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钙蛋白T的正常值及意义
肌钙蛋白

例3
急 性 肺 动 脉 栓 塞
肌钙蛋白升高的情况
肌钙蛋白升高的情况
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归因于两类四个方面: AMI NAMI 1型AMI 非1型AMI NAMI心源性心肌损伤 NAMI非心源性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升高的情况
NAMI心源性心肌损伤: 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扩 张性疾病、心脏挫伤、由手术、消融 、起搏器等引起的心脏创伤、电复律 、应激性心肌病、左心室心尖球形综 合征、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膜疾病 、肥厚型心肌病、快速或缓慢性心律 失常、心脏传导阻滞
小结
肌钙蛋白检测可以特异性地反映心肌 细胞的损伤/坏死,但不能反映特异性 的损伤机制。 肌钙蛋白对心肌损伤的具有器官特异 性,而无疾病特异性 不管由于什么原因,肌钙蛋白升高意 味着患者预后不好,要积极寻找病因, 积极治疗
小结
完整和详细的病史,心电图和cTn的 结合是当前诊断的核心 一句话“临床背景是关键”。用好了 ,才会在解读、诊断、危险分层及患 者管理等方面“游刃有余”
肌钙蛋白
• TnT (Troponin T 肌钙蛋白T) • 分子量为37000,是原肌球蛋白结合亚 基 • TnT有3种亚型:快骨骼肌亚型、慢骨 骼肌亚型和心肌亚型
肌钙蛋白
• TnI (Troponin I 肌钙蛋白 I) • 分子量为23000,是肌动蛋白抑制亚基 • 有3种亚型:快骨骼肌亚型、慢骨骼肌 亚型和心肌亚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8月第38卷第8期
第99百分位
• 统计学术语,指这一正常上限值来自 99%的正常人测定数据 • 故非常可信对于偏态分布或未知分布 的资料,正常值范围的确定常用百分 位数法,参考值范围是基于一定可信 度而建立的的 • 第99百分位则表示有99%的人等于或 小于这个数值
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地昔帕明)
里米酮,扑痫酮,去氧苯巴
比妥)
Digitoxin(Crystodigin) 15-25ng/mL Procainamide(Pronestyl) 4-10µg/mL
(洋地黄毒苷)
(普鲁卡因胺)
Digoxin(Lanoxin)(异羟 0.5-2.0ng/mL Propranolol(Inderal)(心得 50-100ng/mL
Diet with 800mg/dL for 3 days, fast for 8 hrs(连续 3 天 800mg/Dl 的饮食, 然后禁食 8h)
Fasting before test(禁食 前测试)
6 Nurses’ Career Information Consult (血常规)
42-52%
35-47%
Serum iron(血清铁) 65-175µg/dL
50-170µg/dL
RBC count (红细胞计 4.5-6.2million/µL
数)
4-5.5million/µL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5 Nurses’ Career Information Consultancy Co., Ltd.
Platelet count(血小板计数) 150,000-400,000cells/µL
1 Nurses’ Career Information Consultancy Co., Ltd.
WLPT 全程伴随式家庭教师组
实验室检查结果
胃肠道的血液分析正常值
Albumin(白蛋白)
实验室检查结果
避免剧烈活动 8hr,过多 摄入红肉 24hr。
血液酶/心脏标志
高敏肌钙蛋白t

高敏肌钙蛋白t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穿的都有所提高,人体体内的病症也跟着增多了,比如说心绞痛或是心肌梗这些疾病,随着社会的科学家也发展研发出很多新型的仪器来治疗这些疾病,那就是高敏肌钙蛋白t,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避免这些疾病,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高敏肌钙蛋白T定标液,产品有效期:2-8℃保存,有效期18个月。
生产国(中文)德国,产品名称(中文)高敏肌钙蛋白T定标液。
肌钙蛋白,由T、C、I三亚基构成,和原肌球蛋白一起通过调节钙离子对横纹肌动蛋白ATp酶的活性来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
当心肌损伤后,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释放到血液中,4-6小时后,开始在血液中升高,升高的肌钙蛋白I能在血液中保持很长时间6-10天。
肌钙蛋白I具有高度心肌特异性和灵敏度,所以肌钙蛋白T已成为目前最理想的心肌梗死标志物。
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在诸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生化指标中,CK-MB(血清心肌酶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多年.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诊断敏感性,CK-MB的地位都受到了严重挑战.肌钙蛋白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肌钙蛋白T参考值0.02-0.13微克/L,大于0.2为临界值,大于0.5可以诊断为AMI。
肌钙蛋白I参考值小于0.2微克/L,大于1.5为临界值
指导意见:一般肌钙蛋白高于1.0以上才有临床意义,稍高不碍事,肌钙蛋白过高提示存在心肌坏死。
儿童心肌酶正常值参考表

儿童心肌酶正常值参考表
儿童心肌酶正常值参考表如下:
检测项正常范围
: :
肌酸激酶男孩:0-60U/L;女孩:0-45U/L
肌酸激酶-MB 0-3.6 ng/ml
肌红蛋白男孩:0-191.75 ng/ml;女孩:0-140.50 ng/ml
心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 0-25u/ml
心肌酸性磷酸酶(ACP) 男孩:15.84-26.66U/L;女孩:15.34-25.48U/L 心肌肌钙蛋白Ⅰ0-0.04 ng/ml
心肌肌钙蛋白T 0-0.06ng/m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医院和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具体以医生解释为准。
同时,正常值只是一种参考值,如果检测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也并不能说明一定有病。
医生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肌钙蛋白T

肌钙蛋白T用途:用免疫学方法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的肌钙蛋白T含量。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试剂,适用于罗氏Elecsys1010、2010和E170(Elecsys模块)免疫测定分析仪。
概述:心肌来源的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9.7kD)是心肌损伤特异的、灵敏的标志。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3-4小时,血清cTnT含量升高,并可持续14天之久。
检测血清cTnT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如AMI和心肌炎的诊断,以及监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程和危险性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在30%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血清中,cTnT可升高。
临床资料表明:该类病人患继发性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升高。
Elecsys肌钙蛋白T采用两种心肌特异的单克隆抗体。
用重组人cTnT作为参考标准品,为第3代TnT测试。
原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整个过程18分钟完成。
·第1步:15ul标本、生物素化的抗TnT单克隆抗体和钌(Ru)标记的抗TnT单抗混匀,形成夹心复合物。
·第2步:加入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让上述形成的复合物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间的反应结合到微粒上。
·第3步:反应混和液吸到测量池中,微粒通过磁铁吸附到电极上,未结合的物质被清洗液洗去,电极加电压后产生化学发光,通过光电倍增管进行测定。
·检测结果由机器自动从标准曲线上查出。
此曲线由仪器通过2点定标校正,由从试剂条形码扫描入仪器的原版标准曲线而得。
试剂:M: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粒(透明瓶盖),1瓶,6.5ml。
粒子浓度0.72mg/ml,生物素结合能力470ng生物素/ml粒子。
含防腐剂。
R1:生物素化的抗TnT单克隆抗体(灰盖),1瓶,10ml。
浓度1.5mg/l,磷酸缓冲液0.1mol/l,pH6.0。
含防腐剂。
R2:Ru(bpy)32+标记的抗TnT单克隆抗体(黑盖),1瓶,10ml。
浓度1.2mg/l,磷酸缓冲液0.1mol/l,pH6.0。
含防腐剂。
肌钙蛋白i危急值标准

肌钙蛋白危急值相关知识:
1. 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志:肌钙蛋白在正常人身上通常检测不出,在心肌损伤的患者身上,无论心电图中ST段是否抬高,肌钙蛋白都有着明显升高,因此是诊断心梗的重要标志。
2. 肌钙蛋白的异常升高可能会导致疾病:肌钙蛋白能够对肌肉的收缩舒张起着调节作用,心肌肌钙蛋白存在于心肌细胞中,调节心脏的舒张与收缩,肌钙蛋白的异常升高通常提示着心肌出现损伤或坏死,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症状出现。
3. 肌钙蛋白危急值的设定:肌钙蛋白大于0.1ug/L时称为危急值,通常指的是心肌肌钙蛋白,其中肌钙蛋白T小于0.1ug/L为正常值,大于0.2ug/L为诊断临界值,肌钙蛋白I小于0.2ug/L为正常值,大于1.5ug/L为诊断临界值,肌钙蛋白C通常不用于临床诊断。
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诊断标准

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诊断标准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阻塞等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死亡的一种疾病。
MI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而肌钙蛋白作为MI的诊断标准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肌钙蛋白的概述肌钙蛋白(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种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分为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和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两种。
TnT和TnI在心肌细胞损伤或死亡时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可以作为MI的生物标志物。
二、肌钙蛋白的特点1. 高度特异性TnT和TnI只存在于心肌细胞中,不会在其他组织中产生。
因此,当TnT和TnI释放到血液中时,几乎可以100%确定是由于心肌细胞损伤或死亡引起的。
2. 高度敏感性TnT和TnI的浓度在MI早期就开始升高,而且可以持续升高数天甚至数周。
因此,可以通过检测TnT和TnI的浓度来诊断MI,即使MI的症状不明显或没有心电图改变。
3. 高度可重复性TnT和TnI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即使在不同实验室、不同试剂盒、不同操作人员的情况下,结果也是一致的。
这使得TnT和TnI成为MI诊断的可靠标准。
三、肌钙蛋白的诊断标准根据2012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的共同制定的诊断标准,MI的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升高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TnT、TnI、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CK-MB等。
其中TnT和TnI是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因为它们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MI的诊断需要检测TnT或TnI的浓度,并且至少有一个标志物的浓度高于99%的参考值上限。
2. 临床表现MI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胸闷、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
全面解读心内科常用指标—肌钙蛋白

全面解读心内科常用指标一肌钙蛋白无论是溶栓、经皮冠脉介入(PCI),还是冠脉搭桥(CABG ),都是风险极大的治疗手段,所以「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正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临床工作者一直致力寻找一种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血清诊断指标,以期提高诊断正确性。
在近几十年中曾经有很多血清诊断指标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越来越高,目前高敏肌钙蛋白(hs-cTn )可以检出非常微小的心肌损伤。
肌钙蛋白在临床实践中成为目前公认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指标为所有指南所推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肌钙蛋白及其临床意义。
1.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有么区别?1992年第一份肌钙蛋白I商业检测试剂在临床推广,不久肌钙蛋白T 检测试剂也开始在临床应用,在随后十余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一到底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孰优孰劣?早期曾有研究观察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经常出现肌钙蛋白T增高却不一定有急性冠脉综合症。
随后提出了几个可能的学说:(1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肌钙蛋白T 在横纹肌表达再分布,(2)抗原交叉反应,(3)慢性肾功能不全引发心肌微损害有关。
第一个假说很快被cTnT阵营否定,有学者用PCR检测否定cTnT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表达异常。
随着第二代肌钙蛋白T检测方法推出抗原交叉反应得到较好解决。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肌微损害也同样会引起肌钙蛋白I增高。
目前倾向认为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心梗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没有很大区别,但是相对而言,有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无论是cTnT或cTnl,自肌钙蛋白检测方法问世以来,没有经过一个垄断的专利生产过程。
不同厂家、不同免疫检测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始终未能形成一个统一全球质量标准,只有企业质量标准。
不同厂家试剂盒可比性较差,甚至无法比较。
这可能成为两大阵营论战当中诸多结论相互矛盾主要原因。
由于巨大的市场份额和不同商业利益,要求不同厂家按照统一模式生产出目前看来并不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正常值及意义肌钙蛋白T
,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形成肌钙蛋白-肌动和T)肌钙蛋白包括3种蛋白(C、I 蛋白复合体。
在心肌和骨骼肌组织肌钙蛋白有三种异构体,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肌钙蛋白T 共同表达;在成人,心脏异构体仅在心肌中表达浓度为0.18±一般认为,正常成人(健康志愿者)血清0.1ng/mlcTNT,大于或等于0.5ng/ml即存在心肌细胞的损伤,但也有认为血清心肌cTNT大于或等于0.2ng/ml为异常,血清cTNT浓度不受年龄、性别、心肌损伤部位及溶栓药物种类的影响。
在多数AMI患者中,cTNT最早于AMI后3小时即明显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改变,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CK-MB及CK,在血中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
BNP>100 pg/ml时,诊断心衰的阴性预测值97.7%
舒张性心力衰竭特异性83%,BNP>62ng/L时,敏感性85%,? 84%准确性
6个月的死亡率及与出院后BNP 再住院率相关
16% ——? BNP <350pg/mL
60% ——350-700pg/mL BNP ?.
93%
>700pg/mL ——?BNP
批准基因重组人BNP(Neseritide,2001年8月美国FDA 奈西立肽,新活素)上市,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D-二聚体的意义
D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中的一个特征性产物:深静脉血栓、DIC、
心肌梗死、重症肝炎、肺栓塞、大手术后等
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陈旧性血栓不升高实验结果为阳性:如果
D-D
病例为血栓症其中50% ——
病例为其它临床症状50% 另外-炎症、癌症、血肿
术后、出血、怀孕-
-老年人...
脑梗塞、肺栓塞、心肌梗死
?D –D 阳性率:85.4 %
1470 μg/L - 7900μg/L凝血↑→血栓↑→纤溶↑→D-Dimer ↑
临床验证的方法可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排除
D-dimers<0.5ug/ml排除血栓症
D-dimers>0.5ug/ml进一步检查纤溶治疗过程中
溶栓后4-6 小时,D-D浓度达到最高值,随着溶栓效果的出现,24小时后其浓度逐渐下降,治疗
D-D恢复正常。
72小时后,
:DIC 诊断标准
初筛试验1、血小板计数<100×109/L
2、血浆Fbg <1.5g/L
3、凝血酶原(PT)延长3s(正常对照)以上
确诊试验
以上(正常对照)3s延长)TT(凝血酶时间、1.
2、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阳性
、3FDP >20mg /L
4、D-二聚体g/Lμ>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