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肩周炎资料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肩周炎 ppt课件

针灸治疗肩周炎  ppt课件


冻结期
疼痛可轻可重,夜间加重; 肩关节活动时则可引起强烈的疼痛及肌肉痉挛; 肩关节的活动限制,数月,甚至数年,疼痛才慢慢地消失。

解冻期
疼痛很轻微,肩关节、盂肱关节也逐渐地恢复活动; 个别病人肩关节的功能只是部分恢复或是呈强直而不能活动。
课件
7


早期变化是纤维性的关节囊收缩变小、关节的容积 减小. 晚期软组织呈普遍的胶原纤维的退行性变,纤维化、 短缩与硬化。
课件
28
循序渐进 的功能锻 炼
课件
29
中医辨证治疗 1)风寒侵袭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2)寒湿凝滞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课件
30


3)瘀血阻络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4)气血亏虚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
课件
17

小圆肌板机点和疼痛区
课件
18

斜方肌板机点和疼痛区.
课件
19

肩胛提肌板机点和疼痛区
课件
20

肱二头肌板机点和点 和疼痛区
课件
22

斜角肌板机点 和疼痛区
课件
23
肩胛下肌扳机点 (肩胛胸壁综合症)

课件
24
1、针灸治疗 治法:温通经络,疏散风寒。以局部穴及手三阳经 为主。 取穴:条口透承山、肩髃、肩髎、肩前、曲池、外 关、合谷; 操作:俯卧或坐位,取对侧条口向承山方向透刺 1.5~2.0寸,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出现强 烈针感,并嘱患者抬举活动患肩,行针3~5分钟, 常获良效。
课件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

肩周炎针灸方肩周炎针灸特效穴位集锦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

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附:1.奇穴(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一针治愈肩周炎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位于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3.肩周炎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取三寸针同侧取穴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基本一次就可痊愈.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试试吧各位.4. 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6、对侧找阳陵泉下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7、5个穴位,治肩周炎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抬不上的取肩髃穴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指迷>>茯苓丸:肩周炎之神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 五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穴位有哪些苟亮发布时间:2023-07-05T05:52:36.133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5期作者:苟亮[导读] 肩周炎及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平昌县中医医院 636400肩周炎及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较长者可达两年,发病年龄大多在五十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五十岁左右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

该疾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好。

1、局部选穴局部选穴是临床应用较多的取穴方法,多选取肩背部穴位,具有代表性的是“肩三针”,目前,中医领域对于肩三针具体包括的穴位有着不用的认知,因此也就出现了不同的针灸流派。

但整体来看,目前肩三针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相对较高,疗效较为显著。

当然,由于目前缺乏统一化的研究,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除了肩三针外,在夹脊穴进行针灸也是局部选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夹脊穴针灸与肩三针搭配进行治疗后,效果则更为显著。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针刺夹脊穴的治疗方法,有效率高达98%以上,其中45%左右的患者的肩周炎得到了完全治愈。

2、远部选穴远部取穴主要根据经络腧穴理论加以进行,腧穴在对远隔部位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远部取穴中,条口穴、五腧穴和井穴等穴位在治疗肩周炎中较为常见。

相关中医专家对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采用远部取穴法,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的效果与局部取穴法相类似,而在恢复肩关节活动方面,则相较于局部选穴有着明显优势,总治愈率接近98%。

除此之外,针刺阳陵泉穴在近年来的肩周炎治疗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些中医使用针刺阳陵泉穴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与以往的远部取穴方式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取穴少、见效快和疗效好的特点。

肩周炎针灸方案论文

肩周炎针灸方案论文

肩周炎针灸方案论文引言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臂痛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针灸在肩周炎中的应用,其中包括针灸的基本原理、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以及针灸方案的制定。

针灸的基本原理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功能的疗法。

它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主要技术包括穴位的选择和刺激方法的应用。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首先,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氧气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其次,针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降低炎性反应,减轻疼痛感。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针灸方案的制定穴位选择针灸方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穴位。

在治疗肩周炎时,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肩髃和偏正等。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角与脊柱内侧缘连线上,肩髃穴位于肩峰上2寸外侧,偏正穴位于肩峰上1寸外侧。

刺激方法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刺激方法有多种选择。

常见的刺激方法包括手法刺激、电针刺激和温针刺激等。

手法刺激是指通过按压或转动针刺,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电针刺激是指利用电流刺激针刺,增强疗效。

温针刺激是指在针刺前先将针头加热,通过温热刺激穴位。

治疗方案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案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早期肩周炎可以采用轻度刺激,每周1-3次,每次20-30分钟。

中期肩周炎可以采用中度刺激,每周2-4次,每次30-40分钟。

晚期肩周炎可以采用重度刺激,每周3-5次,每次40-60分钟。

结论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然而,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此外,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案制定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以提高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减轻肩臂疼痛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减轻肩臂疼痛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减轻肩臂疼痛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人群中,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困扰。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缓解肩周炎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减轻肩臂疼痛方面的效果。

一、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中医认为,肩周炎多由气血不畅、经络阻塞等引起。

通过针灸的方法,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调和气血的效果,从而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

针灸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祛风散寒:中医认为风寒湿是导致肩周炎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针灸可以通过温通经络、散寒祛风的作用,达到祛风散寒、驱寒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针灸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减轻肩臂疼痛。

3. 舒筋活络:针灸可以调节肌肉的张力,舒缓肌肉的紧张,促进肩关节运动的灵活性,减少疼痛感。

4. 调整气血:针灸可以调和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不畅的状况,减轻肩周炎引起的症状。

二、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主要包括经经络刺激和穴位刺激两种方法。

1. 经经络刺激:经经络刺激是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经络进行刺激,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肩膀和手臂的疼痛。

常用的经络刺激方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2. 穴位刺激:针灸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具体穴位的刺激来治疗肩周炎。

中医认为,人体上有很多穴位与肩周炎相关,通过在这些穴位上施加刺激,可以改善病情。

常用的穴位刺激方法包括针灸、按摩、贴敷等。

三、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已经被广泛证实。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有效减轻肩臂疼痛,提高肩关节的功能。

具体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疼痛: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变疼痛感受,减轻肩臂疼痛。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后的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2. 提高功能: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肩关节的运动范围,使肩关节的灵活性更好。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在平时,有很多人迫于生活方面的压力,因而需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以及劳动,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但是长期的过于的劳累也带来很多的问题的,其中很多人就出现了肩周炎的情况,导致手臂的活动出现不适的情况,很多人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那么究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肩胛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冈上窝中点,当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穴。

天宗【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法】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冈下肌。

皮厚,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外侧皮神经重叠分布。

皮下组织内布有旋肩胛动。

静脉的分支。

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该肌,及其深面的冈下肌。

前肌由第十一脑神经一副神经支配,后肌由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七星台:穴位名称:肩贞 [经穴]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耳鸣。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臑俞 [经穴]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作用】:舒筋利节,通络散结,散寒祛风。

【主治】:①肩臂疼痛。

②瘰疬。

undefined【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类别】:手、足太阳、阳维脉、阳蹻脉交会穴穴位名称:天宗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作用】:舒筋活络,行气宽胸。

【主治】:①肩胛疼痛。

②气喘。

③乳痈。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名称:秉风 [经穴] 【定位】: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肩胛疼痛,上肢痠麻。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肩周炎疼痛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肩周炎疼痛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肩周炎疼痛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和纤维化,引起一系列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的病症。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缓解肩周炎疼痛。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疗法对肩周炎的疼痛缓解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中医针灸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肩周炎疼痛的缓解,中医针灸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经络针刺:中医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肩周炎是由于经络阻滞导致气血不能流通所引起的。

通过在特定的经络穴位上插入细针,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2. 穴位贴敷:除了针刺,中医还常常使用贴敷的方式来治疗肩周炎。

贴敷使用特定的草药或药物贴敷在病患的相应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灸法疗法:中医还使用灸法来治疗肩周炎。

灸法是将艾条或中药炷烧热,靠近病患的相应穴位,使患者感受到热烘烘的刺激。

通过灸热的刺激,可以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肩周炎疼痛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血液循环:针刺经络和贴敷药物可以促进肩周炎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应,有助于缓解炎症和疼痛。

2.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知。

此外,针灸还能够影响脑部的内啡肽系统,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起到镇痛的作用。

3. 抗炎作用:中药贴敷和灸法中所使用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

4. 调节免疫系统:中医针灸疗法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对肩周炎的抵抗力,减轻疼痛和症状。

总的来说,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疗法,对缓解肩周炎疼痛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抑制炎症和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灸疗法的效果因人而异,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也需要综合考虑。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

肩周炎针灸治疗方法肩周炎针灸能治好吗一、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陈某,男,60岁,美国某市针灸专家,1989年1月来京就诊。

主诉:右肩关节疼痛3年,以酸痛、胀痛、放射痛为主,影响上举、外展、后伸等功能。

检查:肩峰、三角肌处压痛(+++),上举150°,外展45°。

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或者足三里下1.5寸偏于腓侧)。

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一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二、颈中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赵某,女,51岁,工人,1987年6月3日就诊。

3个月前不明原因右肩疼痛,活动受限,自贴伤湿止痛膏及内服中西药未效来诊。

查肩部无红肿,右上肢前屈小于30°,外展小于30°,后伸小于15°,内旋小于30°,肩贞、肩髃、天宗、肩前穴可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穿衣取物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苔薄腻,脉细。

肩周炎,针刺右“颈中”穴1次,患者自述肩关节活动轻松,当即右上肢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140°,后伸大于60°,内旋大于95°,后背上举能触到对侧后背及腋后线。

又针1次告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肩周炎的食疗方1.白花蛇酒治疗制作原料:白花蛇1条,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治疗制作原料:丹参30g,白酒500ml。

制作方法: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治疗方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居家治疗肩周炎的妙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过度劳累和寒冷时加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侧而卧 气血阻滞—肩痹
患处经筋粘连—关节僵直
二、临床表现:
❖ 1、炎症期(2-4周):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 活动可。
❖ 2、粘连期(2-4周后):自发性疼痛减轻,牵 拉性疼痛加重,活动障碍明显。
❖ 3、冻结期: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减轻。
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
➢ 太阴经证: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或压痛为主,
➢体后拉手
双手向后反背,用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拉动拾 起,反复进行。
➢摇膀子
弓箭步,一手叉腰,另一手握空拳靠近腰部,做前后环 转摇动,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由慢到快。
小结
分型
治则 主穴
太阴经证 阳明经证 少阳经证 太阳经证
外邪内侵 气滞血瘀 气血虚弱
疏筋活络 行气活血
肩三针 阿是穴 阳陵泉 中平穴
针灸治疗学
肩关节周围炎
2011级 张月华
❖ 一、概述:
❖ 1、定义:
❖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 炎”,指肩部酸重疼痛,肩关 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 征。属于中医“肩痹”,发病女 >男。又称为“五十肩”、“漏 肩风”、“冻结肩”。
❖ 2、病因病机: ❖ 病位在肩部的脉和经筋 ❖ 正气不足+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习惯
后伸疼痛加重
➢ 太阳经证:以肩后肩贞、臑俞穴处疼痛或压痛
为主,肩内收疼痛加重
➢ 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外侧肩髃、肩髎疼痛
为主,外展疼痛加重
三、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 治则:舒筋活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 处方:以肩关节局部穴位为主
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 ❖ 方义:“肩三针”+阿是穴:疏通患处局部经络
❖ 穴位注射:选取肩部局部穴位,选用当归、红花、川 芎等注射液
防治措施
➢注意防寒保暖
➢加强功能锻炼
➢纠正不良姿势 ➢对健侧肩积极预防
(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后,对侧也 会发生肩周炎;约12%的患者,会发生双侧肩周炎)
➢爬墙锻炼
功能锻炼
面对墙壁,用双手或患手沿墙壁徐缓地向上爬动,使上 肢尽量高举,然后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阳陵泉:循经远取,舒筋活络、通经 止痛
中平:现代经验效穴
❖ 加减:
❖ 太阴经证 +尺泽、阴陵泉 ❖ 阳明、少阳经证 +手三里、外关 ❖ 太阳经证 +后溪、大杼、昆仑 ❖ 痛在阳明少阳经 +条口透承山
操作:
• 肩前、肩贞注意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内斜、深刺 • 肩部穴位可予针后拔罐,远端穴位运动针法 • 局部畏寒者加灸
2、其它疗法:
❖ 芒针:肩髃透极泉、肩贞透极泉、条口透承山等,条 口透承山可令患者活动肩部 。
❖ 刺络拔罐: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或压痛点 予皮肤针叩刺出血,瘀阻较深者三棱针点刺出血,再 加火罐,2次/周
❖ 耳针:取肩、肩关节、锁骨、神门、对应点,3-4穴/ 次, 毫针强刺激
❖ 电针:可选用肩部穴位一对和外关、合谷,早期连续 波、后期断续波强刺激
注意事项
肩前、肩贞切忌向内斜刺、深刺 应尽早治疗,对中后期应结合推拿治疗 自主锻炼和被动锻炼相结合 注意肩部保暖
其他疗法
芒针 耳针 电针 刺络拔罐 穴位注射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