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迎丰大厦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住房问题适老化改造与居住环境改善

老年人住房问题适老化改造与居住环境改善老年人住房问题:适老化改造与居住环境改善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住房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老年人面临住房不适应、居住环境不利于养老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适老化改造和居住环境改善成为老年人住房问题的重点。
本文将从适老化改造、居住环境改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适老化改造适老化改造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特殊的居住需求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在适老化改造中,以下几个方面是关键考虑因素:1.通行设施的改善:老年人行动不便,因此需要进行通行设施的改善。
比如,将住房楼梯改造成坡道,安装扶手和防滑设备,以方便老年人的出入。
2.浴室与厨房的改造: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适老化改造应该将浴室和厨房设计为无障碍空间,方便老年人的洗浴和烹饪。
3.卧室与客厅的改造:老年人尤其需要舒适的卧室和客厅,以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
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特点,选择床、沙发等家具要符合人体工学,关注舒适度和安全性。
4.安全设施的添加:老年人的安全是适老化改造的重点。
应该安装防盗报警器、急救设备等安全设施,提供老年人生活的保障。
二、居住环境改善除了适老化改造,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是解决老年人住房问题的重要方面。
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
以下是几个居住环境改善的措施:1.绿化环境建设:绿化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和空气质量,对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应该在住宅区域增加植物和花坛等绿化设施,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2.社区设施完善:老年人需要便利的社区设施,如超市、医院、健身房等。
将这些设施与老年人住房区域相结合,方便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
3.社区活动组织:定期组织社区活动,如健康讲座、舞蹈表演等,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和娱乐的平台,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老年人的积极参与和快乐老龄化。
4.安全管理完善:加强社区安全管理,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适老化改造对策及建议

适老化改造对策及建议
1. 完善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的第一步是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修建无障碍设施、扩建老年人友好型交通系统、改善居住条件等。
政府可以投入资金,实施老年人住房改善计划,提供经济支持和补贴,鼓励房主进行适老化改造。
2. 提供医疗和健康服务:为了确保老年人获得适当的医疗和健康服务,可以建立老年人专属的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定期体检、长期护理和健康咨询等服务。
此外,还可以鼓励医疗机构招聘和培养更多专业护理人员,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和远程医疗等创新服务。
3. 加强社区支持:建立健全的社区支持体系,通过社区活动和社交互动,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和心理支持。
政府可以鼓励社区建设多功能老年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和社交活动,同时加强志愿者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定期家访和日常生活援助。
4. 教育和培训:提供老年人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新技能。
政府可以鼓励学校和培训机构开设老年人适用的课程,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学费。
此外,还可以设立奖学金和补贴计划,鼓励老年人参与学习和培训。
5. 促进养老服务发展:鼓励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选择。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吸引私人资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与创新。
总之,适老化改造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社区等各方应该合作,制定综合的政策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适老化改造汇报

适老化改造汇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物适老化改造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适老化改造旨在让建筑物更适合老年人居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立能力。
以下是我们本次适老化改造的汇报。
一、门和过道的改造
门和过道是老年人出入房间的必经之路,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
我们在门和过道的设计上,采用了无门槛设计,让老年人无需面对门槛的困扰,更加方便出入。
同时,在过道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较宽的通道设计,方便老年人行动。
二、浴室的改造
浴室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场所,也是老年人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场所。
因此,我们在浴室的设计上,采用了防滑地面和扶手设计,保证老年人在洗浴时的安全。
同时,我们为老年人安装了坐便器和浴缸,方便老年人洗漱和沐浴。
三、厨房的改造
厨房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需要频繁使用的场所。
我们在厨房的设计上,采用了较低的操作台设计,方便老年人使用。
同时,我们为老年人安装了燃气泄漏报警器和灭火器,保障老年人在烹饪过程中的安全。
四、电梯的改造
电梯是老年人出行的必需品。
我们对电梯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增加了电梯内部的扶手和座椅,方便老年人在电梯中站立和休息。
通过以上四点适老化改造,我们提高了建筑物的适老化程度,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我们将继续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不断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
适老化改造施工的必要性与挑战

适老化改造施工的必要性与挑战【适老化改造施工的必要性与挑战】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适老化改造施工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适老化改造施工是指对现有的建筑物、社区、公共设施等进行改造,以满足老年人居住和生活的需求。
虽然适老化改造施工有着诸多必要性,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适老化改造施工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的居住需求也日益增加。
适老化改造施工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全性,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对住宅及社区的改造,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设施和服务,如无障碍通道、易用的家居设计、医疗、健康等服务设施,以及社交活动和娱乐设施等,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适老化改造施工可以大大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其次,适老化改造施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费用问题。
适老化改造施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改造的规模通常较大。
这就对建设者和资金来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政府、建设单位和社会各界联合合力,共同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
其次是技术问题。
适老化改造施工需要综合运用建筑学、工程学、医学、设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涉及建筑结构、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照明、声学、人机工程学等方面,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和技术人才支持。
此外,适老化改造施工还面临着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改造的难题,如空间限制、结构改造等,增加了施工难度。
针对适老化改造施工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建设单位进行适老化改造施工。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也应加强监管,确保适老化改造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建设单位应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专业团队和技术人才的优势,提升适老化改造施工的技术水平。
此外,建设单位可以探索合作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适老化改造施工,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适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适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适老化改造是一种措施,旨在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护理状况。
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 成本高昂:适老化改造通常需要对建筑和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安装无障碍设施、扩大门口和走廊、增加护理设备等。
这些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很多公共场所和住宅来说,成本可能过高。
2. 建筑结构局限性:一些建筑的结构不适合适老化改造,因为它们可能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改变,例如老旧的建筑、建筑物拥挤的设计等。
这种情况下,适老化改造可能会面临困难。
3. 长期规划不足:适老化改造需要考虑长期的养老需求,包括老年人的理性和情感需求。
然而,很多适老化改造计划缺乏细致的计划和策划,导致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持续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和相关机构应提供资金支持,以降低适老化改造的成本。
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公共场所和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
2. 建筑结构规范:相关部门应制定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新建筑和公共场所必须考虑适老化改造。
并与建筑师和设计师合作,确保建筑结构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 全面规划:适老化改造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规划过程,考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护理需求。
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应该参与规划和设计过程,确保适老化改造能够持续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4. 宣传和教育: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适老化改造的宣传和教育。
这样可以提高公众对适老化改造的认识和理解,增加对老年人需求的关注,从而推动更多的适老化改造工作。
总之,适老化改造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和护理环境。
然而,需要解决成本、建筑结构和规划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适老化改造的发展。
上海老年社区规划和老年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

上海老年社区规划和老年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
章晓庆;叶松青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上海的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使上海的老年社区和老年住宅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首先概述了上海的老年社区和老年住宅的现状,再简述了上海目前的三种养老方式--传统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和老年公寓养老,其中老年公寓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趋势,因此进一步探讨了老年社区规划设计的基本构想及老年人住宅的建筑设计要点.
【总页数】4页(P5-8)
【作者】章晓庆;叶松青
【作者单位】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老年住宅建筑设计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 [J], 闫珂
2.基于代际融合理念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探讨——淮安市府前街道调查研究 [J], 张小侠
3.关于老年社区规划的几点探讨 [J], 梅峥嵘
4.对老年社区规划的探讨与实践 [J], 朱露
5.老年社区规划设计的探讨 [J], 温灵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典型案例

适老化建设和改造典型案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适老化建设和改造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许多地方进行了适老化建设和改造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案例,从居住环境改造、公共设施完善、智能化应用、服务配套升级和社区环境优化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居住环境改造居住环境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居住环境的适老化改造至关重要。
一些地方通过在住宅中增设扶手、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例如,某社区为楼道增设了无障碍电梯,方便老年居民上下楼。
此外,在照明、通风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住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二、公共设施完善公共设施的完善也是适老化建设和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些地方在公共场所增设了老年人专用的卫生间、座椅等设施,方便老年人的出行和使用。
例如,某公园为老年人设置了专门的休息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此外,公共设施的布局和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如增设明显的标识和指引等。
三、智能化应用智能化应用是适老化建设和改造的新趋势之一。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如智能照明、智能空调等。
此外,智能化应用还包括老年人健康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服务。
四、服务配套升级服务配套的升级也是适老化建设和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一些地方在养老机构中引入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
此外,服务配套的升级还包括老年人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五、社区环境优化社区环境优化是适老化建设和改造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改善社区环境,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例如,一些地方在社区中增设了绿化带、健身器材等设施,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社区适老化改造情况汇报

社区适老化改造情况汇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社区适老化改造也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
重要课题。
作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社区适老化改造的情况。
首先,我们对社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
我们对社区的公共厕所、电梯、楼梯等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适合老年人的使用。
同时,我们还增设了坡道、扶手等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出行。
其次,我们加强了社区的医疗保健服务。
我们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医疗团队,
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和咨询服务。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老年人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老年人活动。
我们组织了老年人健身操、手工制作、书法班等多种活动,让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快乐。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社区的安全管理。
我们增加了社区的安防设施,加强了巡
逻力度,确保社区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社区的文化建设。
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老年
人文艺表演、读书分享会等,让老年人在社区中感受到文化的氛围。
通过以上的改造和服务,我们社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
在社区中享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关怀,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温馨。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希望我们的社区适老化改造经验能够对其他社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在社区中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适老化建筑改造一、项目背景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时期,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数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而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至2020年将达到2.43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左右,2025年将突破3亿。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的民生需要,也是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然而,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日益明显的少子化、和高龄化趋势的上升,以及人们养老观念的浅谈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迎丰大厦适老化改造□ 上海浦东亲和源老年建筑研究所 邱绍华 左宗坤 刘雯摘要关键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而现有的养老设施已不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
在经济迅速发展、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既有建筑的改建是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将既有建筑改建为养老公寓,既响应了国家号召,又有助于解决社会矛盾。
本文以亲和源迎丰大厦改建养老项目为例,对既有建筑改造为养老设施工程的相关政策、技术、法规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医养结合;护理;老年公寓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显然已不能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对养老服务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因此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以市场的方式开办养老机构,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替代家庭式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产业外迁导致城市中心区域大量的旧建筑急需功能改造转变[1,2]。
据2013年国务院的35号文件,提出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
之后,各省市分别发布相应文件,贯彻落实。
2016年民政部颁发的《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更是进行了进一步落实和强调。
改造既有建筑,用于养老服务,既是增加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措施,又是让既有建筑发挥合理效能的可行办法。
DOI:10.16116/ki.jskj.2018.07.00319应用篇二、迎丰大厦的适老化改造浅析1、迎丰大厦改造前概况迎丰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
项目总建筑面积18534.72m 2,其中地上14230m 2;地下4100m 2。
地上10层地下1层,设有4部普通电梯;原建筑规划功能为研发办公楼,项目周边缺少原规划产业配套,跟不上市场发展,建成后一直闲置。
项目邻河而建,有独立的院子,环境优美;离次干道秀沿路不远,距地铁站步行10分钟,交通较为便利;周边是中小学校、幼儿园,临近居住区;适合改造为养老服务。
2、改造分析2.1 规范、技术标准根据《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等规范、标准进行适老化改造分析、设计并实施。
2.2 项目定位根据国家及上海市有关医养结合的政策精神、社会需求及亲和源的养老服务实践经验,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定位为居家式的医养结合型护理公寓。
项目服务对象为需要或即将需要护理服务的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
希望本项目的服务能尽可能延长老年人在重度护理之前的居家式生活期,并改善和维持其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老年人家庭夫妻相伴生活期,并改善和维持其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3、改造实施3.1 功能布局调整负一层由原建筑设计的停车、设备间用途调整为医疗保健区、浴室、厨房、设备房、管理用房等用途,并充分挖掘下承式采光通风天井的价值;一层有原建筑设计的办公功能调整为服务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及健身、棋牌、台球、书画、阅览、卡拉OK 、视听室、健康讲堂、庭院交流吧等公共活动空间;二层由原建筑设计的办公区域调整为中、重度护理区,包括失能护理组团、临终关怀单元和认知症照护组团护,三层到十层由原建筑设计的办公区域调整为居家式老年公寓。
裙房屋顶调整为屋顶花园,分为一米菜园区和园艺疗法区。
主楼屋顶由设备区调整为设备区、洗衣及晾晒。
室外通过风雨连廊等调整为滨河观景健身步道、亲水平台等观景、休憩空间。
(图1、2)图1 原建筑风貌 图2 改造后建筑风貌3.2 主要设备及消防设施改造保留原建筑设计的3部乘客电梯,将货梯改造为医用电梯。
增加4部楼梯已满足调整后的使用用途的消防疏散要求,并相应调整其他消防设施设备。
3.3 各功能区适老化装修设计3.3.1 一层区域1F 大堂入口处出挑雨棚,接送车辆可以停到门口,保证老人雨天上下车方便;发生紧急情况时,救护车可以直接开到楼门口,可争取救治时间。
服务中心休息区的设置,为老年人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便捷交流提供了场所,提高老年人的服务体验感,也方便了服务人员的工作,以提升服务效率。
通过一条环形走廊串联起健身、棋牌、台球、书画、阅览、卡拉OK 、视听室、健康讲堂、庭院交流吧等公共活动空间;合理安排各功能厅(室)功能,采用功能共享的公区设计理念,各功能之间既有分隔又能视线通透,便于沟通交流和服务。
环形走廊的围合区域由采光中庭改造成庭院交流吧。
庭院交流吧由假山鱼池区与休憩区两部分组成。
老年人可以在此喂鱼、观鱼、闲坐、聊天。
庭院交流吧的设计引入了“疗愈花园”的理念。
疗愈花园(Healing Garden)是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最重要的一类疗愈景观环境,主要类型有冥想花园、疗养花园、康复花园、医疗花园和体验花园。
庭院交流吧主要借鉴了美国俄勒冈州黎巴嫩社区医院的疗养花园。
该疗养花园强调从室内看花园时富有距离感的视觉体验以及漫步于花园中身临其境的动态感受。
该花园的设计目标是通过欣赏精心营造的自然景观,为所有使用者缓解压力,进而恢复身心平衡,强调在医院的各空间都能直接看到花园。
治疗室外临接鲤鱼池,患者与自然花园的美景之间仅隔一层通透的落地玻璃窗,室内外空间宛如一个整体。
此外,在医院的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观各异。
从灌注治疗室可看见叠水瀑布,为癌症患者带来舒适、积极的自然感受,可有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芝加哥研究人员表示,让早老性痴呆 (阿尔兹·海默尔病)病人观赏色彩艳丽的养鱼游动,可使他们变得较为平静和灵敏。
印第安州一名护理教授爱德华表示动作、色彩及声音可给病人提供刺激感受[3]。
基于这一理念,本项目改造时,将认知症照护区设置在一层公共活动空间的上方,通过采光中庭共享一层庭院交流吧。
庭院交流吧的假山鱼池与在此喂鱼、观鱼、闲坐、聊天的老年人都是认知症照护区的风景。
[4](图3)3.3.2 二层中、重度照护区域3.3.2.1 失能护理单元采用“单人房、多人间”的创新设计理念。
每个护理单元采用组合式移动隔断分成4个相对独立的单人房,照顾到了每个老人的隐私和尊严;移动隔断又方面老人之间的交流,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照护与服务。
护理单元围绕公共活动区域布置,便于将老人集中在一起活20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适老化建筑改造动,既促进了老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减少孤独感,有便于护工的照护,提高服务效率。
3.3.2.2 认知症照护理单元采用安全、尊重、自由、温馨、人性化照护风格。
鉴于认知症老人很难接受新的事物,容易封闭自己,而对过去的记忆则相当清楚,因此在设计中糅入了“回忆疗法”的治疗理念,借助回忆引导物,在区域内放置老人熟悉的照片,物品,播放过去年代的音乐等,唤醒老人的大脑反应中枢,有助于失智老人情绪、精神行为、认知等方面的改善,增进社会化。
10床为一单元的组团式设置:借鉴国外失智老人养老设施设计中小规模、组团化的空间设计理念,根据德国、日本等老龄化率较高的国家的经验,一个组团中居住8~12位老人最为合适[5]。
一方面,小规模的组团式单元能够创造亲切的生活氛围,促进老人之间相互交流,也方便了老人与护工的互动,有利于认知症老人控制情绪行为;另一方面,组团式的照护模式便于老人的集中看护,且实践证明,10左右人的照护单元,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护理效率、节省服务人员的配置,节约成本。
各照护单元之间采用回游走廊相连。
根据一些认知症老人常常无目的的徘徊的行为特点,结合改造设计,设置了回游走廊。
保证老人活动路径单一明确,支持其自主空间定向,避免选择负担。
同时,回廊为装置栏杆的落地窗,通过采光中庭与一层共享疗愈花园,老人可在回廊徘徊时或观景、或休憩。
将漫无目的地徘徊变为有意义的散步。
3.3.3 居家式护理公寓三到十层为居家式护理公寓,每层为一个护理组团。
居家式护理公寓设有餐客厅、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厨房、卧室、阳台等,在满足长者生活和照护需求的基础上强调“居家感”。
若家中一个老人的身体欠佳,需要护理,可将居家床换为专门的护理床(图4),在家里就能接受生活护理服务及简单的医疗护理服务。
3.3.4 裙房屋顶一米菜圃区一米菜园的概念是由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园艺大师梅尔·巴塞洛缪发明的,既有景观价值,又有实际用途。
同时,美国园艺专家苏珊研究发现,普通人从事园艺活动1~1.5小时,对其身心有所改善,3周后能明显提升健康水平,18个月后有助于长寿。
因此本项目改造时利用原建筑建筑特点,在裙房屋顶空间打造一米菜圃,植入“园艺疗法”的理念。
(图5)图5 屋顶花园3.4 智能化设计采用智能化系统提升老人居住安全系数、提高服务保障率、提高运营水平。
本项目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室内紧急求助系统、移动定位&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门锁系统、多媒体发布系统、智能相框、电子药箱系统等。
其中,移动定位和报警系统,采用公共区域信号全覆盖,社区地图与实时位置显示智慧养老云平台Local-GIS (监控室PC 端、外地远程PC 端)。
报警后系统自动调用报警人员位置附近的摄像画面,快速查看报警人图3中庭庭院景观图4 护理床(左)实景照片(下转25页)25应用篇[2]胡金良. 老龄化背景下综合型养老社区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3]任薇. 社会养老模式下养老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上海大学,2015.[4]唐洁,康璇,陈睿,顾纬洲. 综合型养老社区功能空间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15,(02):83-92. . DOI:10.16361/j.upf.201502011.[5]杨熙. 养老社区模式构建研究[D].云南大学,2013.[6]刘立峰. 养老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2012,(01):29-32+66. .[7]周燕珉,林婧怡. 我国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与规划原则探析[J]. 城市规划,2012,36(01):46-51. .[8]鲍纬哲. 美国混合型养老社区规划与设计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6.[9]刘春云. 基于园艺疗法的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10]王琦. 基于人文关怀的养老社区康复环境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11]刘旦. 中国养老社区开发和运营模式研究[J]. 经济论坛,2015,(07):79-84. .[12]李玲. 养老社区景观设计探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13]王振坡,陈松虎,王丽艳. 我国多层次多样化养老社区发展模式研究[J]. 建筑经济,2015,36(03):77-82[14]杨鸽. 综合养老社区居住建筑群体空间规划设计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15]侯建丽. 综合养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员实时视频,快速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