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愚公移山》练习卷及答案

10《愚公移山》练习卷及答案
10《愚公移山》练习卷及答案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

???????????????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本文选自《列子》一书,该书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子(列御寇)

所著,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课文《两小儿辩日》也是出于此书。

本则神话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同时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像愚公那样,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地苦干,才能获得成功。故事的结局富有神话色彩,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借助天力改善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愚公精神感天动地,最终理想实现,深化了中心。

方;万仞;

本;年;且;面

居;惩;塞;迂

聚室而谋;汝毕力平险;指;

汉阴;杂然;许

献疑;以;曾

损;丘;如... 何

且;焉;置;土石;

投;诸;尾;遂;

率;子孙;荷;担;

叩石垦壤;箕畚;

孀妻;遗男;始;

龀;易;节;始;

反;叟;止;甚矣;

惠;以;残年余力;

曾;毛;

其;长息;心;

固;彻;虽;存;

穷匮;苦;亡以应;

操;已;感其诚;

命;负;厝;阴;

陇断;

(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形容极高、原来,本来、年龄、年龄、将、向着,对着居住、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曲折,绕远、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你。这里是复数“你们”的意思、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直、汉水的南岸、纷纷的样子、赞同、提出疑问、凭、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连……都……、削减、土堆、把……怎么样、况且、哪里、安放、泥土和石头、扔、就是“之于”、边上、于是,就、带领、儿子和孙子、负荷、挑、担子、敲打石头,开垦土壤、用箕畚装土石、寡妇、遗孤,孤儿、刚刚、换牙、交换、季节、才、同“返”、老头、阻止、太过分了、

同“慧”,聪明、凭、残余的年岁和力、气、连……都……、草木、加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长叹、思想、顽固、通、即使、生存、穷尽、愁、没有话来回答。亡:

同“无”、持,拿、停止、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背、同“措”,放置、南岸、即垄

断,山冈高地阻隔。)

1用原文的语言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目标是:;方式是:;

愚公自信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子

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2、用自己的话概括。

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四个方面:

① :② ;

② ;④;

3、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可以梳理为:

聚室而谋一全家移山一驳斥智叟一帝感其诚一二神负山

(二山高大、愚公年迈、工具简陋、运土石路长,耗时多)

4、下列对《愚公移山》一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B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于他对人和

自然关系上的正确认识。

C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远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但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D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名之为“愚”名之为“智”,这样不仅增加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智叟鼠目寸光却

、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 ) 惩山北之塞(

( ) 荷担者三夫( ( ) 无穷匮也 ( ( ) ( )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出入之迂也始龀一厝雍南

(3)甚矣,汝之不惠。(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2 )甚矣,汝之不惠

()

(3)河曲智臾亡以应()(4 )一厝朔东

()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作者,

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

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 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 ?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你是如何评价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主要人物的?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什么是愚公精神。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r 6; ch eng;s e; y u; h e; ch en; ku 1 ; shu b;y mg。

2、(1)还愁什么挖不平呢?(2)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3)你太不聪明了!(4)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程度。

3、(1)古义:方圆今义:方形(2)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3)

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4、(1 )“反”同“返” ,往返。(2)“惠”同“慧” ,聪明。(3)“亡”同“无” ,没有。(4 )“厝”同“措”放置。

5、列子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列子寇道二、文言文阅读。

1 、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前,出入绕远。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语言描写

4、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 。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D

7、河曲智叟亡以应

8、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9、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

10、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2、A、愚公:不怕困难,坚持斗争,敢于斗争,相信人定胜天,可敬可颂。但他不正

视客观实际、不运用科学的方法、不讲求工作效率、一味地盲目蛮干,这些是不可取的。B、智叟:害怕困难不敢变革,看不到人的力量无穷无尽,对别人正义之举不赞成、不支持,采取讥笑、阻挠的态度,是一个保守、落后、怕苦畏难的典型。但他正视困难,实事求是的看法也是值得提倡的。同时,他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盲目附和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13、“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

然的精神; 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 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