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合集下载

GDP与GNP的区别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GDP与GNP的区别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

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区别: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

——GDP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3套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3套

宏观经济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S。

( )8、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 )9、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实物产品。

( )。

10、边际消费倾向是大于1的正数。

()三、单项选择题(请从下列各题后的三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1、消费曲线位于45º线的上方表明,储蓄是( ).A、正数B、0C、负数2、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

A、20%B、80%C、30%3、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将().A、减少B、不变C、增加4、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则增加100万美元的投资,可使国民收入增加()。

A、200万美元B、500万美元C、800万美元5、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 )。

A、政府支出和政府减税B、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C、政府减税和政府支出6、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20万美元B、保持不变C、增加12万美元7、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 )。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也称本地居民生产总值,即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简称GNP,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举例说明: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创造的财富计入美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DP,而是计入日本的GDP。

在1991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GNP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相对于GNP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

GNP和GNP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两个指标,反映了统计上的两种原则。

GNP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而外国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则不应被记入该国的GNP。

GDP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

特别是,外国公司在某一国资公司根据以上说明,以对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表示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NP与GDP的关系式:GNP=GDP+ 对外要素收入净额GNP比GDP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状况,因为GDP是国土原则,而GNP是国民原则。

国民经济中的几点术语

国民经济中的几点术语

1、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定义和主要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

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

但因其计算口径不同,二者又有所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

本国常住者通过在国外投资或到国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应计入本国国民生产总值。

而非本国国民在本国领土范围内的投资或工作所获得的收入(称之为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则不应计入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因此,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本国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更直观地讲,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净额。

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主要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它是“生产”的概念,后者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

一般讲,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二者相差数额不大,但如果某国在国外有大量投资和大批劳工的话,则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往往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哪几种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1)生产法:是从货物和服务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总产品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的收入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GDP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GDP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指标,对反映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情况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简称GDP。

基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主要特点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GDP和GNP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GDP和GNP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GDP和GNP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GDP和GNP的区别和联系一、GDP与GNP的概念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时,有两个重要的总量指标,分别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它等于所有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之和。

由于GNP的名称与其反映的内容不是很相符,所以联合国在1993版《国民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简称SNA)中已经将其改为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简称GNI),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等于所有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

考虑习惯,*暂用GNP概念。

二、GDP与GNP的联系与区别GDP与GNP之间的联系体现在GNP是以GDP为基础,做适当调整计算出来的,GNP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用公式表示为: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其中: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是本国常住者从国外获得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具体来说,它是本国资本对外投资或参与国外生产活动而获得的利息收入、红利、投资收益以及本国居民在国外工作(一年以下)获得的劳务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是本国对国外支付的资本和劳务收入。

具体来说,它是外国资本对本国(我国)投资或参与本国生产活动而从本国获得的利息收入、红利、投资收益以及本国支付给外籍员工(一年以下)的劳务收入。

因此,从数量关系看,GNP的主要部分源于GDP。

GDP与GNP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者核算的内涵有所不同。

GDP是个生产概念,它从生产角度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只要是本国领土范围内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无论是由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均应计入本国的GDP。

Get清风GDP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Get清风GDP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GDP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指标,对反映国家的经济开展状态、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情况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简称GDP。

根本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效劳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效劳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效劳减去进口货物和效劳。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开展综合水平。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开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效劳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效劳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效劳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效劳进口。

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主要特点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

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经济学重点知识点—GDP和GNP

经济学重点知识点—GDP和GNP

宏观经济学指标之一GDP和GNP2.1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2.1.1 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一个国家领土内..的价值..总和。

...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总和。

....和所提供服务....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2.1.2 两者的联系和区别1.区别:按国土原则还是按国民原则2.联系:统计方法和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差额发生在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这一项,故有: GDP=GNP-NFP3. NFP: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2.1.3 一些国家的GDP和GNP数据,如下表表2.1 一些国家的GDP和GNP比较国家GNP比GDPArgentina 94.17Singapore 96.88Russia 97.83Thailand 98.06China 99.82United States 100.37Japan 101.92United Kingdom 101.98Switzerland 107.93Kuwait 111.49数据来源:PWT,6.2.2.2 如何测算GDP?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2.2.1 生产法测算(1)概念生产法把GDP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个给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要注意的几点:——计算的仅仅是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不含过去产品的交易额)——而且仅仅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不含中间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用它们的市场价值....来衡量(不包括未经市场交易的情况)2.2.2支出法测算(1)说明从支出角度测算GDP,事实上是把实际经济生活中四大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行相加,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

(2)消费支出C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它构成一个国家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

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

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

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