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目标案】1.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2.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预习案】1.实验室里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用或测量液体的体积.2.密度的定义式是,计算体积的公式是_________,计算质量的公式是_________.其中_____代表质量,其国际单位是;代表体积,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代表密度,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若质量的单位用_____,体积的单位用________,则密度的单位是g/cm3.3.1g/cm3=_________kg/m3.4.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3 ,玻璃的密度是2.5 ,铁的密度是7.9×103 .(填上合适的单位)【探究案】知识点1:常见物质的密度查密度表:(1)纯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
(2)比较水和冰的密度,该现象说明了什么?(3)查密度表,了解并比较各种物质的密度?【典例1】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水1.0×103冰0.9×103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酒精0.8×103铜8.9×103煤油0.8×103铝2.7×103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D.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变式练习】1.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可知,温度等于℃时,水的密度最大;在0℃~4℃范围内,水具有(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知识点2: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①利用公式求密度,鉴别物质;②利用公式求质量.③利用公式求体积.在公式中,质量的单位用kg,体积的单位用m3,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质量的单位用g,体积的单位用cm3,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例2】某液体的质量是110g,体积是100cm3,它的密度是多少kg/m3?它是纯水吗?【变式练习】2.一桶装纯净水的质量是20kg,则这桶纯净水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g,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g,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1.8×103kg /m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g?【总结案】【检测案】1.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A.0.005m3 B.0.05m3C.0.5m3 D.5m32.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惜水如金.右图中,小丽同学洗完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这种行为对吗?答:.如果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流失50ml水,那么1h将流失水 kg.4.体积为4.5m3的水,其质量是 kg,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是 kg,体积是 m3,密度变(选填“大”或“小”).这说明质量不随物质的改变而改变,但密度会发生变化.5.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2,体积之比是1∶3,则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6.在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使用天平过程中的错误是:.(2)小明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把小石块放入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液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7.市场上出售的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多少kg?(1L=1×10-3m3)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5章 质量与密度 第4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新版)沪科版1、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重点)2、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难点)3、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难点)自学提纲1、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有哪些变形公式?由这些公式你能联想到密度的哪些应用?2、看“密度表”:①你能说出各种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吗?②观察3个“密度表”,你能发现哪些规律?③你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又有哪些新的理解?3、①测物质密度的原理是什么?需测哪些物理量?②如何测一外形规则物体的密度?③如何测一外形不规则物体的密度?4、如何鉴别一块奖牌是否是纯金的?5、怎样用刻度尺巧妙“测”出教室内空气的质量?6、如何快速知道一把大铝勺(或铁钉)的体积?合作探究主动讨论、交流“自学提纲”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其它疑惑吧!力争组内解决之!达标提升一、密度:1、公式:_________;变形1__________;变形2__________2、应用:①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二、密度表:1、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意义:ρ水=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测一长方体铁块的密度的方法。
4、简述测一不规则石块的密度的方法。
三、应用:1、鉴别物质:〔例1〕一奖牌质量为45g,测得其体积为5cm3,请判断它是否由纯金制成。
(ρ金=19、3g/cm3 )2、求质量:〔例2〕一教室长、宽、高分别为10m、8m、3m。
试求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ρ空=1、29kg/m3 )3、求体积:〔例3〕一大铝勺,称其质量为540g,求它的体积是多少?(ρ铝=2、7g/cm3 )四、拓展:<练1> 学校体育课上用的铅球,称其质量为2、5kg,测其体积为316cm3。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5章 质量与密度 第4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1.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5.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注意:正确理解密度公式(1)明确密度ρ、质量m、体积V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一般不同。
(2)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与m及V无关。
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 /cm3)。
关系:1 g/cm3=1.0×103kg/m3新课教学一、常见物质的密度1、密度表: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是否变化了?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
(特别强调:记住水的密度)2、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1)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2)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密度可能不同(例如水);(3)气体的密度要比固体、液体的密度小得多。
二、密度知识的应用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
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_23

《密度知识的运用》教学设计(第2学时)课标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密度知识的应用是对前一节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常见物质密度的表格展示,用事实告诉学生,自然界中的物质均有自己的密度,接着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重点是会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难点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分析本节教学时可以通过常见物质的密度的表格,用事实告诉学生,自然界中的物质均各有自己的密度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和性趣然后通过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广泛应用从而引入密度知识应用的两个例题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现象体现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2.了解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3.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现象,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运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激发对未知奥秘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难点应用密度知识解释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一、回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运用的第二课时部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前面我们所学的内容,(请大家一边思考,一边完成学案上的填空)1.密度的定义:。
2.密度的计算公式:,变形式:;。
3.密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4.密度的运用:(1)(2)(3)二、密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一)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测量细铜丝的长度,鼓励发言并评价(二)引导分析习题1,先讨论鉴别是否空心的方法,得到一种方法后接着提问除了这一种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从而可得另外两种鉴别是否空心的方法,学生完成计算并展示交流。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五章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新版)沪科版

密度知识应用【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熟练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
2、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2、密度知识的应用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时间】【教学过程】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出示一个小石块和一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的使用方法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那么1L=____ml=____dm3提问: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
)(3)教师提问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教师提问:怎样测各种固体(如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悬锤法”或“针压法”。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巡视并与学生探讨。
学生讨论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且物体放入后不超出量筒的量程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侍测固体的体积。
V=V2-V1针压法V=V2-V1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步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1)查密度表,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________; (2)比较各种固体(如金属)密度的大小;(3)比较各种液体的密度的大小(水银最大);(4)体会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的含义;(5)比较各种气体的密度大小,并注意它们的单位和固体及液体的不同;……教师介绍密度表,并试着让学生通过密度表寻找规律:2、密度知识的应用组织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教师巡视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结合“WWW”中的第五题鉴别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组成物质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新版)沪科版课程标准见说明指导P22课标要求学情分析整体分析学生整体认为密度较难,由于密度作为力学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学中有许多应用。
要求学生能全面认识,并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活动应该设计的内容及强化的知识点:1.强化物体的质量的概念及性质;2.强化天平的调节和使用的记忆;3.需要强化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密度概念和公式的正确理解;4.强化密度知识的应用。
解决设想:1、利用练习强化质量概念及质量是物体的属性;2、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具体化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帮助学生记忆。
3、通过对质量体积比问题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利用比值不变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4、利用视频进一步学习密度的测量方法,强化对密度知识的认识回顾思考1、某一物体的质量为600g,运载到月球上后其质量为 kg . 0.5 k g 的水全部结成冰后,质量(选填“>”“<”或“=”)0.5g 。
说明质量的概念及性质2、利用天平测量一块小石块的质量,通过演示,完成下面的问题:(1)天平使用前如何调节平衡?(2)天平称量时如何使它平衡?(3)天平称量平衡后如何记录数据?(4)使用天平时应注意哪些事项?3、通过课本P95作业3题练习,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问什么要先取两个质量、体积不相等的同种物质?(2)探究过程中,选取的种类是多一些好,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有什么具体要求?(3)从四次实验数据中找到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教师利用视频,投射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测量方法,完成下列问题:(1)在测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如果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2)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如果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赛场热身1. (2013•湘西州)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A.仍是80g B.大于80g C.小于80g D.不能确定理由: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导学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练习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质量与密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3. 掌握密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质量的测量和密度的计算,难点是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天平;2. 量筒;3. 不同种类的物体(如铁块、铜块、铝块等);4. 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知识,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概念。
2. 实验一: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让学生熟悉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验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引导学生发现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4. 讲解:讲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分析其结果。
6.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一个物体的材质。
六、活动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在活动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练习来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质量与密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密度的应用,如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和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等。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质量是一个守恒量,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或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新版)沪科版

(3)一个铜块,质量为50克,体积为25立方厘米。
3.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体积。
(1)一个铁块的质量为200克,密度为7.8克/立方厘米,求铁块的体积。
(2)一个铝块的质量为50克,密度为2.7克/立方厘米,求铝块的体积。
(3)一个铜块的质量为100克,密度为8.9克/立方厘米,求铜块的体积。
4.题目:分析下列物体能否漂浮在水中。
(1)一个铁块,质量为200克,体积为10立方厘米。
(2)一个铝块,质量为50克,体积为25立方厘米。
(3)一个铜块,质量为100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
5.题目:解释下列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
(1)为什么在水中放入冰块时,冰块会漂浮在水面上?
(2)为什么在水中放入盐后,水的密度会增加?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密度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密度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密度的重要性。
简短介绍密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密度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原理。
过程:
讲解密度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的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密度的变形公式图解、物体密度测量方法的示意图、实际应用案例的图片等。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包括:电子秤、量筒、水、物体(如石头、木块等)、计时器、实验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g;当装满另
(1)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 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
3
3
解: (1)1.0 ×10 kg/m = 1.0g/cm ,
瓶中水的质量 m水=400g - 150g= 250g,
瓶子的容积
m水 V=ρ水
250g = 1.0g/cm3
3
= 250cm ;
(2) 瓶中液体的质量 m液= 350g- 150g= 200g ,
2.有一个金属块,从外观上很难认出是哪种金属,现测得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为
以鉴别出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 ( B )
物质
铅
铝
铜
1/3
5.40cm3、 48g,通过下表可 铁
A. 铝
密度 /(kg ·m-3) B.铜
11.3 ×10 3 C.铅
2.7 × 103 8.9 × 103 D.铁
7.9 × 103
液体的密度
m液 200g ρ 液= V = 250cm3= 0.8g/cm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对学 分享独学 1~ 4 题: (1) 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 (1) 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 常见物质的密度
自主阅读教材 P96~9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对密度表的理解:
(1) 物质不同,密度一般不同;
(2)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较大,气体的密度较小;
(3) 不同物质的密度可能相同,如酒精和煤油;
(4) 物质 相同,状态不同,密度就不同,如冰和水。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2) 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 (2) 针对将要展示的问题内容进行
2/3
问题 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
m和体积 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1) 量杯的质量是多少?
(2)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 解: (1) 分析图像,由点 (0cm3 , 10g) 可得:当液体的体积为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的大小。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学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知识链接: 为了准确鉴别物质的种类,需要综合考虑物质的密度、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导热性、导电性、可燃 性等物质性质,而不是简单地利用密度进行鉴别。 方法指导: 解涉及多个物理量的计算题,应设法利用图、表,理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公式和方法。密 度计算题中常隐含的三个条件:质量不变 , 如水结冰问题;体积不变,如 瓶子问题;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
3kg/m 3,因为
5.5 ×10 3kg/m 3<7.9 ×
103kg/m 3,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方法二:比较质量法。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铁球的质量:
m= ρV=7.9 ×10 3kg/m 3× 0.4 × 10-3m3= 3.16kg ,因
为 3.16kg>2.2kg ,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方法三:比较体积法。铁的体积:
V=
m ρ=
7.9
2.2kg × 103kg/m3≈
0.28
×
10- 3m3<0.4
×
10-
3m3,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
3 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模块一、二,其他同
学补充或纠错。
各小组展开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各抒己见,动手解答,组长整理结,准备代表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选择
组在全班进行展开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4.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 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 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350g。已知水的密度为 1.0 ×10 3kg/m3,则:
3。
见学生用书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3/3
知识板块二 密度知识的运用
自主阅读教材 P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一铁球的质量是 2.2kg ,体积是 0.4 ×10 -3m3,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 ρ铁= 7.9g/cm 3)
解:方法一:比较
密度法。铁球密度:
ρ=
m V=
0.4
2.2kg ×10-
3m3=5.5
×10
0cm3,对应的质量为 10g ,所以量杯的质量为
10g,即 m杯= 10g; (2) 由点 (20cm3, 40g) 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
20cm3 时,液体和 量杯的总质量为 40g,所以液体的质量为
m液=
m- m杯= 40g- 10g= 30g,所以液体的密度为:
m液 30g ρ液= V液= 20cm3=1.5g/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