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指纹锁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锁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锁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智能锁系统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智能锁可以通过识别指纹、密码、卡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开锁,同时还可与手机APP实现远程控制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智能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一、系统总体设计智能锁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主控板、电路板、指纹扫描模块、蓝牙通信模块、电池等。
软件包括嵌入式系统软件、远程控制APP、后台管理系统等。
在系统总体架构中,主控板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用于控制锁的开关状态、指纹扫描、蓝牙通讯等。
电路板则用于实现各个模块的电路控制和电源管理。
指纹扫描模块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功能,蓝牙通信模块则用于实现远程控制功能。
电池则为系统提供电源支持。
二、硬件设计1. 主控板设计主控板采用STM32F407芯片,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和通用性。
在实现锁的开关状态控制的同时,还需完成指纹扫描、蓝牙通讯等各种功能的实现。
在主控板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节能和实时性。
主控板必须能够保证在低功耗模式下实现实时响应,同时可以灵活地进入/退出低功耗模式。
2. 电路板设计电路板主要负责各个模块的电源管理、信号传输、电路控制等功能。
其中,指纹模块需要考虑到保证指纹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蓝牙通讯模块则需要考虑到实现高速传输和稳定性。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电路板的设计需要考虑到EMC(电磁兼容)和ESD (静电放电)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3. 指纹扫描模块设计指纹扫描模块采用光学指纹传感器进行指纹采集,具有精准度高、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等特点。
在指纹扫描模块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指纹图像的质量、匹配速度等问题。
4. 蓝牙通信模块设计蓝牙通信模块采用BLE(低功耗蓝牙)技术,实现与手机APP的连接。
蓝牙通讯模块需要考虑到通讯速率、传输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
5. 电池设计电池需要具有足够的容量和长寿命。
同时,还应考虑到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家庭中,智能家居可以实现一系列的功能,例如智能门锁、智能灯光、智能音响等等,这些设备均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语音进行控制。
但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深入推进,家庭安全问题也愈发突显。
此时,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述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是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其设计实现利用嵌入式系统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
随着智能家居的应用不断扩大,对于智能家居设备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由于其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的特点,因此呈现出了非常优越的应用前景。
二、系统架构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的架构如图所示:整个系统分为控制中心和智能家居设备两部分。
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数据传输以及进行用户交互等功能;而智能家居设备则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完成相应的动作。
两者通过WIFI网络相互连接,以实现相互通讯。
三、系统设计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需要针对家庭的各项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系统设计的相关方面进行了探讨。
1. 控制中心采用树莓派控制中心是嵌入式智能家居系统最为重要的部分,其负责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数据传输以及进行用户交互等功能。
此处我们选用了树莓派,树莓派是一款小巧的微型计算机,它的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并且为我们提供了开发和运行智能家居软件所需的丰富的资源。
2. 采用手机APP进行控制手机APP是智能家居控制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其具有操作便捷、交互性好等诸多优点。
本系统设计了一款简约而不失美观的控制APP,在保证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优化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基于Wi-Fi技术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范文

《基于Wi-Fi技术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安全领域的重要部分。
其中,指纹识别技术因其高识别率和便捷性而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嵌入式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Wi-Fi技术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并实现一个基于Wi-Fi技术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以提高识别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采用Wi-Fi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结合嵌入式技术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系统主要由指纹采集模块、指纹处理模块、Wi-Fi 通信模块和上位机管理软件组成。
其中,指纹采集模块负责获取用户指纹信息;指纹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指纹信息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Wi-Fi通信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上位机管理软件;上位机管理软件则负责接收数据、存储数据并实现用户身份验证等功能。
三、关键技术研究1. 指纹采集与预处理技术:本系统采用高精度的指纹传感器进行指纹采集。
预处理技术包括滤波、二值化、细化等步骤,以提高指纹图像的清晰度和识别率。
2. 指纹特征提取与匹配技术:通过提取指纹的细节特征,如纹线走向、纹线交叉点等,实现指纹的唯一性识别。
采用高效的匹配算法,提高识别速度和准确性。
3. Wi-Fi通信技术:利用Wi-Fi技术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采用可靠的通信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系统设计与实现1. 硬件设计:硬件部分包括指纹传感器、微控制器、Wi-Fi 模块等。
选用性能稳定、功耗低的硬件设备,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包括指纹处理算法、Wi-Fi通信协议、上位机管理软件等。
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3. 系统实现:根据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的结果,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五、实验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本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误识率,且在各种环境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对于信息安全性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因其高辨识度和独特性成为保障安全性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众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技术因其可靠性高、方便易行、价格实惠等特点而广受青睐。
本文旨在介绍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对该系统的整体设计、模块功能及系统性能等方面的阐述,为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系统整体设计1. 设计目标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旨在通过嵌入式的硬件平台与指纹识别算法的完美结合,实现高效、便捷的指纹信息采集与识别功能,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整体架构该系统主要分为硬件层、驱动层、算法层和应用层四个部分。
硬件层负责指纹图像的采集与处理;驱动层则是对硬件的驱动控制;算法层则是进行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与匹配;应用层则负责处理最终的用户交互和系统功能实现。
三、硬件层设计1. 指纹传感器选择选择一款性能稳定、分辨率高、识别速度快的指纹传感器是系统设计的关键。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有光学式和电容式等,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2. 电路设计设计合理的电路连接方案,确保传感器与主控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稳定可靠,同时要考虑到功耗和散热问题。
四、驱动层设计驱动层是连接硬件与算法层的桥梁,负责控制硬件的各项操作。
驱动设计应遵循模块化设计原则,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
同时,要保证驱动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以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五、算法层设计1. 图像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指纹图像进行去噪、增强等预处理操作,以提高后续特征提取的准确性。
2. 特征提取与匹配采用先进的指纹特征提取算法,如细节点提取法等,提取出指纹的特征信息并进行匹配。
同时,要考虑到算法的复杂度和运行速度,确保系统性能的优越性。
六、应用层设计1. 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用户的操作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功能设置。
基于嵌入式控制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

基于嵌入式控制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简介本文档描述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控制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嵌入式技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门禁控制功能。
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 门锁控制单元:负责处理用户输入、认证和门锁控制操作。
- 储存单元: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控制参数。
- 通信模块: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
2. 功能特点- 多种认证方式:支持密码、指纹和刷卡等多种认证方式。
- 即时通知功能:在开锁或非法入侵事件发生时,可通过手机短信或移动应用程序向用户发送通知。
- 访问控制管理:管理员可通过远程管理界面添加、修改和删除授权用户。
3. 嵌入式控制- 采用高性能的嵌入式处理器,实现快速的数据处理和决策。
- 利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稳定可靠的系统运行。
- 使用嵌入式编程语言,编写门锁控制逻辑和用户界面。
设计原则1. 安全性:系统采用加密算法,保护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 稳定性:系统采用高质量的硬件和软件组件,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
3. 可扩展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方便后期添加新的功能和升级。
实施计划1. 硬件采购:选择合适的嵌入式控制板和感应器等硬件组件。
2. 软件开发:进行系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测试。
3. 集成测试:将硬件和软件组件进行集成测试,确保功能正常。
4. 系统部署:将智能门锁系统部署到目标位置,并进行功能验证和培训。
总结基于嵌入式控制的智能门锁系统通过灵活的认证方式、即时通知功能和访问控制管理,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门禁控制。
从系统设计到实施计划,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可作为设计和实施该系统的参考。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指纹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以其高效、准确、便捷的特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系统架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实际应用的实现方法。
二、系统架构设计1. 整体架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指纹采集器、微控制器和存储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指纹算法库和应用软件等。
整个系统架构应具有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关键部分,主要包括指纹采集器、微控制器和通信接口等。
指纹采集器应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微控制器应选择性能稳定、功耗低的处理器,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
通信接口应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以便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3.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指纹算法库和应用软件的设计。
操作系统应具有高实时性、低功耗和良好的兼容性。
指纹算法库是实现指纹识别的核心,应采用先进的算法和优化技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
应用软件应具有友好的界面和丰富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硬件设计实现1. 指纹采集器指纹采集器是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指纹采集器应采用高质量的传感器和光学元件,以保证采集到的指纹图像清晰、准确。
同时,还应具备防尘、防水等特性,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 微控制器微控制器是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大脑,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在选择微控制器时,应考虑其性能、功耗、价格等因素,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
同时,微控制器应具备丰富的接口和扩展能力,以便于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
3. 通信接口通信接口是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桥梁。
一种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种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邓江洪;赵领【摘要】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sufficiency (large volume,poor mobility) of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PC platform,th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embedded technology is researched,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analyzed,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is studied in the two aspec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e mi⁃croprocessor S3C2410 and fingerprint sensor MBF200 are adopted as the hardware core to expand the necessary external devic⁃es.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completed. The actual testing shows that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S3C2410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real⁃time performance,high recognition accuracy,small volume and light weight,and is easy to move. The resear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design of similar products.%为了克服基于PC平台的指纹识别系统体积较大、可移动性不佳、不便于携带等不足,对嵌入式技术实现的指纹识别系统进行研究。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生物识别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从系统架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到系统测试与实现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
二、系统架构设计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架构设计主要分为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硬件层包括指纹传感器、处理器和存储器等;驱动层负责与硬件层进行交互,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操作系统层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底层支持;应用层则负责实现具体的指纹识别算法和功能。
三、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指纹传感器、微控制器、存储器等部分。
指纹传感器是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采集指纹图像;微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并与其他部分进行通信;存储器则用于存储系统程序和数据。
在硬件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功耗、体积、成本等因素,以实现系统的轻便化和低成本化。
四、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设计、驱动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设计等方面。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实现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进行交互,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应用软件则包括指纹识别算法、用户界面等部分。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易用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五、算法设计与实现指纹识别算法是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等步骤。
预处理阶段对采集到的指纹图像进行去噪、增强等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特征提取阶段从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有效的指纹特征;匹配阶段将提取的特征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实现身份识别。
在算法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算法的准确性和运行效率,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指纹识别。
六、系统测试与实现效果在完成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以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测试内容包括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指纹锁的设计与实现随着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体积的不断缩小,以及微处理器功能与速度的不断提高,复杂的指纹识别门锁控制算法已可以被固化到一块体积非常小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模块上,该模块与指纹传感器、门锁控制机构组成的系统称为嵌入式指纹识别门锁系统。
嵌入式指纹锁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有保险箱、实验室、楼道的身份确认等。
本文基于指纹识别模块设计和实现了嵌入式指纹锁,给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软、硬件设计方案。
指纹识别门锁系统的硬件结构指纹识别门锁系统的硬件结构主要包括:指纹识别模块、微控制器、读写模块、电源管理和电控锁机构以及门锁功能所需的红外感应电路和液晶LCD显示等,其中核心部分是指纹识别模块和微控制器。
指纹识别门锁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虚线内是指纹识别功能模块。
图1 指纹识别门锁系统的结构框图单片机门锁控制电路门锁控制的核心结构是微控制器P89LPC932A1,它是一款单片封装的MCU,适合于许多要求高集成度、低成本的场合,可以满足多方面的性能要求。
P89LPC932A1 集成了许多系统级的功能,这样可大大减少元件的数目、电路板面积以及系统的成本。
MCU通过串口与指纹识别模块进行通讯,完成对指纹的录入、删除、身份确认,通过验证后电机控制门锁会执行开关门的动作。
以单片机P89LPC932A1为核心的门锁控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P89LPC932A 1强大的I/O口多达26个,可以满足外设部分的键盘、LCD液晶显示、指示灯、按键、蜂鸣器等的需求。
键盘是用来输入密码的,LCD显示用户注册的信息和ID号,双色指示灯和蜂鸣器用来提醒用户操作是否成功或是发出报警提示。
另外,还有一些远程控制的按键开关,用于设备的上电或执行有关开关门的操作。
具体设计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实际功能需求增减外围器件,在尽量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系统功耗。
电机控制部分由单片机发出逻辑命令驱动电机进行开关锁动作。
图中U1是电源控制芯片R1121N,它输出3. 3V给单片机;U2是I2C读写模块E2PROM,指纹锁的开关门记录和密码等重要信息都保存在其中。
R1121N 是CMOS工艺电压调节器,具有很高的电压输出精度、很低的输入电流。
图2 门锁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3 电机驱动控制原理图单片机的低功耗设计低功耗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下:1) 系统中所有的电路单元都具有功耗管理功能,即该电路单元在非有效操作期间都能被关断(没有功耗)。
系统具有按有效时空占空比实施精细功耗管理的能力,能做到合理的系统功耗分配。
2) 对于系统无法企及的微观有效操作,要求由电路静、动特性来满足功耗分配,即电路动态过程有功耗,电路静态时没有功耗。
本嵌入式门锁系统采用4节1.5V的电池供电,对无用功耗尽量要求降到最低,所以单片机的工作方式选择完全掉电模式。
门锁系统低功耗的重要因素有电源电压,晶振频率,功能模块的设置,以及I/O口和外部电路的设置。
在本系统中,选择3.3V作为单片机的供电电压;选择内部晶振,在节省外部资源的同时降低了功耗。
当MCU进入完全掉电状态以后,可由看门狗定时器(利用复位或中断)、外部中断INT0/INT1、键盘中断、实时时钟等唤醒。
INT0/INT1中断为下降沿/低电平有效,键盘中断为低电平有效,因此在进入中断前必须保证相应引脚为高电平,否则很难将MCU从完全掉电状态下唤醒。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功耗管理能力表现在能保证系统按照有效操作时空占空比来实现系统时空的最大静态化运行,其中的核心技术是系统中时钟与信号流的控制与调度。
在系统无效操作的时间和区域上,终止时钟运行或进入,禁止开关、脉冲信号进入。
经过合理的任务分配后可以大大降低系统静态功耗,同时在硬件资源选择上作些调整。
实验表明,经过合理任务分配后,系统的静态功耗可以降到10mA,正常工作时电流低于100mA。
与同类产品相比,本系统的低功耗性能良好。
图4 系统初始化步骤图5 带数组的通讯格式电机驱动电路机械驱动部分用小型的直流电动机来进行驱动。
由于单片机的驱动能力极其有限,所以需要对单片机的输出进行驱动放大。
这里采用BA6289逻辑控制芯片。
它可以接收TTL 逻辑电平,用于驱动感性负载。
它根据对门锁的不同操作进行逻辑控制,驱动电机的正反转,推动门锁上的锁舌进出。
电机正转,锁舌退,实现开门动作;电机反转,锁舌进,实现关门动作。
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
系统加密设计单片机系统一般都采用MCU+EPROM模式。
通常EPROM都是透明的,虽然有许多的MCU都带有加密位,但现在已大多能破解。
为了保护自行开发的指纹识别门锁算法,系统加密是个关键。
常用的单片机加密技术有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两种。
软件加密不能防止别人复制,只能增加解剖分析的难度,安全性不足。
现在很多的MCU都带有加密位,其中在单片机中运用得最成功的加密方法是总线烧毁法。
即把单片机数据总线的特定I/O永久性地破坏,解密者即使擦除了加密位,也无法读出片内程序的正确代码。
此外还有破坏EA引脚的方法。
这种方法用来加密小程序比较成功,但由于总线已被破坏,因而不能再使用总线来扩展接口芯片和存储器,同时,片内存储器也不再具有重复编程特性。
系统软件设计该指纹识别门锁系统是完全自主开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软件,其完整的系统管理协议增强了软件的强壮性和可移植性,完整的指纹识别命令集使其可以自动进行指纹的注册、识别以及指纹数据的输出。
系统软件总程序包括监测控制部分和通讯部分。
监测控制部分包括了门锁控制软件诸如开关门、应急密码开门、指纹录入、指纹删除等程序,以及指纹识别管理、电源管理、定时器中断管理、看门狗、外部指令处理和I2C总线存储器等程序。
通讯部分主要包括通讯协议和驱动程序,其中通讯协议包括数据接收、数据发送、校验、数据包处理等程序;设备驱动包括寄存器配置和系统状态控制等程序。
|表1 指纹锁的性能指标系统初始化嵌入式指纹锁系统在启动或复位之后,需要对系统硬件和软件运行环境进行初始化,这些工作由启动程序完成,启动程序通常采用汇编语言编写。
写好启动程序是设计好嵌入式程序的关键,系统启动程序所执行的操作与具体的目标系统和开发系统相关,流程如图4所示。
指纹识别软件的协议命令集系统管理协议包括功能部件更新下载、设备复位、部件错误处理、检测注册的用户数量、检测存储器信息、检测安全级、设置安全级、检测每个用户注册的指纹数、设置每个用户录入的指纹数以及设置波特率等。
指纹识别命令集包括自动ID注册用户、给定ID注册用户、删除给定ID用户、匹配删除用户、删除所有用户、给定ID用户识别、自动ID用户识别、提取特征信息、特征信息匹配、从模块获取特征信息以及在模块中存储特征信息等。
下面给出该软件指纹识别协议命令集中自动用户注册部分的设计说明。
自动用户注册是指系统使用自动选择的ID号注册用户,如下:STI_USER_REGISTR ATION:开始注册0x1b - 0x5e - 0x50 - Start ID NumberH- Start ID NumberLSTI_USER_REGISTRATION _SUCCESS:注册成功0x1b - 0x5e - 0x51 - Start ID NumberH- Start ID NumberL其中Start ID NumberH/ Start ID NumberL为注册开始时的ID值STI_USER_REGISTR ATION_ERROR:注册失败0x1b - 0x5e - 0x52 - 0x00- ID Number单片机与指纹模块的通讯协议系统中的工作核心是指纹模块,它几乎包含了对指纹处理的所有操作。
指纹识别模块通过RS232串口与使用者接口,使用者通过此接口来命令模块完成诸如指纹采集、指纹比对等一系列操作。
单片机与指纹模块的通讯为半双工异步通讯,RS232接口缺省的波特率为9600bps。
单片机与指纹模块的通讯,对命令、数据、结果的接收和发送都采用帧的形式进行,通讯格式内容包括包标识、地址码保留字、包长度、包内容和校验和。
由于通过串口通讯,在数据接收的开始有时会丢失一两个字节,所以在接收数据包时可能因为接收字节不完全而使程序陷入死循环。
这里采用在规定时间内如果没有接收到数据则强行退出接收程序,而后重新接收数据的方法,由于指纹模块与单片机的工作频率非常快,根本不会影响该系统的工作。
同样,单片机和模块通过一串消息帧来传递命令,在程序编写时利用数组来存储Receive[Max]从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如图5所示。
单片机通过串口向模块发送命令而后又等待接收命令时,经常丢失或有误一两个字节,这样导致数组Receive [Max]中数据会丢失一两个字节。
参考指纹模块的通讯协议可知,消息帧中的大部分数据都相同,只有一两个不同的关键字且在数据帧的中间部分。
所以,根据模块动作的几种可能情况在接收数据的数组Receive[Max]中搜索对应的一两个关键字,这样就可以正确判断模块的动作。
系统测试根据门锁的安全性能指标设计测试方案,系统测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用不同质量的指纹:用大约500人次的不同指纹进行开锁、注册等测试;2) 同一指纹在不同条件下:诸如干湿、破损、压力温度不同、位置角度不同、油污情况下进行开锁试验;3) 不间断的工作方式:长时间的疲劳测试、频繁的开锁、关锁,测试系统的稳定性;4) 人为制造紧急状况:电源不足情况下、恶性开锁、开锁后忘记关门、普通用户手指不能开门、取消非法用户权限等。
指纹锁的核心部分测试后的各项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结语经过大量的测试工作,本门锁系统的性能状态良好,满足安全性和易用性的指标要求。
门锁系统从功能上具有授权录入指纹、按ID号或按级删除指纹、记录最近的10次开门记录,可录入150枚指纹。
本系统采用了嵌入式的体系结构,以及精度高、反应快、功耗低、体积小的外围器件,配合成熟的指纹识别算法和完善的功能设计,以及应急开门方案、加密设计和低功耗设计。
本嵌入式指纹锁的误识率为0.001%~0.01%,拒识率为0.1%~1%,处理速度低于0.3s,完全满足指纹识别产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