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生产总值
gdp是什么意思gdp增长具体是什么意思

gdp是什么意思GDP增长具体是什么意思gdp是什么?相信很多人知道这个名词,却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
下面是精心为大家带来的gdp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更多gdp 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GDP是英文的缩写,我们先来看看它的英文名字GDP=GrOSSDOmeStiCProduct,中国翻译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听起来有点拗口,说白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
GDP即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_、GDPGDP長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長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涉及的是经济活动,是实实在在的。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核算方法1、支出法是把一国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与劳务按需求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而成。
2、收入法是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而成,由于要素的收入从企业角度看即是产品的成本(包括企业利润),所以这种方法又称要素成本法。
国民生产总值怎么计算出来的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一方面体现为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另一方面体现为所有常住单位所使用的最终产品价值和净出口的总和。
三种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一、生产法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一)总产出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但不包括用于自身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以外的货物和服务,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总产出分为市场总产出、为自身最终使用的总产出和非市场总产出。
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1.市场总产出市场总产出指以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实现的总产出。
主要包括:一是以有显著经济意义的价格出售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二是用于交换其他货物、服务或资产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三是用于实物支付(包括实物报酬)的货物或服务的价值;四是准备用于上述某种用途的制成品和在制品存货的变动价值;五是提供货物和服务收取的服务费、运输费、金融资产获得和处置的附加费等。
市场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
在不同行业,核算市场总产出所采用的方法和指标有所不同。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采用产品法核算,用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各种产品的价格乘以产量计算。
▪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出等于建筑业总产值。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其商业毛利额加上进口税净额。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
▪金融业总产出的核算方法较为复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货币金融服务企业总产出等于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产出加上直接收费的金融服务产出。
其中,FISIM产出采用参考利率法计算。
中央银行从事的市场性货币金融服务,总产出也按此方法计算。
资本市场服务总产出等于营业收入扣除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再加上证券交易印花税。
保险业总产出包括寿险服务总产出和非寿险服务总产出。
《宏观经济学》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

2005年世界人均GDP前10名国家
排序 国家 人均GDP 排序
1 卢森堡 69,056
6
2 挪威 53,465
7
3 瑞士 49,246
8
4 爱尔兰 46,335
9
5 丹麦 45,015 10
单位:美元/人 国家 人均GDP 冰岛 44,133 美国 42,076 瑞典 38,451 英国 36,977 日本 36,486
25 折旧
50
转移支付
120 政府购买
200
企业间接税
75 社会保险金 130
个人消费支出 500 公司未分配润 100
公司所得税
50 个人所得税 80
解:
1、GDP=C+I+G+NX =500+(125+50)+200+15=890 2、NDP=GDP-折旧=890-50=840 3、NI=NDP-间接税=840-75=765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
为何入GDP
含义:企业把自己的收入转移到社会或其他 经济主体。如企业慈善捐款,消费者呆帐。
为何计入GDP:构成国民收入。
折旧为什么计入GDP 含义: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为何计入:损耗后,要靠投资来补偿,包含
于总投资中。
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50-130+120=605 5、PDI=PI-个人所得税=605-80=
525
举例:2
某国如下国民经济统计指标: 政府财政税收500亿元,公司业主利润收入
600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100亿元,未分 配利润为6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20亿元, 工资总额为1500亿元,社会折旧总额为200 亿元,社会保障支付10亿元。 计算:GDP、NDP、NI、PI、PDI。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国家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重要依据。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主要采用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
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国家所有产业部门的产出值,得出国民生产总值。
收入法是从国家居民的收入中计算,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支出法则是通过统计国家居民和政府的消费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来计算。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包括商品和劳务。
商品是指物理实体的产品,如农产品、工业品等;劳务是指人们通过劳动所提供的服务,如教育、医疗等。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包括净产值和增加值两个概念。
净产值是指物品和劳务的生产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和能源;增加值是指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投入。
国民生产总值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态势,还反映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组成的变化。
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组成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很大,不同的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不同。
通常来说,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然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并不是唯一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还需要考虑经济的可持续性、环境保护、人口就业等因素。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精确度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统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误差。
此外,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还需要解决价格指数、物价水平、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总之,国民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国民生产总值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全面评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也称本地居民生产总值,即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简称GNP,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反映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所谓生产活动包括三次产业在内的所有行业和部门。
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增加值之和。
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举例说明: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所创造的财富计入美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DP,而是计入日本的GDP。
在1991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GNP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相对于GNP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
GNP和GNP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两个指标,反映了统计上的两种原则。
GNP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而外国公司在该国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则不应被记入该国的GNP。
GDP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
特别是,外国公司在某一国资公司根据以上说明,以对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表示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NP与GDP的关系式:GNP=GDP+ 对外要素收入净额GNP比GDP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状况,因为GDP是国土原则,而GNP是国民原则。
国民生产总值的名词解释大白话

国民生产总值的名词解释大白话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一个经济学中常常提到的一个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DP。
或许很多人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具体含义以及作用可能不太清楚。
在本文中,我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国民生产总值进行解释,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总量。
它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活动的增长速度。
所以说,它是一个评估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并不复杂,简单说就是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相加。
这里要注意的是“最终产品”,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直接供给给最终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被纳入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
对于中间投入的产品或服务,比如某个原材料,它们的价值不会被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计算,但是最常用的方法是按照产出的三个部门来划分,分别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状况,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过程中,市场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市场价格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买卖双方共同认可的价格,也就是大家普遍乐意以这个价格交换物品或服务。
所以,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物品的数量来累加,还需要考虑物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它可以显示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国民生产总值,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在稳步增长。
其次,国民生产总值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
比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那么可以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逐渐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最后,国民生产总值还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我们可以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强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当然,国民生产总值也有它的局限性。
gdp名词解释

gdp名词解释GDP是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
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情况的概述。
GDP的计算通常基于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
生产法是通过计算一国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生产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总值来确定GDP。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支出以及净出口的总和来确定GDP。
收入法是通过计算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所得的总和来确定GDP。
GDP的计算通常使用市场价值来确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这意味着GDP只计算正式市场交易中的产品和服务,而不包括非正式市场交易或黑市交易的价值。
此外,GDP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
例如,将小麦转化为面包的过程中,小麦被认为是中间产品,而面包则被认为是最终产品。
GDP的增长速度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
高速增长的GDP通常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较强,而低速增长的GDP则可能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困难和竞争力较弱。
然而,GDP的增长速度并不是唯一衡量经济状况的指标,它还需要与其他指标,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人口增长率等相结合,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情况。
GDP的计算和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GDP只能反映市场交易的价值,而无法衡量非市场交易的价值。
其次,GDP 无法考虑到环境和社会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例如,GDP的增长并不能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恶化等问题。
因此,为了更全面地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需要综合考虑GDP以外的指标和因素。
总之,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通过计算一定时间内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来确定。
GDP的含义、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
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
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
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的计算方法现在通常采用三种测算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1.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2.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C+I+G+X-M)。
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
GDP的确定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
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
它得到的年度GDP 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
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
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
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生产总值
一、基本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所有国民(包括本国或本地区的公民以及常住外国或其他地区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不管是否发生在国内或本地区,都要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NP。
二.内涵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
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
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计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率)。
三、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
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
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
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
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
从理论上说,上述3种方式最后统计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现在国际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通行方法为FPA,并将它得出的数据作为标准。
计算公式:Q1·P1+Q2·P2+……+Qn·Pn = 国民生产总值
Q代表各种劳务与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即不包括生产各环节中重复计算的部分。
P代表劳务与最终产品的价格。
四、国民生产总值得优缺点
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综合经济指标的主要优点在于:第一,它只计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不包括重复计算的部分。
第二,它不仅计入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而且也计入了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教育、科学技术、金融等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缺陷是:第一,把一切社会活动都作为生产活动,都创造价值,因而统计的范围过宽。
第二,把所有的服务增加值同时都计入了国民生产总值,也会出现重复计算。
收入再分配的次数越多,重复计算的部分就越大。
五、GDP与GNP的比较
GNP比GDP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状况,因为GDP是国土原则,GDP包含了外国公司在本国创造的收入,而这些收入最终要流入外国。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
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现将二者的异同点作以详细说明:
一、GDP与GNP的异同
(一)GDP与GNP的相同点
1.GDP与GNP作用相同。
两者均用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当期创造的国民财富的价值总量,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规模的最重要总量指标。
通过计算GDP增长率或GNP增长率,可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通过计算人均GDP或人均GNP,可以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或反映国民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的高低。
2.GDP与GNP价值构成相同。
两者在价值构成上均表现为“增加值”。
(二)GDP与GNP的不同点
1.GDP与GNP计算口径不同。
GDP计算采用的是“国土原则”,即只要是在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生产或创造的价值,无论是外国人或是本国人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DP。
而GNP计算采用的是“国民原则”,即只要是本国或本地区居民,无论你在本国或本地区内,还是在外国或外地区所生产或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NP。
2.GDP与GNP侧重点不同。
GDP强调的是创造的增加值,是“生产”的概念。
GNP则强调的是获得的原始收入。
相对来讲,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一国财富总量的统计,GDP越来越优于GNP。
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主要侧重采用GNP和人均GNP。
但进入90年代后,96%的国家纷纷放弃GNP和人均GNP,而开始重点采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经济增长快慢以及经济实力的强弱。
目前,一般将国民总收入GNI(GrossNationalIncome,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看做是GNP,各国(包括中国)也仅对外公布GDP与GNI数据,GNP数据已基本不再统计和发布。
从国际组织看,由于职能的不同,IMF仅关注GDP,以分析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而世界银行则既关注GDP 也关注GNI(GNP),一定程度上讲更为关注GNI(GNP),以分析世界各国的贫富差异。
二、GDP与GNP(GNI)引致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他将GDP比做描述天气的卫星云图,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能够帮助领导者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
如果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然而,近年来,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的呼声也引发了经济政策是追求GDP还是GNP的争论。
主流观点认为,在经济政策上更为追求GDP或GNP,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内源性经济增长模式或输入性经济增长模式。
(一)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策上更为关注GDP,那就会更注重本国产业的成熟和发展,而不在乎支撑这些产业发展的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
当然,随着GDP的增长,政府也会有相应的税收。
如果在经济政策上更关注GNP,则不仅本国产业要发展,而且应当是本国企业支撑了本国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增加税收,而且要有实实在在的盈利。
于是,前者会更倾心于招商引资,会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后者则会重视本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以GDP或者GNP作为经济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标,在一定的GDP水平下,会导致本国人民的富裕程度不同。
这一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新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
2004年,随着苏州经济一路高歌,GDP总量首超深圳,新苏南模式达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样板的制高点。
但这些掩盖不了新苏南模式的缺陷,被喻为“只长骨头不长肉”,GDP上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上去了,老百姓的口袋仍是鼓不起来,利润的大头被外企拿走,本地人拿的只是一点打工钱。
2004年苏州的GDP是温州的两倍,但苏州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只及温州的一半。
(三)推崇GNP蕴涵的是一种内生的增长模式,内生的增长模式的动力源(4.58,-0.02,-0.43%)泉来自于民间发展经济的冲动。
而推崇GDP实际上是一种输入性的增长模式,其动力源泉来自于政府,是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也包括政绩考核的驱使之下,以优惠的条件大举招商引资。
内源性经济增长模式相对扎实,输入型增长模式由于资本的
趋利性,如果有更好的投资区域,资本就会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