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加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了温针灸的原理和特点、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以及蒙医温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疗效。

研究表明,温针灸能有效缓解肩周炎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蒙医温针灸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温针灸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蒙医温针灸为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疗效,对于肩周炎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蒙医、温针灸、肩周炎、临床疗效、治疗方法、机理、应用、疗效、推广、临床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有限且易复发。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

虽然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但其具体治疗机理尚未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机理,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温针灸的原理和特点、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以及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理,我们旨在深入了解该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为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蒙医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验证其在实际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同时也为相关广大患者提供更多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蒙医温针灸在治疗肩周炎中的应用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

1.3 研究意义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着疗效不佳、复发率高的问题。

寻找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功能至关重要。

针灸结合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0例分析

针灸结合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90例分析

痛、 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患 , 是 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 严重者 稍微
活动即剧烈疼痛 , 甚至因疼痛彻夜不 眠。 2 0 0 6年 1 月一2 O 1 1 年 1 2月 , 我们 采用针灸 结合超短 波治疗 肩周炎 9 0例 , 取得较好 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
寒止痛 、 祛瘀消肿等作用 的一种治疗方法四 。中药烫熨治疗具有 无毒副反应 、 操 作简便的优点 , 患者易于接受 , 对减轻 或消除膝 关 节骨性关节炎 、 腰部疼 痛 、 肢 体麻木 、 酸胀 引起 的寒痹 , 疗效 满意。 该项护理技术操作具有使用器具简单 、 操作方便 、 适用范 围广、 见效 快的特点嗍 , 且 涵盖 了骨科 大部分病 种 , 住 院及 门诊 患者都 可以使用 , 对 一些疾病疗效确切 , 值 得临床推广 。
[ 1 ] 邱荣珍 . 四子散烫熨 治疗 寒痹病人 的效果观 察叨. 全科护 理 , 2 0 1 2 ,
l - 3 疗 效判定标准
痊 愈 :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局部 皮肤
2 2 ( 1 0 ) : 3 4 — 3 5 .
红、 肿、 痛症状消失 , 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 显效 : 膝关节 骨性 关节炎 的局部皮肤红 、 肿消失 , 仍感 疼痛 , 比刚入 院时疼痛有所 缓解 , 尚能正常工作 和生活 ; 无效 : 膝关节炎 的局部皮肤肿 痛时 好 时坏 , 在劳累和天气变化 时疼痛加重 , 难 以正常工作 和生活 。
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2 8 例 ,其 中 2 例为双膝 骨性关节
炎; 男1 2 例, 女l 6例 , 年龄 2 9岁 8 7岁 , 平 均年龄 6 0岁 ; 发病 原 因: 长期 劳损 2 5 例, 无 明显诱 因 3例 ; 其中 2 0 例膝关节 有积 液; 病程 1 年~ 2 0年。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对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采取中医温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

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04例肩周炎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各52例;对比组采取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采取温针灸治疗,连续2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并用视觉模拟法(V AS)、肩关节功能量表(JOA)评测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度、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比组为82.7%,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评测,两组患者的V AS、JOA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采取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常规针灸,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标签:肩关节周围炎;温针灸;疗效肩周炎是临床骨外科常见的关节性病症,即发生在肩关节及其周围韧带、滑膜囊等部位的无菌性、进展性炎性病症[1]。

临床表现主要是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尤以中医推拿、针灸等多见,但在疗效上有所差异。

本文主要我院接治的104例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探析中医温针灸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门诊治疗的104例肩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临床症状、X线片等检查确诊,符合《肩周炎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2]。

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障碍、肩关节挫伤、骨结核及其他关节病变,近2周未服用甾体抗炎药物,对此项研究知情并同意,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2例。

其中,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为31:21;37~65岁,平均(48.3±3.6)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5±0.4)年。

超短波和针刺及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超短波和针刺及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c a s e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t r e a t e d b y VHF p l u s a c u p u n c t u r e ; t h e s ud t y ro g u p wa s t r e a t e d b y VHF
社, 1 9 9 4 : 2 4
作者 简介 :
夏兆新 ( 1 9 7 1 一 ) ,男,现为江苏句容市人 民医院针灸 理疗科 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
[ 5 ] 王吉才. 针灸治疗学[ M] E 京: 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 2 0 0 7 : 6 9
[ 6 】 董桂兰. 难 治性面瘫 的几种类型及针 灸治疗对 策[ J 】 . 现代 医学, 2 0 0 5 ,
编辑 : 段苏婷 编 号: E A . 1 5 0 1 2 7 2 8 5( 修 回: 2 0 1 5 . 1 2 o g )
周 炎 的 临 床 疗 效 超 短 波 和 针 刺 及 关 节 松 动 木 联 合 治 疗 肩
% — # 孵


・ 一
mo b i l i z a t i o n o n f r o z e n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V H F p l u s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j o i n t s h o u l d e r
2 0 0 6 , 2 6 ( 1 ) : 1 1 4
[ 1 O ] 吴俊 , 杨丽霞, 周贤刚 . 甲钴胺穴位注 射结合针刺 治疗顽 固性面瘫 的 疗效观察 [ J ] . 重庆医学, 2 0 0 9 , 3 8 ( 1 7 ) : 2 2 0 7 — 2 2 1 0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療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1)观察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63.3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 AS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2周、4周后差异明显增大(P<0.05,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氯灭酸、芬必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口服,在痛点局部皮肤进行封闭治疗,常用封闭药物为1%~2%利多卡因5~15ml加泼尼松龙1~3ml、维生素B11ml。

通常每隔5~7d注射1次,可注射2~3次。

1.2.2观察组均采用温针灸法。

选穴:主穴有肩臑、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配穴为上臂疼痛配臂臑、手五里穴,肩背疼痛配天宗穴。

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常规消毒,毫针刺得气后,在所有针刺穴位处均用2cm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在近穴端点燃,至艾条完全燃尽,如患者穴位局部温热感不够,还可在毫针完全冷却后再于针柄上置艾条续灸,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度。

每日1次,以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配合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对不同时间肩部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正常,患者可正常生活;显效:患者治疗后肩部疼痛感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基本正常,基本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肩部时有疼痛,但程度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肩部疼痛及功能状况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5 m l 加 泼 尼 松 龙 1~3 m l 、 维生 素 B 1 1 ml 。 通 常 每 隔 5~ 采 用 温 针 灸 法 。选 穴 : 主穴有肩牖 、 肩髂 、
7 d注射 1 次, 可注射 2~ 3次 。
1 . 2 . 2 观察组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取我院 自 2 0 1 2年 1月 ~2 0 1 2年 1 2月 收 治 的 6 0例
1 . 2 治 疗 方 法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9—0 7
参 考 文 献
[ 1 ] 王拥 军 , 主编 .卒 中单 元 [ M] . 北京 : 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 社,
[ 3 ] 韦绪性 . 中西 医临床疼痛学 [ M]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1 9 9 6. 3 8
[ 4] 张义胜 , 等 .推拿学 [ M] .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0: 5 6 . [ 5 ] 侯 永来 .肩胛控制训练 对预 防和治 疗偏瘫 患者肩痛 的作用 [ J ] . 中国康复 医学杂志 , 2 0 0 1 . 2 0( 1 1 ) : 4 6— 4 7 .
第3 6卷

第 3期
贵 阳中医学院学报
J GCTCM
No . 3 Vo 1 . 3 6 Ma v Hale Waihona Puke 2 01 4 1 3 8・
2 0 1 4年 5月
受患者精神状态 、 理 解 能力 、 神经 功 能缺损 程 度等 因素 的
影响 。
2 0 0 3: 2 5
[ 2 ] 王茂斌 . 偏瘫 的现代 评价 与 治疗 [ M] . 北京: 华 夏 出版社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对肩周炎患者实施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35例,行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和对照组(35例,行针灸治疗)。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疗前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诊疗后的各肩关节评分数据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利用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方式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救治,可有效缓解肩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作用的恢复速度,提升其整体的诊疗效果。

【关键字】肩周炎;针灸;超短波;临床疗效肩周炎是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阻为主要特征的骨科疾病,一般情况下,肩周炎患者还多伴有怕冷、压痛等伴随症状,会对患者肩部的活动状态造成严重影响,会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其正常生活状态,致患者难以完成梳头、穿衣等日常活动,因此肩周炎患者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1]。

临床诊疗中,针灸、超短波治疗方式虽均可改善患者肩部活动受阻状态,但此两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情况较少。

则为进一步探究此联合治疗方式实际应用情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对肩周炎患者实施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35例,女19例,男16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3.43±3.13岁)和对照组(35例,女20例,男15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3.46±3.14岁)。

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等基本资料差异细微(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本研究中所有肩周炎患者,均符合《肩周炎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2];(2)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3)患者均有明显的肩痛等临床症状。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贾俊平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6(010)019
【摘要】@@ 肩周炎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名"五十肩",属中医"痹症"范畴,也称肩凝风.本病是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关节、肩袖、韧带等退行性病变,并有渗出与细胞浸润,继而纤维化和粘连.本病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尤以夜间为甚,并有凉僵感.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随之产生或加重,疼痛可略有减轻,并有凉僵感.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总页数】1页(P910)
【作者】贾俊平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J], 陈彦;陈鹏
2.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J], 陈彦;陈鹏;
3.针刺配合药物及超短波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J], 李振杰
4.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 [J], 郝群;江勇;徐磊;曹小芳;王凤玲
5.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J], 贾俊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针灸加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作者:王丹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7期
【摘 ;要】目的:探究温针灸加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

选择温针灸加超短波治疗的是观察组,选择单纯性温针灸治疗的是对照组。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范围(ROM)评定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ROM、症状、体征、病程无显著差异,但是经2个疗程之后,两组 ROM 都增大,相较于治疗前对比
P<0.05。

结论:针对肩周炎患者,采用温针灸加超短波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治愈率高、疗程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肩周炎;临床疗效;温针灸;超短波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122-01
此次研究通过对肩周炎患者,采用温针灸加超短波治疗,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肩周炎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

选择温针灸加超短波治疗的是观察组,选择单纯性温针灸治疗的是对照组。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ROM 评定情况。

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其中观察组年龄为(27~75)岁之间,平均(4
2.2±6.1)岁,男20例,女16例,病程1周~6年,平均(2.1±0.1)年;对照组年龄为(26~74)岁之间,平均(4
3.1±5.6)岁,男21例,女15例,病程2周~5.5年,平均
(2.4±0.4)年。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
选择单纯性温针灸治疗。

取穴:肩贞、臂臑、曲池、阿是穴、合谷等,以上穴位均为患侧,选择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肩部穴位取 0.35×40mm 长毫针刺入,手部穴位取25mm长毫针刺入,均直刺,留针2min,得气后,在每针针柄上加长约2cm长的艾条点燃,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间隔1天,评定患者疗效在2个疗程之后。

1.2.2观察组
选择温针灸加超短波治疗。

也就是要基于对照组的基础,加用超短波治疗,在结束针灸之后,选择汕头市医用设备厂有限公司生产的DL-C-M(脉冲)型超短波治疗机,取仰卧位。

最大输出300ma,频率40. 68mHz,波长7. 37m[1]。

20cm ×15cm电极板 2 个,身体和电极板间隔为3cm,上下对置于肩前和肩后部位,输出量为微热量。

每次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叮嘱患者进行爬墙摸高等功能锻炼,同时可进行弯腰晃肩,外旋,梳头,健侧手牵拉患侧手,抗重力锻炼、后伸摸背等动作,源头选择性的选用。

为了避免加重病情,以及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需在疼痛时忍受的情况下进行,注意质量及活动强度[2]。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ROM 评定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3.0 统计学软件,经 Epidata 数据处理,分析所用全部数据,0.05为检验标准,用t组间对比,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相较于对照组的23例(6
3.89%),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4例(9
4.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 ROM 评定:治疗前后两组ROM、症状、体征、病程无显著差异,但是经2个疗程之后,两组 ROM 都增大,和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肩周炎指的是广泛性无菌性炎症,患者的肩关节软组织会发生损伤。

早期以疼痛为主,属于预后较佳的自限性疾病,晚期的功能障碍和疼痛并存,临床以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疼痛、压痛为主,甚至可能会出现痉挛症状和肌肉萎缩等。

尽管患者的疾病会自愈,但是通常患者的痛苦大、病程较长,当发展至粘连期则可出现肌肉萎缩,粘连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

温针灸通过温经通络,活血行气,能够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患者痛阈得以提高,艾草燃烧后病患穴位处会附着抗氧化物质,通过灸热的渗透发挥治疗的作用[3]。

超短波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血供,有利于增强组织营养,加速炎症产物和水肿的消散,同时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肌肉张力,缓解痉挛,促进组织生长修复。

另外,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减轻缺血性疼痛,排除掉致痛物質。

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的23例(63.89%),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4例(94.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ROM、症状、体征、病程无显著差异,但是经2个疗程之后,两组 ROM 都增大,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肩周炎患者,实施温针灸加超短波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治愈率高、疗程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小珊,罗和平.温针灸肩三针联合寒痹散穴位贴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8,58(34):74-76.
[2] 王月明.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201.
[3] 石瑞平.蒙医温针灸配合内服蒙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24(5):14-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