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临床研究方法与进展

合集下载

国内妇产科临床药学工作现状与分析

国内妇产科临床药学工作现状与分析

国内妇产科临床药学工作现状与分析妇产科临床药学是临床药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与应用涉及了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药理学、药物治疗和临床用药指导等方面,对保护妇女健康、促进妇幼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在妇产科临床药学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本文将对国内妇产科临床药学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妇产科临床药学工作现状1. 妇产科药物治疗水平不断提高随着药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妇产科各种疾病的药物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从常见的妇科炎症、妊娠期并发症、妇科肿瘤等疾病中,药物治疗逐渐取代传统的手术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

妇科炎症的治疗已逐渐由抗生素治疗向中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转变,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和降低了治疗风险。

这些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妇产科的药物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妇产科用药规范化程度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妇产科的用药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妇科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始重视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用药,避免了因药物不合理使用而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一些新药物的应用和研发,使得妇产科治疗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3. 妇产科临床药学研究取得进展在科研方面,国内的妇产科临床药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方面,在妇产科领域,不断有新的药物被研发和应用,满足了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

国内的妇产科临床药学领域也逐渐加强了与国际接轨的合作和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促进了妇产科临床药学的发展。

1. 妇产科用药安全问题凸显虽然妇产科用药规范化程度在提高,但是用药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方面,现有的一些妇产科药物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物的现象,引起了药物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增加。

一些新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由于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完全确定,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妇产科新进展

妇产科新进展

腹腔镜新进展一、腹腔镜手术方法的各种创新体现主体思想——微创伤(微创是一种概念,一种理念,始终贯穿于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

微创外科的范畴在广义上不仅包括宫、腹腔镜和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甚至还包括各种缩小切口的外科手术。

宫腔镜和腹腔镜避免了开腹手术的创伤及其带来的躯体和精神上的影响,现是微创外科的主流手术。

)A.在传统手术基础上,腹腔镜手术方法上创新多手术入径--经腹壁无气腹直接穿刺:减少气腹的影响缩短CO2作用时间迅速进腹利于急诊腹腔镜B.一种手术多种手术方法C.对人体解剖深刻理解使手术更微创D.其他盆底手术的临床应用二、腹腔镜新进展A.单孔腹腔镜(Single-Port)B。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endoscopic surgery,NOTES)C.机器人腹腔镜手术(robotic laparoscopy)D.无气腹腹腔镜手术(悬吊式腹腔镜)E.窄带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方式,即在可见光谱中选择一个窄范围的波长来成像,利用气光源产生波长在可见光谱(415±30mm)中的蓝光来成像,可以很好的显示人粘膜毛细血管类型。

由于穿透深度局限于0。

15~0。

3nm,使用415nm波长的光成像可以很明显很清楚的显示粘膜的浅表结构。

Narrow band imaging NBI)三、1、手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可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在人的控制下,机械手借助计算机,施行外科手术、靶点定位、药物注入、损毁病灶等任务. 构成:控制台、机械臂平台、成像系统、显示器。

2、优点:操作者坐着完成手术,不易疲乏,可以更轻松的完成长时间高难度手术。

避免了因为长期手术导致的疲倦和手腕颤抖,通过软件滤除了人手的震颤,减少粗糙操作造成的损伤.避免了人类心情、情感因素对手术的影响。

三维成像系统,从而使手术变得容易,缩短学习曲线。

内腕系统,灵活度接近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人手,可以完成腹腔镜所不能完成的动作,甚至可以完成人手所不能到达的生理曲度.可以连续完成精密动作而不会产生失误。

妇产科医学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妇产科医学的最新进展和挑战

妇产科医学面临的
挑战
分析当前妇产科医学面临的问题 和挑战,如不孕症、妇科肿瘤等 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以及医疗资 源不足和不平等问题。
展望未来
探讨妇产科医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和可能取得的突破,以及应对挑 战的策略和建议。
02
妇产科医学最新进展
生殖医学技术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
通过筛查胚胎基因,提高移植成功率和降 低遗传疾病风险。
04
妇产科医学未来发展趋势
个性化诊疗方案
01
精准医学
通过基因测序和生物标志物分析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
定制化手术
02
03
个体化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机器人 辅助手术等先进技术,实现手术 的精准化和定制化。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药物代谢特 点,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提高临床技能
通过模拟训练、手术观摩等方式,提高妇产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技 能。
更新医学知识
定期组织妇产科医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了解最新的医学理 论和研究成果。
强化实践能力
鼓励妇产科医生参与多学科协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善政策法规,规范行业秩序
制定行业标准
建立完善的妇产科医学行业标准,规范诊疗流程和服 务质量。
卵巢组织冷冻与移植
为年轻癌症患者保存生育能力提供新选择 。
精子DNA碎片检测
提高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胎儿医学与产前诊断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通过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游离DNA,准 确检测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
胎儿镜手术
在宫内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等复杂疾病方 面取得突破。
胎儿超声心动图

妇产科学数据分析报告(3篇)

妇产科学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政策的调整,妇产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妇产科学的发展现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本报告通过对大量妇产科学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当前妇产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妇产科学相关统计数据;(2)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的妇产科学临床数据;(3)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和数据库中的妇产科学研究成果。

2. 数据处理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以下处理:(1)数据清洗:剔除重复、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妇产科学领域热点问题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当前妇产科学领域热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孕产妇死亡率:近年来,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生育政策调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孕产妇比例增加,对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3)妇科肿瘤:妇科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妇女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我国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妇产科学发展趋势(1)医疗服务水平提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妇产科学领域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在妇产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3)人工智能在妇产科学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3. 存在的问题(1)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疗机构在妇产科学领域的服务能力相对较弱,难以满足群众需求;(2)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妇产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3)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妇产科学领域的支持力度,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妇产科教学实践课题(3篇)

妇产科教学实践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妇产科护理工作在临床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妇产科护理涉及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分娩、产后康复以及新生儿护理等多个方面,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然而,目前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技能培训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因此,开展基于临床案例的妇产科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研究,对于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1. 探讨基于临床案例的妇产科护理技能培训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2. 建立科学合理的妇产科护理技能考核体系,评估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

3. 优化妇产科护理教学资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妇产科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 基于临床案例的妇产科护理技能培训模式研究(1)案例选择:根据临床实际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妇产科护理案例,涵盖孕产妇的孕期保健、分娩、产后康复以及新生儿护理等多个方面。

(2)培训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3)培训内容:包括妇产科护理理论、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心理护理等方面。

3. 妇产科护理技能考核体系研究(1)考核内容:根据妇产科护理岗位需求,确定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沟通能力等方面。

(2)考核方法:采用笔试、实际操作、临床案例分析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评估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

(3)考核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教学资源优化研究(1)开发妇产科护理教学课件、视频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临床环境。

(3)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妇产科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的研究现状。

妇产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妇产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XX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XX年度进展报告医院名称:XX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一医院负责人:XX院长 _______________XX年1月15日填表我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共有两个:妇科和产科,均于201X年申请并获批。

经过XX到XX年三年的建设,妇科与产科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临床技术水平及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发展了一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培养出一批骨干人才,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XX年度主要工作是在前几年建设的基础上,将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夯实取得的成果,并在一些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将XX年度重点专科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执行情况(-)通过亚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妇科:1.妇科肿瘤亚专科:11妇科肿瘤亚专科临床管理方面:1.1.1XX年度新开设了肿瘤病房,实现了对化疗患者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化疗病人档案,编写了化疗药物指南,规范妇科肿瘤化疗。

1.1.2XX年建立了日间病房,改善了医疗环境,简化了患者就医流程,减少了患者住院费用,大大提高了适宜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1.2妇科肿瘤亚专科新技术应用方面:1.2.1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包括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附件切除术。

XX年已完成约400例,其中约1/3延长阴道,提高了生活质量,包括性生活的满意度;约1/10保留了下腹下神经丛的膀胱支,促进自主排尿功能回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1.2.2腹腔镜下残端宫颈癌根治术:包括广泛性残端宫颈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士双附件切除术。

已完成近10例,术中出血少,随访中。

1.2.3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宫颈癌根治术:已开展6例,随访中,目前无复发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XX年3月成功实施世界首例中孕期腹腔镜下保留妊娠子宫的广泛宫颈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孕期辅助化疗3次,孕妇于XX年7月(孕34.2周)成功娩出一女婴,重1750g,评9-9分。

随访中母儿平安。

中医妇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医妇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Commen ts on deve lopm en t and research of Ch inese m ed icin e on gyneco logy LUO Song p ing. D e p ar t m ent of gyneco logy, Guangzhou U niver sity of ChineseM edicine ,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 bstrac t It is rev iew ed abou t the research cond ition and dev elopment of gyneco logy in Chinese m edic ine ove r the recen t years, espec ia lly ana ly sis the new research fru its in theoretica l research, clin ica l research and app lica tion o f basic resea rch dur ing the past 20 years . It introduced the sub ject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 l tra ining in itia tives and achieve m ents , expounded the i m portant status o f Ch inese m edica l gy neco logy in the deve lopm ent of Ch inese m ed ic ine and the significance in soc io econom ic sustainable deve l opment , and put fo r w ard the d irec tion o f deve lopm ent and research fo r Ch inese m ed ica l gyneco logy. K ey word s G yneco logy of Chinese m ed icine ; Research; P rogress

妇产科实验报告

妇产科实验报告

妇产科实验报告近年来,妇产科领域的研究和实验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妇女的健康和生育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本篇报告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妇产科实验的相关成果。

一、生殖健康调查关于生殖健康的调查是妇产科实验的基础。

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人群样本采集,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关于生育率和不孕症的大量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不同人群的生育状况以及不孕症发生的原因具有重要价值。

实验结果显示,生活压力、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都与生殖健康有着密切关联。

二、妊娠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妊娠监测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例如,超声波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早期妊娠、多胎妊娠和胎儿发育异常等问题可以更早更准确地被发现和诊断。

此外,新型血液检测技术的应用,使得孕妇可以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来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三、孕早期和孕中期的营养研究孕早期和孕中期的营养摄入对于孩子的发育至关重要。

妇产科实验研究表明,孕妇应合理摄取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保证胎儿正常的器官和系统发育。

此外,研究还发现,孕妇体内缺乏叶酸等重要营养物质会增加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风险。

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适当的补充营养素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四、分娩和产后护理改进分娩是妇产科实验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改进了分娩技术和方法。

例如,无痛分娩技术的普及,极大地减轻了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了孕妇的分娩体验。

此外,产后护理的改进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针对产后恶露排出不畅、乳汁分泌不足等问题,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探索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产妇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妇产科实验在生殖健康调查、妊娠监测技术、孕早期和孕中期的营养研究以及分娩和产后护理改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成果为妇女的健康和生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指导,不仅促进了妇女的个人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人口质量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中 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西医 结合妇产科研究所副所长;《BioScience Trends》常务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编委,《生殖医学杂志》编委等。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发 表论著 70 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海外博士后研究员项目,上海市医学引导类项 目等。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对以下疾患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其特点:不孕症、反 复自然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陈仁杰教授
鹿欣教授
李笑天教授
李大金教授
王凌研究员
姜桦教授 毕朝日青年副 研究员 赵洪波副研究 员 张锋教授
参考教材:
1. EPIDEMIOLOGY, 5th edition; Leon Gordis MD MPH DrPH; Saunders, an imprint of Elsevier Inc, 2014 2. EPIDEMIOLOGY Beyond the Basics, 3RD EDITION; Moyses Szklo and E Javier Nieto;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Inc; 2012 3. 与各个章节相关的文献由每堂课的任课老师课前发布
赵洪波,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导。曾于美国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获得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获得者。目前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研究课题。主要从事妇产科常见疾病的 诊治及发病机制研究工作。在 Blood, Plos Genetics 等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多篇 SCI 论文。
陈仁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上海市 青年科技启明星”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环境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 划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科研 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含并列),在 BMJ(IF:23.6)、J Am Coll Cardiol(IF:16.8,2 篇)、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IF:15.2,2 篇)等 SCI 期刊发表论文 67 篇,入选 ESI 高被引 论文 3 篇,H 指数为 32。
鹿欣,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 师。留学日本、美国 8 年, 从事妇科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近年专著与妇科恶性肿瘤化
疗和滋养细胞肿瘤的诊疗。近年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2 项及上海市科委课题 3 项; 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研究成果。近年发表 SCI 文章和国内权威核心文章 40 余篇。参 编参译多部妇产科专业论著;主编《卵巢肿瘤》。《肿瘤》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Cancer, reviewer;国际妇科肿瘤学会(IGCS)会员;国际滋养细胞疾病协会会员; 亚洲妇科肿瘤学会(ASGO)会员;上海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 分会委员。
姜桦,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妇产 科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GCP 伦理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医学会 妇产科学分会及上海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学分会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委会 青年分会副主委、《复旦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主要从事妇科恶性肿瘤临床医 疗及教学科研工作。2013 年于中法合作 GRENOBLE 大学获 EMBA。先后主持 9 项课题,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3 项。近年来发表 SCI 及权威论著 30 余篇,参编专 著多部。
9 月 25 日
周三晚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合理设 5:30-7:00 计及结果转化
10 月 9 日
周三晚
5:30-7:00 妇科肿瘤临床研究:00 产科临床研究及转化
10 月 23 日
周三晚
5:30-7:00 生殖免疫临床研究及转化
10 月 30 日
周三晚
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研究及 5:30-7:00 转化
张锋,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 PI。任中国遗传 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直致力于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及其致出生缺陷、不孕不育 等疾病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已在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ature Genetics, AJHG 等高 影响力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和综述 72 篇,累计被引用 2942 次。
毕朝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青年副研究员。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 士、博士。目前从事计算机算法理论及医疗交叉学科研究,并担任 IEEE Trans. on CAD, IEEE Trans. on Biomedical Engieering, IEEE Journal of Sensor 等生物半导体领域顶级期刊审稿人,第 14 届 IEEE 电路与系统亚太会议(APCCAS 2018)技术委员会成员。
何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学院党委工作;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 授。主要从亊艾滋病、布鲁氏菌病等重大传染病流行病学与防控研究,卫生部疾 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专家。在有关 HIV 感 染者病情进展的免疫遗传学影响因素、影响抗病毒治疗疗效的遗传学因素、以及 HIV 感染者合并感染 HSV、HHV8、EBV、HBV 和 HCV 等肿瘤相关病毒的血清 和分子流行病学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和开创性的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内外艾滋病重 要研究项目,是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专家和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特聘专家。
杜琰,副研究员,美国匹兹堡大学流行病学专业毕业,获公共卫生学博 士学位,具美国公共卫生学会资格认证。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流行病学,系统研究遗传因素 与环境因素在肿瘤形成、发生、发展、预后中的作用。目前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0 篇。获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曹广文,医学博士,第二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 海领军人才、总后科技银星、国家自然科学创新团体课题组长、上海市优秀学科 带头人、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分子 机制以及癌症发生和转移分子标志物研究。发表 SCI 论文 66 篇,以第一完成人 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 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各 1 项,以第二和第六完成人获得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
课程设置
学分:2 学分
学时:36 学时
基础知识要求:妇产科学
上课时间:2019 年 9 月 4 日 – 11 月 27 日
课程助教:杜琰 邮箱地址:sophiedu_61@, 手机号:18221233298.
选课网址:
/p/publish/show.html?queryType=set&searchName=paidInfo.search &projectId=69928
妇产科学临床研究方法与进展 Advances In Research Method 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临床研究为评价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提供必须的依据和支持,是必 不可少的环节,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程将邀请临床研究领域的国际 顶尖专家及复旦大学的专家团队,就各位专家的专长领域讲授各种临床研究相关 的内容及最近进展,结合临床设计并执行课程课题。针对临床研究全过程存在的 共性方法和技术为临床科研团队提供支持,包括:临床研究设计、临床研究选题、 实施方案设计、质量控制、统计分析和评价、论文修改完善等。使研究生能够更 好地了解和掌握临床研究的研究思路、实验设计策略、技术方法、转化研究方法, 最终实现提高妇产科临床研究能力,为妇产科临床诊疗提供高质量研究证据,为 妇女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提升妇产科及其他类型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为临床诊 疗提供高质量研究证据。
教师风采 cai 采
李大金,博导、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科研副院长、国 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和上海领军人才。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科技部重大研 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主 要研究领域为生殖免疫的。已发表相关文章近 300 篇,包括 Blood、autophagy、 Cell Death Dis、J Immunol、Hum Reprod、Am J Reprod Immunol 和 Bio Reprod 等 SCI 期刊。
11 月 6 日
周三晚
妇产科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问 5:30-7:00 题
11 月 13 日
周三晚
基于机器学习的妇产科疾病 5:30-7:00 建模方法概论
11 月 20 日
周三晚
妇产科专病组织库的设计管 5:30-7:00 理及使用
11 月 27 日
周三晚
5:30-7:00 临床研究论文的撰写和修回
授课教师 李大金教授 曹广文教授/ 杜琰副研究员 何纳教授
李笑天,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复旦大学附属 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兼任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上海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指导中心副主任、妇 产科教研室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 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医学遗传学分会委员。担任《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实 用妇产科杂志》等多部杂志编委。长期从事产前诊断、高危妊娠和围产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 作。科研上,主要研究方向为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方法和策略、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 和病理生理机制、胎儿窘迫的病理生理机制、胎儿监护的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等。作为课 题负责人曾主持了国家十五攻关计划(1 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 项)和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5 项)、"973"项目课题负责人(1 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项目(1 项) 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先后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 青年"银蛇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以及优秀"医苑新星"等称 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