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与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梅兰芳学艺》教学案例与反思【案例背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九条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理解掌握知识和学会欣赏他人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之一。

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同学还没回答完,便有个别学生插进话来,或是在一边喊:让我来,让我来;还有的学生只顾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听是否已有相同见解和答案被提出;也有学生干脆不听,在下面做小动作,课堂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我还需努力多下工夫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案例】以下是我执教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的四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一开篇我选择了梅兰芳的一个京剧名段《贵妃醉酒》让孩子欣赏,为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过渡到对梅兰芳的介绍(课前孩子已经预习过课文)。

我说道:“你知道刚刚老师放的这段录象是什么吗?”未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考虑到我们班孩子的情况,害怕他们乱说一气,我又重复了一遍我的问题。

结果发言的孩子大声地说:“是梅兰芳!”回答的是不错,可是却答非所问。

分析:学生们根本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没有用心去听,只听了个大概再加上自己的理解。

表面看似乎发言踊跃,且反应很快,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

教学片断二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出示了课文中的一、二类生字词,让孩子扫清词语障碍,先是带拼音读,接着去拼音读,在开火车读到“拜师学艺”这个词时,有个孩子是这么读的“pài师学艺”,于是我找了另一个孩子纠正他,他当即改了过来,为了不让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再次出错,我又特别的纠正了一下读音,后来在读课文时,我有意识地又喊了那个刚刚读错的孩子来读第一节(因为里面有“拜师学艺”这个词语),结果他又错了,全班哗然。

分析:别的同学纠正了他之后,老师又领读了几遍,但他还是没有用心听,没有感受到老师在这个词语上的强调,结果又犯了相同的错误。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案、教学设计
3.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京剧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导入:通过展示梅兰芳剧照,引导学生猜测人物身份,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关注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读、表演、复述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主要带领学生走进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一文,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如“梅、兰、芳、学、艺”等,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如行当、表演特点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京剧艺术,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梅兰芳学艺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二)讲授新知,500字

梅兰芳学艺教案及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案及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成就,感受他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贡献。

2. 通过学习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京剧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梅兰芳的生平介绍2.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3. 梅兰芳的艺术精神4. 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5. 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掌握他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精神。

2. 教学难点:鉴赏京剧艺术,理解梅兰芳在京剧领域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梅兰芳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艺术精神。

2. 欣赏法:观看梅兰芳的代表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启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梅兰芳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他在京剧领域的地位。

3. 欣赏:播放梅兰芳的代表作,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精神。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加深对梅兰芳的理解。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在讲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时,要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并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梅兰芳相关书籍、视频资料等。

2. 教学设施: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3. 辅助工具:PPT、图片、图表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兰芳的肖像或经典剧照,引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回顾前课: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梅兰芳的生平有所了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梅兰芳学艺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梅兰芳学艺9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梅兰芳学艺9篇梅兰芳学艺 1一、教学要求: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终于”说话。

3. 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梅兰芳是怎样苦练眼神的。

三、教学准备:梅兰芳京戏磁带、投影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兰、芳、艺”,理解部分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及梅兰芳学艺的勤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很高兴认识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梅兰芳京剧《生死恨》的几句唱词)师:听了以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生可能问:1.这是什么?2.这是谁唱的?]师答1这是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师答2这出京剧是梅兰芳唱的。

(打出梅兰芳的大幅照片)师:他就是梅兰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剧大师。

这幅照片就是他正在唱戏时的情景。

现在见到梅兰芳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有的问:他是男的还是女的?有的问:他为什么打扮成这样呢?他到底是怎样学唱戏的?]这么多问题,是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发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梅兰芳学艺》,跟老师一块写课题:梅兰芳学艺(齐读课题)读准兰、芳、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一次读不好可以读第二次。

2.自主识字。

出示生字词语:bài fù xiáng gē dĭ qín jù拜师师傅飞翔鸽子水底勤学句子jĭn huò zhĕ zhù shì líng huó紧盯或者注视灵活(1)哪些字老师不教你就认识的?指名读,读正确的说说怎么认识的,读错的相机纠正。

(二年级语文教案)《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和反思

(二年级语文教案)《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和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案设计和反思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重点:1、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2、理解词句,会用“终于”说话。

教学难点:读懂“眼睛没有神儿”,“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

(游戏)2、导入。

你们喜欢听京戏吗?(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不管喜不喜欢都请你们来听一段京戏(放录音)知道是谁唱的吗?(板书:“梅兰芳”三个字,然后投影梅兰芳照片)梅兰芳是男的,扮演的却是女的,叫男旦。

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他9岁那年,拜吴老师学艺。

(师转身在“梅兰芳”后面加上了“学艺”二字)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样学艺的?●二、新授第一小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指名读课文。

2、读完了这一小节,老师考一考你,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说一说。

因为梅兰芳的_________,所以师傅说他___________。

3、读第一自然段,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这个“料子”是什么意思懂了吗?对,就是说他不具备唱戏的条件,学也不会学得好。

第三小节1、默读第三小节,读过之后你说说:一个不是唱戏的料子的人最后有了什么样的成就?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2、“大师”什么意思呢?先指名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师?再引导学生:小朋友,听我讲梅兰芳的一些事情,听过之后,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大师”了。

____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梅兰芳义演赈灾,把挣来的钱,捐献给日本人抗震。

____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后,梅兰芳畜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梅兰芳是著名演员,演技非常高超,曾到美国、苏联、日本等国演出,轰动世界,受到高度评价。

这样的人才叫“大师”!,好,在把最后一段齐读一下。

2024年《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2024年《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1《梅兰芳学艺》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经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

在预习评价环节,我出示一组词串“学艺动摇或者注视没有神儿眼睛会说话灵活苦练拜师学艺勤学苦练世界闻名京剧大师’’,在示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你理解哪一个词语,将这组词语串联一段话。

当时感到欣慰的是,说“眼睛不会说话”终于说出“眼睛不灵活”让学生串联词语时,有的学生在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课文时将梅兰芳苦练眼神的方法作为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但由于对课文指导不到位,学生对理解眼睛会说话不够透彻,于是出现在说话练习中“老师有时亲切地看着你,那是;有严厉地盯着你,那是。

当提出问题时,看着你,那是。

当你发言好时看着你,那是。

”学生存在表达不清的现象。

最后出示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从梅兰芳身上学到了什么?”接着出示“勤能补拙,笨鸟先飞”,让学生理解做任何事,只要付出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2《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课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我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团花图案作背景,再辅以梅兰芳的头像做成课件出示,一开课,就营造出浓浓的民族味道,为学生了解京剧作了铺垫。

然后通过让学生欣赏梅兰芳唱戏的片段,使学生对梅兰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由此导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学生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读懂第一段,明白梅兰芳小时候不是唱戏的料子,并且知道什么是“料子”?接着,由这样一个不具备唱戏条件的人最后有了什么成就?这个问题引出课文第三段,在这一段中抓住“世界闻名”、“京剧大师”这些词来理解梅兰芳所取得的成就,并用讲故事来使学生明白大师是指品德高尚,又有才华的人。

抓住“勤学苦练”来使学生知道他的这些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琼山一小蔡冬汝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通过勤学苦练。

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京剧大师的故事,说明勤学苦练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

第二自然段写梅兰芳没有泄气,坚持苦练,使眼睛变得会说话,第三自然段写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课文采纳对照的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梅兰芳的成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2.熟悉2个偏旁。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写生字“灵”“紧”。

3、明白得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梅兰芳学艺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读准生字词,明白得词语意思,读通课文的句子。

初步了解梅兰芳学艺的艰辛。

教具预备:生字词卡片、脸谱及人物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走近大师。

1.课件播放京剧名段,同窗们你们听出来这是什么吗?2.京剧是我国的国学,谈到京剧咱们禁不住会想到一名京剧界超级出名的人物,你们明白他是谁吗?(1)出示名字“梅兰芳”。

“兰”和“芳”都是生字,“兰”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大伙儿要注意读准这两个字音。

一路书空。

(师板书) (2)让咱们一路来高声地呼喊他的名字。

(3)简介梅兰芳。

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梅兰芳小时候是如何学艺的?请同窗们自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

你们有无发觉,课文中又有许多生字宝宝要与咱们做朋友了,你们方才在课文中熟悉了吗?咱们一路来认一认吧!指名读,开火车读。

出示词语:拜师飞翔师傅鸽子神儿水底勤学京剧渐渐鱼儿紧盯注视灵活或(1)请同窗们认真观看这些词语,哪些是你以为比较难写,不容易明白得的?哪些词是你明白的,想和大伙儿一路分享的。

(2)“或”字笔顺很容易错,请同窗们打开课后的笔顺边书空边读出笔顺。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学艺》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单元《梅兰芳学艺》进行教学。

这是一个关于艺术的故事,通过讲述梅兰芳学习京剧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艺术需要通过学习和努力才能成长。

在教学前,我认真备课,准备了故事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京剧的特点和表演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思考什么是京剧,以及梅兰芳为什么要学习京剧。

然后,我通过朗读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梅兰芳学习京剧的艰辛和努力。

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京剧的表演形式,让学生了解京剧的特点和艺术之美。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采用了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进步。

总的来说,本次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艺术需要通过学习和努力才能成长。

同时,他们也提高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课堂组织和时间控制上还需要加强,因为有时候我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导致后面内容的压缩。

其次,我在设计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上还需要更加巧妙和深入,让学生发展更多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反思。

我会继续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同时,我也会注意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原文
梅兰芳学艺课文原文,苏教版二上语文课文,阅读中如发现错漏敬请在本页底部”发表评论”中指出,我们将即时更正。

梅兰芳是的京剧大师。

他出生在京剧世家,在长辈们的影响下,从小就喜欢看戏。

八岁的时候,梅兰芳开始拜师学艺。

他学的是旦角。

男孩子学旦角,唱、念、做、打都要模仿女性。

刚学的时候,一出戏师傅教了很长时间,
他还没有学会。

师傅说他不行,不适合唱戏。

梅兰芳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唱戏。

他用心思考,反复练习。

一段唱,别人唱几遍就不练了,他总要坚持练二三十遍。

经过刻苦练习,他终于练出了圆润甜美的嗓子。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没有神。

而旦角的眼神特别重要。

怎么办呢?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的时候,他的眼睛就紧紧盯着飞翔的鸽子。

他还经常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渐渐地,他的双眼有神了。

日子一长,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子。

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3、学习词语:学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2、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4、试读课文。

5、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7、教师范读。

8、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 `故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
(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

教学“戈”,戈字旁。

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

练、注、神:左窄右宽。

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梅兰芳学艺》教学反思
《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简洁明了。

一开始讲梅兰芳为什么勤学,然后是如何勤学,最后讲勤学的结果。

我在教学前对文本进行了钻研和细读,也读到了一些文字背后的东西。

首先读到了词语的背后,在“紧盯、常常、注视”几个词的背后能懂得勤能补拙;其次读到了课文的背后,从梅兰芳苦练眼神,拓展到练唱功,练武功;再次读到了人物的背后,梅兰芳作为京剧大师,不仅勤学,而且有艺德。

在此,我补充了一个梅兰芳在抗战时的故事,这也足以体现老师对文本把握深度,力透纸背。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紧扣关键词,品读文本。

通过关键词句悟出文本的意思。

教学第二段,紧扣关键句“梅兰芳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展开教学,层次分明,悟语言,反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观察老师不断挥舞的手指,体验梅兰芳的艰辛。

再通过一组拓展想象,这样就读中悟语,读中悟情。

还有让学生体会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

眼睛怎么会说话呢?我先请学生用眼神表示生气、高兴、然后再回到文本中。

勤能补拙的道理悟出,词语教学就活了。

第二,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把课备厚了。

《梅兰芳学艺》这
篇文章比较短,与学生生活有距离,老师如何丰富文本内涵呢?一方面,丰富了人物的背景资料,和京剧的资料。

其次,挖空白点,设计想象点,如梅兰芳如何练眼神,如何苦练其他,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

第三,将词语读厚了。

如对大师的理解,按学生的实际水平觉得水平高的人就是大师,我就补充梅兰芳在抗战时拒绝为日本人表演的故事,这样的补充能让学生领会人物的精神。

同时,关注看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如教师组织学生拓展交流梅兰芳勤学故事,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再进行说话训练,使语文练习与人文精神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