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四部分.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四部分.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四部分.

ICS 35.240.60

L 73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 XXXXX—XXXX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4部分:数据传输与安全

Charging and battery swap service data interactive for electric vehicle

Part4:Data exchange and Security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引言...............................................................................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数据传输体系 (1)

4.1 概述 (1)

4.2 数据传输一般流程 (2)

4.3 数据传输接口的基本要求 (2)

5 平台认证方式及规则 (2)

5.1 概述 (2)

5.2 平台认证模式 (2)

5.3 平台认证方法 (3)

6 数据传输方式及规则 (3)

6.1 数据传输接口规则 (3)

6.2 接口调用方式 (4)

6.3 消息头规范 (4)

6.4 消息主体规范 (4)

6.5 批量数据传输 (5)

6.6 返回参数规则 (5)

7 密钥的使用及管理 (6)

7.1 基本安全要求 (6)

7.2 密钥的安全要求 (6)

7.2.1 密钥的产生 (6)

7.2.2 密钥的分发 (6)

7.2.3 密钥的存储 (6)

7.2.4 密钥的销毁 (6)

7.3 数据的加密处理 (6)

7.3.1 数据加密规则 (6)

7.3.2 数据加/解密方法 (7)

7.3.3 数据加/解密示例 (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数字信封密钥分发方式 (10)

前言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公共信息交换规范;

——第3部分:业务信息交换规范;

——第4部分:数据传输及安全;

本规范为第4部分。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编写。

请注意本规范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规范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范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规范由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引言

为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构建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信息交换体系架构,统一信息接口通信协议,实现不同充电运营企业、不同区域的充电服务设施、第三方平台信息资源等互联和充分利用,实现充电设施网络服务平台间数据交换,充电系统服务功能跨平台信息交换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4部分:数据传输与安全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的数据传输规范和安全要求,包含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的平台认证规范、数据传输规范和数据传输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归属不同运营商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服务平台之间的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服务平台与其他第三方服务及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

GB/T 29317-2012: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

GB 11714-1997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31286-2014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与名称

GB/T 18391.1-2002 信息技术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第1部分: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框架

GB/T 9387.1-1998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

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5070-2010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GB/T 29317、GB/Z 19027-2005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1部分:总则》中定义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数据传输体系

4.1 概述

数据传输体系要求了参与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的各角色和实体之间应在正常、安全、有效的原则下通过规范的接口进行信息交换,相互协同地向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充换电服务。相关实体及其之间的信息交换接口参见《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第1部分:总则》。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通过数据传输接口进行交换,数据传输接口众多,既存在于各个服务逻辑层之间,也存在于同一逻辑层的不同管理域之间,数据传输接口可通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措施,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要保障所传输数据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4.2 数据传输一般流程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一般需要经过平台认证、数据请求和数据返回3个步骤。

运营服务平台A 运营服务平台B

平台认证

数据请求

数据返回

图1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流程

4.3 数据传输接口的基本要求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应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

运营商须提供严格的系统安全保密机制,保障信息交换接口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包括信息的存取控制、应用系统操作的安全等。基本要求:

1)采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措施;

2)采用安全可靠并且普遍使用的加密算法;

3)密钥的存贮和交易信息的加密/解密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中;

4)遵循数据安全保密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5)定期更换密钥;

6)具备对报文做来源正确性鉴别的机制(HMAC )。

5 平台认证方式及规则

5.1 概述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应具备平台认证服务提供平台之间的鉴权认证功能。平台之间在信息交换前,需完成平台认证,获得平台交换能力。

5.2 平台认证模式

平台认证支持分布式认证模式和中心交换认证模式。

分布式认证模式由运营商之间进行鉴权认证,运营商之间确定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 )、运营商密钥(Operator_Secret )和消息密钥(Data_Secret ),具体认证方式可由运营商协商确定。

中心交换认证模式由统一的认证服务方提供鉴权认证服务,运营商与中心认证服务方确定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 )、运营商密钥(Operator_Secret )和消息密钥(Data_Secret ),具体认证方式由各运营商和认证服务方共同确定。

图2 分布式认证模式

图3 中心交换认证模式

5.3 平台认证方法

平台认证宜采取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身份认证可采取用户名/口令认证、密钥认证或数字证书认证等方式进行;访问控制可采取IP 访问控制、时间访问控制等多种手段结合。

用户身份认证成功后授予Token ,

每次向服务端请求资源的时候需要带着服务端签发的Token ,服务端验证Token 成功后,才返回请求的数据。Token 的有效期不宜大于7

天,Token 丢失或失效后需要再次发起认证服务。

认证成

图4 平台认证方式

6 数据传输方式及规则

6.1 数据传输接口规则

所有数据传输接口均采用HTTP(S)接口,每个接口的URL 均采用如下格式定义:

http(s)://[域名]/evcs/v[版本号]/[接口名称]

1)域名:各接入运营商所属域名。

2)版本号:代表接口版本号,不同的版本地址对应相应版本代码。系统升级期间,新旧版本可同时存在,待所有接入方都切换到新接口,旧接口即可下线。从而达到平滑升级的目的。

3)接口名称:所请求/调用接口的名称,具体接口名称见《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2部分:公共信息交换规范》和《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信息交换 第3部分:业务信息交换规范》。

为保证各接口的功能明确清晰,每个URL 只允许对应一种功能。其中测试例分类:

6.2 接口调用方式

所有接口均使用HTTP(S)/POST方式传输参数,传输过程中应包含消息头和消息主体两部分。

6.3 消息头规范

消息头一般需包含内容类型,内容类型(Content-Type)字段用于标识请求中的消息主体的编码方式,本标准中所规范的信息交换内容均采用JSON的方式,参数信息采用utf-8编码,因此需要配置消息头中的Content-Type 为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6.4 消息主体规范

6.4.1 消息主体的组成

消息主体是信息交换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一般由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凭证(Token)、参数内容(Data)、时间戳(TimeStamp)和数字签名(Sig)组成。

表1 消息主体内容表

6.4.2 参数签名规则

参数签名采用HMAC-MD5算法,采用MD5作为散列函数,通过密钥(Operator_Secret)对整个消息主体进行加密,然后采用Md5信息摘要的方式形成新的密文。

(1)HMAC-MD5算法

HMAC(K,M)=H(K⊕opad∣H(K⊕ipad∣M))

其中:K是密钥(Operator_Secret),长度可为64字节,若小于该长度,在密钥后面用“0”补齐。

M是消息内容;

H是散列函数;

opad和Ipad分别是由若干个0x5c和0x36组成的字符串;

⊕表示异或运算;

∣表示连接操作。

(2)HMAC-MD5流程

1)在密钥(Operator_Secret)后面添加0来创建一个长为64字节的字符串(str);

2)将上一步生成的字符串(str)与ipad(0x36)做异或运算,形成结果字符串(istr);

3)将消息内容data附加到第二步的结果字符串(istr)的末尾;

4)做md5运算于第三步生成的数据流(istr);

5)将第一步生成的字符串(str)与opad(0x5c)做异或运算,形成结果字符串(ostr);

6)再将第四步的结果(istr)附加到第五步的结果字符串(ostr)的末尾;

7)做md5运算于第六步生成的数据流(ostr),输出最终结果(out)。

6.4.3 参数传递要求

参数传递过程中的所有参数都要先进行urlencode转义,然后再按照key=value格式使用&连接在一起。

6.5 批量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接口中的Data字段可为数组型的JSON格式,数据发送方可通过该字段实现批量数据的传输。

6.6 返回参数规则

数据传输接口的返回参数包括两个部分:ret, msg。

1)ret:必填字段,返回编码参考下表。

2)msg:可选字段,当ret!=0是存在,表示具体错误信息。

3)采用utf-8编码,JSON格式。

4)举例:

‘ret’ : 401,

‘msg’ : ‘Invalid signature’,}

表2 返回参数编码表

7 密钥的使用及管理

各运营商系统间在消息传递时,需要保障传输和接收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7.1 基本安全要求

运营商必须满足数据安全传输控制方面的要求。

运营商必须提供严格的系统安全保密机制,保障信息交换接口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包括信息的存取控制、应用系统操作的安全等。

7.2 密钥的安全要求

密码算法用于密钥的产生、分发、HMAC以及加密等安全功能,相关的算法模块在其生命周期内不能被修改、导出至安全环境外部。

指定功能的密钥仅能做指定功能使用,不能被其他任何功能使用。

7.2.1 密钥的产生

数据密钥应具备随机产生特性,密钥产生后要检查密钥的有效性,弱密钥和半弱密钥需被剔除。

运营商加入信息交换时,必须申请独立的密钥文件,密钥可由运营商协商产生。

7.2.2 密钥的分发

密钥的分发应该由安全方式进行,可通过联机报文或数字信封的方式加密传输。

7.2.3 密钥的存储

密钥宜保存在硬件加密机内。如果出现在硬件加密机外,则必须密文方式出现。

密钥注入、密钥管理和密钥档案的保管应由专人负责。使用密钥和销毁密钥要在监督下进行并应有使用、销毁记录。

7.2.4 密钥的销毁

当新密钥产生后,生命期结束的旧密钥必须从数据库和内存中清除,防止被替换使用;同时所有可能重新构造此密钥的信息也必须清除。新密钥成功启用和旧密钥自动销毁的记录将被更新。

7.3 数据的加密处理

每个运营商交互前需要分配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运营商密钥(Operator_Secret)和消息密钥(Data_Secret)。

1)运营商标识(OperatorID): 固定9位,运营商的组织机构代码,作为运营商的唯一标示。

2)运营商密钥(Operator_Secret):可采用32H、48H和64H,由 0-F字符组成,为签名的加密密钥。

3)消息密钥(Data_Secret):用于对所有接口中Data信息进行加密。

7.3.1 数据加密规则

消息发送方需要对Data字段中涉及交易及隐私等数据利用消息密钥(Data_Secret)进行加密,加密算法宜使用AES加密。

消息接收方收到消息之后,根据消息密钥(Data_Secret)对消息体中的Data数据进行解密,校验参数合法性等后续业务处理。

7.3.2 数据加/解密方法

数据传输的加密使用对称加密算法AES加密,AES算法的密钥长度、分组长度和轮数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Key-Block-Round关系

对于AES加密和解密变换,AES算法使用的轮函数由4个不同的以字节为基本单位的变换复合而成,该过程由四个不同的阶段组成:

1)S盒变换,用一个S盒完成分组中的按字节代替;

2)行移位变换,一个简单的置换;

3)列混淆变换,一个利用在域GF(28)上的算术性的代替;

4)轮密钥加变换,一个利用当前分组和扩展密钥的一个部分进行按位异或。

AES对数据的加密过程是通过把输入的明文和密钥由轮函数经Nr轮迭代来实现的,结尾轮与前Nr-1轮不同。前Nr-1轮依次进行S盒变换、行移位变换、列混淆变换和轮密钥加变换;结尾轮与前Nr-1轮相比去掉了列混淆变换。

而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相反,通过把输入的密文和密钥由轮函数经Nr轮迭代来实现的,结尾轮与前Nr-1轮不同。前Nr-1轮依次进行逆行移位变换、逆S盒变换、轮密钥加变换和逆列混淆变换;结尾轮与前Nr-1轮相比去掉了逆列混淆变换。

AES算法的加密解密过程如图5所示。

加密解密

图5 AES加/解密过程图

7.3.3 数据加/解密示例

密钥:1234567890abcdef

明文信息:

示例:{"total":1,"stationStatusInfo":{"operationID":"123456789","stationID":"111111*********","con nectorStatusInfos":{"connectorID":1,"equipmentID":"10000000000000000000001","status":4,

"currentA":0,"currentB":0,"currentC":0,"voltageA":0,"voltageB":0,"voltageC":0,"soc":10,}

秘文:

示例:DHVWF+8xRIfU7nUCNQdLaGF15VaMZWtNcwaqeumUPe/ok9zgSkR0pbOJUmYYQs7ZFMN7GhLB 1ywEN3kb1gH4z+Mc2Z4rQe8Xa42LrmkDRvwwosmVMuR+mbLFCG+Xf5unkRO6JJx1PiTAxAB6o

yWqUmbOKskK81LqpWBU5fKnBZwXo3jv2hnKItwCODYw+B+Pg+0IzZ5ye5cKcwz99NO5//H2gU

0scZhn+rl8Jcktbm42TVklnxdzG/aw200H2z9ugpB1q2X0sGAi55SQH3DbLpWb5oQE5vy0As7lje4e

+4dE8vbLIR0dMw8/lA9cBPYRO2WOkH6SFwFUyi+IishP8j+mzEcfoyAOIUSh5G/5VYqlYu1zlVUsY

CHWu7MTE1Gr55SicHZQxl5KHgmgFBw8OQl8DerA++D8vswR8eiRNcXR2MQmNXYarCmZ7Kuc6

mRSbrSk2cImOZAywVIo6MpBSu/u0BINysS3S7Ni1LB6zqAu3Ly0yNbbxzz+ZpHjmAM+MMsx4/K

6LtG1rhiW8iE3bbGOLJqu9njLFVLQtKXrVsUnF4b1FWuIADG3FBCXqcdyTTTj5vNwI2xxFm/zq5lvJ

UKUlcFPvYSwBQFsjKHZnl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数字信封密钥分发方式

A.1 数字信封的定义

数字信封是公钥密码体制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是用加密技术来保证只有规定的特定收信人才能阅读通信的内容。

A.2 数字信封的原理

在数字信封中,信息发送方采用对称密钥来加密信息内容,然后将此对称密钥用接收方的公开密钥来加密(这部分称数字信封)之后,将它和加密后的信息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先用相应的私有密钥打开数字信封,得到对称密钥,然后使用对称密钥解开加密信息,这种技术的安全性相当高。

数字信封主要包括数字信封打包和数字信封拆解,数字信封打包是使用对方的公钥将加密密钥进行加密的过程,只有对方的私钥才能将加密后的数据(通信密钥)还原;数字信封拆解是使用私钥将加密过的数据解密的过程。

A.3 密钥的更换

数字信封的功能类似于普通信封,普通信封在法律的约束下保证只有收信人才能阅读信的内容;数字信封则采用密码技术保证了只有规定的接收人才能阅读信息的内容。数字信封中采用了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信息发送者首先利用随机产生的对称密码加密信息,再利用接收方的公钥加密对称密码,被公钥加密后的对称密码被称之为数字信封。在传递信息时,信息接收方若要解密信息,必须先用自己的私钥解密数字信封,得到对称密码,才能利用对称密码解密所得到的信息。这样就保证了数据传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 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攀枝花学院 Panzhihua University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院(系):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2009级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顿茹兰学号:20091020092007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顿茹兰 200910902007 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要】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发展前景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植物细胞工程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5]。这些技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在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 植物细胞工程(plant cell engineering)是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和人为操作,改变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从而改良品种加速繁育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物质的技术。植物体的细胞中,含有该植物所有的遗传信息。在合适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独立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细胞的这种全能性,生物学家通过组培来繁殖名贵花卉、消灭果树上的病毒,以及通过对细胞核物质的重新组合,进行植物遗传改造等。 1、植物细胞工程的简要概述 在合适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独立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细胞的这种

前苏联与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前苏联与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开场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美两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竞赛。50年代有一种观点,认为哪个国家能建立航空航天的领先地位,它迟早能控制整个地球。兰德军事研究所断言,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将在军事和科学方面都成为世界领袖。在这场竞争中,苏联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广阔的天空及宇宙蕴藏了无尽的资源与宝贵的探索价值。可见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关乎了人类未来世界的走向,因此我们准备这样这个PPT向同学介绍有关世界航空航天巨擘前苏联与俄罗斯在相关方面的发展 情况。 一、航空事业 前言:苏联航空事业分多个方面,苏联航空工业部领导了航空科学研究、设计、生产。军用航空的管理机构包括空军、国土防空军、海军航空兵三个部分,以及民用航空。 1.航空工业 沙皇俄国留下的航空工业只有十余家小厂或作坊,从业人员约1万人,主要仿制外国航空产品,年产飞机约500架。十月革命后苏联采取了一些加速发展航空工业的措施:①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十月革命后第二年,列宁就支持并批准建立了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为航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研究院后来又派生出发动机、材料、工艺、试飞等独立的

研究院和设计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苏联建立起一批航空设计局,对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大力培养人才:从1919年起,苏联前后创办了17所航空院校,并在15所综合性院校中设有与航空有关的专业,培养出大批科学技术人才,成为发展航空事业的重要力量。仅在航空工业中就有科技人员近20万,约占全部人员的四分之一。1923年成立的航空之友协会广泛宣传和普及航空知识,会员多达200多万人,使航空事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③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为了节约时间和经费,苏联根据需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例如,20-30年代仿制外国的飞机和发动机,并允许外国在苏联办航空工厂或派专家出国学习;40年代仿制外国的喷气发动机和飞机;60年代以后主要是引进国外先进的飞机气动外形,这些对提高苏联的技术水平起了一定作用。 2.军事航空 苏联军用飞机总数约11000架。后来,用一批高性能的新式飞机替换了老式飞机,数量上有所减少,但作战能力却得到了提高。60年代以来,直升机的装备数量大大增加,总数已达6250架。空军远程航空兵现有飞机932架。由于战略导弹分担了一部分战略攻击任务,战略轰炸机的作用降低了,更新换代进展迟缓。50年代研制的图20和米亚4仍在使用,大量使用的中程轰炸机图16从60年代起开始退役,逐步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word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三 2.1.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情境导入 知识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能力目标: 尝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与热爱生物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虽说在必修模块中学了一些细胞的知识,但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其中,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教学建议: 在细胞的全能性及细胞分化的实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首先可用教材上的菊花图引入本节的标题,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呢?以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细胞的全能性及分化。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分化这部分内容,因为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过,所以可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通过“怎样把植物的一个花瓣培育成完整的植株”这·问题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繁殖的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通过教材上的番茄一马铃薯实例引入,让学生思考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这样一个设想:让番茄与马铃薯杂交,培育出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如果要实现这一设想,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一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上。随后让学生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再根据此概念,结合学生原有的植物细胞结构特点、酶的特性及新学习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来回答问题串。 ★导入设计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2.1.1 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3、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教学难点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教学过程 复习: 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或一个细胞通过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 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注意:不改变细胞数目,不改变遗传,增加了细胞种类 2、原因:相同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特点: ①普遍性: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分化 ②持久性:细胞分化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③不可逆性:分化的细胞要维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4、结果: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5、意义:个体发育的基础(包括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细胞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起点:细胞、组织、器官;终点:完整个体) 举例:壁虎断尾后再生(×);皮肤烧伤后再生(×);种子长成幼苗(√);植物扦插(√); 受精卵发育成婴儿(√); 2、物质基础:每个细胞里有该种生物全套的遗传信息(所以单个卵细胞或精子也可发育成完整个体,体现全能性) 3、条件:①离体②营养物质③外界条件 4、发挥顺序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受精卵>生殖细胞(卵>精子)>体细胞 体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分化程度低>分化程度高) 注意:①受精卵是未分化的细胞,所以全能性最高 ②生殖细胞是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特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 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分类: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一、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植物细胞全能性 2、流程: 相关知识点: ①取材:根尖、茎尖、芽尖等分生组织,分裂能力强,全能性易发挥 ②脱分化(诱导培养基) 实质: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a .概念: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形式:固体 b .培养基 无机物:水、无机盐 成分 有机物:氨基酸、维生素、蔗糖 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注:培养基中加入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另外,脱分化培养基上可加入2,4-D ,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和生长 c .条件:黑暗(因为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分化成维管组织,不利于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 无菌(一旦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仅会与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杂菌会产生大量对培养 ③愈伤组织: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④再分化(分化培养基) 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 .概念: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b .培养基:同脱分化培养基 c .条件:光照(有利于诱导形成叶绿素) ⑤植物激素的使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高→有利于根的形成 a .使用比例: 低→有利于芽的分化 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不分化 b .使用顺序 先细胞分裂素后生长素:细胞既分裂又分化 同时使用两种激素:分化频率提高 离体的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外植体) 脱分化 已分化 未分化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

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搞好局部,以便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发展的观点(规律性、原因、状态、趋势)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前景及在农业、园林、医药、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现状。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 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用。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发展前景 正文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植物细胞工程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并在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培养植物细胞 获得生物产品对于人类来说,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一直是药物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同时很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又是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和名贵的化妆品原料, 有些甚至是生物毒素的主要来源, 可以用于杀虫、杀菌而对环境和人畜无害。植物细胞培养作为重组蛋白的生产系统, 集合了微生物发酵、动物细胞培养和完整植株培养系统的很多优点。可以利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固定化培养及各种生物反应器实现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药用植物成分的大量生产, 这对实现中药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我国的药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以细胞培养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商品化生产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的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如人参、毛地黄、萝芙木、紫草、黄连等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人参根的培养已达到了200升发酵罐。红花细胞培养的研究也进入了中间试验水平。除此之外, 我国科研人员还进行了当归、青蒿、长春花、紫背天葵、延胡索等药用植物的细胞工程研究。新疆紫草、人参的细胞培养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据统计, 现在已经能从400多种药用植物中建立了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物, 从中分离出600 多种代谢产物。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 与人类所需相比仅有少数的物质可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来生产, 主要困难是在一些培养的组织细胞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极低。因此开展旨在提高药用有效成分的细胞培养及次生代谢调控工作是一项很有应用前景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2 植物无性快繁技术 植物无性快繁技术是指利用离体培养技术, 将来自优良植株的茎尖、腋芽、叶片、鳞片等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离体培养, 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状一致的个体的方法[ 1 ] 。植物快繁的速率是相当惊人的。如大花蕙兰的快速繁殖, 在适宜的条件下, 一个大花蕙兰的圆球茎在一个半月里可以增殖出6个圆球茎, 每年可继代培养8次, 一年之内就可以繁殖出85 = 2097152个圆球茎, 这些圆球茎又可以进一步长成有商品价值的试管苗。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在园艺和农业上有广泛的应用。首先, 可应用于杂合植物材料的大量繁殖, 许多优良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的所谓! 品种?都是杂种, 一旦有性繁殖, 后代性状分离则不能得到性状均一的植株, 通过无性繁殖能够保持杂合性, 并且大量生产性状均一的商品苗。其次可应用于脱病毒种苗生产。长时期营养繁殖的农作物和果树往往感染和积累了许病毒, 通过茎尖培养可以脱除病毒, 并进行无毒苗的大量生产。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脱毒试管苗工厂。广东新会和顺德已建立了两个年产百万株试管苗的工厂。新会的试管苗厂扩建后, 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 万株。同时对香蕉的主要病害香蕉花叶病和束顶病进行了研究。另 外, 内蒙古、黑龙江、湖南、湖北、河南、甘肃等地建立了生产脱毒种薯的原种场。脱毒马

苏联航天史

本文由165583964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科学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世界 4 分之 1 的科研人员=伟大而神奇的苏联。那里有世界第一的 AK 步枪,世界第一的推进器技术,地球第一个人造卫星,它是 20 世纪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取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就连黑客,俄罗斯也是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艘原子破冰船-列宁号在苏联的建成,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典范。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工业电力站在 1954 年在苏联开始供电。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东方号载着世界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了围绕地球的飞行并顺利返回地球。宇宙 188 号和宇宙 186 号卫星完成了世界第一次在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上的自动对接和脱离。在战后的几年,各种科学部门的研究范围都明显扩大了。苏联学者的创造性的成就在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科学的先进行列。特别重视有重大价值的科学研究,以及发展那些能够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加强国防力量的专业部门。原子能之被掌握,1947 年当时世界最大的研究原子粒子的同步加速器之应用,是有历史意义的成就。苏联制成原子弹使许多新的世界大战狂热鼓吹者们冷静下来。下面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苏联人:康特罗维奇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切连科夫、塔莫姆和弗兰克因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巴索夫和普洛霍诺夫因发现激光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巴甫诺夫在十月革命前就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朗道、萧洛霍夫、谢苗诺夫和布罗茨基也获得过科技、文学等不同奖项。索尔仁尼琴也可以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苏斯洛夫当时就为他的获奖寝食不安,当即判定他为精神病患者。苏联一直把载人航天计划作为整个航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载人航天体系,在长时间载人航天方面取得世界领先地位。苏联在通过卫星式飞船试验掌握了生命保障和返回技术之后, 1961 年 4 月 12 日成功于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开创了载人航天时代。到 1970 年止,苏联共发射" 东方"号,"上升"号和"联盟"号飞船 16 艘,借以掌握了载人飞船的设计、发射和轨道机动、交会、对接与舱外活动等基本技术,研究与试验了航天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在天上生活与工作的能力,这为后来的长时间和大规模载人航天活动奠定了基础。从 70 年代起,苏联的载人航天进入以载人航天为主体的研究、试验新阶段。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六十年代载人航天的已有成果,借助于以航天站为主体、以载人飞船和无人货船为运输手段的载人航天体系,在近地轨道上开展了频繁的载人航天活动,研究人在空间环境中长期生活与工件的能力,进行与军事、科研和国民经济有关的试验。迄今苏联已经发射了三代共 8 艘航天站,重量均为 20 吨左右,即第一代的"礼炮"-1 到" 礼炮"-5 号,一次只能对接一艘飞船,第二代的"礼炮"-6 至"礼炮"-7 号,每次可同时与两艘飞船对接;"和平"号为第三代,可同时与 6 艘飞船对接,目前已形成了由"和平"号为核心舱、"量子"号天文物理舱、"联盟"-TM 飞船、"进步号"货船四部分组成的轨道复合体,总重达 60 多吨。为了支援"礼炮"号与"和平"号空间站,苏联研制使用了这样几种运输系统:①载人飞船,包括 60 年代研制的"联盟"号和后来以它为基础改进的"联盟 T"、"联盟 TM"飞船,可载 3 名航天员及少量货物,主要用作为空间站运输往返人员,1971 年 4 月至 1987 年底共发射 50 艘,②"进步"号小型无人货船,主要用于为航天站运输燃料、仪器设备、消耗品等,本身不返回地面,1978 年 1 月投入使用。飞行实践证明,采用人货分运的方式 更有利于人的安全和载货量。截止 1987 年底,共计发射 33 艘"进步"号货船;③重型货船,主要用于运输较重的大型货物,重约 20 吨,长 13 米,直径 4 米,容积 50 立方米,可向上运输 5 吨载荷,其返回可实现软着陆, 500 公斤货物带回地面。把 1977 年到 1987 年底共发射 4 艘,即"宇宙"-929、-1267、-1443、-1686 号,估计这种货船尚处在研制试验阶段。另外,苏联也在研制发展作为航天运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航天飞机。1988 年 11 月,已完成首次无人驾驶的大型航天飞机的飞行试验,90 年代可望投入使用。据美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论述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任腾腾0143599 一、何为唯物辨证法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内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 (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将会在下面进行介绍,此处略。 (三)五对范畴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航天飞船发展史的调查报告 郴州市九中209班贺虹莎 【摘要】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关键词】中国航天, 飞船发展史,稳定发展. 【正文】 一、简介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008年9月25日~28日,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三个人协同完成。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另外两人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待命,实现了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 2011年11月1日~17日,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细胞工程 第三章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

第 3 章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 3.1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的区别 习惯上: 由于体外培养技术最初是从培养组织发展起来的,所以在习惯上,动物学和医学上又往往用组织培养这一术语泛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离体生长的技术。 单细胞培养与组织和器官培养在技术上具有较大的区别 严格意义上: 组织培养是指从机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或生长形成组织。 细胞培养是指动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组织(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胚胎、原生质等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者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离体培养(culture in vitro) 试管培养(test tube culture) 常用术语 外植体(explant):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离体培养的离体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愈伤组织(callus):是由外植体组织增生的细胞产生的一团不定的疏松的排列的薄壁细胞。继代培养或传代培养: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以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积累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种转移称为继代培养或传代培养。褐变(褐化):是由于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酚类物质被氧化后产生的醌类物质,这类物质是棕褐色,对外植体产生毒害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 玻璃化(vitrification):表现为试管苗叶、嫩梢是水晶透明或半透明,水浸状;整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 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s):从现存的芽以外的任何器官和组织上通过器官发生重新形成的芽。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s):从现存的根以外的任何器官和组织上通过器官发生重新形成的根。 3.2 发展历史 植物细胞工程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此,植物细胞工程亦是广义概念上的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发展工程发展历史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历史。 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植物细胞工程2.1.1导学案(2)

专题二细胞工程 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概念 2.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与原理 3.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优缺点 教学重难点: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生殖) (1)概念: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优点: (3)过程: ①去掉植物细胞细胞壁用酶。植物体细胞去壁成为。 ②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等;化学法一般是用()。 ③原理:细胞融合的原理是。 ④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与(细胞器)有关。 ⑤二倍体与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后代是; 二倍体与四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后代是。 ⑥从杂种细胞到杂种植株的过程应用技术,依据原理为 (4)原理:、 【典例练习】 1.下图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1)②过程过程用到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④过程是_________,⑤过程是_________,④⑤过程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图中①过程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是形成_________________。 要用它们除去_______________,利用了酶的_______________。 (4)在②过程中,可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可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若在容器中放置若干ab结构,诱导完成且假设所有细胞都发生了融合,然后经③过程,形成的d细胞的类型有_________种(这里仅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 (5) 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直接参与。 (6) e称为愈伤组织,其细胞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番茄细胞内含A个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个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____个染色体;若对番茄和马铃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能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应含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若要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必须用______________来处理幼苗。这两种方法相比,体细胞杂交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中,如果要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不必须考虑()A.两种高等植物间的生殖隔离B.选择具有期望的某些优良性状的亲本 C.亲本细胞的融合技术D.愈伤组织形成和再分化 2.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诱导两种植物的原牛质休融合进而形成杂种细胞 C.单个的杂种细胞在组织培养过程中不要经过脱分化 D.杂种细胞最终培养为杂种植株 3.植物体细胞杂交要先去除细胞壁的原因是() A.植物体细胞的结构组成中不包括细胞壁B.细胞壁使原生质体失去活力 C.细胞壁阻碍了原生质体的融合D.细胞壁不是原生质的组成部分 4.(2013天津高考,15分)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 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____________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原生质体经过____________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_________________植株的根尖,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进 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 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 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 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______。 (6)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实验, 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学号:2009010200032 姓名:焦亚庆09市场营销 1现象和本质2内容和形式3原因和结果4可能性和现实性5偶然性和必然性。 1.现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人们生活中黑夜白天很常见,都知道一年有四季,靠感官即能得知,那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由地球自转,公转引起的。 。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象从正面直接的表现着本质,假象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例如:我们每一天都要经历白天黑夜,每一年都要经历四季。揭示了地球自转,公转原理才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 2..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例如:一件商品,其广告,包装那是外在的,是形式。其作用功能是内在的,是内容。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例如:其一,两者相互依存,没有包装广告等的商品往往很难推销出去,而没有实际功能的商品也很难背购买者认同。其二商品的功能决定了产品包装广告的形式,产品的广告包装也服务于产品的功能作业的说明。其三,同一商品可以以不同的广告包装表现,同一形式的广告包装也能囊括一类产品。 3.原因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