(Dannecker )的建议下,德国森林所有者进行了永续性森林经营。
20世纪中后期“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才真正得到推广并得以广泛实践。
20世纪60年代,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理论开始在联邦德国推行。
具体地说森林多效益永续利用的原则于1975年以联邦德国森林法的形式被确立。
约15年后作为新的林业政策和经营方针,联邦德国森林经营方式开始全面转向近自然林业经营。
2近自然林业经营措施图1直观地区别了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和人工林经营的不同。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几点思考

03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森 林保护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实 践,促进公众参与和监督。
政策支持
01 政府应加大对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投入,包括科研 、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02 制定有利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政策措施,如财政 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近自然 森林经营。
02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林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3 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避免过度采伐和破坏 。
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性
01
近自然森林经营追求经济上的可持续性,通过合理利
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环境可持续性
02 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维护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平衡。
社会可持续性
03
近自然森林经营注重社会效益,促进社区发展和民生
改善,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整体性
01
森林生态系统的整 体性
近自然森林经营强调森林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关注森林内部各要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02
跨区域协调发展
注重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不同 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整 体效益最大化。
03
长期规划与短期利 益兼顾
在制定经营策略时,既考虑长期 规划,又兼顾短期利益,实现可 持续发展。
浙江安吉
安吉县是中国的竹林之乡,近年来实施了“竹海战略”,通过严格控制采伐、加强竹林培育等 措施,保护和恢复了大量竹林,形成了独特的近自然森林景观。
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近自然森林经营措施,包括严格控制采伐、推广生态种植、加强森 林保护等,成功恢复了部分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自然 的森 林经 营 接 近
Cl s —o-aur o e tm a a e n o e- — t e f r s n g me t t n
适应 自然 的森林 经 营
Na u e c n o mi g f r s a a e t r — o f r n o e tm n g me t n
概 念 机 构
森林 可 持续 经 营
Su ti a l o e tm a a e nt s an be f rs n g me
德 国林 业 委员 会 ( WR) DF 联 邦各 州 的林业 行 政部 门 德 国适 应 自然林 业 协会 ( ANw ) 欧 洲近 自然 思想 林 业工 作者 联 谊会 ( R0 SLVA) P I 德 国 环 境 与 自然 保 护 协 会 ( uND) GP , wF, o i B , w R bn
Hu n n l a g Qig i n
( s ac n t ueo oe t s u c no mainTeh iu s hn s a e fF rsr , ej g 1 0 9 ) Ree rhIsi t f rs o reI fr t c nq e ,C ieeAcd myo oe ty B in 0 t F Re o i 0 1
有 学者按 材积 随 时间 的变化 , 将森 林可 持续 经 营 系统 (u tia l frs m n gme tsse 简 s sa be oet a a e n ytm) n
单 分为 2 : 种 一种称 为轮伐 森林经 营系统 ( oain R tt o
F rs Ma a e n , F ) 特征 是 周 期性 的 皆伐 oet n g me tR M , (l rfln ) 人 工 更 新 ( l t g ; 外 一种 称 c a e ig 与 e l pa i ) 另 nn
维普资讯
第 1 8卷
第 3 期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Vo11 No 3 . 8 .
20 0 5年 6 月
W o l r sr s a c rd Fo e ty Re e rh
Jn 20 u e, 0 5
浅 谈 德 国 的 “ 自然 森 林 经 营 ’ 近 ’
Co e r s r v rFo e t y As e s e t s s m n ,A n l ss,S e a — ay i c n r
is ” ~ o )D
★ 收 稿 日期 :0 4 8 2 2 0 一O 一O
维普资讯
7 4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称 为“ 伐林 ” 择 的森林 ( l trsl t nfrs) 已 pe e ee i oet , n co 经有很 长的历史 。 国现在 正在做 的工作是 , ]德 实现 由轮 伐森 林经 营 系统 ( F 向连 续覆 盖林 业 系统 R M) (C ) C F 的转 变 ( a s r t n , t nf mai ) 这种转 变将 引发森 r o o 林培 育 学 (i i l r ) 森 林 经 理 学 (oetma— s v ut e 、 lc u frs n a e n ) 林 业 政 策 ( rsr oi ) 林 业 经 济 g me t 、 f etyp l y 和 o c
f r s r Ge m a y o e ty, r n
1 德 国“ 可持 续 ” 林 利 用 的不 同概 念 森
德 国不同机构使 用的“ 可持续 ” 森林 利用 的不 同
概 念 如 表 1 示 。此外 , 可 以看 到 以 下 的概 念 : 所 还 ( ) 自然 的森林 培育 学( ls— —aues vc l 接 近 Co et n tr i i — o l u tr ) 连 续 覆 盖 经 营 ( o t u u o e n g— ue 、 C ni o sc vrma a e n me t 、 自然森林 经 营 ( a— aua frs m n n )近 Nern trlo et a —
m a a e e t n Go ti g n M u ii a r s n Ge ma y n g m n ”i e tn e ncp lFo e ti r n .
Ke r s co e t a u e f r s n g me t o tn o s c v r f r s r ( y wo d : l s o n t r o e tma a e n ,c n i u u o e o e ty CCF),s s an b e u t i a l
Ab t a t “ o e t a u e f r s a a e e t i r a y i n r d c d fo t o lw i g 6 sr c : Cl s o n t r o e tm n g m n ” n Ge m n s i to u e r m he f lo n
德 国学术 界
o 即“ 森林 生态利 用 2 德 国 不 同 森 林 认 证 体 系“ 营 标 准 ( n Wo d, 与 自然 相协 调 的森林利 用/ 经 ma —
a e n tn ad ) 的 比较 实例 g me t a d r s ” s
( t r—o a il o e t u e / eoo i lf rs Nau ec mp tbe f rs s c lgc o e t a
第 1 8卷
( rsr c n my 等一系列 学科 内容 的转 变 。 f et eo o ) o y 就森 林 经理 (oet n gme t 来说 , 由法正 林理 论 frs ma a e n ) 正 与技 术体 系 向恒续林 理论 与技 术体 系转 变 , 包括 森
( rcsig 、 获 控 制 (u tia l h retc n f eat ) 收 o n s sa be avs o — n to) 方案 编制 (cn r ln i ) 监测 ( n o— r1 、 se ai pa n g 、 o n mo i r t
自然森 林 经营 ” 。
关键 词 :近 自然森 林 经营 , 续覆 盖 林 业 , 续林 业 , 国 连 恒 德
中图分 类 号 :¥ 5 / 5 71 77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4 4 ( 0 5 0 - 0 7 —5 01 2 12 0 )3 03
Pr l m i e i nar nt o c i n o “ os o Na ur y I r du to t Cl e t t e For s a g e t M na em e ” i nt n Ger a m ny
a p c s ( )Co c p so s s an b e o e tu e n Ge ma y;( )An e a l o o a io s e t. 1 n e t f“ u t i a l ”f r s s d i r n 2 x mp e f r c mp rs n o n g me tsa d r o if r n o e tc riia i n s se n Ge ma y;( )Theb ifhi— fma a e n t n a dsf rd fe e tf r s e tfc to y t msi r n 3 re s t r ff r s n g me ta d “ l s o n t r o e tma a e n ”i r n o y o o e tma a e n n co et a u e f r s n g me t n Ge ma y;( )Th t t s 4 e sa u a d c a g ff r s e o r ei r n n h n e o o e tr s u c n Ge ma y;( )S v r lb sc ie s a o tf r s e o r ea d ma n 5 e e a a i d a b u o e tr s u c n i c a a t r o co e t a u e f r s n g me t ; ( )An e a l o co e t a u e f r s h r c e s f“ l s o n t r o e tma a e n ” 6 x mp e f r“ l s o n t r o e t
林 等 。国际林联 ( R 第 4部 ( 查 、 长、 I UF O) 调 生 收获 、
数量 和 经 营科 学 ) 0 1 9 1 ~2 l 德 国哥 2 0 年 月 9 1E在 廷 根大 学举办 了 I R UF O大 会 , 主题是 “ 续覆 盖林 连 业 ( 续林业) 恒 —— 评 价 、 析 与 方 案 ( o t u u 分 C ni o s n
ue ” s ) 概念的实践者 , 这个认证 体系最 为严 格 , 通过认 森林 认证是森林经 营理念在实践 中的具体体现 , 证 的 森 林 面 积 最 小 ; 2 森 林 管 理 委 员 会 ( oet () F rs 对不 同森林 经营理念 的描述可能很难讲 清楚 其 区别 , S e ad hpC u c , S ) 1 9 tw rs i o n i F C ,9 3年成立 , l 国际性 的 ; 但在进 行 森林 认证 时就 可 以很 明 了地看 出它们 的区 ( ) 欧森林认证体 系( a — uo enF rs C r f 3泛 P nE rp a oet et i i— 别 。在德 国有 3 森林认 证 体系在 实践 中应 用 : 1 ct n P F ,9 9年成立 , 础是 1 9 个 ( ) ai , E C) 1 9 o 基 9 3年 的赫尔 N tr n ,9 6年成立 , aul d 1 9 a 由环保 组织 组成 , 括德 国 辛 基 进 程 , 过 这 个 认 证 体 系 认 证 的 森 林 面 积 最 包 通
黄 清 麟
( 国林 业 科学 研究 院 资源 信息 研究 所 , 京 1 09 ) 中 北 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