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密度的应用与鉴别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密度作为物质特性的含义,以及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进行物质的鉴别。
-设计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或调查,将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一系列与密度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为什么冰块在水中会浮起来,而铁块会沉到水底?为什么我们在海边捡到的贝壳,有些轻有些重?”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物理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我会强调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与密度相关的现象。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解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我会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练习题,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在练习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密度知识,我还会介绍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如浮力、热胀冷缩等,并通过动画和模型来展示这些现象背后的密度原理。
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初二上册密度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初二上册密度物理
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1.能用密度公式进展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才能目的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才能.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
德育目的1.培养学生标准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抑制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标准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标准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p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敏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考虑,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
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考虑,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才能.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敏运用知识分析^p 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
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第12页[END]。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课标要求】: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秋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物理计算题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解题的规范性较差,需要反复强调。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石块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1、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石块、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活动1:如何鉴别戒指是否是纯金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人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
(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实验讨论设计:(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怎样才能测出石块的密度?依据什么原理?(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设计并进行实验,归纳实验步骤:(1).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 1;(3).用细线悬吊着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 2;(4). 石块的密度12V V m -=ρ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戒指的密度对照密度表,是否是纯金的。
)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盐水总质量m;(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剩余的盐水的质量m 1;(4).盐水密度Vm m 1-=ρ 想一想:(1)、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2)、如果测体积后侧质量测量结果又会偏大还是偏小呢?让学生讨论分别回答,让学生学好分析误差。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第2节 密度学案

第2节密度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
【图片2】是金条还是镀金铜条?【故事1】2005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的骗子骗走20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
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
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00元钱。
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
到了晚上,何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到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二、自主预习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介绍2. 密度公式的推导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 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5. 密度知识的问题讨论与解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2.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实际问题中密度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密度概念和密度公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密度应用实例。
3. 采用实验法进行密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测量工具、液体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如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密度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密度概念】(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推导密度公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密度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分析生活中的密度应用实例】(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原理、密度的测量等。
)【进行密度实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问题讨论与解答】(教师提出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疑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密度概念。
2. 讲解密度概念:详细解释密度的定义和特性。
3. 推导密度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密度公式。
4. 分析生活中的密度应用实例: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进行密度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密度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6. 问题讨论与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的测量及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细线、水、盐水、酒精、石蜡、铁块、铝块等。
2.教学资源:PPT、视频、实物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质量、体积的概念。
(2)提出问题: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理解密度概念(1)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2)介绍密度的单位:千克/米³(kg/m³)。
(3)举例说明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计算物体质量等。
3.密度计算公式(1)推导密度计算公式:ρ=m/V。
(2)讲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及单位。
(3)示范计算密度。
4.实验测量密度(1)分组实验:测量铁块、铝块的密度。
(3)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密度知识的应用(1)举例讲解密度的应用:浮力原理、物体沉浮条件等。
(2)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如何鉴别黄金、如何判断物体是否沉入水底等。
6.课堂小结(2)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查阅资料,了解密度的应用领域。
(2)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质量、体积的概念,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
通过实验测量密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互动、学生反馈等方面继续努力。
重难点补充:1.理解密度概念(1)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质量和体积,那你们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密度初中教案

密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密度在不同物质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量筒、水、不同密度物质(如盐、糖、沙子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举例说明密度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体积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
2. 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密度概念,避免混淆。
同时,加强对密度在不同物质中变化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八年级物理-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掌握使用密度知识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密度进行物质的浮沉判断。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密度计算方法,判断物质的浮沉情况。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思维导图、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密度是我们学习物理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的含义是什么?2. 密度有哪些计算方法?二、概念及计算方法1. 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rho(ρ)表示。
2. 密度的计算(1)计算公式ρ=m/V;(2)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kg/m³)或克/立方厘米(g/cm³)。
3. 密度的影响因素(1)温度的影响:材料密度会因温度变化而变化;(2)相对湿度的影响:吸湿材料密度会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实验操作请同学观察下面的实验:(1)把相同体积的两种液体,一种为水,另一种为油,通过一个管子同时注入同一个容器中;(2)观察并比较两种液体在容器中的状态。
(3)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四、应用实例请同学观察下面的实例:现在有一块浮在水中的木块,它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重量是800克,请根据密度判断木块是否会浮在油中。
(1)计算木块的密度:ρ=m/V=800/100=8g/cm³;(2)比较木块的密度和油的密度(一般为0.8g/cm³左右),可知木块比油更密,所以木块会沉在油中。
五、小结密度是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能给我们提供很多指导。
密度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通过体积与质量的比值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运用密度判断物质的浮沉情况。
六、课堂练习1. 根据体积和密度计算物体的质量时,应使用哪个公式?2. 一个质量为10克的物体密度为2g/cm³,请问它的体积是多少?3. 一个物体的密度是0.6g/cm³,体积是100cm³,请问它的质量是多少?4. 常见物质的密度有哪些?请列举几个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 2〙 液体的密度测量
〖活动〗测出盐水的密度。 〖方案〗器材:天平、一杯盐水、量筒、烧杯 步骤: (1)测出 的质量 m1 (2)在烧杯中倒入 的盐水,测出 (3)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 表达式:
1
的质量 m2 的体积 V 。
〖评估〗这个实验中哪些环节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 〖改进〗说出你的改进方法,并给出最终的表达式 三、总结提升 (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四、反馈训练 1、 “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步骤: A、 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V1; B、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 m; C、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D、 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的体积 V2; (1) 合理的顺序应是_________; (填字母) (2) 观察水的体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 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_________。 2、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个同学的操作有些区别。 甲同学的做法是: (1).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 m 杯; (2).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 总; (3).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V; m总-m杯 (4).算出盐水的密度ρ 盐= V 乙同学的做法是: (1).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1;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一部分到量筒里,记下盐水的体积 V; (3).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 m2; m1-m2 (4).算出盐水的密度ρ 盐= V 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操作更合理? 理由: 五、拓展提高 3、何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蜡的密度?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 用细线拴住小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 V1; B、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刻度 V2; C、 把石蜡块和铁块系在一起放在量筒中,让它们都浸没在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 V3; D、 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 m; E、 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 (1)选择必要 的步骤,并将正确的顺序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 .. (2)用有关实验步骤中的数据表示出石蜡块的密度____ 。 4、 念爱国英雄郑成功, 在鼓浪屿为他建立一下雕像, 高 15.7m, 由下而上共 3 层、 由 625 块 “泉 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给你一个鼓浪屿郑成功雕像比例缩小的模型,其大小可放入量筒 内,同时还给你一小块“泉州白”花岗岩,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 用器材_____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测小花岗岩的质量 m; (2) 用量筒、适量的水测小花岗岩的_________; (3) 求出花岗岩的密度ρ =_________; (4) 用器材_________测郑成功雕像模型的高 h; (5) 用器材_________测郑成功雕像模型的体积 v2; 15.7米 3 (6) 郑成功雕像的体积 V=V2( ) h 求出郑成功雕像的质量 M=_________(用实验所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①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② 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 m2 ; ③ 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 V; ④ 根据
m 2 m1 算出食用油密度。 V
你认为,小莉这种方法测出的密度值可能偏_______ ,( “大”或“小” )原因 是 _。 二、新知探究 【课堂例题】 例 1 三个相同的杯子内盛有质量相同的煤油、水和盐水,则液面最高的是_________,若三个
例 3 天平两端分别放一铁块和铜块,天平正好平衡,此时铁块和铜块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例 4 三个完全相同的量杯中盛有水,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和铝块放入其中后,水面的 高度恰巧相等,则原来杯盛水量最多的是放_________的杯子。 三、总结提升 (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 四、反馈训练 解题时可能会用到的一些物质的密度: (Kg/m3) 铜: 8.9×10 铝: 2.7×10 ; 铁: 7.9×10 ; 煤油: 0.8×10 ; 酒精: 0.8×10 ; 3 3 水银:13.6×10 ;盐水:1.03×10 空气:1.29 1、 等质量的空心铅球、铜球、铁球,它们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 _________,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 2、 只 要 用 量 筒 量 出 ____ml 的 水 银 , 它 的 质 量 就 是 27.2g, 而 同 体 积 的 煤 油的 质 量 仅 为 _________g。 3、 质量为 0.4Kg 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 1.9Kg,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该 瓶能装某液体 2.7Kg,此液体密度为_________。 3 3 4、 1m 的水结成冰后,它的体积比原来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了_________dm 。 5、 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入盛满水的甲、乙两容器中,从甲、乙两容器中溢出水的 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6、能装下1Kg的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 ( ) A、酒精; B、煤油; C、酱油; D、色拉油。 7、一间普通教室内的空气的质量大约为 ( ) A、2.0Kg; B、20Kg; C、200Kg; D、2000Kg 五、拓展提高 8、小刚的奶奶从街上小贩处购得一块银元,小刚想通过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定一下这块银元是 不是真的,但是由于银元较大,不好用量筒来测量其体积,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课
题
密度的应用与鉴别 1 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
学习目标
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能优化实验方案。
学习重难点 学习方法
〘重点〙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 导 学 过 程 复备内容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一、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1、惠安是“石雕”之乡。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选填“左”或“右” )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质量为 ____g。 3 3 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体积为___ ____cm 样石的密度为___ ____g/cm 。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
3
杯子中盛有体积相同的这三种液体,则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 例 2 实验室现有甲、乙、丙、丁四种规格的量筒, (见下表) ,如果要求较精确地量出 100g 的 3 3 煤油,应选用( ) (煤油的密度:0.8×10 Kg/m ) A、甲量筒; B、乙量筒; C、丙量筒; D、丁量筒。 量筒类型 甲量筒 乙量筒 丙量筒 丁量筒 最大刻度(ml) 500 250 100 50 分度值(ml) 10 5 2 2
3 3 3 3 3
9、 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 450g,若将 150g 小石子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量,其总质量 为 550g,求: (1)小石子的体积为多大?(2)小石子的密度为多少?
4
2
课
题
密度的应用与鉴别 2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 点 学习方法
〘重点〙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难点〙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小组合作 导 学 过 程 教学辅助手段
一、自主学习 1. 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 二、新知探究
〘要点 1〙 固体的密度测量
〖活动〗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讨论〗这个实验的难点是什么? 〖阅读〗 (1)量筒和量杯的说明书,知道其作用及相关参数。 (2)整理量筒和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结〗1.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 的工具。 3 2.计量单位为 ,1mL= cm 。 3.使用方法: ①会认:量程为 ,分度值为 ; ②会放: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 ;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 〖思考〗如何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 。 〖方案〗写出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报告: 。
2、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 量是 33.4g,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 倒人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 是从烧杯中倒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l)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 (2)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 ___g,体积为_____ ___g/cm3 =_____ __k g/m3; __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