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
印度的习俗礼仪

印度的习俗礼仪印度的习俗礼仪3篇印度的习俗礼仪1风俗习惯:印度有多种宗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宗教皆十分虔诚,例如牛对印度教来说是神圣的动物,因此连牛漫步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人皆不喝含酒精的饮料,锡克教(sikhs)及袄教(parsees)之信徒不准抽烟,回教徒则不吃猪肉,在印度有授受关系时皆须用右手,正统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逢斋月之时,在日出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
对印度的.女人不可行握手礼,打招呼时只能以合掌颔首的方式(类似祈祷的姿势),观光客到印度须留意拜会的对方是信奉何种宗教,不可逾礼。
若要参观宗教的圣物、庙宇时须穿着深色服装,并脱鞋,以示尊重。
新年的晚上,妇女们要用灯照丈夫的脸,以表示照去邪气,来年吉利。
小费:饭店要加10%的服务费,故不须另付小费,若是较高级的饭店还须课7%的奢侈税。
于机场或车站委托搬运行李时,每件应于柜台付1卢比小费,不必再付给服务员,搭乘计程车时通常多加车资的10%,但非必须。
印度的习俗礼仪2风俗习惯:印度有多种宗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宗教皆十分虔诚,例如牛对印度教来说是神圣的动物,因此连牛漫步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人皆不喝含酒精的饮料,锡克教(sikhs)及袄教(parsees)之信徒不准抽烟,回教徒则不吃猪肉,在印度有授受关系时皆须用右手,正统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逢斋月之时,在日出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
对印度的女人不可行握手礼,打招呼时只能以合掌颔首的.方式(类似祈祷的姿势),观光客到印度须留意拜会的对方是信奉何种宗教,不可逾礼.若要参观宗教的圣物、庙宇时须穿着深色服装,并脱鞋,以示尊重。
新年的晚上,妇女们要用灯照丈夫的脸,以表示照去邪气,来年吉利。
小费:饭店要加10%的服务费,故不须另付小费,若是较高级的饭店还须课7%的奢侈税.于机场或车站委托搬运行李时,每件应于柜台付1卢比小费,不必再付给服务员,搭乘计程车时通常多加车资的10%,但非必须。
印度节日习俗

印度节日习俗篇一:印度习俗印度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国。
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
有的印度人风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
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施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
行礼时要弯腰触摸长者的脚。
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
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
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在印度,迎送贵宾时,主人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的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现在,城市中男女见面已多实行握手,表示亲热时还要拥抱。
在大多数地方,男人相见或分别时,握手较普遍。
男人不要和印度妇女握手,应双手合十,轻轻鞠躬。
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和女人单独说话,妇女很少在共场所露面。
印度人认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举动,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他们认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
因为不流动的水为死水,孩子浴后会遭灾、夭折的。
印度人喜欢谈论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传统以及外国的事和外国人的生活。
印度妇女喜欢在前额中间点有吉祥痣,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印度男女多有配带各种装饰品的习惯。
印度人身份悬殊,有等级制度,很重视身份。
甲某高乙某的等级,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当严格。
在印度的孟买,60%的人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宴请印度商人时,事先必须确认对方的习俗,是否是素食主义者。
在印度,你若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
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
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
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
印度风俗和禁忌

印度风俗和禁忌俗话说入乡随俗,往往因为我们因为无心的举动搞得双方都尴尬,那就没有必要了,所以今天普及一下印度风俗和禁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印度风俗和禁忌,供大家阅读!印度风俗民俗印度的民俗很多,这里把主要的民俗作简要介绍。
婴儿命名礼,就是孩子出生后,要请祭司和众乡亲到家里来,举行命名仪式。
剃发礼,印度教徒家的男孩刚满3岁时,要请祭司、理发师、众乡亲,搭彩棚,划方阵、画图案、撒大米,举行仪式。
拜师礼,印度教徒的男孩子在5~8岁期间要举行此礼,拜师礼也叫入法礼。
这是印度在梵行期必须进行的礼仪。
父母把男孩洗浴打扮后,送给宗教导师,导师要送给男孩离家苦修的衣服、腰带、绶圣带、兽皮衣、木棍等物,男孩要向太阳祈祷,导师诵经,仪式结束后,男孩去导师家同住、学习直到梵行期结束(约1~4年),才能回家,开始过家居期。
印度教徒认为,人生渺小、孤独、寡闻,为了弥补其不足,就要走遍天下,增长知识。
同时又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罪孽深重,为了使这无边的轮回之苦消除干净,就要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磨炼。
因此,打禅修炼、流浪乞讨比起饱食终日、居家无忧的生活要神圣、洁净。
于是,他们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最后一个就是苦行期。
这样就出现了苦行僧。
他们摒弃物质享受,追求心灵解脱,离家出走,寻找深山野林或理想之地,或祈祷,或云游,或狂叫,或静坐鹅卵石上、蚂蚁窝边、荒山树下,耳不闻,目不视,有的就此涅粲超升.离开人世烦恼。
有的苦行僧习练瑜伽术,怀有一身绝技。
印度的节日之多是世界闻名的,政治性的节日是独立日、共和国日。
独立日是纪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的节日。
每年要举国庆祝,在首都及其他地方兴行盛大群众性庆典,总统及政府要员出席,总理讲话、升国旗、游行等。
每年的1月26日是共和国日,这是印度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庆祝大会很隆重,事前准备好长时间,搭检阅台、看台,排练队形,设计和制作彩车等,群众大会人很多,要举行阅兵式、群众游行、总统发表讲话,检阅三军,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采车设计制作得十分别致美观,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展示大炮、飞机、军舰、导弹及各种武器的模型和各个兵种,还有详细的解说词在广播中播放,整个仪式需好几个小时。
印度餐桌礼仪要注意什么

印度餐桌礼仪要注意什么印度是个多元文化和宗教相融合的国家,印度的餐桌礼仪也因此而多样化。
以下是一些在印度餐桌上需要注意的常见礼仪。
1.使用右手:在印度文化中,左手通常被认为是不洁的,所以在用餐时必须使用右手。
用餐时用右手吃饭、喝水、取食物等,是一种显示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2.空手吃饭:在印度餐桌上,通常是以手为工具来吃饭的,而不是使用刀、叉和勺子。
请注意,印度人擅长用手吃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用手抓取食物。
通常会用指尖抓取食物,而不是整只手。
3.共用食物:在印度,人们经常会共用同一个盘子或碟子中的食物。
因此,在用餐时,注意不要夹取过多的食物,以便其他人也有机会品尝。
4.餐具使用:尽管在印度人口中使用叉子和勺子的人数增加了,但一些地区和文化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餐具,例如托盘、不锈钢碗和漆木餐盘。
如果你是在印度用餐,最好根据当地的餐桌习惯使用相应餐具。
5.吃完食物:在印度,一般认为将全部食物吃完是一种显示尊重的行为。
不吃完的食物被视为浪费,而浪费食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6.尊重长辈:在印度,尊重和敬重长辈是家庭和社会的文化传统。
在餐桌上,年长者通常会被先给予食物,他们吃饭过程中不会被打扰。
7.不使用左手触碰他人:在印度文化中,用左手触碰他人是被认为是不洁的。
所以请确保在与他人交谈、递交食物或餐具等时,使用右手。
8.不指向他人:在印度餐桌上,用手指向他人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如果需要指向一些人物或对象,最好使用手掌或下巴来代替。
9.避免使用外号:在印度,人们更喜欢用全名或尊称称呼他人,而不是外号。
请确保你了解对方的合适称呼,并尊重使用。
10.饮食禁忌:印度各种种族和宗教存在饮食禁忌。
在印度用餐时,尊重并遵守对方的饮食规定,避免携带或摄入禁忌食物。
总之,印度餐桌礼仪是多样的,但重要的是尊重和对他人的关注。
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始终保持礼貌和谦逊的态度,将有助于你在印度的餐桌上留下良好的印象。
印度注意事项

印度注意事项印度是一个多元化、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的国家。
如果你计划去印度旅行,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外交礼仪:在印度,友好和尊重对当地人非常重要。
当拜访寺庙、古老建筑或与当地人交谈时,请确保穿着得体,尽量避免暴露过多的肌肤。
当你参拜寺庙时,要注意摄影限制和进入某些区域的规定。
2. 衣着:由于印度是一个传统社会,所以对于穿着有一定的要求。
在进入宗教场所和一些保守地区时,女性最好穿长袖、长裤,并且头部保持遮盖。
男性则应遵守相应的礼仪。
3. 食物和水:印度的美食非常有名,但是需要注意卫生问题。
尽量避免在街边小摊上吃食物,因为那些地方卫生条件可能不理想。
选择有良好声誉的餐厅或宾馆,并确保使用瓶装水。
4. 身体安全:虽然印度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旅行目的地,但是在一些人流拥挤的地方,比如火车站和市场,需要格外小心保护个人物品。
此外,确保随身携带重要物品的备份,以防丢失或被盗。
5. 交通:印度的交通状况相对混乱,道路常常拥堵,行人和车辆之间的共存有时可能令人感到不安。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小心,尽量避免在夜间独自出行。
6. 疾病和健康:在印度旅行时,最好提前咨询医生并做好相应的疫苗接种。
此外,在进食前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洗手,并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7. 语言和沟通:印度拥有多种语言,主要以印地语和英语为主。
尽管印度人普遍可以理解英语,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当地人可能只会讲本地语言。
为了更好地沟通,最好掌握一些基础的英语或印地语表达。
8. 礼物和小费:在与当地人交往时,给予小额礼物是受欢迎的。
另外,在印度,给予服务人员小费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在旅游业中。
建议在餐馆、酒店或使用导游等服务时适当给予小费。
总而言之,印度是一个美丽而独特的旅行目的地,但在旅行前应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遵守当地法规和风俗,可以让你的旅行更加愉快和安全。
印度的用餐礼仪

印度的用餐礼仪
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不同地区和宗教信仰有不同的用餐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印度用餐礼仪:
一、手洗
在印度,用餐前手洗是必须的。
通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者用温水和茶树油混合物洗手。
二、用餐方式
在印度,人们通常使用右手进食,左手用来擦拭嘴巴和清理牙齿。
使用左手进食被认为是不干净的行为。
在某些地区和宗教信仰中,人们使用手指进食,而不是使用餐具。
三、用餐时间
在印度,用餐时间通常比较晚。
晚餐通常在晚上7点到10点之间,午餐则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
早餐通常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些面包、酸奶和咖啡或茶。
四、餐具
在印度,人们通常使用手指进食,但也有使用餐具的习惯。
常用的餐具包括铜、不锈钢和银制的餐具,以及陶瓷和玻璃制品。
在某些地区和宗教信仰中,人们使用椰子壳或者芦苇制品作为餐具。
五、餐桌礼仪
在印度,人们通常坐在地上吃饭,用餐时要保持安静和谦虚。
在某些地区和宗教信仰中,人们会在用餐前朝拜神灵,或者在用餐时读经。
六、饮食禁忌
在印度,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饮食禁忌。
例如,印度教徒禁止食用牛肉,穆斯林禁止食用猪肉,而素食主义者则不食用任何动物制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印度用餐礼仪,这些礼仪反映了印度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印度的禁忌有哪些

印度的禁忌有哪些如果你是准备去印度,那么你就要知道印度的礼仪以及禁忌哦。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印度的禁忌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礼仪文化,是礼貌,是文明,是禁忌,也是独到。
无论你认可也好,觉得不可思议也罢,入乡随俗,你都必须遵循它。
下面介绍一些与我们不一样的印度的独到的禁忌、礼仪文化和习惯。
其一,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其二,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其三,以右为尊,左手被视为不干净的象征。
同印度人招手致意往往用右手,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身由两部分组成,右半边是男性的象征,左边是女性的象征,所以左手无力,右手有力,因此不单用右手致意。
此外,印度人便后用水冲洗,使用左手,而绝不用右手,因此,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
若送人东西,大都用双手捧着,或一手为主,另一只手稍微接触另一手臂,象征双手。
否则认为不礼貌。
其四,吃饭过程中,若给对方(印度人)加饭加菜,不可用还在吃饭的那只手直接加饭加菜,若是这样,被认为是叫人家吃你剩的东西,因那只手正被用来吃饭,已接触了食物。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一双未用过的筷子,给客人加饭加菜。
若对方已经吃饱,不再需要,而你出于客气,仍坚持再给,这时,你会发现对方可能把双手捧着的碗筷(或吃饭用的盘子)一同伸到桌下,这表示不要了,见此情景,主人应当明白:不能再给客人加饭加菜。
其五,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印度旅游注意事项和禁忌

印度旅游注意事项和禁忌1. 在印度旅游时应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2. 在寺庙和宗教场所参观时要穿着得体,避免穿着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
3. 在印度旅游时,应尊重当地人的隐私,不要随意拍摄他们的照片。
4. 在访问印度家庭时,注意避免触犯当地的礼仪和习惯,以示尊重。
5. 在购物时要注意与摊主和商贩的沟通,避免因为语言不通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6. 在印度旅游时,避免触碰别人的头部,因为在印度文化中头部是被视为神圣的部位。
7. 在食用食物时,要尊重当地的饮食习惯和宗教禁忌,避免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8. 在参观印度的历史古迹和建筑时,注意遵守参观规定和保护文物的规定。
9. 在印度旅游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亲昵行为,以免引起误会或不适。
10. 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注意防范被偷窃。
11. 在去印度沙滩度假时,避免穿着过于暴露的服装,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12. 在印度旅游时要注意饮水安全,避免饮用未经过滤的自来水。
13. 在前往印度的山区旅行时,要注意高原反应,并做好足够的体能准备。
14. 在游览印度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园时,遵守保护动物的规定和指引。
15. 在印度旅游时,要尊重当地的社会等级制度,避免触碰敏感的话题和议题。
16. 在前往印度的瑜伽学习之旅时,要尊重瑜伽的传统和教学方式。
17. 在印度旅游时要留意当地的节日和宗教庆典,遵守相应的规定和礼仪。
18. 在访问印度乡村时,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避免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19. 在印度旅游时,避免过度喧闹和嘈杂,尊重周围人们的宁静和休息。
20. 在游览印度的古典舞蹈表演时,要保持安静并尊重表演者和观众。
21. 在印度旅游时要留意当地的交通规则和行车守则,避免发生交通意外。
22. 在购物和讨价还价时,要尊重摊主的权益,避免恶意讨价还价引起纷争。
23. 在前往印度的瑜伽修行营地时,尊重导师和其他学员,遵守规定和禁忌。
24. 在印度旅游时要留意当地的政治局势和安全情况,避免前往敏感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
如果你是准备去印度,那么你就要知道印度的礼仪以及禁忌哦。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
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
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
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
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就餐的时
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
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
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
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
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
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印度奉牛为神圣,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
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
忌讳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为。
印度餐饮礼仪1.印度人的饮食由于民族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南北差异很大。
北方受伊斯林文化影响,烹饪通常是莫卧儿式的,特点是多肉、谷物和面包。
南方多素食,特点是米饭和辛辣咖喱。
由于南部气候炎热,当地人一般味重,嗜好辛辣性食性,北部印度人的口味相对就轻多了。
所有印度菜肴中,唯一共同点是喜欢辣味。
烹调方式有炒、煮、烩三种,喜加入各种香料,尤其是辛辣类香料。
等级越高荤食者越少,等级低者才乐于吃肉食。
印度人几乎天天吃洋葱。
2.“牛的王国”: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根据教规,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耆那教徒则既忌杀生,又忌肉食。
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明,每逢饭前都要首先敬牛。
还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
最受印度人崇拜的动物是蓝孔雀和黄牛。
印度人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产奶大国,牛奶在印度人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国营奶站打奶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几升。
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几块饼干。
爱喝茶(特别红茶),爱甜食。
喝茶加牛奶喝汤、奶豆腐、奶制甜食。
3. 宴请印度商人时,事先了解是否素食主义者。
孟买60%人是素食主义者
4.在印度人家中作客,饭前要漱口和洗手。
5.在传统的印度人家庭和农村,客人通常与男人、老人、孩子先吃,妇女则在客人用膳后再吃。
不同性别的人同时进餐,不能同异性谈话。
6.印度人家庭的基本食品是米饭、家常饼、佐料和两三碟小菜用来蘸面包吃,普通的佐餐品是干青酸辣菜和香菜叶。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汤菜开始,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一般全部同时送来,不是分
几道上菜。
正餐之外都有辅佐食物,最普通的是色拉和酸奶。
正餐之后的甜食通常是冰激凌、布丁和鲜水果等。
印度人一般不喝酒,但喜欢饮茶,把茶斟入盘中,用舌头舔饮。
7.在印度人的餐桌上,主人一般会殷勤地为客人布菜,客人不能自行取菜。
同时,客人不能拒绝给你的食物和饮料,食品被认为是来自上帝的礼物,拒绝它
是对上帝的忘恩负义。
吃不了盘中的食品,不要布给别人,一旦你接触到那种食品,它就变为污染物。
许多印度人在就餐前还要弄清他们的食物是否被异教徒或非本社会等级的人碰过。
8.印度人喜欢吃中餐,喜欢分餐制,不习惯用刀叉和筷子。
印度人吃饭大多使用盘子,用右手抓食(抓饭时大多只用3个手指,那就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印度人认为吃饭中很多快感来自触觉,更重要的是,用手抓饭可以提前了解食物的温度。
切忌用左手递送东西,他们认为左手肮脏,右手干净。
吃饭用右手抓取,不但吃米饭用手抓,就连稀粥也能用手抓人口中。
在印度,除上洗手间外均不使用左手。
伸左手就是对别人的侮辱,弄不好他们会把你用左手递的东西砸烂,还可能臭驾你一通。
印度人如厕后,不用手纸擦,而是用水冲洗,冲洗时,用左手,不用右手。
印度礼仪禁忌须知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礼仪文化,是礼貌,是文明,是禁忌,也是独到。
无论你认可也好,觉得不可思议也罢,入乡随俗,你都必须遵循它。
下面介绍一些与我们不一样的印度的独
到的禁忌、礼仪文化和习惯。
其一,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其二,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其三,以右为尊,左手被视为不干净的象征。
同印度人招手致意往往用右手,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身由两部分组成,右半边是男性的象征,左边是女性的象征,所以左手无力,右手有力,因此不单用右手致意。
此外,印度人便后用水冲洗,使用左手,而绝不用右手,因此,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
若送人东西,大都用双手捧着,或一手为主,另一只手稍微接触另一手臂,象征双手。
否则认为不礼貌。
其四,吃饭过程中,若给对方(印度人)加饭加菜,不可用还在吃饭的那只手直接加饭加菜,若是这样,被认为是叫人家吃你剩的东西,因那只手正被用来吃饭,已接触了食物。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一双未用过的筷子,给客人加饭加菜。
若对方已经吃饱,不再需要,而你出于客气,仍坚持再给,这时,你会发现对方可能把双手捧着的碗筷(或吃饭用的盘子)一同伸到桌下,这表示不要了,见此情景,主人应当明白:不能再给客人加饭加菜。
其五,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其六,印度饮食习惯和文化。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
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
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
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
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其七,印度的颜色、数字、谈话忌讳。
印度忌讳白色,习惯用百合花作悼念品。
他们忌讳弯月图案,视1、3、7为不吉祥数字,和印度人交谈,要回避有关宗教矛盾、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工资以及两性关系的话题。
其八,印度奉牛为神圣,忌讳吃牛肉,忌讳用牛皮制品。
崇拜蛇,视杀蛇为触犯神灵。
其九,忌讳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是“死水”,是不人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