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育学部师资
杜育红

龙源期刊网 杜育红作者:来源:《中国教师》2017年第22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财经处处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常务理事、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教育与经济》副主编等。
主要从事教育经济、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教育财政、学校管理经济学、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价、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等。
著有《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中国义务教育财政研究》《学校管理的经济分析》《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影响力评价》等,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近20项,出版学术著作、译著20余部,论文或提交咨询报告100余篇。
2007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是國内第一部通过大样本数据对教育政策进行监测与评价研究的学术著作。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影响力评价研究,是国内第一次通过严密的设计,运用准实验的方法分析教育政策干预效果的研究。
通过追踪两万多个样本,获得了学生个体层面教育投入与产出的信息,探讨了教育政策干预的效果及其原因。
第二部分是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价的概念、教育政策监测体系的建立、教育政策评价研究设计的方法等理论问题。
在教育政策评价的模型建构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倍差法、配对法、工具变量法等较新的计量方法在准实验设计中如何解决选择性偏差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运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影响力评价研究建立的数据库所进行的教育投入与学生发展、教育投资效益方面的实证研究,包括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西部农村小学效率研究、西部农村教师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研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研究、农村学生转学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小学寄宿生学业成绩与学校适应性研究、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是国内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研究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价的学术著作,是集教育政策的监测与评价的实际操作、理论分析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力作。
北师大教育学部师资

北师大钱志亮教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简介
1966年底生于江苏海安,北师大
86级毕业留校,90年和91年分别在杭
州大学心理系、东北师大教育系进修,
93-94年在美国波士顿学院教育学院
学习、帕金斯盲校工作,95年硕士师
从中国特教奠基人朴永馨教授、2000
博士师从著名教育学家劳凯声教授;现
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任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顾问、北师大实验小学书记,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起草、国务院妇儿工委两纲评估督导、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汶川地震国家紧急应对政策行动小组、北京奥组委志愿者心理减压培训等工作,历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分会秘书长、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
著有《儿童生理问题咨询》、《儿童心理问题咨询》、《儿童学业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学前早知道》、《学生发展问题咨询》等十余部专著。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尊严的开始占人生近1/3的学习生涯,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作为孩子的父亲与“培养灵魂的工程师”,针对孩子年龄段特点,结合生理学、心理学等各方面学科知识,将孩子入学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根源分类,开展“小学生入学准备与适应指导研究”。
这一研究已纳入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钱志亮教授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这八大儿童入学的基本能力出发,提出对“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早期干预的具体方案。
其研究成果《幼小衔接项目--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提升方案》其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保护。
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郑国民教授

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郑国民教授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发言摘要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学部部长、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组的专家、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组编。
我主要讲两个问题。
1.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我们思考一下课堂教学,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是最有效率的?我想要跟大家主要探讨一下,我们在课堂上为什么要设计那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有效?我想用数据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的教学效率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提问的缘故。
2.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哈佛大学期间,在美国所看到的小学的语文和数学的教学,它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启示。
即创新人才如何培养?我们如何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来提升人才的培养?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实行课改这么多年,现在到了应该追求课堂效率的呼声,呼唤一些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能够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获得收获。
在这里有几个重要的想法,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表演?就以我们这两天的参赛课看,我们的课堂究竟是看老师的表演,还是看学生的发展?从我个人来看,更多地是看学生走向讲台到走下讲台,学生在这一节课时间内的发展。
主要看哪些东西呢?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比如说,学生通过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获得了什么样的技能?这都是我们可以明确地、明显地看到的。
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一节课里面有很多因素是属于隐性的,也就是说在这一堂课里面,学生思考了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是什么?学生的思考有没有独创性?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学习过程的价值。
比如说在这一堂课里,学生情感体验了什么?他在这一堂课他感受到了什么?随着课文的理解,随着课文的阅读,他的情绪有什么样的起伏?第二,学生在这一堂课里,有哪些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错误,而在出现错误的过程中,学生是如何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策略的?第三,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师大马建生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马健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学会生存(联合国)》、《学记》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参考书目: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华夏出版社2009年高尔《教育研究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弗林克尔《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华夏出版社2004年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浙江教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杨玉圣《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本质第一节: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就是一个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科学研究更是研究,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获得证据以支持或反对所提出的事实或原则。
教育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教育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教育现象、教育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非经验的方式是思辨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不属于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如哲学等。
教育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教育的,具有社会性而非自然的。
主体是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生物性."化性起伪,乌得无罪“—-《宋史。
蔡元定传》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可感知的资料),而不是思辨的。
研究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判断]反对棍棒底下出孝子。
大土匪头子大都对父母很孝敬,读书的人反而对父母不孝顺(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如状况究竟如何,为什么如此,而不是是否应该如此)研究过程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
教育部只能管到学校,不能管到家庭内部,不能管社会教育机构.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工资,欺骗公众,不低于公务员收入,但我们又不知道公务员收入。
让教师认认真真的工作,凭什么,工资那么低,谁干。
教育研究的困难:一、教育特殊性,首先变现人的特殊性,人是善于伪装的二、研究的干扰性(对研究者的干扰)研究人手短三、教育活动复杂性(社会、心理、历史、文化、其他)学校内部问题学校教育问题的答案不在学校之中而在学校之外。
【教育】北师大教育学博士导师遴选名单

刘宝存
男
电话:
Email:
比较教育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
刘复兴
男
教育学原理(教育政策)
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美凤
女
Email:mfliu@;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发展;人类绩效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淑兰
女
教育管理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焱
女
学前教育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明远
男
比较教育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教育学科组长等职,并曾在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任两主席之一。
郭法奇
男
电话:
Email:;gfq@
西方近现代教育史、西方教育史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
苏君阳
男
电话:
Email:
教育基本原理教育政策与法规与高等教育管理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孙邦华
男
Email:
中西文化教育交流中国教会教育史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教育史中国平民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史
教授博士生导师
檀传宝
男
电话:
Email:
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论教师伦理学美育理论教师教育等
洪成文
男
电话:;
Email:chwhong@
高教比较研究高教外事管理研究民办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管理研究和教育外事管理研究
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咏梅
女
Email:huym0718@
北师大著名教授名单

北师大著名教授名单
北师大的教授们是全国最优秀的高校师生之一,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那么,在北师大众多的著名教授中有哪些?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张宏伟教授是北师大历史学系主任,也是中国当代历史学家、清史研究专家。
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吴起研究杰出贡献奖”。
他的《清代社会史研究》和《清史研究》等著作为清史学研究的两本重要著作,被学界誉为学术古典,并被多家高校用作教材。
其次,廖宗吾教授是北师大数学和信息科学学院的前院长,他是国际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获得“国家杰出科技工作者”称号,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苏州大学杰出成就奖”等多项殊荣。
他长期从事概率统计、图论和网络计算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再者,李明意教授是北师大文学院的现任院长,也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奠基者”,也是现代文学史教科书的作者。
他的主要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新时期文论研究》两本书,被学界誉为文论古典,深刻揭示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社会文化现象。
最后,郭传宝教授是北师大哲学系的前任系主任,也是“中国思想家”。
他担任历史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被誉为“中国哲学研究的传奇人物”,被中国新闻出版联合会评为“中国近代史学重要贡献人
物”。
他曾出版多部著作,其中有《中国历史思想》、《西方思想史研究》和《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等,都得到学界的公认。
北师大有很多优秀的著名教授,以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他们的学术成果及其对教育行业的贡献,使得北师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成为了中国最高学府之一。
李西顺(教育学部2010级博士生)

李西顺(教育学部2010级博士生)论文独立作者●试论故事型德育模式建构,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9期(CSSCI)●公民意识视域下感恩教育的边界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1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第3期全文转载●区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必要性,区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必要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1期(CSSCI)●故事:一种德育课程,教学与管理,2011第28期(北大核心)第一作者●做一名有故事的教师何以重要,中国教师,2011年第13期●故事中的三重世界及其德育机制探寻,中国教师,2012年第3期会议论文●《双环式道德学习:内涵及基本特征》第十三届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年会(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论文集,2011年9月●《故事中的三重世界及其德育机制探寻》2011年度德育学术年会(西南大学召开)会议论文集著作李西顺著. 体悟幸福[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已定稿)。
参与译著当代德育理论译丛/檀传宝主编《在学校中培养品(续):品德教育实践导引》[美]卡伦•博林(Karen E. Bohlin)黛博拉•法默(Deborah Farmer)凯文•瑞安(Kevin Rhan)王婷译李西顺校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课题●主持课题:北师大教育学部2012年学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故事型德育模式开发研究:学校德育实效提升的新视野》●主要成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研究”(课题批准号:GEA090014)●一般参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985重点资助项目“中国公民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之“国家认同教育”研究●一般参与:北京市教委项目“绿色教育研究”获奖情况●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度华藏奖学金●2010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职务
分管职务
石中英
教育学部部长
全面负责行政工作
褚宏启
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兼副部长
全面负责党务工作
黄荣怀
教育学部副部长
分管科研和信息化工作
顾定倩
教育学部副部长
分管行政、财务工作、社会服务工作
郑国民
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教育学部副部长
主持教师教育学院日常工作
李家永
教育学部副部长
分管人才培养、外事工作
高等教育研究所
洪成文教授李奇教授钟秉林教授·周海涛教授·周作宇教授乔锦忠副教授姚云副教授·林杰副教授·刘慧珍副教授·李湘萍讲师杜瑞军讲师赵应生讲师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
·韦小满教授·辛涛教授·王亚鹏副教授·温红博讲师·杨涛讲师·张丹慧讲师·张生讲师赵茜讲师·赵希斌助研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
·焦青副教授·马利文副教授·王工斌副教授·傅纳副教授·苏立增副研究员王乃弋讲师·邓林园讲师·李蓓蕾讲师·李亦菲助研
教育管理学院
·蔡永红教授·程凤春教授·楚江亭教授·褚宏启教授·刘淑兰教授·毛亚庆教授·张东娇教授·苏君阳副教授朱志勇副教授·楚红丽副教授·牛志奎副教授·鲍传友副教授向蓓莉副教授余凯副教授赵德成副教授·徐志勇讲师贾雷霞讲师沈立讲师·姚计海讲师·赵树贤讲师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丛立新教授·郭华教授綦春霞教授吴岩教授王本陆研究员·梁威研究员·陈红兵副教授·高潇怡副教授课·刘京莉副教授·杨明全副教授·易进副教授·曾琦副教授张春莉副教授·周逸先副教授杜霞副研究员·胡定荣副研究员·李小红副研究员苗逢春副研究员·田青副研究员·卢立涛讲师·阚维讲师刘英健讲师姚颖讲师·张行涛讲师
·冯晓霞教授霍力岩教授·刘焱教授)王懿颖教授·张燕教授洪秀敏副教授·李敏谊副教授刘馨副教授钱志亮副教授
特殊教育研究所(系)
潘月娟讲师·王雁教授·肖非教授顾定倩副教授李彩云副教授)刘艳虹副教授·张树东副教授程黎讲师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俞启定教授·赵志群教授·和震副教授·庄榕霞副教授李兴洲副研究员白滨讲师周慧梅讲师·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劳凯声教授·刘复兴教授石中英教授·檀传宝教授·肖贵祥教授尹力教授郑新蓉教授康永久教授余雅风副教授·李德刚副教授·王啸副教授·张莉莉副教授·余清臣副教授陈建翔副研究员·魏曼华副研究员杜亮讲师·蔡晓芳讲师丁道勇讲师·班建武助研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顾明远教授刘宝存教授·马健生教授·王晓辉教授王英杰教授·吴忠魁教授项贤明教授谷贤林教授王璐教授肖甦研究员高益民副教授·李家永副教授孙进副教授姜英敏副研究员
毛亚庆
教育学部分党委副书记
分管人事工作、教师党建工作
李雪莲
教育学部分党委副书记
(执行援藏任务,暂不分工)
张京彬
教育学部部长助理
孙邦华
教育学部工会主席
分管工会工作
教师教育研究所
庞丽娟教授·袁桂林教授·朱小蔓教授·胡艳教授·朱旭东研究员裴淼副教授齐建国副教授·吴国珍副教授李琼副教授周钧副教授秦行音副研究员·曹夕多讲师·韩小雨讲师·宋萑讲师张华军讲师·赵萍讲师
教育经济研究所
杜育红教授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梅教授曾晓东教授·杜屏副教授·侯龙龙副教授周金燕讲师成刚讲师·郑磊讲师
学前教育研究所(系)
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
·郭法奇教授孙邦华教授徐勇教授·于述胜教授·张斌贤教授李子江教授·乔卫平副教授施克灿副教授王晨副教授姜星海副研究员孙益讲师
教育技术学院
·陈丽教授·崔光佐教授何克抗教授·黄荣怀教授·李芒教授刘美凤教授·武法提教授·杨开城教授余胜泉教授衷克定教授李崧教授·董艳副教授·傅骞副教授·李秀兰副教授·李艳燕副教授李玉顺副教授马秀麟副教授·王铟副教授·邬彤副教授·郑葳副教授朱京曦副教授·冯晓英副教授·李爽副教授郑勤华副教授·周颖副教授·蔡苏讲师陈玲讲师·吴娟讲师·张京彬讲师赵国庆讲师庄秀丽讲师·陈桄讲师·李葆萍讲师·马宁讲师谢浩讲师姚自明讲师·曾兰芳讲师·张进宝讲师·张志祯讲师·赵宏讲师·陈青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