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的鉴别方法

猪肉的鉴别方法
猪肉的鉴别方法

一、普通猪肉鉴别方法:

鉴别方法概括为“六看一闻”。

看外观,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的外膜,呈淡红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次鲜猪肉表面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色泽稍逊于新鲜猪肉,有黏性,肉汁混浊。病死猪放血刀线平滑,无血液浸润区。健康猪放血刀口粗糙刀面外翻,刀口周围有深约0.5 厘米的血液浸润。

看表皮,健康猪肉表皮无斑痕,病死猪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点,甚至出现暗红色弥漫性出血,也有的会出现红色或黄色隆起疹块。

看脂肪,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有光泽,而病死猪肉的脂肪呈红色、黄色或绿色等异常色泽。看肌肉,健康猪的瘦肉一般为红色或淡红色,光泽鲜艳,很少有液体流出,病死猪肉的肌肉色泽较深或呈暗红色。

看弹性好猪肉有弹性,尤其新鲜猪肉质地紧密弹性好,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变质猪肉由于自身被分解严重,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用指头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

看淋巴,病死猪肉的淋巴结是肿大的,其脂肪为浅玫瑰色或红色,肌肉为墨红色,质量合格的猪肉淋巴结大小正常,肉切面呈鲜灰色或淡黄色。

此外,还可通过闻气味做出辨别,好猪肉无异味,新鲜猪肉具有鲜猪肉正常的气味。变质猪肉不论在肉的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异味。

二、病害猪肉的鉴别方法:

猪有几十种人畜共患病,所以病死猪肉是不能吃的。在市场上怎么判断病害猪肉呢?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首先是要看是不是正规定点屠宰场屠宰的猪肉,其次是对猪肉进行感官鉴别:不太新鲜的肉脂肪少光泽,肌肉颜色稍暗,外表干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复,弹性基本消失,稍有氨味或酸味。变质肉脂肪失去光泽,偏灰黄甚至变绿,肌肉暗红,切面湿润,弹性基本消失,有腐败气味散出。冬季气温低,嗅不到气味,通过加热、烧烙或煮沸,变质的腐败气味就会散发出来。

下面是猪囊虫、猪瘟、猪丹毒三种常见病害猪肉的特征。

1、猪囊虫肉:俗称痘猪肉或米猪病,用肉眼观察就可以看到猪肉、内脏中有小米粒至豌豆大小不等(生长期不

同) 痘粒。在囊液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就像石榴籽。冷

冻后,小疙瘩则变成白色干瘪颗粒。误食米猪肉,会患脑囊虫病。

2、猪瘟病肉:即“花子肉”,在周身皮肤上,包括头和四肢皮肤上,可见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肌肉中也有出血小点,全身淋巴结(俗称“肉枣”)一般为橄榄形椭圆形,灰白淡黄色。喏淋巴结边缘网状出血,或樱红色肿胀且多汁,或呈红暗红色,肾脏贫血色淡,有出血点。

3、猪丹毒病肉:疹块型的,在颈部、背部、胸腹部甚至四肢皮肤上,可见方形、菱形、圆形及不整形、突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疹块。败血型的,可见病猪全身皮肤都是紫红色的。严重的猪丹毒病肉,全身脂肪灰红或呈灰黄色,肌肉呈暗红色。

三、母猪肉的鉴别方法:

母猪肉的鉴别方法:母猪肉一般酮体较大,皮糙而肉厚,皮肤组织结构松弛,肌肉纤维粗,颈部和下腹部皮肤皱缩,若宰杀时间长,皮肤干缩会更显著,失去弹性。皮肤与皮下脂肪结合不紧缩,两者之间有一层薄脂肪呈粉红色,即所谓“红线”,脂肪外膜黄白色。由于皮下脂肪薄,显得肌肉瘦,常呈砖红色。乳头大,长而油滑,呈圆锥形,两侧乳房有乳腺,切开可见灰白乳腺深入脂肪层,横切面颗粒大。经产母猪皮肤较厚皮下脂肪少、瘦肉多、骨骼硬而脆,乳腺发达,腹部肌肉结缔组织多,切割时韧性大,俗称“滚刀肉”。

四、公猪肉的鉴别方法:

因公猪肉体内含有睾丸酮等激素,故公猪肉常发出腥臊的气味。皮肤与皮下脂肪界限不清,皮下脂肪较薄、颗粒粗大,切开腹部皮下脂肪,可见到明显的网络状毛细血管。毛孔粗而稀,皮肤呈浅白色或发黑。肌肉发达、肌纤维,尤其是臀部、肩部和颈部肌肉呈暗红色,无光泽。后臀中线两侧有时可见阉割的睾丸皮。

五、死猪肉的鉴别方法:

死猪肉周身淤血呈紫红色,脂肪灰红,肌肉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黑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栓来,剥开板油,可见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细血管网,切开肾包囊扒出肾脏,可以看到局部变绿,嗅嗅有腐败气味。

六、注水猪的鉴别方法:

注水肉是人为加了以夸大重量增加牟利的生肉,主要见于猪肉和牛肉。可以通过屠宰前一定时间给动物灌水,或者屠宰后向肉内注水制成。注水可达净重量的15—20%。注水肉颜色一般比正常肉浅,表面不粘,放置后又相当的浅红色血水流出。

1、观肉色。正常肉呈暗红色,且富有弹性,以手按压很快能恢复原状,且无汁液渗出;而注水肉呈红色,严重者泛白,以手按压,切面有汁渗出,且难恢复原状。

2、观察肉的新切面。正常肉新切面光滑,无或很少汁液渗出;注水肉切面有明显不规则淡红色汁液渗出,切面呈水淋状。

3、吸水纸检验法。用干净吸水纸,附在肉的新切面上,若是正常肉,吸水纸可完全揭下,且可点燃,完全燃烧;若是注水肉则不能完整揭下纸,且揭下的吸水纸不能用火点燃,或不能完全燃烧。

4、注水猪肉通常水分非常大,肉内的水分不断渗出。

七、含瘦肉精猪肉的鉴别方法:

瘦肉精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它既非兽药,也非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一些不法分子将瘦肉精添加在猪饲料中,以达到提高瘦肉率的目的。通常,饲料中添加适量盐酸克伦特罗后,可使猪的瘦肉率提高10%以上。生猪食用瘦肉精后皮毛光亮,呼吸急促,个别会出现腿抽搐,站不稳,爬坡困难;宰杀后猪的肌肉特别鲜红,后臀肌肉饱满,肥肉非常薄。鉴别方法如下:

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寻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肉上没有“出汗”现象。

3、如果瘦肉与肥肉有明显分离,而且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则可能含有瘦肉精。

猪肉质量调查报告

猪肉质量调查报告 篇一:猪肉肉质检测分析报告 八眉猪猪肉肉质检测分析报告 根据海***农牧局《畜禽肉品质测定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XX年2月1日,采集我区八眉猪和“洋三元”猪猪肉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进行测定。 青海八眉猪是青海高原宝贵的优良品种资源,是一个珍贵的基因库。它不仅是西北八眉猪的一个高原地区类型,且已被列为中国地方猪遗传资源名录的首位。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产仔数量多,保姆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能适应高寒气候条件,饲养管理粗放、性状遗传稳定、对近交有抗力等优良特性[1]。主产于青海省东部农牧业地区的互助。 “洋三元”是杜洛克公猪与长大杂交母猪(或大长杂交母猪)的后代,现有“洋三元”商品猪是我国出口生猪的主要品种组合。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繁殖性能强等优点[2]。 为研究青海海东地区猪肉的肉用性能,我们对八眉猪及“洋三元”猪肉品质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以期探明本地方良种的种质特性。现将测定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动物 选取同批出栏成年八眉猪共6头(6月龄,约八二元猪,:猪肉质量调查报告)B 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同下。 单位(g/100g 图1a八眉猪与“洋三元”猪猪肉水分含量显著性检验 注:“﹡﹡”表示含量差异极显著;“﹡”表示含量差异显著;“”表示含量差异不显著。同下。 ( 图1B八眉猪与“洋三元”猪猪肉粗脂肪含量显著性检验 2.2部分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 铜、铁、锌和硒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2。八眉猪猪肉的铜、锌含量与“洋三元”猪猪肉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必要组成组分,对保持正常肉色具有重要的作用[4]。由图2a可知,八眉猪猪肉铁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洋三元”猪猪肉的含量(PX±Sd) 图2八眉猪与“洋三元”猪猪肉铁、硒含量显著性检验 2.3氨基酸的测定结果 氨基酸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3。由图3可知,八眉猪猪肉胱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洋三元”猪猪肉的含量(P0.05)。 猪肉风味包括香味和鲜味,猪肉鲜香味是由肉中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酸性氨基酸在烹制过程中形成的[4]。八眉猪天冬氨酸及谷氨酸的

猪肉分割图解

猪肉的分解图介绍详细分类 猪肉比牛肉更好消化,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猪肉肥瘦差别较大,一般来说,肥肉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少,多吃容易导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质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由于猪肉的纤维组织比较柔软,还含有大量的肌间脂肪,因此比牛肉更好消化吸收。中医上认为,多吃猪肉中的瘦肉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对热病伤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猪肉的不同部位肉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级。特级:里脊肉;一级:通脊肉,后腿肉;二级:前腿肉,五花肉;三级: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后肘。不同肉质,烹调时有不同吃法。吃猪肉,不同位置的肉口感也不同。猪身上里脊肉最嫩,后臀尖肉相对老些。炒着吃买前后臀尖;炖着吃买五花肉;炒瘦肉最好是通脊;做饺子、包子的馅要买前臀尖。 根据做菜要求选购猪肉的不同部位(附:猪肉各个部位分布图)

1、猪头肉:里面包括上下牙颌、耳朵、上下嘴尖、眼眶、核桃肉等。猪头肉皮厚、质地老、胶质重。适宜凉拌、卤、腌、熏、酱腊等。 2、凤头皮肉:此处肉皮薄,微带脆性,瘦中夹肥,肉质较嫩。适宜卤、蒸、烧和做汤,或回锅肉等。 3、槽头肉(又称颈肉):其肉质地老、肥瘦不分宜于做包子、饺子馅,或红烧、粉蒸等。 4、前腿肉:这个部位的肉半肥半瘦肉质较老。适宜凉拌、卤、烧、腌、酱腊、咸烧白(芽菜扣肉)等。 5、前肘(又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适宜凉拌、烧、制汤、炖、卤、煨等。 6、前脚(又称前蹄、猪手):质量比后蹄好。此处只有皮、筋、骨骼,胶质重。适宜作烧、炖、卤、煨等用。 7、里脊皮肉:此处肉质嫩、肥瘦相连。适宜卤、凉拌、腌、酱腊或做回锅肉,肥膘部位可做甜烧白等。 8、正宝肋:此处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质较好。适宜蒸、卤、烧、煨、腌,可烹制甜烧白、粉蒸肉、红烧肉等。 9、五花肉:这个部位的肉因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所以叫五花肉。其肉质较嫩,肥瘦相间,皮薄。量适宜烧、蒸、咸烧白、红烧肉、东坡肉等。 10、奶脯肉(又称下五花肉、拖泥肉等):其位于猪腹部,肉质差,多泡泡肉,肥多瘦少。一般适宜做烧、炖、炸酥肉等。 11、后腿肉:此处肉好、质嫩,有肥有瘦,肥瘦相连,皮薄。适宜做白肉(凉拌)、卤、腌、做汤,或回锅肉等。 12、后肘(又称后蹄膀):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3、后脚(又称后蹄):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4、臀尖:肉质嫩、肥多瘦少。适宜凉拌(白肉)、卤、腌,做汤,或回锅肉。 15、猪尾:皮多、脂肪少、胶质重,适宜作烧、卤、凉拌等。

猪肉分割 图

1、猪头。包括眼、耳、鼻、舌、颊等部位。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用凉拌、卤、腌、熏、酱腊等方法烹制。如酱猪头肉、烧猪头肉。 2、猪肩颈肉。凤头皮肉.也称上脑、托宗肉,前排肉。猪前腿上部,靠近颈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块长扁圆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夹肥,微带脆性,肉质细嫩。宜采用烧、卤、炒、熘,或酱腊等烹调方法。叉烧肉多选此部位。 3、颈肉。也称槽头肉、血脖。猪颈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此外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发红,肉质绵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饺、面臊或用于红烧、粉蒸等烹调方法。 4、前腿肉。也称夹心肉、挡朝肉。在猪颈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强。宜做馅料和肉丸子,适宜用凉拌、卤,烧,焖、爆等方法。 5、前肘(又称前蹄膀)。也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如红烧肘子、菜心扒肘子、红焖肘子。 6、、前脚(又称前蹄、猪手)。质量好于后蹄,胶质重。宜于烧、炖、卤、凉拌、酱、制冻等。 7、里脊肉。也称腰柳、腰背。为猪身上最细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纤维细小,肥瘦分割明确,上部附有白色油质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烩、烹、炒、酱、腌。如软炸里脊、生烩里脊丝、清烹里脊等。 8、正宝肋。又称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适宜于熏、卤、烧、爆、焖、腌熏等烹调方法。如甜烧白,咸烧白等。 9、五花肉。又称软五花、软肋、腰牌、肋条等。肉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间,肉质较嫩。最宜烧,熏、爆、焖,也适应卤、腌熏、酱腊等。如红烧肉,太白酱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于猪腹底部,质呈泡状油脂,间有很薄的一层瘦肉,肉质差。一般做腊肉或炼猪油,也可烧、炖或用于做酥肉等。 11、后腿肉。也称后秋。猪肋骨以后骨肉的总称。包括门板肉、秤砣肉、盖板肉、黄瓜条几部分。 ①门板肉。又名无皮后腿、无皮坐臀肉。其肉质细嫩紧实,色淡红,肥瘦相连,肌肉纤维长。用途同里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鹅蛋肉、弹子肉、免弹肉。其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宜于加工丝、

猪肉分割图

猪肉分割图(转载)你了解猪吗?了解猪肉吗?(猪肉分割图) 一、肉类的分类 肉类食品根据种类可分为:畜肉(牛、猪、羊)、禽肉(鸡、鸭)等,根据是否加工分为冷藏(鲜)肉、冷冻肉和肉制品。 二、猪的胴体分割及整猪分割肉等级标准 猪胴体分割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式(图2—0实线所示) 图2-0猪体分割图 第二种方式(图2—1虚线所示) A.在第五胸椎和第六胸;准之间,沿背线成直角切断。 B.在肩胛切断面,从肋骨内侧弯曲最深的部分,腹侧外缘1/4处,沿背线平行切断。 C.按上述分割法从背腰部取出。 D.从最后腰椎第一节沿臀部从背线成直角切断。

图2-1猪体各部分利用图 a.在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沿背线成直角切断。 b.在肩胛切断面,从肋骨内侧弯曲最深的部位,腹侧外缘1/5处,沿背线平行切断。 c.在耻骨的前下方从后端全部取出。 d.从最后腰椎骨沿背线成直角切断。 三、肉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 肉主要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构成。各种组织在肉中的组成比例,依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饲养情况不同而异。各种组织的结构、化学组成、性质及含量,直接影响肉的质量、加工用途、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一般来讲,肌肉组织越多,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较高,肉的理化性质与肌肉组织密切相关;脂肪组织越多,能量物质越多,产生热量较大;结缔组织越多,营养价值越低,影响肉的嫩度;骨组织少,肉质量好。这四种组织在胴体中所占比例大小是反映肉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家畜组织的组成比例见表2—2。

任何畜禽肉类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氮浸出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分等,这些成分受畜禽的种类、品种、性别、饲养管理和营养状况等许多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动物不同部位的肉以及肉在不同的变化时期,其组成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不同种类的畜禽肉类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看肌肉组织的化学成分,它不仅决定肉的食用价值,而且决定肉品加工中的工艺特点和肉的生化特性。各种畜禽肌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见表2—4。 四、宰后肉的变化过程 动物屠宰后,体内机能活动并未完全丧失。还会发生一系列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一般来说,宰后肉会经历以下3个过程: 1.尸僵 刚屠宰的热鲜肉柔软而富有弹性,经过一段时间后,关节失去活动性,肉弹性下降变得粗老坚硬,这一过程叫尸僵。肉尸僵时,肉质粗老坚硬,保水性低,嫩度差,缺乏风味,由于pH值较低,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故保藏性较好。尸僵开始的时间不尽相同,受环境温度、动物种类和宰前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越低,尸僵发生得越慢。不同畜禽肉开始尸僵的时间和发展速度也是不同的,通常是禽肉、马肉、猪肉、牛肉依次减慢。宰前状况对尸僵也有影响,如经长途运输和惊动,使机体疲劳,肌纤维中糖被消耗,宰后发生尸僵的时间较短;若宰前安静休息,身体健康,肌纤维中糖含量高,则时间较长。 2.成熟 继续储藏,僵直情况会缓解,自身解硬之后,肉重新变软,保水性略有增加,风味提高。这一过程叫肉的成熟,这一过程很重要,成熟肉吃起来柔软、味美。肉的成熟包括解僵和白溶两个过程: (1)解僵:僵直以后的肌肉,其内部变化并不停止,尸僵达到预点以后保持一段时间,接着又

猪肉和牛肉的质量鉴别以及怎样实用更安全

猪肉和牛肉的质量鉴别以及怎样实用更安全 猪肉: 正常猪肉:天然状态未肉色为带光色的粉红色,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肉质紧实有弹性,没有腥臭味。 使用抗生素或者是抗寄生虫药物的猪的肉质口感好,一些使用瘦肉精能够减少猪的脂肪含量。质量不过关的猪肉容易残留抗生素,生长激素,瘦肉精等。 如何鉴别: 1.猪肉参加的手段主要有注水,加亚硝酸盐等。注水肉用手触摸时水湿感很强,有明显的酸味或血腥味。亚硝酸盐是肉类腌制品中最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然而有一些不法商贩为掩盖不新鲜的肉类原料,在鲜肉中添加押小三眼以降低肉的弗兰速度。嗅其味道,如没有猪肉的原味不要购买。 怎么样吃更安全 猪肉买回来以后尽早使用,使用前将猪肉放入淘米水中,浸泡5-10分钟,既可以除腥味,也可以出去负载猪肉表面的灰尘等污物。 牛肉: 天然牛肉肉色带有光泽的鲜红色,肉质纤维分明,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没有腥臭味。 在喂养牛肉的时候注射或在饲料中残油抗生素以预防疾病。使用生长激素以优化肉质口感帮助生长。容易残留的污染物,抗生素生长激素和环境污染残留物。 质量鉴别: 牛肉参加方式多为关税,但从外观上看,牛肉灌水后有鲜嫩的感觉,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牛肉的面上会有水冒出,用手捏会感觉手上有较多水分,贴上干纸,纸很快就会湿透。牛乳干事食用香精的一种,属于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主要作用是增香提味,使用食品具有“牛肉味”。只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标准添加使用牛肉膏,对人体是无害的,单弱超量或无限制的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怎样吃更安全: 牛肉膏可以使人和动物肉具有牛肉味但人使用牛肉膏加工的肉食品后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解毒负担。因此,应到指定屠宰场的牛肉门店或大型超市购买,使用时不要贪图牛肉香味。

如何分辨三种肉类质量:牛肉猪肉和鱼肉

如何分辨三种肉类质量:牛肉猪肉和鱼肉 导读:肉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在冬天,更是热量以及营养的来源,不过现在市场上出现各种伪劣的肉类,今天就让小编来告诉你们该如何挑选吧。 牛肉 辨别好坏 一闻,新鲜肉具有正常的气味,较次的肉有一股氨味或酸味。 二摸,一是要摸弹性,新鲜肉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次品肉弹性差,指压后的凹陷恢复很慢甚至不能恢复,变质肉无弹性;二要摸黏度,新鲜肉表面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次新鲜肉外表干燥或粘手,新切面湿润粘手,变质肉严重粘手,外表极干燥,但有些注水严重的肉也完全不粘手,但可见到外表呈水湿样,不结实。 三看,看肉皮有无红点,无红点是好肉,有红点者是坏肉;看肌肉,新鲜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较次的肉,肉色稍暗;看脂肪,新鲜肉的脂肪洁白或淡黄色,次品肉的脂肪缺乏光泽,变质肉脂肪呈绿色。 牛肉小贴士: 1.新鲜牛肉有光泽,红色均匀稍暗,脂肪为洁白或淡黄色,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弹性好,有鲜肉味。老牛肉色深红,质粗;嫩牛肉色浅红,质坚而细,富有弹性。 2.有人认为当牛肉开始腐烂时的味道最为鲜美。其实这是极为荒唐的说法。虽然在屠宰后的内熟成时期比其他肉类久,但却因为到店铺陈设之前,已经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块肉则以一周为限。同时为了防止氧化而变质,应置于冰箱保存。 3.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应少食为妙,否则会增加体内胆固醇和脂肪的积累量。 食用禁忌 牛肉+栗子引起呕吐

牛肉+红糖胀死人 牛肉+盐菜会中毒 牛肉+鲶鱼会中毒 牛肉+田螺会中毒 牛肉+白酒会牙齿发炎 牛肉+橄榄同食会引起身体不适 此外,牛肉的禁忌还有 (1)不宜食用反复剩热或冷藏加温的牛肉食品 (2)内热盛者禁忌食用 (3)不宜食用熏、烤、腌制之品 (4)不宜用不适当烹制方法烹制食用 (5)不宜食用未摘除甲状腺的牛肉 (6)不宜使用炒其它肉食后未清洗的炒菜锅炒食牛肉 (7)与猪肉、白酒、韭菜、薤(小蒜)、生姜同食易致牙龈炎症 (8)不宜与牛膝、仙茅同用 (9)服氨茶碱时禁忌食用 鱼肉 鱼肉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鱼类种类繁多,大体上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两大类。但不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不过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多少而已。鱼肉营

猪肉分割图

猪肉分割图 你了解猪吗?了解猪肉吗?(猪肉分割图) 一、肉类的分类 肉类食品根据种类可分为:畜肉(牛、猪、羊)、禽肉(鸡、鸭)等,根据是否加工分为冷藏(鲜)肉、冷冻肉和肉制品。 二、猪的胴体分割及整猪分割肉等级标准 猪胴体分割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式(图2—0实线所示) 图2-0猪体分割图 第二种方式(图2—1虚线所示) A.在第五胸椎和第六胸;准之间,沿背线成直角切断。 B.在肩胛切断面,从肋骨内侧弯曲最深的部分,腹侧外缘1/4处,沿背线平行切断。 C.按上述分割法从背腰部取出。 D.从最后腰椎第一节沿臀部从背线成直角切断。

图2-1猪体各部分利用图 a.在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沿背线成直角切断。 b.在肩胛切断面,从肋骨内侧弯曲最深的部位,腹侧外缘1/5处,沿背线平行切断。 c.在耻骨的前下方从后端全部取出。 d.从最后腰椎骨沿背线成直角切断。 三、肉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 肉主要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构成。各种组织在肉中的组成比例,依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饲养情况不同而异。各种组织的结构、化学组成、性质及含量,直接影响肉的质量、加工用途、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一般来讲,肌肉组织越多,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较高,肉的理化性质与肌肉组织密切相关;脂肪组织越多,能量物质越多,产生热量较大;结缔组织越多,营养价值越低,影响肉的嫩度;骨组织少,肉质量好。这四种组织在胴体中所占比例大小是反映肉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家畜组织的组成比例见表2—2。

任何畜禽肉类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氮浸出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分等,这些成分受畜禽的种类、品种、性别、饲养管理和营养状况等许多因素影响,即使是同一动物不同部位的肉以及肉在不同的变化时期,其组成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不同种类的畜禽肉类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看肌肉组织的化学成分,它不仅决定肉的食用价值,而且决定肉品加工中的工艺特点和肉的生化特性。各种畜禽肌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见表2—4。 四、宰后肉的变化过程 动物屠宰后,体内机能活动并未完全丧失。还会发生一系列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变化,一般来说,宰后肉会经历以下3个过程: 1.尸僵 刚屠宰的热鲜肉柔软而富有弹性,经过一段时间后,关节失去活动性,肉弹性下降变得粗老坚硬,这一过程叫尸僵。肉尸僵时,肉质粗老坚硬,保水性低,嫩度差,缺乏风味,由于pH值较低,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故保藏性较好。尸僵开始的时间不尽相同,受环境温度、动物种类和宰前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越低,尸僵发生得越慢。不同畜禽肉开始尸僵的时间和发展速度也是不同的,通常是禽肉、马肉、猪肉、牛肉依次减慢。宰前状况对尸僵也有影响,如经长途运输和惊动,使机体疲劳,肌纤维中糖被消耗,宰后发生尸僵的时间较短;若宰前安静休息,身体健康,肌纤维中糖含量高,则时间较长。 2.成熟 继续储藏,僵直情况会缓解,自身解硬之后,肉重新变软,保水性略有增加,风味提高。这一过程叫肉的成熟,这一过程很重要,成熟肉吃起来柔软、味美。肉的成熟包括解僵和白溶两个过程: (1)解僵:僵直以后的肌肉,其内部变化并不停止,尸僵达到预点以后保持一段时间,接着又

猪肉分割图解

猪肉分割图解 一、白条大分割 ——分为前段、五花、排骨、后段四部分 1.清理白条上的血渍及污渍,分割梅条肉,修整干净。 2.尾骨连接处第四关节下刀,砍断脊骨,并随着刀口处成45度(小于45度会损害商品的毛利,大于45度会导致商品无品相,影响销售),沿着后腿边缘平滑下刀,取下后段。 3.沿着排骨及软骨周边成圆弧形分割排骨,下刀不宜过深,以免伤及五花肉。紧贴排骨与五花下刀,排骨与五花之间要求两边见红(俗称:排骨不露骨,五花不露白),所分割下的排骨上带的里脊肉,厚度不宜超过1.5公分左右,保持脊背的平滑及可观性,并且便于销售。 4.齐肩胛骨边沿下刀,从上至下形成倒八字形分出白条前段,五花成正八字形。 二、前段分割 1.修整前夹上的淋巴与血渍等。 2.分割前膀,齐平肘关节垂直下刀,360度划圈分割,用刀将其关节处砍断,砍下的前膀不带骨渣。 3.分割肩胛骨,紧贴肩胛骨边缘下刀,下刀不宜过深,以免伤及前夹瘦肉的整体性,影响卖相。骨上略带红,尽量不带块状肉,以免降低毛利,齐肩胛骨扇形处边缘分割下月亮骨(脆骨)。 4.从前夹肩胛处分割出梅花肉,将余下的肉分割出带脂前夹肉。 5.从带脂前夹中分出前夹瘦肉。 三、五花分割 1.修整五花肉边缘,清除奶脯。 2. 便于五花肉更好的售卖,保证其品相,在五花肉上留1公分左右里脊肉处下刀,分割里脊肉。

3.可以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商品毛利,以商品实际情况为依据,在小五花3公分左右下刀取下小五花,紧接下刀处15公分左右分割出腩肉(精致五花)。 四、排骨分割 为了保证商品品相,提升商品毛利,在整块排骨由前至后的第五根骨头处下刀,分割带颈前排与通排(要下到无明显的刀伤,不要伤到五花肉。最好一刀拉下,这样可确保排骨看面的平滑,品相美观;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五、后段分割 1. 修整后腿上的血渍与污渍等。 2. 从三叉骨处下刀,沿尾脊骨边缘分割出整块尾脊骨,脊骨上尽量少带瘦肉,否则影响毛利。 3. 沿后腿关节处齐刀下后膀,刀切面要求平滑,清理膀上的毛渣,从肉中取出后腿骨,刀紧贴后腿骨,下刀不宜过深,以免伤及后腿瘦肉的整体性,影响品相。骨上略带红,但不能带块状肉,避免降低毛利。 4. 从后腿中分割出带脂后腿。 5. 从带脂后腿中分割出精瘦肉,同时分割出元宝肉、黄瓜条等,满足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商品毛利。

猪肉质量鉴别

(一)猪肉质量的鉴别要点: 1、感官鉴别病死猪肉: (1)、看:病死猪肉呈黑红色并带蓝紫色,脂肪呈红色;宰杀口不外翻,切面平滑;杀口周围及病死畜宰杀时卧倒的皮下组织可风明显的浸润区,它没有明确有界线;血管中充满血液,胸腹膜下血管呈紫红色。 (2)、摸:对肉进行触摸、指压,病死猪肉弹力较差,肌肉切面上黑红色区域内按压时常流出血滴。 (3)、剖:用卖肉者的刀在鲜肉的浸润部位挖一切口,可见切口有血样液体流出。 2、查验印章、证明:看猪肉胴体背部两侧是否有两条“蓝色的检疫合格验讫印章”,查经营者是否能提供《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如有“验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说明该猪肉是经过检疫合格的,可以放心购买;否则,就不要购买。 (二)、病猪肉、公母猪肉的特征: 1、病猪肉的特征:放血刀口切线平整,切面整齐光滑,无血液侵润;放血不全、血管有较多血液,呈紫红色,血液中可见有气泡;皮肤常见有出血、充血点和黄染等病理变化;肌肉无弹性,呈暗紫色或暗红色,浑暗无光,松软发粘,切面有淡红色液体流出,肋骨间血管充满黑兰色凝血;脂肪由于放血不全而呈淡红色、黄红色;肉尸有异味或臭味,内脏常出现肿胀,色泽暗红,充血、出血、变性等。凡是皮肤发红,有出血或针尖状出血,有枕块形出血、丘疹的是病猪肉。 2、公母猪肉的特点:皮厚粗糙,毛孔明显,肌肉深红或暗红,肌肉断面颗粒大,肌纤维粗、纹路明显,肌间脂肪很少或缺乏,皮下脂肪脆硬、颗粒大,呈青白色。有的母猪肉在皮与皮下脂肪间有一层脂肪呈粉红色(俗称“红线”);母猪肉乳头长而硬,乳腺组织粉红色、发达呈海绵状,肋骨扁而宽、骨膜白中透黄,以前五根肋骨更明显,常闻到性气味。 1、良质猪肉:肌肉呈淡红色,均匀,外表干燥,或微湿润,肌肉切面有光泽,肉汁透明,肌肉指压后凹陷处立即恢复。脂肪洁白,烧熟后的肉汤透明,具有香味,滋味鲜美,汤表面浮有大量油滴。 2、次鲜肉:常温或高温环境中,储存太久或经过冰冻了的猪肉,其肌肉色稍暗,脂肪缺乏光泽,外表干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部不能立即恢复,弹性差,常有氨味或酸味。 3、注水肉工:用眼看,猪肉注水后,表面看上去水淋淋的,瘦肉组织松驰且颜色较淡;用手摸,注水肉没有粘性;将普通薄纸贴在肉上,正常鲜猪肉有粘性,纸不易被揭下,注水肉无粘性,很容易被揭下。注水猪肉肌肉的色泽呈淡红色、灰色,有的偏黄、显得肿胀,用手触摸会有细小水珠。注水的冰猪肉卷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红色的血冰。 4、死猪肉:死猪肉皮肤一般都有出血点和血痕,颜色发暗,脂肪呈黄色或红色,肌肉无光泽,用手指按压后,其凹陷部不能立即恢复。死猪肉周身淤血呈紫色,脂肪灰红,肌肉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暗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来,有的甚至可以看到局部变绿,嗅之有腐臭味。 5、母猪肉:皮糙肉厚,肌肉纤维粗,横断面颗粒大。 6、病猪肉:猪囊虫肉和猪瘟病肉最为常见。猪囊虫肉俗称“豆肉”,肉眼观察有小米粒大至豌豆大不等。这种肉对人身体危害极大,不能食用。囊包中心呈石榴籽状,寄生在肌纤维(瘦肉)中,腰肌是囊包虫寄生的地方。识别时可用刀子在肌肉上切,一般厚度一公分,每隔一公分切一刀,4—5刀后,仔细观察切面,如见肌肉上附有石榴籽大小的泡状物,此

猪肉品质主要评价指标

猪肉品质主要评价指标 猪肉品质主要评价指标 【发稿时间:2011-8-9 9:32:06】【作者: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主题词:】 【责任编辑: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稿件来源:昆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核发布:昆明农业信息审核员(市场信息)】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包括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普遍认为,肉质的评价应考虑感官性状、营养价值、技术因素、卫生安全等几个方面。 (一)肉色 颜色本身不会对肉的口感、滋味、营养成分产生影响,但肉色是肌肉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变化的外部表现,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用视角加以鉴别,从而由表及里地判断肉质,尤其是我国习惯用“色、香、味”来判断肉质,多数消费者会把肉色作为选择的标准之一。 (二)PH值 PH值是反映屠宰后猪机体糖原解速率的重要指标,屠宰后40~60分钟测量的pH 值(pH1)是公认的区分生理正常和异常肉质(PSE肉)的重要指标。猪被屠宰后,机体的自动平衡功能终止,而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仍在进行。由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糖酵解),其最终产物是乳酸,乳酸的积累使肌肉pH 值降低,肌肉pH值下降的速度和强度,对肉质性状有着较大影响。 (三)系水率 猪肉系水率又叫保水率,是指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冻、融冻、贮存、加工等),肌肉保持其原有水分的能力。“滴水损失”也是衡量肌肉系水率的一个指标,是指不施加任何外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蛋白质系统的液体损失量。肌肉的保水率不仅直接影响食肉的滋味、香气、多汁性、养分损失、嫩度、颜色等食用品质,而且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四)肌肉脂肪含量 肌肉脂肪是指肌肉组织内所含的脂肪,是用化学分析方法提取的脂肪量,不是通常肉眼可见的肌肉脂肪。肌肉脂肪是合成风味物质的前体物质,因此在主观品味

猪肉的鉴别方法

一、普通猪肉鉴别方法: 鉴别方法概括为“六看一闻”。 看外观,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的外膜,呈淡红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次鲜猪肉表面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色泽稍逊于新鲜猪肉,有黏性,肉汁混浊。病死猪放血刀线平滑,无血液浸润区。健康猪放血刀口粗糙刀面外翻,刀口周围有深约0.5 厘米的血液浸润。 看表皮,健康猪肉表皮无斑痕,病死猪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点,甚至出现暗红色弥漫性出血,也有的会出现红色或黄色隆起疹块。 看脂肪,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有光泽,而病死猪肉的脂肪呈红色、黄色或绿色等异常色泽。看肌肉,健康猪的瘦肉一般为红色或淡红色,光泽鲜艳,很少有液体流出,病死猪肉的肌肉色泽较深或呈暗红色。 看弹性好猪肉有弹性,尤其新鲜猪肉质地紧密弹性好,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变质猪肉由于自身被分解严重,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用指头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

看淋巴,病死猪肉的淋巴结是肿大的,其脂肪为浅玫瑰色或红色,肌肉为墨红色,质量合格的猪肉淋巴结大小正常,肉切面呈鲜灰色或淡黄色。 此外,还可通过闻气味做出辨别,好猪肉无异味,新鲜猪肉具有鲜猪肉正常的气味。变质猪肉不论在肉的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异味。 二、病害猪肉的鉴别方法: 猪有几十种人畜共患病,所以病死猪肉是不能吃的。在市场上怎么判断病害猪肉呢?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首先是要看是不是正规定点屠宰场屠宰的猪肉,其次是对猪肉进行感官鉴别:不太新鲜的肉脂肪少光泽,肌肉颜色稍暗,外表干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复,弹性基本消失,稍有氨味或酸味。变质肉脂肪失去光泽,偏灰黄甚至变绿,肌肉暗红,切面湿润,弹性基本消失,有腐败气味散出。冬季气温低,嗅不到气味,通过加热、烧烙或煮沸,变质的腐败气味就会散发出来。 下面是猪囊虫、猪瘟、猪丹毒三种常见病害猪肉的特征。 1、猪囊虫肉:俗称痘猪肉或米猪病,用肉眼观察就可以看到猪肉、内脏中有小米粒至豌豆大小不等(生长期不 同) 痘粒。在囊液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就像石榴籽。冷

猪肉分割基础理论概述

猪肉分割基础理论概述 猪肉分割首先要掌握猪的肉质结构、肉质形态,清楚肉质区别与用途的运刀方式。对分割肉的结构划分,包括5个主件部位:通排、前腿、后腿、五花、里脊。 一、刀具的分类与运用方法 1、分割刀:对成品肉分割成块的专用工具。注意肉质层次,下刀要准确,尽量一刀分离;皮质部位不能反复锯切,以免影响肉品成型度和品像。 2、剔骨刀:是用于主件部位的去骨工具。注意下刀先后,了解骨骼之间的连结所在,运刀深浅适度,不能破坏其它组织。 3、砍刀:针对坚硬骨质类的工具。注意用刀要稳、下刀要准、用力要狠。 二、猪肉初加工 1、一级分割:清理多余油脂,剔除通排,划分肉品的主件部位。 2、二级分割:对主件部位的去骨处理。 3、三级分割:对肉品的细加工,根据前后腿的肥瘦、成型度,进行销售前的分类分割。 三、猪肉的深加工 1、对成品肉类的再次加工及清理。 2、对肉品的选择。 3、按需把肉品的深处理方法,包括肉类、骨类。 骨类:颈项骨、龙骨、前排、中排、大排、棒子骨等8种。 肉类:肉丝、肉片、精肉丝、精肉片、里脊肉丝、里脊肉片、五花肉丁、五花肉片等20种。 4、肉品的分类:肉制品的类型和品种十分庞大,在我国,名优特产就有500余种。 5、废弃的处理:根据碎肉的肥瘦分类,放入冻库急冻待用。 四、对肉品与白条之间比例的了解 1、根据分割后成品肉占白条的比例,以此掌握成品部位的成本价。 2、了解分割大小对成本的影响。 1)特价分割:在不不影响正常销售的基础上,尽力扩张特价部位,以此减少成本浪费与肉

品的损耗。 2)正常售价的分割,根据肉品部件的标准分割。 如:后腿7-8斤,可分割为4-6块 如:前腿7-8斤,可分割为5块 五、猪肉分割基本方法 肩颈部:俗称前槽、夹心、前臂肩,从第1颈椎——第4-5胸椎或第5-6根肋。 背腰部:俗称外脊、大排、硬肋、横排:前去掉肩颈部,后面去掉臀腿部。余下的中断肉体从脊椎骨下4~6cm处平行切开,上部即为背腰部。 臂腿部:俗称后腿、后丘、后臂肩,腰椎与荐椎结合部和背线成直角切断。 肋腹部:俗称软肋、五花,与背腰部分离,切去奶脯即可。 颈部:从第1~2颈椎处,或3~4颈椎处切断。 前臂和小腿部:俗称肘子、蹄膀,上从肘关节,下从腕关节切断。 六、肉品的管理方法 1、白条猪肉的验收:在超市营运中,肉品质量是直接影响部门销售的重要因素,分割师必须对白条的含水量,肥瘦比例进行初步的检验,其中包括: 1)白条的动检印章、宰杀时间的确定,槽头是否符合标准,表皮是否干净,无伤痕,无淤血,无异味。 2)含水量的检验,先观察肉质的色泽,新鲜度,再用刀尖在后腿,前腿处插入2公分的深口,用手轻压,观察是否有水溢出,同时对腰柳,槽头,里脊等部位轻压,无溢水,手感有粘黏为干肉。 3)肥瘦比例的检测,在里脊中段(约第4-5肋条处),用手指测量表皮与里脊间的肥膘距离,利于生猪销售的为1-2指肥膘。 2、白条的管理:白条在卖场或鲜肉库都必须悬挂,同时去除保鲜膜,让其保持一定的空间,

猪肉质量的鉴别方法

()外观鉴别 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或微湿地外膜,呈暗灰色,有光泽,切断面稍湿、不粘手,肉汁透明. 次鲜猪肉——表面有一层风干或潮湿地外膜,呈暗灰色,无光泽,切断面地色泽比新鲜地肉暗,有粘性,肉汁混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变质猪肉——表面外膜极度干燥或粘手,呈灰色或淡绿色、发粘并有霉变现象,切断面也呈暗灰或淡绿色、很粘,肉汁严重浑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气味鉴别 新鲜猪肉——具有鲜猪肉正常地气味. 次鲜猪肉——在肉地表层能嗅到轻微地氨味,酸味或酸霉味,但在肉地深层却没有这些气味. 变质猪肉——腐败变质地肉,不论在肉地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腐臭气味. ()弹性鉴别 新鲜猪肉——新鲜猪肉质地紧密却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 次鲜猪肉——肉质比新鲜肉柔软、弹性小,用指头按压凹陷后不能完全复原. 变质猪肉——腐败变质肉由于自身被分解严重,组织失去原有地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地腐烂,用指头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脂肪鉴别 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具有光泽,有时呈肌肉红色,柔软而富于弹性. 次鲜猪肉——脂肪呈灰色,无光泽,容易粘手,有时略带油脂酸败味和哈喇味. 变质猪肉——脂肪表面污秽、有粘液,霉变呈淡绿色,脂肪组织很软,具有油脂酸败气味. ()肉汤鉴别 新鲜猪肉——肉汤透明、芳香,汤表面聚集大量油滴,油脂地气味和滋味鲜美. 次鲜猪肉——肉汤混浊;汤表面浮油滴较少,没有鲜香地滋味,常略有轻微地油脂酸败地气味及味道. 变质猪肉——肉汤极混浊,汤内漂浮着有如絮状地烂肉片,汤表面几乎无油滴,具有浓厚地油脂酸败或显著地腐败臭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常州市畜牧兽医处 二○○六年五月二十日 鸡肉质量地鉴别方法 ()眼球鉴别 新鲜鸡肉——眼球饱满. 次鲜鸡肉——眼球皱缩凹陷,晶体稍显混浊. 变质鸡肉一一眼球干缩凹陷,晶体混浊. ()色泽鉴别 新鲜鸡肉一一皮肤有光泽,因品种不同可呈淡黄、淡红和灰白等颜色,肌肉切面具有光泽. 次鲜鸡肉——皮肤色泽转暗,但肌肉切面有光泽. 变质鸡肉——体表无光泽,头颈部常带有暗褐色. ()气味鉴别 新鲜鸡肉—一具有鲜鸡肉地正常气味. 次鲜鸡肉——仅在腹腔内可嗅到轻度不快味,无其他异味. 变质鸡肉——体表和腹腔均有不快味甚至臭味. ()粘度鉴别 新鲜鸡肉——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 次鲜鸡肉——外表干燥或粘手,新切面湿润.

猪肉分割理论概述

猪肉分割理论概述 猪肉分割首先要掌握猪的肉质结构、肉质形态,清楚肉质区别与用途的运刀方式。对分割肉的结构划分,包括5个主件部位:通排、前腿、后腿、五花、里脊。 刀具的分类与运用方法 (1)分割刀:对成品肉分割成块的专用工具。注意肉质层次,下刀要准确,尽量一刀分离;皮质部位不能反复锯切,以免影响肉品成型度和品像。 (2)剔骨刀:是用于主件部位的去骨工具。注意下刀先后,了解骨骼之间的连结所在,运刀深浅适度,不能破坏其它组织。 (3)砍刀:针对坚硬骨质类的工具。注意用刀要稳、下刀要准、用力要狠。 初加工 1. 一级分割:清理多余油脂,剔除通排,划分肉品的主件部位。 2. 二级分割:对主件部位的去骨处理。 3. 三级分割:对肉品的细加工,根据前后腿的肥瘦、成型度,进行销售前的分类分割。 肉品的深加工 1. 对成品肉类的再次加工及清理。 2. 对肉品的选择。 3. 按需把肉品的深处理方法,包括肉类、骨类。 骨类:颈项骨、龙骨、前排、中排、大排、棒子骨等8种。 肉类:肉丝、肉片、精肉丝、精肉片、里脊肉丝、里脊肉片、五花肉丁、五花肉片等20种。 4. 肉品的分类:肉制品的类型和品种十分庞大,在我国,名优特产就有500余种。

5. 废弃的处理:根据碎肉的肥瘦分类,放入冻库急冻待用。 对肉品与白条之间比例的了解 1. 根据分割后成品肉占白条的比例,以此掌握成品部位的成本价。 2. 了解分割大小对成本的影响。 (1)特价分割:在不不影响正常销售的基础上,尽力扩张特价部位,以此减少成本浪费与肉品的损耗。 (2)正常售价的分割,根据肉品部件的标准分割。 如:后腿7-8斤,可分割为4-6块 如:前腿7-8斤,可分割为5块 我国猪肉分割方法 肩颈部:俗称前槽、夹心、前臂肩,从第1颈椎——第4-5胸椎或第5-6根肋。 背腰部:俗称外脊、大排、硬肋、横排:前去掉肩颈部,后面去掉臀腿部。余下的中断肉体从脊椎骨下4~6cm处平行切开,上部即为背腰部。 臂腿部:俗称后腿、后丘、后臂肩,腰椎与荐椎结合部和背线成直角切断。 肋腹部:俗称软肋、五花,与背腰部分离,切去奶脯即可。 颈部:从第1~2颈椎处,或3~4颈椎处切断。 前臂和小腿部:俗称肘子、蹄膀,上从肘关节,下从腕关节切断。 德国猪肉分割方法

教你鉴别猪肉的好坏

何识别优劣猪肉 很多从外地运来的病死生猪,不太容易被认出的猪肉就卖到市场和酒店,明显的就搅碎后直接卖给包子铺。还有很多黑心的老板,为了赚钱,往猪肉里打水,增加重量骗取老百姓钱财,打水的地方有的还会拳头大小的囊肿。 大家日后注意观察,不要受骗,受骗骗了钱财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健康身体啊 在这教大家如何识别优劣猪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鲜肉:脂肪洁白,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外表微干或微湿润,用手指压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复,弹性好。 不太新鲜的肉:脂肪少光泽,肌肉颜色稍暗,外表干燥或有些黏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有能立即恢复,弹性差,稍有氨味或酸味。 变质肉:脂肪失去光泽,偏灰黄甚至变绿,肌肉暗红,切面湿润,弹性基本消失,有腐败气味散出。冬季气温低,嗅不到气味,通过加热烧烙,变质气味就会散发出来。 母猪肉:此糙而肉厚,肌肉纤维粗,横切面颗粒大。经产母猪皮肤较厚,皮下脂肪少、瘦肉多、骨骼硬而脆,乳腺发达,腹部肌肉结缔组织多,切割时韧性大,俗称“滚刀肉”。 注水肉:肌肉色泽变淡,或呈淡灰红色,有的偏黄,显行肿胀,从切面上看湿漉漉的。销售注水肉的案子上的湿的,严重的有积水注水的冻猪瘦肉卷,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的红色血冰。砍开后可风有碎冰块和冰渣溅出,解冻后还会有许多渗出的血水。价格便宜的冻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脚料,常混有病变废弃物,购买时要当心。 死猪肉:周身瘀血呈紫红色,脂肪灰红,肌肉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黑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栓来,剥开板油,可见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细血管网,切开肾包囊扒出肾脏,可以看到局部变绿,嗅嗅有腐败气味。 猪囊虫肉:猪囊虫寄生在猪的瘦肉里,呈囊泡状,肉眼观察由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就象石榴籽样,囊虫也见于心脏上,吃了这种肉会使人得绦虫病。 猪瘟病肉:病猪周身皮肤,包括头的四肢皮肤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鲜红色出血点,肌肉的脂肪出有小点出血。全身淋巴结(俗称“肉枣”)都呈紫色。个别肉贩常将猪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销售,这种肉外表显得生别白,一见有出血点,但将肉切开,从断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点依然明显。 4. 怎样鉴别注水猪肉? 答:注水猪肉由于含有多余的水分,肌肉色泽变淡或呈淡灰红色,有的偏黄,显得肿胀,用手触摸会有细小水珠。注水的冻猪瘦肉卷,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红色的血冰。

猪肉部位分割图

猪肉部位分割图详解 禅?一嗾屠朋甘睥饰临H?wa儡黑vr aEQ4 :an 脱it五也 蚪 五撷I 二w iSMMnci 耳■却上刑|礬疳肉的干同器位却债不同-雷可分为曹th m:里咨禅: 一堆:證音詡,后理冉,二衆:館窪肉"五花昭;三丹mm潯"綁■肉.的肘"后訶. 1、猪头。包括眼、耳、鼻、舌、颊等部位。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用凉拌、卤、腌、熏、酱腊等方法烹制。如酱猪头肉、烧猪头肉。 2、猪肩颈肉。凤头皮肉.也称上脑、托宗肉,前排肉。猪前腿上部, 靠近颈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块长扁圆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夹肥,微带脆性,肉质细嫩。宜采用烧、卤、炒、熘,或酱腊等烹调方法。叉烧 肉多选此部位。 3、颈肉。也称槽头肉、血脖。猪颈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此外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发红,肉质绵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饺、面臊或用于红烧、粉蒸等烹调方法。 4、前腿肉。也称夹心肉、挡朝肉。在猪颈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强。宜做馅料和肉丸子,适宜用凉拌、卤,烧,焖、爆等方法。

5、前肘(又称前蹄膀)。也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如红烧肘子、菜心扒肘子、红焖肘子。 6、、前脚(又称前蹄、猪手)。质量好于后蹄,胶质重。宜于烧、炖、卤、凉拌、酱、制冻等。 7、里脊肉。也称腰柳、腰背。为猪身上最细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纤维细小,肥瘦分割明确,上部附有白色油质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烩、烹、炒、酱、腌。如软炸里脊、生烩里脊丝、清烹里脊等。 8、正宝肋。又称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适宜于熏、卤、烧、爆、焖、腌熏等烹调方法。如甜烧白,咸烧白等。 9、五花肉。又称软五花、软肋、腰牌、肋条等。肉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间,肉质较嫩。最宜烧,熏、爆、焖,也适应卤、腌熏、酱腊等。如红烧肉,太白酱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于猪腹底部,质呈泡状油脂,间有很薄的一层瘦肉,肉质差。一般做腊肉或炼猪油,也可烧、炖或用于做酥肉等。 11、后腿肉。也称后秋。猪肋骨以后骨肉的总称。包括门板肉、秤砣肉、盖板肉、黄瓜条几部分。 ①门板肉。又名无皮后腿、无皮坐臀肉。其肉质细嫩紧实,色淡红,肥瘦相连,肌肉纤维长。用途同里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鹅蛋肉、弹子肉、免弹肉。其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宜于加工丝、丁、片、条、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

猪肉肉质检测分析报告

八眉猪猪肉肉质检测分析报告 根据海***农牧局《畜禽肉品质测定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12年2月1日,采集我区八眉猪和“洋三元”猪猪肉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进行测定。 青海八眉猪是青海高原宝贵的优良品种资源,是一个珍贵的基因库。它不仅是西北八眉猪的一个高原地区类型,且已被列为中国地方猪遗传资源名录的首位。该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产仔数量多,保姆性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能适应高寒气候条件,饲养管理粗放、性状遗传稳定、对近交有抗力等优良特性[1]。主产于青海省东部农牧业地区的互助。 “洋三元”是杜洛克公猪与长大杂交母猪(或大长杂交母猪)的后代, 现有“洋三元”商品猪是我国出口生猪的主要品种组合。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繁殖性能强等优点[2]。 为研究青海海东地区猪肉的肉用性能,我们对八眉猪及“洋三元”猪肉品质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以期探明本地方良种的种质特性。现将测定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动物 选取同批出栏成年八眉猪共6头(6月龄,约八二元猪,来自互助县八眉猪保种场);选取同批出栏成年“洋三元”猪共5头(6月龄,大长杜三元猪,来自乐都县丰源良种仔猪繁殖场)。选择试验动

物以体重相近,体况中等,健康无病,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为宜。 1.1.2 试验仪器 采集仪器:剪刀、解剖刀、镊子、保鲜袋(聚乙烯)、标签纸; 测定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氨基酸分析仪等(委托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1.2方法 1.2.1样品采集方法 试验生猪屠宰净毛开膛后1小时内,采集倒数1-4肋背对长肌400~500克,用保鲜袋(聚乙烯)分装,贴标签,-20℃冷冻保存。 1.2.2 试验方法 水分测定用烘干重量法;蛋白质测定用凯氏定氮法;粗脂肪测定用索氏抽提法;铜、铁、锌等部分微量元素测定用等离质谱法;测定硒采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氨基酸测定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脂肪酸测定用气象色谱仪进行测定,配备FID检测器。 1.2.3检验依据 GB5009.3-2010、GB5009.5-2010、、GB/T 5009.124-2003、GB/T9695.2-2008及实施细则。 1.2.4数据处理 统计参数:利用Excel统计数据中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所有数据都用平均数±标准差即(X±SD)表示。利用SAS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与讨论

猪肉各部位的介绍培训课件

猪肉各部位的介绍

猪肉各部位的叫法 1、1号肉 产品常规参数:鲜品15KG/件,冻品25KG/件。 产品描述、特点:颈背肌肉简称1号肉,是从猪的第五、第六肋骨间斩下的颈背部位肌肉,其间有数条细细的肥肉丝纵横交错,口感特别香嫩,不油腻,其肉质鲜美可口,久煮不老。 常用烹饪方法:适合烧烤、爆炒、火锅、叉烧。 2、2号肉 产品常规参数:鲜品15KG/件,冻品25KG/件。 产品描述、特点:前腿肌肉简称2号肉,是从猪的第五、第六肋骨间斩下的前腿部位肌肉,该肉半肥半瘦,筋多,吸水性强。 常用烹饪方法:适于制馅、做肉丸子。 3、3号肉 产品常规参数:鲜品15KG/件,冻品25KG/件。 产品描述、特点:大排肌肉简称3号肉,是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脊椎部位,剔除脊椎骨的脊背部位肌肉,该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纤维细小,肥瘦分割明确,上部附有白色油质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 常用烹饪方法:可切片、切丝、切丁,也是炸、熘、炒、爆之最佳部位。 4、4号肉 多产品常规参数:鲜品15KG/件,冻品25KG/件。 产品描述、特点:后腿肌肉简称4号肉,是从腰椎与荐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后腿部位的肌肉,全为瘦肉,纤维较长。 常用烹饪方法: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也适合制馅、做肉丸子。 5、叉骨 产品常规参数:鲜品10KG/件,冻品10KG/件。 产品描述、特点:又名千斤骨,是猪后腿的支撑,其连接尾骨和后腿骨。 常用烹饪方法:适合炖汤。 6、寸骨

产品描述、特点:寸骨是猪后肘中带肉的骨头,俗称八大锤,肉质脆嫩爽口,香而不腻。 常用烹饪方法:适合烧烤、油炸,也可酱烧。 7、大排 产品常规参数:25KG/件 产品描述、特点:取自猪脊背第5、第6胸椎至荐椎连接处,肋骨宽度4-6cm,带大排肌肉,提供人体生理活动必须的优质蛋白质、脂肪,尤其是钙质,可维护骨骼健康。 常用烹饪方法:适合烧烤、油炸,也可炖汤。 8、带皮后段 产品常规参数:非标件 产品描述、特点:是从腰椎与荐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后腿部位为后段,后段含有后腿骨、三叉骨、尾骨、四号肉、寸骨等。 常用烹饪方法:其中包含的骨头可炖汤,肉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也适合制馅、做肉丸子。 9、带皮前段 产品常规参数:非标件 产品描述、特点:从猪的第五、第六肋骨间(不准锯坏肋骨)斩下的前腿部位为前段,前段包含颈骨、前排、一号肉、二号肉、前腿骨、月亮骨等。 常用烹饪方法:前排适合炖汤、红烧、煎炸等多种做法,颈背肌肉适合烧烤、爆炒、火锅、叉烧,前腿肌肉适于制馅、做肉丸子,前腿骨适合炖汤。 10、带皮中段 产品常规参数:非标件 产品描述、特点:从第5-6根肋骨去掉前腿部分,同时从一节半尾骨去掉后腿部分就是中段,中段含有五花肉、肋排、脊骨、三号肉。 常用烹饪方法:脊骨适合炖汤,大排肌肉是炸、熘、炒、爆之最佳部位,肋排适合炖汤、红烧、煎炸等多种做法,五花肉宜烧、熏、爆、焖,也适应卤味和酱腊。 11、后棒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