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机械运动专题,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题型讲解及答案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20211105121730)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常有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分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抵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均匀速度是()A. 4.8 m/sB. 5 m/sC. 4.25 m/sD. 2.75 m/s 【答案】A【分析】【解答】解:汽车上下坡经过的总行程:s= 2×60m=120m ;由 v=得,上坡时所用的时间:t 1===15s;下坡所用的时间:t2=== 10s;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 总= t1+t2=15s+10s=25s;则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均匀速度为:v===4.8m/s。
故答案为: A【剖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注意行程、时间的对应.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参观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涨时,能透过玻璃赏识到漂亮的湘江风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分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A 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地点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B 不正确.C 正确.D 不正确.应选 C.【剖析】判断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剖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地点能否发生变化,假如变化,就运动了,假如没变化,就静止.3 .如下图,一小钢球从圆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开释,接踵经过B、 C两点,且AB=BC,则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忽视空气阻力的影响)()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钢球在 AB, BC两段内运动的均匀速度相等C. 就 A, B,C 三点而言,小钢球在 A 点拥有的机械能最大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 BC 两段内做功相等【答案】 D【分析】【解答】解: AB、小钢球从 A 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愈来愈大),动能增大,故A、 B 选项错误;C、斜面圆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拥有的机械能不变,故 C 选项错误;D、 AB、 BC 两段的高度相等,所以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 BC 两段内做功相等,故 D 选项正确.应选 D.【剖析】质量一准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状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依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愈来愈大,高度愈来愈低,剖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状况,联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剖析.4.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向来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米/ 秒.甲运动10 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 米.在如下图的乙的 s﹣ t 图()4 秒,速度为 0.4 a、b、 c 三条图线中,A. 必定是 a B一.定是 c C可.能是 b D可.能是 a 或c【答案】 B【分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 =0.4m/s ,所以甲运动10s 经过的行程s 甲 =v甲t=0.4m/s× 10s=4m,所以图象中b 图线表示甲的 s﹣ t 的图线;由 a 图线知,经过 8m 行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 s a=4m,与甲车经过行程相等,故 a 不是乙的 s﹣ t 图线;由 c 图线知, 6s 内经过距离小于2m ,所以甲乙距离大于 2m,切合题意,故 c 必定是乙的s﹣t 图线,应选 B.【剖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行程,进而判断出甲的s﹣ t 图线,再依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行程剖析比较.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优秀习惯,物理老师倡议同学们对身旁一些常有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沟通的一些估测数据,你以为估测数据中切合实质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沐浴水的温度约60℃D. 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凸面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 B【分析】【解答】解:A、25 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1.3m/s , 4km/h=4×m/s ≈ 1.1m/s,故 B 切合实质;C、沐浴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 C 不切合实质;D、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采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 或10cm,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B.【剖析】依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知识的认识,逐个剖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6.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下图的图象不可以表示以下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行程与时间【答案】C【分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符合;故A 错误;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符合;故 B 错误;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与质量和体积没关;故密度与质量不行正比;故C 正确;D、匀速行驶汽车的行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符合;故 D 错误;应选 C.【剖析】依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本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切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7.“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段歌词包含多个科学道理,此中“巍巍青山两岸走”所选的参照物是()A. 竹排B青.山C地.面D河.岸【答案】 A【分析】【解答】解:选择参照物时往常不可以以被研究的物体自己作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所以应选与有地点变化的青山以外的竹排为参照物,故A 正确.应选 A.【剖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能否有地点变化.若地点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地点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8.小利参加体育测试时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与实质符合的是()A. 一双运动鞋的质量是10g B同.桌同学跑完800 米所需时间是 20sC. 他跑步时的步幅约为1m D加.试时当地均匀气温约为60℃【答案】 C【分析】【解答】解:A、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一双运动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B、中学生 800m 跑的成绩在200s 左右.故 B 不切合实质;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步幅在50cm左右,跑步时的步幅大概是步行时的 2 倍,在100cm=1m 左右.故 C 切合实质;D、我们地域夏天酷热,最高气温超出35℃,但不会达到60℃,均匀气温更远低于60℃ .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C.【剖析】不一样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9.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 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D.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添【答案】 D【分析】【解答】解: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地点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 A 错误;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 B 错误;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添,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添,所以所以 D 正确.应选 D.【剖析】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地点能否发生了改变,假如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假如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动能大小的影响要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要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 =动能 +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10.如图是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中的篮球绕杆测试场景.对于该项考试的器械规格及其设置,以下数据最靠近实质状况的是()A. 篮球质量约为2kgB. 篮球直径约为40cmC. 共设置了 5 排标记杆D. 相邻的两排标记杆相距1m【答案】C【分析】【解答】解:A、体育课上使用的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 ,篮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不行能达到40cm.故 B 不切合实质;C、由图知,测试场所中共设置了 5 排标记杆.故 C 切合实质;D、篮球绕杆测试中杆距为3m.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C.【剖析】不一样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据ρ=m / 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 据Q=cm△t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汲取的热量就越多D. 据R C. 依据 v=s/t 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行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U/I 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头的电压成正比【答案】 C【分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没关,至于物体的资料相关,所以 A 不切合题意。
初中必备物理机械运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机械运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 含答案 ) 及分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自行车是常有的交通工具,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
周末小华骑自行车去丛林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B.上坡前,小华使劲蹬脚踏板,是为了增大惯性C.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匀速转弯时,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处于均衡状态【答案】 C【分析】【解答】 A.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A 不切合题意;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使劲蹬车不可以增大惯性,是为了增大车的速度来增大动能, B 不切合题意;C.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准时,经过增大接触面的粗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C 切合题意;D. 匀速转弯时,因为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处于非均衡状态,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剖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能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地点能否发生改变即可.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独一量度.增大有利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圆滑和减小压力;(2)用转动取代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1 )使接触面.( 5)让物体之间离开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物体均衡状态:物体遇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均衡 .2.2017 年 4 月 22 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涨到一个新的台阶,如下图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由是它的比热容大 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施对话,是因为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流传【答案】 A【分析】【解答】 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 A 切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特别丰富的, B 不切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地点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C 不切合题意;D 不切合题意。
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房屋B. 云层C. 停在路边的汽车D. 远处的高山【答案】 B【解析】【解答】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是月亮相对云层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云层是参照物。
故答案为:B。
【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下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2r和r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三个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等C. 三个小球下落的速度之比是1:2:3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下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A正确;B、根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B正确;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9次,乙曝光了6次,丙曝光了3次,所以时间之比为9:6:3,三球在相同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9:6:3,故速度之比为2: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2倍,为甲的3倍;故C错误;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2r和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D正确;故选C.【分析】(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分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解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v乙= = =10m/s,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5.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 m/s=3.6 km/h;1 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瞬时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测试1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
2、“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为参照物;“潮起潮落”是以为参照物的。
3、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即等于物体在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4、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
5、请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值:(1)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0 ;(2)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 ;(3)我们学校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m。
6、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为0.1mm= nm;(2)人眨一次眼睛的时间约为40ms=s。
八年级上册物理 《机械运动》单元的v(s)-t图像问题(解析版)

1.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列s-t 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 )【答案】A【解析】当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随着时间会均匀增加,在s-t 图象中表现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故选A 。
2. (2023上海)甲车从P 出发、乙车从Q 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 ,甲到Q 点时,乙离P 点1m ,求此时乙到Q 的距离( )A. 可能为2米B. 可能为4米C. 一定为8米D. 一定为6米【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15m 3m /s 5ss v t ===甲甲甲 乙的速度20m 2m /s 10ss v t ===乙乙乙设PQ 的距离为s ,甲到Q 点时,乙还未到达P 点,且离P 点1m ,则1m 1s 3m /s 2m /ss s -+= 解得;s=9m则此时乙到Q 的距离´1m 9m 1m 8m s s =-=-=当甲到Q 点时,乙已经过P 点,且离P 点1m ,则1m 1s 3m /s 2m /ss s ++=解得:s=3m则此时乙到Q 的距离''s 1m 4m s =+=故此时乙到Q 的距离可能是4m ,也可能为8m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3.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1)甲车的速度是 m/s ;(2)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 (选填“东”或“西”)做直线运动;(3)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车,它距后面的车的距离是 m 。
【答案】(1)4;(2)西;(3)乙;10。
【解析】(1)左边图象是s-t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则甲车的速度v 甲=s/t=4m/s ;(2)右边图象是v-t 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大小v 乙=6m/s ;丙的速度v 丙=4m/s ;已知乙、丙同时、同地向东运动,由于乙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所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向西运动;(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v 甲=4m/s 、v 乙=6m/s 、v 丙=4m/s ;由s=vt 可得经过5s 后,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 甲=20m 、s 乙=30m 、s 丙=20m ;所以,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车,它距后面的车(甲、丙)的距离是10m 。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常有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分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猎豹的速度为 1.8km/min ,雨燕的速度为50m/s ,猎豹运动更快B.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一定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C.箭走开弓弦后,能飞翔相当远的距离,是因为箭还遇到向前的动力D.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卫星遇到均衡力的作用【答案】 B【分析】【解答】依据题意知道,猎豹的速度是 1.8km/min=1.8 ×1000m/60s=30m/s ,雨燕的速度是50m/s ,所以雨燕速度更快, A 不切合题意;空中加油时,受油机和加油机的运动方向一定同样,运动速度的大小一定相等,即二者之间的相对地点才不变,相互相对静止,B 切合题意;箭走开弓弦后,不是遇到向前的动力,而是因为惯性才持续飞翔相当远距离的, C 不切合题意;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不停改变,所以,是处于非均衡状态,遇到的是非均衡力作用, D 不切合题意,故答案为: B。
【剖析】将速度单位换算一致,再比较大小;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能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地点能否发生改变即可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独一量度.物体均衡状态:物体遇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均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均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均衡.2.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况,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驾驶员感觉路边的树木向退后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遇到的牵引力C.汽车急刹车时不可以立刻停下是因为遇到惯性作用D.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机械能【答案】 B【分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退后,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 A 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均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 B 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可以立刻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可以描绘为汽车遇到惯性,故 C 错误;D 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故应选 B.【剖析】(1)依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变等知识,联合实质状况进行判断;( 2 )对汽车受力剖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遇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均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没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 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3.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优秀习惯,物理老师倡议同学们对身旁一些常有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沟通的一些估测数据,你以为估测数据中切合实质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沐浴水的温度约60℃D. 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凸面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 B【分析】【解答】解:A、25 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1.3m/s , 4km/h=4×m/s ≈ 1.1m/s,故 B 切合实质;C、沐浴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 C 不切合实质;D、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采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 或10cm,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B.【剖析】依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知识的认识,逐个剖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4.如下图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马上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岿然不动,地球在迟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D. “天宫一号”A. 太阳B. 地球C. “神舟十号”【答案】 D【分析】【解答】解: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地点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岿然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地点不停发生变化,参照物不可以选择被研究的物体自己,故 D 正确.应选 D.【剖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假如物体的地点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假如物体的地点相对于参照物不停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5.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下图的图象不可以表示以下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行程与时间【答案】C【分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符合;故A 错误;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符合;故 B 错误;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与质量和体积没关;故密度与质量不可正比;故C 正确;D、匀速行驶汽车的行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符合;故 D 错误;应选 C.【剖析】依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本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切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6.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 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D.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添【答案】 D【分析】【解答】解: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地点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 A 错误;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停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 B 错误;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停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添,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添,所以所以 D 正确.应选 D.【剖析】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地点能否发生了改变,假如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假如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动能大小的影响要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要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 =动能 +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经过的行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 2s 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均匀速度大于小明的均匀速度【答案】C【分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行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示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行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行程和时间不可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 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 C 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均匀速度同样,故D 错误.应选 C.【剖析】( 1)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行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 2s 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纳同样时间比较行程,谁在同样时间内运动的行程长,谁就跑得快;( 3)全程的均匀速度等于所有行程除以所有的总时间.8.大千世界,千姿百态。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题(含答案解析)(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学从“东外环怪坡”上骑自行车下来,他并没有蹬踏板,却发现自行车越越快,根据这一生活现象,同学们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是()A.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是否越来越大?B.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通过的路程是怎样变化的?C.自行车从山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与那些因素有关?D.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测量时所用的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错误越小3.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B.在0~20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筝C.两同学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0~15s内,乙同学追上甲同学并在100m处相遇4.如图所示,白鹭水平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
下列关于其相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运动的B .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C .以湖边的树为参照物,白鹭的倒影是运动的D .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上运动5.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A .乙的速度越来越大B .甲通过的路程比乙长C .在第1.5s 时两车相距1.5mD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6.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 v v =甲乙D .无法确定7.一段路程长为s ,一辆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2,则汽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2v v +B .123v vC .12122v v v v +D .121232v v v v + 8.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A .刻度尺B .天平C .量筒D .弹簧测力计9.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其运动s ﹣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10.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2: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A.4:9B.3:4C.3:1D.1:311.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区间测速”是指在某一段路程中进行全程测量平均速度,根据这两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A.不应超过12min B.不应短于12minC.不应超过20min D.不应短于20min12.图为滨河大道上某处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专项训练100( 附答案 ) 含分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运动会男子100m 决赛,同学们丈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 、 80m 、 100m处的时间,此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 20~ 80m 内,刘磊和周伟的均匀速度大小相等B.全程王小兵的均匀速度最大D. 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均匀速度都是最大的【答案】C【分析】【解答】A,依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 A 三名运动员全程不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A 不切合题意;B、对照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行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时间比较行程,行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经过的行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 v=s/t 得:表中可知:周伟用时最少,均匀速度最大, B 不切合题意;C,依据得:在20~ 80m 内,刘磊和周伟的均匀速度:v 刘 =s/t刘=60m/()s=60m/5.9s ≈ 10.17m/s,v 周 =s/t 周=60m/ () s=60m/5.9s ≈ 1017m/s. , C 切合题意;D,依据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均匀速度相等; D 不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C【剖析】本题考察了机械运动中均匀速度的理解及计算。
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行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行程中的均匀速度。
2.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参观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涨时,能透过玻璃赏识到漂亮的湘江风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 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C. 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 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答案】 C【分析】【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A 不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 B 不正确.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地点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 C 正确.D 不正确.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地点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应选 C.【剖析】判断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剖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地点能否发生变化,假如变化,就运动了,假如没变化,就静止.3.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体着落速度与横截面的关系”时,取三个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3r、 2r 和 r 的小球甲、乙、丙,让它们从不一样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地区时,用照相机经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此中一段的表示图.在图示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三个小球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三个球遇到的空气阻力相等C. 三个小球着落的速度之比是1: 2: 3D. 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着落速度与半径成反比【答案】C【分析】【解答】解:A、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球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相同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 A 正确;B、依据三个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等于阻力,质量相等,故重力、阻力相等,故 B 正确;C、照相机等时间内曝光一次,而甲曝光了9 次,乙曝光了 6 次,丙曝光了 3 次,所以时间之比为 9 :6: 3,三球在相同行程中,所用时间之比为9:6: 3,故速度之比为2: 3:6;,故丙的速度为乙的 2 倍,为甲的 3 倍;故 C 错误;D、甲、乙、丙三个小球的半径分别为3r、 2r 和 r,在阻力相同时,速度之比为2:3: 6,由此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故 D 正确;应选 C.【剖析】( 1)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获得一个像,由图可知,球甲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一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两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球丙在每一个曝光时间运动的距离是三块砖的厚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依据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相同的曝光时间内运动距离的关系,得出小球的速度之比;(3)因为三个小球都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遇到的空气阻力和自身的重力是相等的,空气阻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剖析空气阻力之比和小球速度之比的关系,得出结论.4.如下图为“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马上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岿然不动,地球在迟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 太阳B. 地球C. “神舟十号”【答案】 DD. “天宫一号”【分析】【解答】解:成功对接后,“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的地点不变,“天宫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神舟十号”岿然不动,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宫一号”;“神舟十号”与太阳、地球的地点不断发生变化,参照物不可以选择被研究的物体自己,故 D 正确.应选 D.【剖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假如物体的地点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假如物体的地点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5.小利参加体育测试时对一些物理量做了估测,与实质符合的是()A. 一双运动鞋的质量是10g B同.桌同学跑完800 米所需时间是 20sC. 他跑步时的步幅约为1m D加.试时当地均匀气温约为60℃【答案】 C【分析】【解答】解:A、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一双运动鞋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B、中学生 800m 跑的成绩在200s 左右.故 B 不切合实质;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步幅在50cm左右,跑步时的步幅大概是步行时的 2 倍,在100cm=1m 左右.故 C 切合实质;D、我们地域夏天酷热,最高气温超出35℃,但不会达到60℃,均匀气温更远低于60℃ .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C.【剖析】不一样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6.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 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D.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添【答案】 D【分析】【解答】解: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地点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 A 错误;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 B 错误;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添,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添,所以所以 D 正确.应选 D.【剖析】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地点能否发生了改变,假如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假如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动能大小的影响要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要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 =动能 +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7.如图是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中的篮球绕杆测试场景.对于该项考试的器械规格及其设置,以下数据最靠近实质状况的是()A. 篮球质量约为2kgB. 篮球直径约为40cmC. 共设置了 5 排标记杆D. 相邻的两排标记杆相距1m【答案】C【分析】【解答】解:A、体育课上使用的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 左右.故 A 不切合实质;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 ,篮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5cm 左右,不行能达到40cm.故 B 不切合实质;C、由图知,测试场所中共设置了 5 排标记杆.故 C 切合实质;D、篮球绕杆测试中杆距为3m.故 D 不切合实质.应选 C.【剖析】不一样物理量的估量,有的需要依靠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切合实质的是哪一个.8.以下数据最靠近实质的是()A. 中学生的体重约 50NB. 中学生体积约为0.5m3C. 中学生站立对地的压强为 1.5 ×4D.中学生百米竞赛的成绩约为8s10Pa【答案】 C【解析】【解答】 A 、中学生的质量在 50kg 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A 不切合题意;3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33左右。