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回归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范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范文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1《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内容相对较少,主要是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主要是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如何丰富课堂显得格外重要。

通过备课,讲课,评课,自己还很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自己也有了几点心得体会。

善于学习,善于积累。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学会积累。

就拿我自己来说,有的时候学习到一些好的方法或自己有一些想法时,并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段时间,回想起来,印象已经不太深刻了。

在这方面自己做的还不够好,需要改进。

评价学生要到位。

在讲课过程中,当讨论到用武力还是和平方式收回香港和澳门时,孩子们讨论的非常激烈,而我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很好的点评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有一个小短剧的表演,孩子们表演的非常棒,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并且孩子们在讨论问题时非常的积极,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们想要的吧。

作为老师,还要语言简练,话语严谨等等,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作为青年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打磨,不断反思才能够更好的成长。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反思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在处理教材上,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以“启发——引导——讨论——探究——评价分析——总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

通过对“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马上收回香港澳门”、“用什么方式收回港澳”、“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港澳回归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意义”等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重点理解掌握,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主权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教材中的“香港回归的倒计时牌”等图片的识读,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铸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可能真正的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介绍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1、重点:“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2、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最后得出结论)2、自主式教学法。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式学习)3、情景体验式教学法。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学习的成果,创设历史情景,在感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4、讲述法、讲解法。

(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师授课及学生展示都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和澳门问题由来提出联合声明“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应用:港澳回归香港1997.7.1澳门1999.12.20历史意义七、教学反思不足之处:课堂上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不够充分,没有讨论的氛围。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通用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通用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通用版一、教案背景介绍英国于1997年把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而葡萄牙也于1999年将澳门归还给中国,这两个事件都被称为中国的回归。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发展和教育领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保证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更好地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制定一份优秀的回归教案。

二、教案目标和教学重点1. 教案目标:- 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掌握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与制度安排;- 了解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 培养学生爱国爱港爱澳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青少年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理解;- 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 香港和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 培养爱国爱港爱澳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a) 认识香港和澳门回归- 介绍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分析回归对香港和澳门的影响。

b) 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 探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概念与制度安排;- 比较香港、澳门与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差异。

c) 香港和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 介绍香港和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分析回归对香港和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d) 爱国爱港爱澳的情感教育- 通过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和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 强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a) 图片、地图展示- 利用图片或地图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与特殊地位。

b) 讨论和辩论- 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回归事件的看法和观点。

c) 实地考察和观摩- 组织学生参观香港和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加深对回归的理解和认同。

d) 新闻报道和演讲- 要求学生主动关注香港和澳门的新闻,进行相关新闻报道或演讲,提高学生对回归事件的关注度。

四、教学评价和学生反思1. 教学评价:a) 日常表现- 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初中历史_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课标与教材】1、内容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核心概念:了解;认识。

课标解读: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式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香港、澳门得到了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也说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一国两制”的构想,主要介绍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第二部分“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说明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意义。

教材首先指出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这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然后讲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的回归的史实及历史意义。

而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的发展,教材没有涉及,教学中,应补充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港澳回归以来的发展,认识“一国两制”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发展稳定,“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3、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通过探究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基础知识:9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2、重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3、难点知识:75%学生能够掌握难点知识(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是七八年级学习的内容,可能学生对此有所遗忘,学习新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复习,以便对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一国两制”构想,主要介绍“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第二部分“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说明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

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有能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特别行政区也有浓厚兴趣,但是对于“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港澳台问题”等理论性强的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师多播放当时的历史录像。

学生在了解了回归的历史极其历史渊源后,再来理解“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掌握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及港澳回归的意义。

通过学生回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通过探讨“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结合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探究“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回归的意义和原因,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感受祖国的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推动实现台湾的回归。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2)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过程;(3)了解“一国两制”政策的内容及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2)运用比较法,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发展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认识;(2)增强学生对“一国两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过程;(2)“一国两制”政策的内容及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3)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发展特点。

2. 教学难点:(1)“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2)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2)提问:同学们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吗?它们是如何回归祖国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有哪些特点?;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发展数据和案例;(2)学生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发展特点;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有哪些启示?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回归意义的理解和思考。

3. 单元测试:设计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香港和澳门回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历史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内容。

初中历史_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近几十年来,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香港和澳门的历史背景、回归的过程以及对中国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以及课后反思进行探讨。

一、教学设计本章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历史背景介绍、回归过程讲解和回归对中国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以及对外开放的背景。

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于香港和澳门的好奇心。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讲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过程。

通过幻灯片、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和1999年中葡联合声明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回归是怎么一步步发生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于回归过程的看法,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将重点强调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前的情况以及回归后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回归对于中国国家利益、国际地位以及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全面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过程和对中国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学生中,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历史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案例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此外,我们还需注意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获得实际收获。

三、教材分析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托,对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主要讲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我国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意义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以及我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我国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和图片,深入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认识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意义以及影响。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我国政府在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国家统一的热爱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3课。

2.史料和图片: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史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方便学生观看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美丽的城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澳门回归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顾三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港澳问题的历史原由;2、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3、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4、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历史事实,详细讲清港澳问题的由来。

2、阐明“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含义和意义。

3、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并记忆其重要史实和伟大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了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刷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

3、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原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2、香港、澳门回归的重要史实和伟大意义。

(二)难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歌曲等)四、板书设计一、母子生离别——港澳问题的由来二、慈母声声唤——“一国两制”的提出(邓小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多媒体展示:港澳地图、风光图片、区旗等并播放《七子之歌》《香港别来无漾》《我的1997》年提问:通过图片和音乐,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一起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课题及学生自主学习单根据导学单在书上做出标记1、是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3.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的统一大业取得了哪些成就?4.我国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5、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通过阅读大家大概了解了港澳回归的概况,同学们香港和澳门问题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篇章:母子生离别——港澳问题的由来。

多媒体展示:香港和澳门问题逐渐形成的相关史料图片,并配上音乐。

提问:通过视频和已学知识,请同学来说一说港澳问题是怎样形成生答: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生根据导单阅读全文,找到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生答:香港问题①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③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

生答:澳门问题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在沉重的音乐和一幅幅老照片中学生能再次体验到落后给祖国带来的灾难的?提问:港澳两地的沦丧说明了什么?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过渡:无论是香港人、澳门人还是大陆人都在期盼祖国早日统一,此后的历界政府也为此做出了种种努力。

第二篇:慈母声声唤——一国两制的提出阅读材料:北洋政府时期:因英国拒绝和军阀混战而受挫。

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很想收回香港并同英国交涉,遭到英国的拒绝;美国因战略所需,从同意中国收回香港转而支持英国;国民政府内战需要英美支持,最终妥协,英国重占香港,致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

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和进行贸易的权利。

1553年,葡萄牙人以曝晒水浸货物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年起在澳门定居。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氹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塞进了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的条款。

生答: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等生答:想要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希望祖国早日强大等培养阅读能力,情境体验到祖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欺凌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建国初: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大陆取得全面的胜利,本想收复香港,但面对国内百废待兴的经济和美国的封锁,提出维持香港现状的决定。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收回香港和澳门,政府做出了努力,但为什么香港和澳门问题却一直不能得到解决呢?材料过渡: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我们是通过什么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这政策是谁提出的,有什么含义?多媒体展示:谈判视频最终我们通过艰苦的谈判分别同英国和葡萄牙签订了联合声明,和平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香港和澳门分别在什么时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第三篇:归家喜团聚——香港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会议厅举行,很遗憾我们的小平同志在1997年的2月去逝,他没能亲自到香港去走一走。

这一天是他的夫人卓琳代表他来参加了交接仪式,让我们一起来共庆那一天。

多媒体展示:香港回归的视频小组讨论:此时的香港人、中国政府代表、英国政府代表有什么想法?请三个学生分别阅读三段材料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培养学生表述能力多媒体展示:港督、澳督黯然离去组图我国在香港和澳门地区设置了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呢?归纳:独立的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外交权和驻军权归中央。

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紫荆花区旗和白莲花区旗与五星红旗一起飘扬在香港和澳门的上空,香港和澳门真正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你能说一说香港和澳门区旗的含义吗?多媒体展示:区旗和区徽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

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生答:国家的落后生答:一国两制邓小平含义:“一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核心是前提,“两制”指的是两种制度,也就是在大陆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而香港与澳门部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补充)。

生:1997.7.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通过分析问题感悟历史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归纳的能力及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乡愁中再次进行情感的体验,并树立为中华崛起努力读书的人生价值观。

多媒体展示:香港澳门回归后的GDP数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教师补充:(3)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生动的范例,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4)为解决国际上的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一种模式,对世界和平解决争端作出了贡献。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港澳问题的由来、成功解决和重大历史意义。

现在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来建构今天的知识网络图。

展台展示:教师点评并完善各组的知识网络图。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我们共同期待能通过一国两制的方式早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多媒体展示:《乡愁》师生共颂生答:我们香港人:自豪骄傲: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生答:有些忧虑:回归后香港的前景如何?生答:生活习惯等会不会改变?生答:中国政府代表:我们会一直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有大陆为依托,香港会更加繁荣昌盛。

生答:英国政府代表:祝福香港的回归生答:没有我们英国的支持,香港经济会倒退等生答:五个不变生答: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

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

花蕊上的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字样。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

五星象征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代表澳门特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绿色象征着生机的祖国。

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相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萄牙文“澳门”字样。

生答:1、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2、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生答:意义(1)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生答:(2)有利于祖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生讨论,并上台展示本组的知识网络图朗读《乡愁》教后反思:这节课主要讲授的课题是香港和澳门回归,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分三个篇单进行。

从整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合理,教学思路清晰,知识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较好,而且通过视频、老照片、材料及音乐的组合进行情景设置,进行了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使学生始终沉浸在要让祖国强大起来的思绪中,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这节课知识资料、史料太多,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太短等。

因此,从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任何事情并不是像韩信点兵一样多多益善的,而是要把握一个度,教学内容要适当,要看实际情况去定夺,当然也不要太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