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从复活节岛的兴衰看人口与发展 共50页

合集下载

复活岛的兴盛与衰亡(1)

复活岛的兴盛与衰亡(1)

早期的生态环境
四、部落战争
但是,时间一长岛上开始了部落之间的纷争。每个 部落和它的祭司都在力求表现自己强于邻居。为证 明自己的实力,也为了恐吓敌人,大家都争相建造 石像。哪个部落建的石像大,就证明它实力强。
五、大量伐树
如何让这些庞然大物挪动地方的。有些石像得送到 十几公里开外的地方,这也不是个轻松的活儿。有 可能是用滚轮来运送,这就需要大量的滚圆的原木 和人工。也有可能是靠“滑板”运输,这也缺不了 原木。看来,就免不了得大量伐树。石像求大求高 的倾向导致岛上的经济和生态灾难,有限的自然资 源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
• 考古学家发现,岛上的棕榈树种子的外壳上几乎都有 啮齿动物啃咬过的痕迹,这表明岛上无处不在的老鼠 对于岛上棕榈树的生存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七、疾病流行
岛上开始出现纷争与混乱,人食人的现象也多了 起来。如果说当人口减少到近2000人的时候, 局势好歹还算稳定,可这时欧洲人又来了。航海 家还带来了鼠疫、斑疹伤寒和天花,疾病夺去了 90%岛上居民的生命……
复活岛未来发展的方向
由于岛上原有的生态系统被彻底摧毁,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恢 复了一部分生态,但是生态依旧是十分脆弱的。
投资少,污染小,见效快,不含酒精不辣不苦,可持续发展,整 合复活岛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了未来复活岛 发展的最佳方向。
资源一 石像
这些石像高约10米, 雕刻着曾生活在岛上的 拉帕努伊祖先,每座石 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调查人员相信古老的拉 帕努伊祖先是以这样的 石像向后人传达着其岩 画、文字和纹身等传统 文化。
资源二 塔帕蒂节
整座岛上总共只生活着 5000名居民,但当地人 还是会于每年2月举行 他们最盛大的传统节 日—塔帕蒂节,在为期 15天的节日中当地人会 举行掷矛兵、跳舞、游 行、美食展等许多节日 活动纵情狂欢。

4-0环境案例

4-0环境案例

复活节岛之谜-“摩艾石” 复活节岛之谜- 摩艾石”
这些石像是怎样造成的? 这些石像是怎样造成的? 靠什么来养活很多强壮的劳力? 靠什么来养活很多强壮的劳力? 这些石像是怎样被拉动的? 这些石像是怎样被拉动的? 这些石像又是怎么竖起来,怎么戴上 这些石像又是怎么竖起来, 20吨重的红帽子的呢 吨重的红帽子的呢? 20吨重的红帽子的呢?
复活节岛上是否曾有过高大的树木? 复活节岛上是否曾有过高大的树木?
现在岛上找不到高大的树木和足够有韧性 的植物纤维,那么竖起石像用的圆木是来 自何处呢?
复活节岛千年兴衰
登陆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400 400年左右 登陆复活节岛:大约在公元400年左右 生活安定阶段: 生活安定阶段: 人口问题出现: 人口问题出现:人口过渡膨胀 环境问题出现:公元800年左右, 800年左右 环境问题出现:公元800年左右,棕榈遭到严重砍伐 资源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耗竭 :资源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 建造石像,砍伐森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公元1200 1200年左右 建造石像,砍伐森林,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公元1200年左右 森林消失,生态急剧恶化:公元14 15世纪 14森林消失,生态急剧恶化:公元14-15世纪 出现人吃人事件 生存条件恶劣,人口不断减少,没有大型的船只出海, 生存条件恶劣,人口不断减少,没有大型的船只出海,复活 节岛逐渐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孤岛。 节岛逐渐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孤岛。
复活节岛的现状
小小的复活节岛独处地球偏僻的一角, 小小的复活节岛独处地球偏僻的一角,孤悬于 东太平洋上,远离其它岛屿。 东太平洋上,远离其它岛屿。复活节岛贫瘠而干 岛的中部是风沙横行的沙漠, 旱,岛的中部是风沙横行的沙漠,粮食根本无法 生长。岛上也绝少树木,只有杂草。没有供水, 生长。岛上也绝少树木,只有杂草。没有供水, 没有河流,岛民只能靠挖池塘蓄存雨水度日。 没有河流,岛民只能靠挖池塘蓄存雨水度日。除 了老鼠,岛上再没有其他野生动物。 了老鼠,岛上再没有其他野生动物。居民既无法 种粮,也无法狩猎, 种粮,也无法狩猎,而只能用简陋的木制工具打 洞栽种甘薯和甘蔗,艰难度日。 洞栽种甘薯和甘蔗,艰难度日。所以这里的岛民 长年累月所能及的除了大海、太阳、月亮和星星, 长年累月所能及的除了大海、太阳、月亮和星星, 实在是别无他物了。 实在是别无他物了。

复活节岛文明衰落之谜

复活节岛文明衰落之谜

复活节岛⽂明衰落之谜复活节岛是智利的⼀个岛屿,位于太平洋东南部。

它最⼴为⼈知的是,岛上有⼀群不可思议的⽯头雕像,⼈们称之为摩艾(moai)。

这些巨⼤的⽯像⼀般⾼7-10⽶,重约90吨,虽然它们的作⽤尚不明确,但据推测,这些⽯像是由岛上的早期居民拉帕努伊⼈(Rapa Nui)创造并散布在岛上的。

公元700年⾄1100年,波利尼西亚⼈⾸次在该岛定居时,他们发展了⼀个由近15000⼈组成的繁荣社会。

但是,直到第⼀批欧洲⼈在⼀位名叫雅可布·罗赫芬的荷兰探险家的指导下访问了这个岛屿,“复活节岛”这个名称才被正式采⽤。

因为雅可布是在1722年4⽉5⽇复活节的那个星期天,偶然间发现了这座神秘的岛屿的。

当波利尼西亚⼈第⼀次在复活节岛定居时,他们发现⾃⼰⾝处⼀个盛开的热带天堂,周围是⼀⽚棕榈树森林,栖息着⼤约30种不同的鸟类。

虽然⼟壤养分含量低,但岛上的沿海平原使种植芋头、⼭药和红薯等作物成为可能。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帕努伊⼈能够创造出⼀个复杂的社会也就不⾜为奇了。

然⽽,当欧洲⼈到达复活节岛时,复活节岛的⼈⼝已经下降到不⾜3000⼈,只有其⿍盛时期的五分之⼀。

到1877年,也就是他们第⼀次与欧洲⼈接触的150多年后,仅剩下111个拉帕努伊⼈。

这个⽂明究竟发⽣了什么?⼀些⼈将其归咎于环境问题,⽽另⼀些⼈则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岛上⼈们的内战。

然⽽,这些都只是猜测⽽已,复活节岛⽂明的衰落从来就没有定论。

或许,它的衰落是综合因素引起的,也许还是连锁反应。

今天,我们就⼀起来看看⼏种可能的因素。

推测⼀:⼑耕⽕种的农业摧毁了资源复活节岛的⾯积仅有63平⽅英⾥,当最初⼀⼩群波利尼西亚农民在复活节岛定居时,岛上的树⽊多达1600万棵。

根据推测,这个群体当时过着⼑耕⽕种的原始⽣活,随着⼈⼝的增长,他们不得不砍伐或烧毁越来越多的棕榈树,从⽽为种植农作物腾出⾜够的空间。

不久,岛上的居民⽇益增多,⽽树⽊却⽇益减少。

贾⾥德·戴蒙德是《崩溃:社会如何选择失败或成功》⼀书的作者,他在书中写道,该岛是“⼀个社会过度开发⾃⾝资源,⽽最终导致⾃我毁灭的最明显的例⼦”。

复活节岛的兴衰史PPT课件

复活节岛的兴衰史PPT课件
15
• 话音未落,巨浪已奔涌而至,将整 个木筏覆盖了。许多刚钻出棕榈篷 的人,还来不及抓住木筏,就被吞 没了,落入海里,转眼没了影子。
16
• 他自己和几个壮汉冲到边上,把掀 起的棕榈篷用力往下拉,绑在粗大 的木头上,然后找到了自己的妻子 和孩子,用绳子绑在了一起。
17
• 不知道过了多久,木筏忽然重重地 震了一下,前面半边高高翘向天空 ,绑着木筏的绳子纷纷崩断。木筏 解体了,有些人惊叫着滑入了海水 之中。
37
• 伟业!关键是这两个字。
38
• 他的胸中热血沸腾起来,喊道:
39
• “三人高怎么够,我要五个人高, 十个人那么高!”
40
• 经过了这一晚上的会议,树立石像 就成了关系到氏族声望和命运的头 等大事,氏族里的能工巧匠天天聚 在一起,探讨着各种方案。
41
• 寒来暑往,日月穿梭,这些人足足雕刻了 一年,才完成了石像。石像的脸微微仰起, 两只眼睛在蓝天之下,显得熠熠生辉,注 视着汤加瑞奇氏族的领地。耳朵从头顶往 下延伸,一直到与嘴齐平,有着神的气象。
7
“苏娜,祖先的预言是不会错的。在 这片海洋中间,就是鸟神姆吉姆吉的 故乡,世界的肚脐。
在那里有一个最美丽的岛屿,山上流 淌下清甜的溪水,地上长着高耸入云 的大树,林子里都是飞鸟,海里跳跃 着海豚。我们部族在那个乐园里,可 以繁衍生息,过上幸福日子。”
8
“可是,霍图,我们从出发开始,太 阳已经升起又落下一百多次了,前面 还是只有无边无际的海洋。我们的淡 水不多了,如果现在回去,还来得及 ……”
33
• 他们生活在一个孤岛上。Biblioteka 34• 他的伟业在哪里呢?
35
• 孟巴托突然说: “我们应该为他 塑造一个巨大的石像,名叫摩艾, 要有三个人那么高,矗立在阿胡之 上,用于纪念我们伟大的祖先霍 图·玛图阿。”

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点评:一个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小国,却成为世界 上人口较多、经济极其发达的“大国”。
思考3:比较复活岛的事例,你觉得
日本依赖自己的自然资源能养活1.28亿 人口吗?
思考4:那么日本靠什么养活1.28亿
人口,并让他们生活得很好?
思考5:如果日本拥有的是与中国相
当的13亿人口,你觉得日本有能力养活 吗?为什么?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 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 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 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 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3、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 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人口过快增长 人口
人口城市化 问题:
人口老龄化
资源 问题
环境 问题
不同地区 的发展不 平衡
人口合理 容量的意 义:
(2)对 制定区域 经济社会 发展战略 的意义
请自主阅读书本,结合当前地球人口现状, 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概念了解
1、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是指全球或某一地区的资 源能够供养多少人,环境生态能够承载多 少人,而不是指地球有多大的空间,有多 少人的立足之地.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 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 本地资源和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 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复活节岛巨人像(数百尊,高逾9米,重约30吨 )
案例1:复活节岛的悲剧

人口、资源与环境

人口、资源与环境

环境要素 人工环境要素
综合生产力、人工构筑物 、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 体制和文化、地方因素等 17
环境要素的属性
最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
,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等值性: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
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 并无质的差别。
39
人口总量变化与资源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土地资源
荒漠化 盐渍化 土 地 资 源 紧 缺
40
土壤退化
水土流失
人口总量变化与资源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生物资源
生态破坏 气候变化
森林减少 草原退化 物种灭绝
多样性锐减
41
人口总量变化与资源
人口总量的变化与水资源 水 资 源 缺 乏
42
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
水体污染
世界人口的第1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2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3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4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5个10亿 世界人口的第6个10亿 用了近100万年 1830年~1930年 100余年 1930年~1960年 30年 1960年~1975年 15年 1975年~1987年 12年 1987年~1999年 12年
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
宽敞的住宅
……
舒适的人居环境
30
环境舒适的量度
量度
绿地、森林、水面 人口密度适宜 合理的土地利用 基础设施完善先进 城市文明 ……
31
环境欣赏
山水 天象 气象 生物
环境欣赏的内容
文化遗产
自 然 景 观
人的精神需求
人 文 景 观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淡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地球的流水“账” 70.8%:地球上水覆盖的面积。 2.5%:全球水资源中可饮用的淡水比例。 0.26%:人类能利用的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比例。 65%: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 数 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 11亿:目前全球有11亿人生活缺水。 死亡数百万人:联合国调查显示,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死于饮水不洁 所引起的疾病。
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不足 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接近人均1000 立方米的临界线,北方大部地区都低于临界 线。
从人口与淡水的关系来看:我国的淡水 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不足世界人 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有的地方闹水荒。(我 国江河年径流总量很丰富。排在巴西、俄罗 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之后,位居世界第 六位 )
活动P12
1、 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 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利用,会日益广泛和深入。因而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 量会越来越多,资源的利用率会不断提高,会不断扩 大资源利用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缓解人口与环 境矛盾的基本 国策:
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
我们的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口?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 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 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不同 地区
同一
不同自然条件和 人 科学技术水平下 口

人口问题―从复活节岛的兴衰看人口与发展PPT课件

人口问题―从复活节岛的兴衰看人口与发展PPT课件
• 语言:源自波利尼西亚语 • 碳14年代测定证明:岛上最早的人类活动
可追溯到公元400-700年,石像建造的年代 大约在公元1200-1500年,最繁盛时期岛 上总人口曾达到17000人
巨大的“毛艾”石像
巨大的“毛艾”石像
• 岛上沿岸分布有200处,700多尊已经完工的石像 • 每座石像高度一般在5-6米,小的3-4米,最大的
动一尊石像 • 安放:只用圆木作杠杆便能竖立起石
像,将其安置到石头基座上
圆木和植物纤维从何而来?
• 目前的景观:草地
• 有47种本地植物,大多 数是草、芦苇、蕨类, 只有两种矮树,两种灌 木
• 科学家对孢粉分析认为, 在人类到达复活节岛之 前,岛上遍布亚热带森 林,树下生长着茂密的 灌木和草丛。最常见的 高大树木是棕榈。完全 不同于今天的景观。
1. 大约在公元400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东部群岛有一群 波利尼西亚人驾船出海,跨越千里大洋,登上复活 节岛
2.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荒种植和海上捕捞,生活逐渐安 定下来,人口有所增加
3. 但是人口增加导致了食物的不足,于是为了解决问 题,公元8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砍伐森林,特别是棕 榈树遭到严重砍伐,因为棕榈树是建造独木舟的最 好木材
地理环境的封闭性
• 地理位置:南太平洋南纬28°西经108° • 面积:约120平方千米 • 国别:现属智利 • 周边: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公里,距
离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 1600公里之遥 • 人口:现有居民约2000人
地理位置
复活节岛
地理环境
岛上居民
居民起源的神秘性
• 古代复活节岛人骨骼中的DNA证明:这些 先民是波利尼西亚人
5. 1770年时,各敌对部落开始推倒和破坏对方的 巨大“毛艾”石像,以摧垮对方的精神和斗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岛民大量建造船只出海捕捞,收获大量鱼类和海豚 等水产品
复活节岛的兴衰—资源消耗
1. 人口的迅速增加使自然资源不断耗竭,逐渐超 过当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2. 于是各部落为争夺有限的资源爆发了冲突和战 争,现在岛上的土中遗留有许多石矛和石匕首
3. 大约在1200年左右,各部落为树立对首领的崇 拜,相继建造巨大石像,森林砍伐更加严重, 大量的棕榈树被砍伐用于薪木和运输石像
力时,文明便走向了衰落 • 这段兴衰史让人们更清醒地去思考人类与
自然的关系
问题
一.复活节岛是怎样由兴到衰的? 二.复活节岛为什么由兴到衰? 三.我国人口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案例的意义
• 复活节岛的兴衰历史:
1. 是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人口增长超 出自然承受能力的结果
2. 是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人口、资源、环境 与发展之间不协调的一个缩影
地理环境的封闭性
• 地理位置:南太平洋南纬28°西经108° • 面积:约120平方千米 • 国别:现属智利 • 周边: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公里,距
离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 1600公里之遥 • 人口:现有居民约2000人
地理位置
复活节岛
地理环境
岛上居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起源的神秘性
• 古代复活节岛人骨骼中的DNA证明:这些 先民是波利尼西亚人
• 网络经典: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十三亿,都会变 成爱的海洋; 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都会变 得微不足道。
• 关键词: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人口 结构
问题
一.复活节岛是怎样由兴到衰的? 二.复活节岛为什么由兴到衰? 三.我国人口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神 秘 的 复活节岛?
1. 地理环境的封闭性 2. 居民起源的神秘性 3. 巨大的“毛艾”石像 4. 岛上文明的兴衰
• 语言:源自波利尼西亚语 • 碳14年代测定证明:岛上最早的人类活动
可追溯到公元400-700年,石像建造的年代 大约在公元1200-1500年,最繁盛时期岛 上总人口曾达到17000人
巨大的“毛艾”石像
巨大的“毛艾”石像
• 岛上沿岸分布有200处,700多尊已经完工的石像 • 每座石像高度一般在5-6米,小的3-4米,最大的
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 资源作为环境要素中的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它的 外延和内涵随人类科技的进步逐渐扩大和深化, 资源与环境的界线是经常变动的
动一尊石像 • 安放:只用圆木作杠杆便能竖立起石
像,将其安置到石头基座上
圆木和植物纤维从何而来?
• 目前的景观:草地
• 有47种本地植物,大多 数是草、芦苇、蕨类, 只有两种矮树,两种灌 木
• 科学家对孢粉分析认为, 在人类到达复活节岛之 前,岛上遍布亚热带森 林,树下生长着茂密的 灌木和草丛。最常见的 高大树木是棕榈。完全 不同于今天的景观。
早期岛民的食物
•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岛上先民遗址中的动物 遗骨研究发现:
• 最早到达该岛的先民以海产品为主食,包 括鱼类、海豚、海豹和几十种海鸟
• 这从侧面证明最初的移民具有很高超的航 海技术,不同于后来困守孤岛,缺乏远航 技术,与外界没有任何交流的居民
复活节岛的兴衰—人口增长
• 美国博物馆专家大卫·斯泰德:
5. 1770年时,各敌对部落开始推倒和破坏对方的 巨大“毛艾”石像,以摧垮对方的精神和斗志
6. 1830年,最后一个石像也倒下了 7. 到20世纪初时,生存条件已经非常恶劣,只剩
下111个土著居民
复活节岛兴衰的经验教训
• 复活节岛的居民曾经建立过辉煌的文明 • 当社会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环境的承载
一个高21.8米。重约10吨 • 巨大的“毛艾”石像是如何制成的呢? • 如何运输? • 如何竖立起来呢? • 又是谁为什么建造了这么多毛艾石像呢? • 建造巨大石像的社会必定人口众多,资源充足,
高度组织化。那么这个社会到哪里去了呢?
• 视频:失落的帝国:复活节岛
关于石像的模拟实验
• 人力:20名当地岛民 • 工具:石凿等原始工具 • 时间:一年内雕刻一尊的石像 • 运输:几百人用圆木和植物纤维能拖
案例3 人口问题
——从复活节岛的兴衰看人口与发展
招聘会
招聘会是场场爆满, 招聘会场是人山人海 ,可真正能在招聘会 上找到工作的却很少
春运
没买到火车票,非常杯具, 坐火车简直是种煎熬,好在 有座,不过到处竖的都是人 ,里外动弹不得
前言
• 人口问题:全球性的问题
• 温总理的经典名句: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十三 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 以十三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人口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 人是形成社会和经济的主体,既是生产者也是消 费者
• 没有起码限度和规模的人口,就不会形成任何有 效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 当人口同物质生产及资源环境的再生产相适应时, 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 当人口过多时,会造成劳动力过剩和消费人口过 多,以及资源环境的压力,破坏发展的基础
1. 大约在公元400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东部群岛有一群 波利尼西亚人驾船出海,跨越千里大洋,登上复活 节岛
2.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荒种植和海上捕捞,生活逐渐安 定下来,人口有所增加
3. 但是人口增加导致了食物的不足,于是为了解决问 题,公元80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砍伐森林,特别是棕 榈树遭到严重砍伐,因为棕榈树是建造独木舟的最 好木材
复活节岛的兴衰—文明衰落
1. 于是原先较发达的文明开始衰落,逐渐出 现食人部落
2. 生物学家在岛民的垃圾堆中发现,从15 世纪开始,人骨增多,说明有人吃人的事 件发生
3. 后来的复活节岛上的民间传说也从侧面印 证了这一点
复活节岛的兴衰—文明衰落
4. 1700年,人口开始衰减至原来人口的1/5,人 们开始纷纷居住在洞穴中以防卫敌人
4. 这个时期,海上捕获量开始减少
复活节岛的兴衰—资源消耗
5. 公元1400年时,棕榈树消失了,15世纪末岛 上森林全部被砍伐干净
6. 鸟类由于缺乏食物开始减少,许多植物因失去 传粉的鸟类也逐渐灭绝
7. 由于人们没有了建造船只的树木,渐渐地,航 海能力越来越差,甚至全岛只剩下几只独木舟, 无奈岛民转向开垦荒地种植谷物,但是仍旧不 能满足人们的食物供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